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卷(答案) 2024-2025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时间:75分钟 分值: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将所选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图1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连环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图1
A.唐朝灭亡
B.北宋建立
C.北宋灭亡
D.南宋建立
2.宋太宗时期,有宰相9人,但在实际的政治运作过程中,还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50多人参与宰相这个群体。该举措 (  )
A.改变了地方割据局面 B.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
C.强化了集体议事制度 D.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3.王安石变法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的国家财政收入与宋英宗时相比增长了4倍……中央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据此分析,王安石变法 (  )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阻碍了经济发展
C.增加了财政收入 D.加强了皇帝权力
4.隋唐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契丹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受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发展壮大,其首领在10世纪统一各部,使部族势力不断增强。该首领是 (  )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骨力裴罗 D.忽必烈
5.订立“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见干戈”(人们休养生息,牛羊遍布田野,白发年迈的人,都不认识打仗的武器了)。这说明 (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6.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贸易量很大。这种态势 (  )
A.加深了彼此经济文化的交流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源于辽、夏夺取宋的土地和人口 D.表明落后文明学习先进文明
7.气象学家竺可桢指出,两宋的大部分时期属于中国历史上的寒冷期,生存条件遭受巨大打击的北方游牧民族不得不背水一战,南下攻宋。这里的“北方游牧民族”是 (  )
A.突厥 B.鲜卑
C.回回 D.女真
8.七年级(1)班开展历史情景剧活动,时间为1127年,主要角色有宋徽宗、宋钦宗以及金兵。你认为下列背景音乐风格最恰当的是 (  )
A.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B.曲风凄冷悲怆,萧条低沉
C.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D.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9.七年级某班学生在进行主题为“中华英雄谱”的项目式学习中整理了下列笔记(见图2)。该班学生从学习中能感悟到的是 (  )
·“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他领导的部队纪律严明,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他一生廉洁正直,最终被奸臣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图2
A.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气概 B.辛弃疾诚挚无私的情怀
C.李世民“天下一家”的抱负 D.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
10.“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历史记载了从蒙古兴起到元朝完成大一统的过程。材料中建立政权和完成大一统的君主分别是 (  )
A.隋文帝  隋炀帝 B.唐高宗 唐太宗
C.成吉思汗 忽必烈 D.宋太祖 宋高宗
11.图3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
图3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交融发展 D.从多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
12.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层出不穷,他们的事迹流芳百世。下列选项中赞美文天祥的诗句是 (  )
A.“应募西联大月氏,为击匈奴开丝路”
B.“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C.“文山功德世人颂,正气常留天地间”
D.“独自西行不辞劳,架起中印友谊桥”
13.宋朝的粮食产量相较之前有了提升:南方地区的水稻和小麦可以实现一年两熟甚至有些地方可以一年三熟;植棉地区由广东、福建和海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据此可知,宋朝 (  )
A.棉花种植广泛 B.农业成就突出
C.人口迅速增长 D.消费水平提高
14.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保存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图4所示文物(宋代定窑孩儿枕)最能说明宋代 (  )
图4
A.民族交融加深
B.制瓷业水平高超
C.文化高度繁荣
D.造船业技术先进
15.“庙会上吆喝兜售货物的小贩,瓦子里杂耍卖艺的艺人,路上密密麻麻的行人,夜晚灯火通明的集市,吃喝玩乐一应俱全的酒楼……”材料评述的是 (  )
A.隋朝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B.唐朝多个民族政权并存
C.宋朝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元朝出现民族交融趋势
16.图5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时制作的知识卡片。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该学习活动的主题是 (  )
图5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7.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要研究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最适合寻访的城市是 (  )
A.西安 B.洛阳
C.开封 D.泉州
18.据记载,南宋时泉州、广州市舶司主管官员到国外引客商或贩货回国,每满100万两就升一级官。材料反映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是 (  )
A.国家政策支持 B.商人地位崇高
C.科技成就辉煌 D.商业经济繁荣
19.为了编修历法,元朝郭守敬研制和改进了多种天文仪器仪表,在全国各地设立27个观测站,主持和开展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活动,并对实测结果进行精密计算和综合研究。这体现出郭守敬 (  )
A.注重国计民生 B.具备科学实证精神
C.总结传统经验 D.借鉴国外先进成果
20.“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出现这种结果的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这种以往不屑一顾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材料说明元曲 (  )
A.发展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制约
C.推动了元朝民族大交融 D.兴盛源于科考功名需要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10分)发展民族关系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某中学历史老师制作了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的演示文稿,共有四大部分。浏览文稿内容,回答问题。
文稿一 西夏货币   1038年,党项首领  ①  称大夏皇帝,他仿效唐宋制度,定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文稿二 契丹文字   辽朝耶律德光曾下令,“敢有伤禾稼者以军法论”,并要求各级官员“劝农桑、教纺绩”,以此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文化上,辽朝统治者任用汉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契丹文字,并用契丹字翻译了《贞观政要》《五代史》等大量儒家经典和文学、史学及医学著作。
文稿三 中国认同   10—13世纪,中原汉族政权与周边其他民族政权均自我认同为“中国”,“中国”这一美称极具魅力、极具吸引力,不仅成为汉族及其政权引以为豪的自称,也成为各民族及其政权所向往的对象。正是这一魅力,才使各个民族和政权逐步凝聚到“中国”这一旗帜之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 文稿四 民族团结进步   2024年10月,由国家民委组织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主题文化活动·江西篇”之“和美村寨·民族团结跑”活动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流坑古村举办。全国各族共百余位选手欢聚一堂,他们以“古村跑”这一独特形式,共同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各民族深入交流与交融。
(1)浏览文稿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①处内容补充完整。(2分)
