2025年3月综合素养 评价六年级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D 2.D 3.D 4.B 5.D 6.C 7.D 8.C 9.D 10.A 11.C 12.B 13.A 14 B
15.C 16.A 17.C 18.D 19.B 20.A 21.D 22.B 23.A 24.A 25.C
二、非选择题:26 题 10分,27 题 16 分,28 题 12 分,29 题 12 分,共 50 分。 26.(10 分)答案要点:
(1)隋炀帝(1分);洛阳(1分)。
(2)A涿郡(1分) B余杭郡(1分)
(3)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分)(意思相近也可)
(4)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2分)我们要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宣传;加大政府投入,建设大运河文化;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保护大运河的生态环境。(2分)(意思合理也可)
27.(16 分)答案要点:
(1)科举制度。(2分)隋炀帝(2分)
(2)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2分)。
武则天:创立殿试(2分)
(3)皇帝(或统治者、统治阶级)。(2分)巩固统治(2分)
(4)科举制加强了朝廷在选官上的权利;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的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任意两条即可)(4分)
28.(12 分)答案要点:
(1)和亲、会盟(4分)
(2)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 唐太宗被少数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2分)
(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2分)
(4)对外开放,双向交流(2分)
29.(12 分)答案要点:
(1)隋朝、唐朝(2分)
(2)材料一:吸取隋亡教训,以民为本;(2分)材料二:唐太宗虚心纳谏,任人唯贤,不考虑出身(2分);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法;减轻百姓的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虚心纳谏,善于用人.(4分)(任意两条)
(3)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自古以来,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国家统一问题,采取措施维护国家统一;要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努力发展经济;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2分)
六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第 1页(共 1 页)2025年3月综合素养评价六年级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卷为选择题,50分;第II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2.答I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位置。
3.第|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以上文字描述的是隋朝统一中国的( )
A. 原 因 B. 过 程 C. 结 果 D. 意义
2.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 )
① 灭亡陈朝 ② ③
581年 589年 605年 618年
A. ① 建立隋朝 ②隋朝灭亡 ③开凿运河
B. ① 隋朝灭亡 ②建立隋朝 ③开凿运河
C. ① 开凿运河 ②建立隋朝 ③隋朝灭亡
D. ① 建立隋朝 ②开凿运河 ③隋朝灭亡
3.下列工程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 营建东都洛阳 B.开凿大运河 C. 修筑长城和驰道 D. 兴建都城长安
4.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 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
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它有效地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5.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 )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 监察制度 D. 科举制度
6 .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主题展览,与右图展览内容有关的治世局面是 ( )
A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7.右图所示唐朝前期户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文化教育昌盛 B. 少数民族内迁
C. 中外交往频繁 D.社会经济发展
8. 贞观时期和开元时期是唐朝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这两个时期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A. 皇帝都勤于政事,任用贤臣 B. 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
C. 社会秩序混乱,人民流离失所 D. 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
9.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的《旧唐书》抨击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也有史学家认为:“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能为后者的观点提供佐证的是武则天 ( )
A. 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B.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C. 注重文教,编修图籍 D. 重视发展生产,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0.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 我灌醉。”唐朝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
A.筒车 B.楼车 C. 曲辕犁 D.水排
11.有学者指出:“如此盛世,让日渐年迈的唐玄宗志 得意满,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 妃的二人世界,用奸臣,而边地胡人……起兵 范阳,升平日久的后主动不路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艰辛。”材料中“起兵范陆法一事件( )
A. 导致唐朝直接灭亡 B. 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
C.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D. 促使皇权大大加强
12.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其中安禄山一人更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18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后期( )
A.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 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C.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D. 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13.唐朝由盛转衰、逐渐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有( )
①安 史 之 乱 ② 藩 镇 割 据 ③ 宦 官 专 权
④ 黄 巢 起 义 ⑤ 五 代 十 国 的 更 迭 与 分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
14.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的店 铺;胜业坊有人“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农业生产发展 B. 商业经济繁荣 C. 对外贸易活跃 D. 经济重心南移
15.右图是唐朝长安城的平面图。据此可知( )
①长安城街道整齐划一 ②长安城是国际性大都市
③长安城中坊、市分离 ④长安城 人口众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下面三幅图片同属某博物馆的专题展览,在这次展览中还可以增加( )
文成公主塑像 《步辇图》(局部) 唐蕃会盟碑局部拓片
