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含山县姚庙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含山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
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一定不能发声,A不合题意;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发生改变,B不合题意;
C、声音不仅能够传递能量,而且能够传递信息,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C符合题意;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
【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只有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的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C、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产生的能量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D、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 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2.(2018八上·含山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焦距约为13cm)、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35cm,移动光屏在离透镜20cm处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可知,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35cm,即物距u=35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照相机 .
故答案为:A .
【分析】A、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据此制成了照相机;
B、当物体在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据此制成投影仪;
C、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 , 光屏上不会出现物体的像 , 但从物体的异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放大镜的原理;
D、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工作的 .
3.(2018八上·含山期末)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D.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答案】C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他们不是同时开始运动,甲同学在乙出发4s后才开始出发,A不合题意;
B、两人的距离都是均匀变化的,故说明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不合题意;
CD、由图可知,第8s两人相遇,即此时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由于它们所用时间不同所以速度不同,C符合题意,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
【分析】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要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结合图像中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
4.(2017八下·大丰期中)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
A.乙,丙,甲 B.甲,丙,乙 C.甲,乙,丙 D.丙,乙,甲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图2中,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比较其质量大小,利用密度公式得出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在图1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 得出体积关系,进而确定三个杯子各装的是哪种液体.
(1)如图,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V,可得质量关系m甲>m乙>m丙,由 可知ρ甲>ρ乙>ρ丙;
(2)在图1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而ρ甲>ρ乙>ρ丙,由 可知V甲<V乙<V丙,所以左边烧杯液体为乙,中间为丙,右边为甲,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乙、丙、甲.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本题考查了密度的相关知识,理解密度、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即可轻松解题.
5.(2018八上·含山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的是要想响度大,应该用重锤敲,使振幅变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隔墙有耳”,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固体能传声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重锤敲鼓时,鼓面的振幅大,响度就大,A不合题意;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B符合题意;
C、不同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C不合题意;
D、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固体能传声,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
【分析】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 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根据音色可以辨别发声物体 .
6.(2018八上·含山期末)由铜、铁、铝制成的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三个空心球,空心体积最大的是(已知ρ铜>ρ铁>ρ铝)( )
A.铜球 B.铝球 C.铁球 D.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因为铜、铁、铝的质量相等,且 .
由 可知:实心铜球的体积最小,铝球体积最大,
因为是三个体积相等的空心球,所以铜球的空心部分体积最大.
故答案为:A .
【分析】由密度公式可知,体积和质量相等的不同金属制成的空心球中,金属密度越大,金属的体积越小,空心部分越大 .
7.(2018八上·含山期末)下列现象所发生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的形成
C.秋天,早晨大雾弥漫的形成
D.冬天,窗上冰花的形成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C、秋天,早晨大雾弥漫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冬天,窗上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故选A.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8.(2018八上·含山期末)已知铜密度为8.9×103 kg/m3,酒精密度为0.8×103 kg/m3,把一金属铜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20g,若把该铜块放入另一盛满酒精的杯子中,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
A.20 g B.10 g C.16 g D.8 g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因为ρ铜>ρ水>ρ酒精,所以铜块在水和酒精中都是下沉的,即排开水的体积和排开酒精的体积是相同的
因为都是装满液体,所以 , V溢水=V溢酒精,
由ρ=m∕V可得:
m溢水∕ρ水=m溢酒精∕ρ酒精,即:20g∕1g/cm3=m溢酒精∕0.8g/cm3,
解得:m溢酒精=16g .
故答案为:C .
【分析】铜块在水和酒精中排开水的体积和排开酒精的体积是相同的,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分别列出溢出的水和酒精的体积的表达式,组成方程,解方程求出溢出酒精的质量 .