(2)浏览文稿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朝统治政策的积极影响。(4分)
(3)浏览文稿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点。(2分)
(4)浏览文稿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就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提出合理化的建议。(2分)
22.(8分)年表折射出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005年 “澶渊之盟”
1041—1048年 毕昇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
1119年 航海家朱彧在《萍洲可谈》中写道,若遇阴雨风浪,日月星辰不见,须借司南以定方向
1125年 金灭辽
1127年 北宋灭亡
1141年 金与南宋达成绍兴和议
1263年 元朝设枢密院
1277年 重建泉州市舶司
1281年 设置澎湖巡检司
(1)从材料中找出负责全国军政事务的机构名称。(2分)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
23.(10分)唐宋夏金元时期,我国的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那种追求进步的政治理想,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乃是盛唐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盛唐诗歌的主流。
——摘编自叶朗、费振刚等《中国文化导读》
(1)根据材料一,归纳促使唐朝文化繁荣的因素。(2分)
  材料二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新的纪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所说的三项发明分别是什么 (2分)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三项发明的历史作用。(2分)
  材料三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赵景宜《中国传统文化1 000问》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元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2分)
24.(12分)影视作品是历史光影的重现,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与阶段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治国方略】
材料一 在崇文抑武治国方略的引导下,北宋当政者以内部稳定为施政的重心,在边防上采取消极防御战略……北宋崇文抑武治国方略的实践,带来对外边防的相对失败与对内发展的相对成功的结果。由于宋朝长期关注内部建设与发展,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政治秩序与社会稳定方面,倡导文治,注重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这有利于内部长期的稳定发展,但却牺牲了外部环境,最终因此亡国,这便是非常惨痛的教训。
——摘编自陈峰《武士的悲哀:崇文抑武与北宋兴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崇文抑武治国方略”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分)
【经济发展】
材料二 某电视剧描绘了宋仁宗赵祯一生的“仁治”画卷,将一个有血有肉的宋仁宗带到了观众面前。下面是电视剧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水稻丰收的奏折传到宫中
镜头二:深夜,开封城内的饭店内,客人在吃米饭
镜头三:乡镇的集市上,商人用“交子”交易稻米
镜头四:农民在使用秧马拔秧,稻种是由越南传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通过镜头中的“稻”“米”,归纳宋仁宗时期经济发展的史实。(4分)
【生存智慧】
材料三 某电视剧讲述了13世纪的历史人物、大元王朝的缔造者忽必烈的一生。
图6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从“统治措施”“中央机构”“历史意义”三个方面中任选一个进行说明。(2分)
【货币变迁】
材料四 宋真宗时期,当时文化艺术领域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技术较为成熟。当时铜币的流通缓慢,若是要买东西,人们就得背着几百斤重的铜币,这不现实。那该怎么办呢 这难不倒古人,他们结合造纸术和印刷术摸索出了一种方便携带与流通的货币——“交子”,“交子”最初出现在交通不便的四川。
——摘编自《宋朝:货币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纸币“交子”出现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B 6.A 7.D 8.B 9.D 10.C 11.D 12.C 13.B 14.B 15.C 16.A 17.D 18.A 19.B 20.A
21.(1)①:元昊。(2分)
(2)积极影响:促进了辽朝农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传播(或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推进了辽政权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交融。(4分,答出两点即可)
(3)时代特点: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加深;版图扩大。(2分,答出一点即可)
(4)建议: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等等。(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一点即可)
22.(1)机构:枢密院。(2分)
(2)示例一:
观点: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1分)
选择的史事:航海家朱彧在《萍洲可谈》中写道,若遇阴雨风浪,日月星辰不见,须借司南以定方向;重建泉州市舶司。(2分)
论述: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在航行时开始使用指南针。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元朝时,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海上丝绸之路随着海路航线的拓展进入鼎盛时期。(2分)
结论:综上所述,技术设备的保障和政府机构的设置,促使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1分)
示例二:
观点:两宋时期民族交融加强。(1分)
选择的史事:“澶渊之盟”;金与南宋达成绍兴和议。(2分)
论述:1005年,辽与北宋议和,辽军撤回,北宋每年给辽钱物,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宋金对峙局面形成。(2分)
结论:综上所述,北宋与辽议和、南宋与金议和,两次议和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交融。(1分)
23.(1)因素: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2分,答出一点即可)
(2)三项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2分)历史作用: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分)
(3)原因: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分,答出一点即可)
(4)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辉煌灿烂,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科技创新要与时俱进;科技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等等。(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一点即可)
24.(1)影响: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藩镇割据;有利于推动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倡导文治,使得北宋科技发达,文化昌盛;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军事力量薄弱,在民族战争中处于下风;等等。(2分,答出一点即可)
(2)水稻种植面积扩大;水稻成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城市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夜市;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占城稻传入;用秧马拔秧;等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
(3)示例一:统治措施方面,忽必烈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他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2分)
示例二:中央机构方面,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掌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政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2分)
示例三:历史意义方面,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
(4)原因: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印刷技术与造纸技术的成熟;金属货币不便携带;四川交通不便。(4分,答出两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卷(答案) 2024-2025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