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永春一中八年级月考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60 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创建新中国
B.捍卫新中国安全
C.和平解放西藏
D.恢复国民经济
2.图1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据此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A.参会规模创造历史
B.意在讨论成立新中国
C.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D.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3.“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盛大的阅兵式开始……阅兵式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材料描述的是( )
A.北平和平解放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开国大典 D.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4.陈毅在某诗中写道:“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民国的创建 B.南水北调工程兴建完成
C.渡江战役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黄炎培先生在《永远纪念着的一九四九年》中写道:“这一年‘人’的地位被发现了,群众的力量被认识了。”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
A.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B.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6.某记者在报道中写到:“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消息”是( )
A.开国大典举行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开展
D.“四人帮”被粉碎
7.毛泽东曾说: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说明抗美援朝是为了( )
A.支援朝鲜
B.打击美国
C.保家卫国
D.扩大影响
8.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B.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材料论述的是抗美援朝的( )
A.背景 B.过程 C.影响 D.性质
10.以下能够在“抗美援朝”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作为第一手史料采用的是 ( )
A.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
B.电影《上甘岭》
C.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物
D.书籍《抗美援朝战争史》
11.图2是赵延年于1953年创作的一幅宣传画,可知当时我国(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B.人民积极生产以支援抗美援朝
C.工人地位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
D.社会主义改造激发了生产热情
12.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13.到1952年,全国约3亿农民分到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和房屋,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这说明,土地改革后()
A.地主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B.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
D.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果
14.图3是中国某时期农村粮食产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吨)。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5.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52年同1949年相比,粮食产量增产44.8%,棉花增长193%,油料增长64%。这可以佐证土地改革的( )
A.成效 B.条件
C.原因 D.局限
16.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可能集中在( )
A.《千年巨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
17.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
A.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编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D.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8.“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宪法条文的首次出现表明( )
A.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形成
C.国内主要矛盾转变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9.新中国成立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些话表明( )
A.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农业改造势在必行
20.中国共产党在1953年提出了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过渡时期(1949年-1956 年)总路线。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其中的“一化”指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苏联化
C.现代化 D.工业化
21.据图4判断,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 )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交通运输业
22.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进行了(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分田包产到户
23.图5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与此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B.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24.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 )
A.公私合营
B.赎买政策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5.1954年,中药企业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的时代背景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新中国的成立
C.进行三大改造. D.实行改革开放
26.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材料表述的是中共八大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意义
27.“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等史实反映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呈现出的特点是( )
A.曲折前进 B.开放发展
C.传承优化 D.学习创新
28.“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这个时期是(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期间
C.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图6纪念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这枚工艺精美的纪念章是为了纪念(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图6习题,你选择了正确选项B。请观察图6,提取至少两个信息且结合其反映的史实,说服选择了其余选项的同学。(8分)
30.学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史料实证————社会变化】
材料一 归队五星旗下,高声义勇军歌。新的国名定了,……今年一九四九,中华采用公元。辽金元明清帝,帝京此地千年。是人民的首都,今朝还我河山……。
——摘编自黄炎培《天安门歌》
材料二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不利,首先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毛泽东 《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历史解释——社会发展】
材料三 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个新国家的政权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后贫农陈友汉家的生活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4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英雄赞歌】
材料一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①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②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节选自《英雄战歌》
注:《英雄赞歌》是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英雄儿女》的插曲。
【建设模范】
材料二
1960年,他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发出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誓言,仅5天就打完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最快纪录。有一次发生井喷,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井喷,被誉为为“铁人”。 1962年,他是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他是解放军好战士,在他的精神感召下,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和孜孜以求的“钉子精神”在社会上广泛弘扬,他的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简述图7、图8所示英雄的姓名。(2分)从材料一的歌词①②中,选出你感悟最深刻的一句歌词(写出序号即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抗美援朝战争的知识,概述你选择该句歌词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被誉为“铁人”与“党的好干部”的建设模范,并概括三位建设模范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4分)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图13 人民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注:1947年,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图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注: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注:1950年12月,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一支连队在水门桥设伏,在在严寒冰雪中冻死,勇士们化身冰雕。 注: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在上甘岭反击战中用胸膛勇堵敌人机枪,壮烈牺牲。
—以上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和王桧林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12至图17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永春一中八年级月考历史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5:A. C. C. D. D 6—10:B. C. A. C. C 11—15:B. D. B. B. A
16—20: C. D. B. A. D 21—25: B. B. C. A. C 26—28: C. A. C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
29. (8分)
图中有“1949.10.1”字样, 这表明时间是公元1949年10月1日; 图中外圈镌刻繁体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字样,表明纪念的事件是开国大典;两者互相印证,说明这枚工艺精美的纪念章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选择B选项。(8分)
30. (12分)
(1)特点:人民当家作主人(2分)
(2)必要性:打击国内外敌人的反动气焰;稳定我国东北地区安全。(4分)
(3)生活变化:由极度贫穷变成较为富足。(2分)
原因: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的农业生产获得极大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极大改变了我国农业和农村落后的面貌。(史实2分,结论2分,共4分)
31. (12分)
(1)姓名:黄继光、邱少云。(2分)
序号:①或者②均可。(1分)
理解: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和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舍生忘死,以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宁;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答出1点2分同,答出2点3分,答出2点即可,共计4分)
(2)建设模范:王进喜、焦裕禄。(2分)
优秀品质: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克服困难;奋发图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乐于助人等。(答出1点1分,答出2点即可)(2分)
(3)结论:英雄人物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崇拜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等。(2分)
32. (12分)
示例一】序号: 图12、图13。(2分)
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2分)
论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胜利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7年8月1日开始,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带领中国人民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道路。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6分)
结论:综上所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使命,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2分)
【示例二】序号: 图14、图15。(2分)
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利益,获得民众支持。(2分)
论述:中国共产党从创党起便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在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始终坚持对日作战,决不妥协投降,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在西安事变后,共产党又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大批民众支持中国共产党,支持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在解放战争期间,1947年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广大人民积极支援前线,用家里的口粮支援解放军战士,并跳跃参军,淮海战役训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获得胜利的。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6分)
结论: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采取了一系列维护人民利益的措施,使中国共产党得民心,获得人民的大力支持,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2分)
【示例三】序号: 图16、图17。(2分)
观点: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2分)
论述: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一个连队在冰天雪地里设伏,最后全连都基本壮烈牺牲。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纺丝不断,直到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这样的英雄事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层出不穷。志愿军战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敌人,他们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的敌人,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把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6分)
结论:抗美援朝精神是英烈们用生命和鲜血锻造出的精神之花。我们将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继承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再建新功,不负烈士期望。(2分)
说明:其他观点及其论述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