9.(2018八上·含山期末)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A镜是目镜
B.B镜是物镜
C.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
D.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答案】D
【知识点】望远镜
【解析】【解答】AB、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图中A)是目镜,靠近物体的(图中B)是物镜,AB不合题意;
CD、物镜的作用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观察时靠近眼睛的是目镜,靠近物体的是物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
10.(2018八上·含山期末)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使用物镜甲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一所示,而改用物镜乙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二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乙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物镜甲少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物镜甲比物镜乙视野暗
C.若不改变目镜,则物镜甲比乙的镜头要短
D.若想将图一中的X点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蝉翅样本向左下方移动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图一中细胞大,放大倍数较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图二中细胞小,放大倍数较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可见甲物镜放大倍数比乙物镜放大倍数大.A不合题意;
B、如果光圈和反光镜相同,甲放大倍数更大,视野更暗,B符合题意;
C、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甲放大倍数大,镜头长,C不合题意;
D、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 图一中的X点在视野的右上,应将蝉翅样本向右上方移动,才能到视野中央,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窄(即看的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像距越大;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
11.(2018八上·含山期末)为便于测量或观察现象,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 . 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可以在鼓面上放纸屑,通过纸屑跳动高度反映鼓面的振幅大小
B.在研究烛蜡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使烛蜡受热均匀
C.为了显示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空气中喷洒烟或雾
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跳棋子的像更清晰,我们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
【答案】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声音的产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A、在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时,利用转换法将纸屑放在鼓面上,通过纸屑跳动高度反映鼓面的振幅大小,A不合题意;
B、在研究烛蜡熔化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使温度上升缓慢且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而采用“水浴法”加热,使烛蜡受热均匀,B不合题意;
C、为了显示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在空气中悬浮细小颗粒,即在空气中喷洒烟或雾,C不合题意;
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跳棋子的像更清晰,应该使物体的亮度更强,即我们用手电筒照亮棋子,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
【分析】A、将不易观察的现象转化为容易观察的现象进行实验,用了转化法;
B、采用“水浴法”间接对物体进行加热,可使物体受热均匀,实验现象更明显;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不易直接观察到,光射到空气中悬浮细小颗粒上时,可以发生漫反射,形成可直接观察的光柱;
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跳棋子的像更清晰,应该使物体的亮度更强;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时,强光发生镜面反射,不能观察到物体的像 .
12.(2018八上·含山期末)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
C.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
D.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
【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墙壁(相当于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一定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均是倒立的 .
A、图中像距小于物距可得像比物小,故成像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A不合题意;
B、幻灯机成的是放大的像,B不合题意;
C、凸透镜成像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当光屏和物体不动时,将凸透镜向物体移动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C符合题意;
D、凸透镜成像与透镜的大小和形状无关,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
【分析】A、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判断像的性质;
B、幻灯机的原理: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判断;
D、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透过的光线减少,像会变暗 .
13.(2018八上·含山期末)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眼镜
B.拿着镜片近距离看书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暗斑的是近视眼镜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A、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是远视眼睛, A不合题意;
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镜,即是凸透镜,是远视镜,B不合题意;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即能使得光线发散,所以是凹透镜,即是近视镜,C符合题意;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即是远视镜,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远视要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还可作为放大镜使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要用凹透镜矫正 .
二、填空题
14.(2018八上·含山期末)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L1=18.82cm、L2=18.83cm、L3=17.28cm、L4=18.81cm、L5=18.80cm、L6=18.805cm .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其中一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写错,该数据是 ;
(3)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该数据是 ;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
【答案】(1)1mm
(2)17.28cm
(3)18.805cm
(4)18.82cm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长度测量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2)从六个测量记录看,L3=17.28cm与其他测量结果偏差太大,该数据是错误的;
(3)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刻度尺分度值为1mm,测量结果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L6=18.805cm测量结果不合理;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
故答案为:(1)1mm;(2)17.28cm;(3)18.805cm;(4)18.82cm .
【分析】(1)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倒数第二位数字是准确数字,即0.1cm是准确值,表示刻度尺的分度值;
(2)多次测量的结果中,偏差较大的结果,是不合理的,可能是错误的;
(3)长度测量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过多的估计值没有意义;
(4)求出多次正确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即为物体的实际长度值 .
15.(2018八上·含山期末)如图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对透过的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是 (写字母);如图是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答案】a、c;b、d;13.2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解析】【解答】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 . 在a、b、c、d四个透镜中,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是a、c,故它们是凹透镜 . 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是b、d,故它们是凸透镜;
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是透镜b、d;
焦距指的是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 在图中,焦点的位置已经确定,光心在凸透镜的中心上 . 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3.2厘米 .
