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2025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
历史
2025.3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
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项。
1.宜侯久(c心)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其铭文记载:“锡(赐)土:厥甽三百…锡在宜王人[十]
又七里…锡奠(职官)七伯,厥庐(附属人口)千又五十夫。”这一记载反映出此时
A.礼乐制度推动了文化认同
B.内外服制强化了国家管理
C.分封制授土授民巩固统治
D.甲骨文是记录历史的媒介
2.1965年,在北京西郊西晋墓中出土了掐丝镶嵌银铃(如右图),具
有西域风格。银铃整体采用了錾刻、焊接、镶嵌等多种繁杂的工艺,
顶部有辟邪座环钮,四周以掐丝工艺制成八个乐人形象,中间带万
向轴,无论银铃如何摆动,均可保持平衡。该文物佐证了西晋时期
A.手工业与科技结合的高超水平
B.中原与西域民族交融达到顶峰
C.佛教盛行影响了传统艺术创作
D.乐舞文化从贵族化转向平民化
历史第1页(共10页)
3.《礼记·王制》中提出对待蛮戎夷狄要“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即采取“因
俗而治”的治理原则,以稳固边疆地区。唐朝政府秉承了上述边噩治理原则,使边噩、内地
各民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以下可为唐朝“因俗而治”提供史料佐证的是
序号
史料
出处
①
“自太宗平突厥…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新唐书》
②
“(吐蕃)遣诸豪子弟入国学,习《诗》、《书》。又请儒者典书疏。”
《新唐书》
③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依法律论。”
《唐律疏议》
④
“接乎开元,溯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
《新唐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常平仓,司马光称其为“三代之良法也”,所谓:“常平仓法,以丰岁谷贱伤农,故官中比在
市添价收籴(买入粮食)…凶岁谷贵伤民,故官中比在市减价出粜(卖出粮食)…物价常
平,公私两利。”由此可见,常平仓
A.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B.反映了古代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
C.体现出了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
D.能够有效调节粮价保障农民利益
5.侯官响在《明代万历时期苏州府的赋税结构》一文中,对16世纪中晚期的苏州府各赋税项
目进行考察计算,得到苏州府万历初年的赋税结构(如下图)。该赋税结构数据表明当时苏州
府
徭役折银,9.64%
圆田武
■上供物料
商税,18.41%
纱关税
税
■商税
疆徐役斯银
盐税,1.39%
梦关税,5.90%
田赋,60.68%
上供物料,3.99%
A.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B.赋税总额在全国的占比最高
C.农业经营方式多样
D.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历史第2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