A. 唐玄宗册封渤海郡王的印章 B.朝鲜半岛传入中国的音乐
C. 河北定窑烧制的瓷器 D.《平定准噶尔图卷》
17. 下面为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表(部分),由此可知唐朝 ( )
时期 民族/地区 方式 具体情况
唐太宗 东突厥 战争 击败东突厥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人藏
西域 设置机构 设安西都护府
唐玄宗 回纥 册封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靺鞠 册封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 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 B.开创了和亲政策先例
C. 处理民族关系方式灵活 D. 军事征服各民族政权
18.唐朝时,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不包括( )
A. 中国对外交通发达 B. 中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 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D. 唐朝疆域比过去扩大
19. “东瀛有多远 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的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
A. 玄奘 B.鉴真 C. 戒 贤 D.戒日王
20 .秦朝出现的公文印章、汉魏时 期的碑文拓片技术,以及秦汉时期在布料上印染 图案的技术,都与后来的雕版印刷术有着相似之处。这体现了 ( )
A.科学技术发展的连续性 B.雕版印刷术发明的必然性
C. 知识文化传播的迫切性 D.古代科技发展的先进性
21.据考证,唐朝的《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之一 。与该报的产生密切相关的科技发明是 ( ) ①造纸术 ②活字印刷术 ③曲辕犁 ④雕版印刷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2.唐朝科技、文化成就斐然。下列各项中属于唐朝时期成就的是( )
①《千金方》②活字印刷术③吴道子④《兰亭序》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关于杜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②他的诗多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因而被 后人称为“诗史”③他最著名的诗篇就是“三吏”和《长恨歌》④由于他的创作 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③
24. 某学校开展“艺术节”活动,同 学们使用以下图片布置展板。适合这一展板的主题是( )
《李白诗集》书影 颜真卿《颜氏家庙碑》 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摹本 · 局部)
A. 多彩的文学艺术 B. 开放的社会风气 C. 繁荣的社会经济 D.和谐的民族关系
25.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下列表述对中国历史时间轴中③处朝代及其阶段特征解读正确的是 ( )
A.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 巩固
B.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 16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 分,共50分。
26.瞻仰我国古代伟大工程,体味劳动人民杰出智慧。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 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2700多千米的大运河呢 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
材料三 2014年中国大运河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部分) 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的杰出成就,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
(1)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以哪里为中心 (2分)
(2)A、B分别为当时哪一地点?请写下来。(2分)
(3)结合材料二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谈谈你的体会。(2分)
(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大运河在古代发挥的作用,并对今天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27.制度创新,培养人才,推动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水国家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周匡物《及第谣》
材料二 上(唐太宗)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宇笼、固套)中矣!"……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擅言》
(1)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哪种选官制度 该制度是由谁正式确立的?(4分)
(2)唐太宗和武则天对材料一中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4分)
(3)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由此可见:该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分)
(4)该制度的创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分)(答出两条即可)
28.繁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蕃关系示意图 →
材料二: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 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心对待他们,与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赢得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
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材料三: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 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
材料四: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有学者估计,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
材料一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4分)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的办法”是什么?举出唐太宗“赢得他们的爱戴”的史实。(4分)
材料三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 (2分)
(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2分)
29. 以史为鉴,知兴替,明治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制作了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
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 (时间:世纪)
史料一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史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 ”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太宗曰:“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 《贞观政要》
(1)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历代兴衰图 (局部)中的①②分别是什么朝代
(2分)
(2)史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 (4分)请举例两条其具体治国举措。(4分)
(3)通过以上探究,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说说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第2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北部六校2024-2025(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