故答案为:a、c;b、d;13.2 .
【分析】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 .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是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
16.(2018八上·含山期末)题图甲中称物体质量时,天平平衡时砝码数值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g;题图乙和丙是用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测得物体的体积为 cm3,物体的密度为 kg/m3.
【答案】58;10;5.8×103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由甲图知道,待测物体的质量是:m=50g+5g+3g=58g;由乙图知道,水的体积为38cm3,由丙图知道,水和待测物体的体积为48cm3,故待测物体的体积为:V=48cm3-38cm3=10cm3;物体的密度为:ρ=m/V=58g/10cm3=5.8g/cm3 =5.8×103 kg/m3 .
故答案为:58;10;5.8×103 .
【分析】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总和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即为物体的质量;水和待测物体的总体积与量筒中水的体积差,为固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物体的密度 .
17.(2018八上·含山期末)小芳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 m处,小芳的身高为1.65 m,小芳的像与镜的距离为 m,小芳的像高为 m;若小芳向镜移动3m后,小芳与镜中的像距离为 m,此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这时她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
【答案】5;2;4;不变;仍能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所以小芳同学身高1.65m,她在镜中的像高也为1.65m.
由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那么她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5m;
小芳向镜移动3m时,到平面镜的距离变为2m,
则镜中的像与本人相距: .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与物体到镜子的距离无关,当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故在镜后放一物体并不妨碍光的反射,同时也不会妨碍成像,所以这时她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
故答案为:5;2;4;不变;仍能 .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是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它匀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镜后的不透明物体不影响像的形成 .
18.(2018八上·含山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相同体积的实心小球,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恰好平衡 . 则甲、乙两种小球的质量之比是 ,密度之比是 .
【答案】2∶1;2∶1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天平恰好平衡,即2m甲+m乙=m甲+3m乙,解得m甲:m乙=2:1;又因为两种球的体积相同,所以根据ρ=m/V知道,密度之比等于质量比为2:1 .
故答案为:2:1;2:1 .
【分析】根据天平时左右两盘中物体的质量相同,求出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再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判断同体积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
三、作图题
19.(2018八上·含山期末)如图所示,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作图: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
20.(2018八上·含山期末)画出图中光线ab和Oc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作图: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
21.(2018八上·含山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请你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应平行于主光轴 . 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光线 .
故答案为: .
【分析】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焦点,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作出入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
22.(2018八上·含山期末)如图所示,ab是光源S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光线,并射向凹透镜的焦点F.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光源S的位置、 ab的入射光线和ab经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画出像S′的对称点S,可得光源S的位置;连接Sa,可得ab的入射光线;ab的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射出 .
故答案为:.
【分析】光路是可逆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S'的轴对称图形,确定点光源的位置,再连接光源的放射点,作出入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凹透镜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为平行于主光轴的直线 .
四、实验题
23.(2018八上·含山期末)如下图所示是一次测量遥控玩具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
(1)小车运动的路程用 测量,运动的时间用 测量,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2)实验得到的数据:AB全程长4m,通过全程的时间为8s,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3s . 那么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
(3)由实验结果可知,小车 做匀速直线运动 . (选填“是”或“不是”)
【答案】(1)刻度尺;停表;v=s/t
(2)0.4;0.5
(3)不是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刻度尺测量,运动的时间用停表测量,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2)已知AB全程长4m,通过全程的时间为8s,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3s,则通过后半程的时间t后=t-t前=8s-3s=5s,那么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3)由实验结果可知,小车的速度是变化的,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
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 (2)0.4;0.5;(3)不是 .
【分析】(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停表或钟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
(2)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3)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否则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
24.(2018八上·含山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如图,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的;
(3)如图,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眼镜 (“近视”或“远视”).
【答案】(1)10.00
(2)投影仪
(3)B
(4)远视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即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40cm-30cm=10cm;
(2)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的;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物距u=16cm-10cm=6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在图中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像距变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该眼镜是凸透镜,是远视眼镜 .
故答案为:(1)10.00;(2)投影仪;(3)B;(4)远视 .
