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贵州省铜仁市玉屏民族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2024-2025学年玉屏民族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本试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史1-9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1.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该观点强调,文字的产生()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带有历史的偶然性
C.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D.源于社会经济发展
2.公元前5世纪,尤其是希波战争后期,雅典水军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取代贵族掌握的重装步兵成为战争依靠的主力。城邦中更多的穷人和普通人担任起舵手、下级军官和修理船只的工匠等。上述情况导致( )
A.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B.水军作战模式取代重装步兵作战模式
C.下层平民政治影响力提升 D.按照血缘划分公民等级的原则被打破
3、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但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这说明( )
A.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文明的传播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
4.“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词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意在说明中古时期欧洲()
A.基督教会广泛影响西欧社会 B.教会法是唯一的法律依据
C.宗教法庭可以审判一切案件 D.宗教伦理和法律合二为一
5.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里说:“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该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
A.影响了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 B.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互鉴
C.注重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D.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6.玛雅人的城市是举行仪式的中心,城市中建立了巨大的石头建筑,这些建筑物是祭祀用的巨大金字塔庙宇和公共住宅,它们完全靠石制工具制成,用雕塑加以装饰,这些雕塑被列为世界伟大的艺术之一。由此可知( )
A.玛雅城市的经济功能十分突出 B.玛雅文明深受外来文明影响
C.玛雅人利用精神信仰维系统治 D.玛雅建筑水平处于世界领先
7.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根源是( )
A.西方王室勇于冒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船水平的提高 D.宗教扩张的狂热
8.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委内瑞拉后来将这一节日重新命名为“印第安抵抗日”。这一变化是基于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南美的民族解放运动 B.提升了美洲族群的混合程度
C.开启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联系 D.给美洲带来非常严重的灾祸
9.《剑桥欧洲经济史》记载,1650年,英国茶叶价格为每磅6-10英镑不等,到1703年的时候降到了每磅16先令(1英镑=20先令)。在17世纪末,英格兰每年进口茶叶20000磅,1703年则达到100000磅。到18世纪末,英国人均茶叶消费数量达到每年2磅。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价格革命加速欧洲社会阶层分化 B.商业革命带来欧洲贸易中心转移
C.工业革命带来英国贫富差距缩小 D.海外贸易发展促进商品供给增加
10.成书于1574年的《印度群岛地理通论》是由西班牙地理学家洛佩斯·德·维拉斯科所写。书中表现出对信息、数字、规模、名字、疆域的难以抑制的欲望,令人感到世界在无限延伸。这反映出作者( )
A.已具有全球维度意识 B.意欲挑战“教皇子午线”
C.主张构建环球交通网络 D.认为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
11.“它在重新审视、发掘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
A.萌发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B.宣扬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C.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 D.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
12.《马丁·路德文集》中表达三条最基本的原则。第一,人因为信仰而得救;第二,《圣经》是第一位的,上帝的旨意体现在《圣经》中;第三,一切基督教徒都是教会的人,没有俗人和教士之分,任何人只要相信基督教,他就是教会的人。这些原则( )
A.强化世俗君主的权力 B.否定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C.否定教皇和教会权威 D.推动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13.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D.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14.孟德斯鸠认为,应该有一个由一些政治团体(指原有的高等法院等)构成的“法律保卫机构”,负责制订、批准、颁布和宣传法律,借以防止君主失职。这表明孟德斯鸠( )
A.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B.宣扬主权在民
C.鼓动民众反对君主制 D.强调权力制衡
15.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妇女开始极力摆脱传统的家庭主妇的角色,并关注国家政治局势,追求男女平等,积极表达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热情。这反映出()
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以确立 B.法国传统社会秩序遭到强烈冲击
C.在法国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 D.启蒙思想指导了法国的革命历程
16.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相继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学者在研究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特点时作了高度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循环往复”-“借尸还魂”。欧美国家分别确立了资产阶级政体,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
①君主是真正的虚君 ②总统共和制 ③总统任期7年 ④民主是虚,专制是实
A. ①③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计52分,17题14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关于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些城市先是商人聚集在交通要道和教堂城堡周围,吸引消费者,形成集市;随后,一些手工业和服务性行业建立起来,形成一个经济功能很强的“工商业中心”;然后再购买一张承认“自治”的“特许状”。这样城市就建立起来了。有些城市主要是通过封建主的法权力量“人为”建立起来的,即城市先人为地“设定”一个城市身份。再吸引工商业者和移民到来,成为城市核心,即先有城市之“名”,然后才有城市之”实”。
-摘编自谢丰斋世纪英国小城镇兴起初探》