【分析】(1)光屏上出现的光斑即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2)投影仪的原理:当物距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物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在透镜的同一高度上,透过透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矫正远视眼 .
25.(2018八上·含山期末)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选用了体积为10cm3、20cm3、30cm3的三个铝块和托盘天平进行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铝块1(体积为10cm3)是质量,如图甲.这一操作中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他正确操作,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乙.请将此铝块的质量填写在下表空白处.他接下来继续测量了铝块2和铝块3的质量并完成了下表格的记录 .
(2)小组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铝块3的数据与铝块1和铝块2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的结论,他们将铝块3的质量数据改为81.并用描点法画出铝块的m-V图象,请你在上面的方格纸中建立坐标系完成他们的图象 .
(3)请你对他们更改数据的做法进行评价 .如果是你,对这种情况采用的做法应该是 .
【答案】(1)用手拿砝码;27
(2)
(3)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法不正确;分析原因,重新实验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1)图中用手拿砝码,汗渍会腐蚀砝码,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要用镊子夹取砝码;图乙中,铝块的质量m=20g+5g+2g=27g;
(2)用纵坐标表示体积,横坐标表示质量,铝块的m﹣V图象如图所示:
;
(3)小组同学为了得出结论,将铝块3的质量数据改为81,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验要求,物理实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他下一步的操作应找出原因重做实验 .
故答案为:(1)用手拿砝码;27;(2)见解答;(3)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法不正确;分析原因,重新实验 .
【分析】(1)为了保证砝码的准确,砝码不能用手拿取,必须用镊子夹取;天平重新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总和加上标尺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即为左盘中物体的质量;
(2)用纵坐标表示体积,横坐标表示质量,描出质量和体积对应的点,再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3)实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随意改动实验数据 . 实验数据与结论不相符时,应找出错误的原因,重新实验 .
五、计算题
26.(2018八上·含山期末)一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测得液体的体积为V,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一系列V与m的对应值,描绘m-V图象如图所示,求:
(1)容器的质量;
(2)液体的密度;
(3)90cm3液体的质量.
【答案】(1)解:当体积为0时质量是40g,也就是烧杯中什么也没有时,烧杯质量为40g
(2)解:由图象可知,液体体积为20cm3时,其质量为60g-40g=20g,液体的密度ρ=m/V=20g/20cm3=1g/cm3
(3)解:90cm3液体的质量为m=ρV=1g/cm3×90cm3=90g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图像可得,烧杯中液体体积为0时的质量为空烧杯的质量;
(2)由图像可得,液体体积为20cm3时,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60g,求出液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
(3)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m=ρV计算液体的质量 .
27.(2018八上·含山期末)一只空瓶质量是50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1.3 kg,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1.05 kg .(ρ酒精=0.8×103 kg/m3,ρ盐水=1.2×103 kg/m3,ρ植物油=0.9×103 kg/m3)
(1)求这个瓶子的容积;
(2)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3)它可能是什么液体?
【答案】(1)解:水的质量:
水的体积:
则这个瓶子的容积: .
(2)解:液体的质量: .
(3)解:由(2)可知,该液体可能是酒精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空瓶质量和装满水后总质量,求出装满水时,水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计算出水的体积,即为瓶子的容积;
(2)根据空瓶质量和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求出装满某种液体时,液体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液体的密度;
(3)根据密度表中各物质的密度,判断该液体可能是什么液体 .
安徽省含山县姚庙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2018八上·含山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
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2018八上·含山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焦距约为13cm)、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35cm,移动光屏在离透镜20cm处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3.(2018八上·含山期末)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D.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4.(2017八下·大丰期中)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
A.乙,丙,甲 B.甲,丙,乙 C.甲,乙,丙 D.丙,乙,甲
5.(2018八上·含山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的是要想响度大,应该用重锤敲,使振幅变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隔墙有耳”,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固体能传声
6.(2018八上·含山期末)由铜、铁、铝制成的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三个空心球,空心体积最大的是(已知ρ铜>ρ铁>ρ铝)( )
A.铜球 B.铝球 C.铁球 D.无法判断
7.(2018八上·含山期末)下列现象所发生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的形成
C.秋天,早晨大雾弥漫的形成
D.冬天,窗上冰花的形成
8.(2018八上·含山期末)已知铜密度为8.9×103 kg/m3,酒精密度为0.8×103 kg/m3,把一金属铜块放入盛满水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20g,若把该铜块放入另一盛满酒精的杯子中,则从杯中溢出酒精的质量是( )
A.20 g B.10 g C.16 g D.8 g
9.(2018八上·含山期末)天文爱好者所使用的望远镜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A镜是目镜
B.B镜是物镜
C.由于没有光屏,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是虚像
D.太空中的星体通过A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10.(2018八上·含山期末)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使用物镜甲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一所示,而改用物镜乙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二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乙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物镜甲少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物镜甲比物镜乙视野暗
C.若不改变目镜,则物镜甲比乙的镜头要短
D.若想将图一中的X点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蝉翅样本向左下方移动
11.(2018八上·含山期末)为便于测量或观察现象,实验中我们经常会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 . 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可以在鼓面上放纸屑,通过纸屑跳动高度反映鼓面的振幅大小
B.在研究烛蜡熔化特点的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使烛蜡受热均匀
C.为了显示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可以在空气中喷洒烟或雾
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跳棋子的像更清晰,我们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
12.(2018八上·含山期末)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幻灯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
C.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
D.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
13.(2018八上·含山期末)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时,中间厚边缘薄的是近视眼镜
B.拿着镜片近距离看书本上的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暗斑的是近视眼镜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二、填空题
14.(2018八上·含山期末)有六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六次测量记录是:L1=18.82cm、L2=18.83cm、L3=17.28cm、L4=18.81cm、L5=18.80cm、L6=18.805cm .
(1)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其中一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写错,该数据是 ;
(3)一位同学测量结果不合理,该数据是 ;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
15.(2018八上·含山期末)如图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对透过的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是 (写字母);如图是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16.(2018八上·含山期末)题图甲中称物体质量时,天平平衡时砝码数值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g;题图乙和丙是用排水法测物体的体积,测得物体的体积为 cm3,物体的密度为 kg/m3.
17.(2018八上·含山期末)小芳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 m处,小芳的身高为1.65 m,小芳的像与镜的距离为 m,小芳的像高为 m;若小芳向镜移动3m后,小芳与镜中的像距离为 m,此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这时她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
18.(2018八上·含山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相同体积的实心小球,放在调好的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恰好平衡 . 则甲、乙两种小球的质量之比是 ,密度之比是 .
三、作图题
19.(2018八上·含山期末)如图所示,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20.(2018八上·含山期末)画出图中光线ab和Oc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
21.(2018八上·含山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射向与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平面镜,请你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入射光线;经平面镜的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
22.(2018八上·含山期末)如图所示,ab是光源S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光线,并射向凹透镜的焦点F.S'是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请画出:光源S的位置、 ab的入射光线和ab经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
23.(2018八上·含山期末)如下图所示是一次测量遥控玩具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
(1)小车运动的路程用 测量,运动的时间用 测量,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2)实验得到的数据:AB全程长4m,通过全程的时间为8s,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3s . 那么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
(3)由实验结果可知,小车 做匀速直线运动 . (选填“是”或“不是”)
24.(2018八上·含山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如图,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的;
(3)如图,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 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眼镜 (“近视”或“远视”).
25.(2018八上·含山期末)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选用了体积为10cm3、20cm3、30cm3的三个铝块和托盘天平进行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后,小明用天平测量铝块1(体积为10cm3)是质量,如图甲.这一操作中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他正确操作,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位置如图乙.请将此铝块的质量填写在下表空白处.他接下来继续测量了铝块2和铝块3的质量并完成了下表格的记录 .
(2)小组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铝块3的数据与铝块1和铝块2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的结论,他们将铝块3的质量数据改为81.并用描点法画出铝块的m-V图象,请你在上面的方格纸中建立坐标系完成他们的图象 .
(3)请你对他们更改数据的做法进行评价 .如果是你,对这种情况采用的做法应该是 .
五、计算题
26.(2018八上·含山期末)一容器中装有某种液体,测得液体的体积为V,液体与容器的总质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一系列V与m的对应值,描绘m-V图象如图所示,求:
(1)容器的质量;
(2)液体的密度;
(3)90cm3液体的质量.