材料二 中世纪初期,教会是唯一设有学校的地方。教育目的是为宗教神学服务,培养对上帝度诚、忠于教权的教士。《圣经》成为学校唯一的教科书。骑士们则在宫廷和贵族家里接受军事战术训练和礼法教育,以此成为能够维护封建主利益的强悍军人。12~13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行会学校,商人子弟学校出现了。这类学校注重本族语和计算的教学,着重学习生产和业务知识,为本行业培养人才。后来这类学校合并成城市学校,并逐渐促成了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城市学校和大学的陆续出现,反映了萌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的需要,打破了教会对学校的垄断,对欧洲文化的普及起到推动作用,并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世力、陈光裕《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特点与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教会学校和城市学校的不同历史作用。(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1432-1481年)结束了拜占庭帝国统治时期给予欧洲人的贸易特权,而蒙古帝国消失后中亚的混乱状态也威胁着传统商路的安全。传统的地中海航行是沿着海岸线的路线,仅有的外海航行也主要分布在各个海岛之间,其贸易需求也多来自于富裕阶层。但到中世纪晚期,由于人口的膨胀、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扩大贸易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摘编自马锋苏巍峰《浅论奥斯曼土耳其的堀起与新航路开辟的关系》材料二 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线开通后,来往于欧、美的船只日益频繁,它们把一船船欧洲的物品运抵美洲,又把一船船美洲的金银运回欧洲。当然,在这种交换中总是印第安人吃大亏。来往的船只还把欧洲的生产方式、农作物品种和家畜等传到美洲,美洲的玉米、番茄等也传到了欧洲。另外,作为探险家的哥伦布不但开辟了欧美间的航线,他还是第一个对大西洋作了考察记录的人。他的航海日记不仅对东北信风和海流作了观测,还留下了许多大西洋和美洲的原始资料,这无疑对以后地理学、海洋学、历史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杨凤霞宁波《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的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晚期,东西方传统贸易商路衰败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欧洲通往美洲的航线开通的影响。(6分)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的君主自此失去了它的专制色彩······然而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摘编自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地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地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权力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
(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什么?这种“安排”有何意义。(6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1-18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公元11 世纪-15世纪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并先后传入欧洲;明朝前期,明朝严厉禁止海外贸易;明成祖派遣郑和远航海外。 佛罗伦萨是欧洲主要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之一;14、15世纪,西欧纺织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公元16世纪-18世纪中叶 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荷兰占据台湾;玉米、甘薯传入中国;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远销墨西哥;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沿袭“海禁”,乾隆中期留广州一口通商。 哥伦布达到美洲大陆;意大利人利玛窦前往中国,借助传播科学知识传教;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剧本《中国孤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成为最大殖民国家。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
2024-2025学年玉屏民族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C B A A C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B C A D B D
17.(1)特点:①存在两种不同兴起模式;②都以工商业为主导产业;③工商业阶层成为主导力量;④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①有利于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城市繁荣;②加强了西欧各地的联系;③为工商业阶层崛起积蓄了力量;④成为西欧近代地方自治的基础。(答出两点即可)(2)教会学校:①服务宗教神学,培养虔诚信徒;②维护基督教的精神统治。城市学校:①助推城市发展,促进商品经济繁荣;②推动高等教育发展;③推动文化普及和文艺复兴(思想解放运动)兴起④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转型。(任意3点即可)
18.(1)原因: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中亚地区长期的动荡不安;东西方传统贸易商路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2)积极影响: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加强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促进了欧洲与美洲之间的物种交流,丰富了两地人民的物质生活;推动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消极影响:刺激了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毁灭性灾难。
19.答案:(1)变化:由君主专制到权力受限,再到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英国传统议会制度的影响;人民的长期斗争。
(2)“精巧制度的安排”: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和联邦共和政体。
意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和民主制度;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美国成为世界强国提供了政治保障。
20.【示例】
论题: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中国明清社会的巨大变化(2分)
阐述:新航路的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全球联系逐步建立。美洲的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了中国人口增长,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欧洲传教士东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中国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远销墨西哥,西方殖民者从美洲掠夺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中国普遍流通的货币。欧洲殖民者的东来,占据澳门、台湾,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威胁着中国的封建统治。中国实行“海禁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8分)
总之,新航路开辟和西欧的殖民掠夺,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明清社会。(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贵州省铜仁市玉屏民族中学2024-2025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