27.(2018八上·含山期末)一只空瓶质量是50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1.3 kg,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1.05 kg .(ρ酒精=0.8×103 kg/m3,ρ盐水=1.2×103 kg/m3,ρ植物油=0.9×103 kg/m3)
(1)求这个瓶子的容积;
(2)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3)它可能是什么液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一定不能发声,A不合题意;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发生改变,B不合题意;
C、声音不仅能够传递能量,而且能够传递信息,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C符合题意;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
【分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只有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的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C、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产生的能量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D、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 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2.【答案】A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题可知,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35cm,即物距u=35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照相机 .
故答案为:A .
【分析】A、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据此制成了照相机;
B、当物体在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据此制成投影仪;
C、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 , 光屏上不会出现物体的像 , 但从物体的异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是放大镜的原理;
D、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工作的 .
3.【答案】C
【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他们不是同时开始运动,甲同学在乙出发4s后才开始出发,A不合题意;
B、两人的距离都是均匀变化的,故说明两人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不合题意;
CD、由图可知,第8s两人相遇,即此时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由于它们所用时间不同所以速度不同,C符合题意,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
【分析】首先要明确各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是什么;其次要认清横坐标和纵坐标上各表示的最小分格的数值大小和单位;再次是明确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最后对照各个选项提出的问题,结合图像中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
4.【答案】A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图2中,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比较其质量大小,利用密度公式得出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在图1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根据 得出体积关系,进而确定三个杯子各装的是哪种液体.
(1)如图,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V,可得质量关系m甲>m乙>m丙,由 可知ρ甲>ρ乙>ρ丙;
(2)在图1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而ρ甲>ρ乙>ρ丙,由 可知V甲<V乙<V丙,所以左边烧杯液体为乙,中间为丙,右边为甲,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乙、丙、甲.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分析】本题考查了密度的相关知识,理解密度、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即可轻松解题.
5.【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重锤敲鼓时,鼓面的振幅大,响度就大,A不合题意;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B符合题意;
C、不同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闻其声,知其人”说的是可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C不合题意;
D、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固体能传声,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
【分析】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 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根据音色可以辨别发声物体 .
6.【答案】A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因为铜、铁、铝的质量相等,且 .
由 可知:实心铜球的体积最小,铝球体积最大,
因为是三个体积相等的空心球,所以铜球的空心部分体积最大.
故答案为:A .
【分析】由密度公式可知,体积和质量相等的不同金属制成的空心球中,金属密度越大,金属的体积越小,空心部分越大 .
7.【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解答】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C、秋天,早晨大雾弥漫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冬天,窗上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故选A.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8.【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因为ρ铜>ρ水>ρ酒精,所以铜块在水和酒精中都是下沉的,即排开水的体积和排开酒精的体积是相同的
因为都是装满液体,所以 , V溢水=V溢酒精,
由ρ=m∕V可得:
m溢水∕ρ水=m溢酒精∕ρ酒精,即:20g∕1g/cm3=m溢酒精∕0.8g/cm3,
解得:m溢酒精=16g .
故答案为:C .
【分析】铜块在水和酒精中排开水的体积和排开酒精的体积是相同的,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分别列出溢出的水和酒精的体积的表达式,组成方程,解方程求出溢出酒精的质量 .
9.【答案】D
【知识点】望远镜
【解析】【解答】AB、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图中A)是目镜,靠近物体的(图中B)是物镜,AB不合题意;
CD、物镜的作用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不合题意,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分析】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观察时靠近眼睛的是目镜,靠近物体的是物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
10.【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图一中细胞大,放大倍数较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图二中细胞小,放大倍数较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可见甲物镜放大倍数比乙物镜放大倍数大.A不合题意;
B、如果光圈和反光镜相同,甲放大倍数更大,视野更暗,B符合题意;
C、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甲放大倍数大,镜头长,C不合题意;
D、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 图一中的X点在视野的右上,应将蝉翅样本向右上方移动,才能到视野中央,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窄(即看的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像距越大;显微镜下成的是倒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
11.【答案】D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声音的产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A、在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时,利用转换法将纸屑放在鼓面上,通过纸屑跳动高度反映鼓面的振幅大小,A不合题意;
B、在研究烛蜡熔化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使温度上升缓慢且被加热物质受热均匀而采用“水浴法”加热,使烛蜡受热均匀,B不合题意;
C、为了显示光在空气中传播路径,在空气中悬浮细小颗粒,即在空气中喷洒烟或雾,C不合题意;
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跳棋子的像更清晰,应该使物体的亮度更强,即我们用手电筒照亮棋子,D符合题意 .
故答案为:D .
【分析】A、将不易观察的现象转化为容易观察的现象进行实验,用了转化法;
B、采用“水浴法”间接对物体进行加热,可使物体受热均匀,实验现象更明显;
C、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不易直接观察到,光射到空气中悬浮细小颗粒上时,可以发生漫反射,形成可直接观察的光柱;
D、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跳棋子的像更清晰,应该使物体的亮度更强;用手电筒照亮玻璃板时,强光发生镜面反射,不能观察到物体的像 .
12.【答案】C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墙壁(相当于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一定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均是倒立的 .
A、图中像距小于物距可得像比物小,故成像性质倒立、缩小的实像,A不合题意;
B、幻灯机成的是放大的像,B不合题意;
C、凸透镜成像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当光屏和物体不动时,将凸透镜向物体移动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C符合题意;
D、凸透镜成像与透镜的大小和形状无关,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
【分析】A、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判断像的性质;
B、幻灯机的原理: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判断;
D、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透过的光线减少,像会变暗 .
13.【答案】C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
【解析】【解答】A、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是远视眼睛, A不合题意;
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放大镜,即是凸透镜,是远视镜,B不合题意;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即能使得光线发散,所以是凹透镜,即是近视镜,C符合题意;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凸透镜,即是远视镜,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C .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远视要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还可作为放大镜使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近视要用凹透镜矫正 .
14.【答案】(1)1mm
(2)17.28cm
(3)18.805cm
(4)18.82cm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长度测量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倒数第二位对应的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2)从六个测量记录看,L3=17.28cm与其他测量结果偏差太大,该数据是错误的;
(3)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刻度尺分度值为1mm,测量结果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L6=18.805cm测量结果不合理;
(4)这本作业本的长度是 .
故答案为:(1)1mm;(2)17.28cm;(3)18.805cm;(4)18.82cm .
【分析】(1)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倒数第二位数字是准确数字,即0.1cm是准确值,表示刻度尺的分度值;
(2)多次测量的结果中,偏差较大的结果,是不合理的,可能是错误的;
(3)长度测量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过多的估计值没有意义;
(4)求出多次正确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即为物体的实际长度值 .
15.【答案】a、c;b、d;13.2
【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解析】【解答】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 . 在a、b、c、d四个透镜中,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是a、c,故它们是凹透镜 . 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是b、d,故它们是凸透镜;
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是透镜b、d;
焦距指的是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 在图中,焦点的位置已经确定,光心在凸透镜的中心上 . 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3.2厘米 .
故答案为:a、c;b、d;13.2 .
【分析】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为凹透镜 .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是从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
16.【答案】58;10;5.8×103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由甲图知道,待测物体的质量是:m=50g+5g+3g=58g;由乙图知道,水的体积为38cm3,由丙图知道,水和待测物体的体积为48cm3,故待测物体的体积为:V=48cm3-38cm3=10cm3;物体的密度为:ρ=m/V=58g/10cm3=5.8g/cm3 =5.8×103 kg/m3 .
故答案为:58;10;5.8×103 .
【分析】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总和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即为物体的质量;水和待测物体的总体积与量筒中水的体积差,为固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物体的密度 .
17.【答案】5;2;4;不变;仍能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所以小芳同学身高1.65m,她在镜中的像高也为1.65m.
由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那么她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5m;
小芳向镜移动3m时,到平面镜的距离变为2m,
则镜中的像与本人相距: .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与物体到镜子的距离无关,当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故在镜后放一物体并不妨碍光的反射,同时也不会妨碍成像,所以这时她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
故答案为:5;2;4;不变;仍能 .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是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它匀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镜后的不透明物体不影响像的形成 .
18.【答案】2∶1;2∶1
【知识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天平恰好平衡,即2m甲+m乙=m甲+3m乙,解得m甲:m乙=2:1;又因为两种球的体积相同,所以根据ρ=m/V知道,密度之比等于质量比为2:1 .
故答案为:2:1;2:1 .
【分析】根据天平时左右两盘中物体的质量相同,求出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再根据密度公式分析判断同体积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 .
19.【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作图: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
20.【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作图: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射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
21.【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应平行于主光轴 . 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在平面镜上的反射光线 .
故答案为: .
【分析】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过焦点,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作出入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为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
22.【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画出像S′的对称点S,可得光源S的位置;连接Sa,可得ab的入射光线;ab的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射出 .
故答案为:.
【分析】光路是可逆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S'的轴对称图形,确定点光源的位置,再连接光源的放射点,作出入射光线;延长线经过凹透镜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为平行于主光轴的直线 .
23.【答案】(1)刻度尺;停表;v=s/t
(2)0.4;0.5
(3)不是
【知识点】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解析】【解答】(1)小车运动的路程用刻度尺测量,运动的时间用停表测量,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2)已知AB全程长4m,通过全程的时间为8s,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3s,则通过后半程的时间t后=t-t前=8s-3s=5s,那么小车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 ,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3)由实验结果可知,小车的速度是变化的,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
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 (2)0.4;0.5;(3)不是 .
【分析】(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停表或钟表是测量时间的仪器;测量速度的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
(2)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3)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否则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
24.【答案】(1)10.00
(2)投影仪
(3)B
(4)远视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生活中的透镜
【解析】【解答】(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即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40cm-30cm=10cm;
(2)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物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成的;
(3)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物距u=16cm-10cm=6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在图中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4)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像距变小,说明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该眼镜是凸透镜,是远视眼镜 .
故答案为:(1)10.00;(2)投影仪;(3)B;(4)远视 .
【分析】(1)光屏上出现的光斑即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2)投影仪的原理:当物距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像距大于物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在透镜的同一高度上,透过透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矫正远视眼 .
25.【答案】(1)用手拿砝码;27
(2)
(3)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法不正确;分析原因,重新实验
【知识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解答】(1)图中用手拿砝码,汗渍会腐蚀砝码,影响测量结果,所以要用镊子夹取砝码;图乙中,铝块的质量m=20g+5g+2g=27g;
(2)用纵坐标表示体积,横坐标表示质量,铝块的m﹣V图象如图所示:
;
(3)小组同学为了得出结论,将铝块3的质量数据改为81,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验要求,物理实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他下一步的操作应找出原因重做实验 .
故答案为:(1)用手拿砝码;27;(2)见解答;(3)没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法不正确;分析原因,重新实验 .
【分析】(1)为了保证砝码的准确,砝码不能用手拿取,必须用镊子夹取;天平重新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总和加上标尺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即为左盘中物体的质量;
(2)用纵坐标表示体积,横坐标表示质量,描出质量和体积对应的点,再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3)实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随意改动实验数据 . 实验数据与结论不相符时,应找出错误的原因,重新实验 .
26.【答案】(1)解:当体积为0时质量是40g,也就是烧杯中什么也没有时,烧杯质量为40g
(2)解:由图象可知,液体体积为20cm3时,其质量为60g-40g=20g,液体的密度ρ=m/V=20g/20cm3=1g/cm3
(3)解:90cm3液体的质量为m=ρV=1g/cm3×90cm3=90g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由图像可得,烧杯中液体体积为0时的质量为空烧杯的质量;
(2)由图像可得,液体体积为20cm3时,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60g,求出液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计算液体的密度;
(3)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m=ρV计算液体的质量 .
27.【答案】(1)解:水的质量:
水的体积:
则这个瓶子的容积: .
(2)解:液体的质量: .
(3)解:由(2)可知,该液体可能是酒精
【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空瓶质量和装满水后总质量,求出装满水时,水的质量,再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计算出水的体积,即为瓶子的容积;
(2)根据空瓶质量和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求出装满某种液体时,液体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液体的密度;
(3)根据密度表中各物质的密度,判断该液体可能是什么液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