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61 中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学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独立、多元性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频繁的商贸往来 ③地理环境的影响 ④区域性扩张的促进 ⑤交通条件的限制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2. 某教师采用沉浸式教学教授古代世界文明史时,通过3D 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魅力。学生可以通过3D虚拟现实技术( )
A. 看到苏美尔人在用60进制计算粮食产量 B. 欣赏婆罗门在莎草纸上书写的象形文字
C. 在恒河边克尔白神庙发现《汉谟拉比法典》 D. 在爱琴海边与哲人苏格拉底夜读《吉尔伽美什》
3. 关键词搜索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小林同学搜索的关键词是“腓尼基文字”“条条道路通罗马”“甘英出使大秦”。由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
A. 古代文明扩展 B. 古代经贸往来 C. 古代文明交流 D. 古代世界帝国
4. 12世纪初,法国毛纺织中心琅城的市民通过花费巨资赎买、武装暴动等方式,从国王路易六世手中得到特许状,获得了一定的城市自主管理权。该材料可用于佐证西欧的( )
A. 城市自治 B. 文艺复兴 C. 殖民扩张 D. 启蒙运动
5. 《一千零一夜》的第12个故事记述道:一位巴格达女郎来到市场,她从一名基督徒手中选购了橄榄,从一位土耳其商人手中买到了埃及地区的蜡烛,还购买了来自阿富汗地区的特产阿月浑子仁以及来自中国的麝香和印尼的香料。这说明阿拉伯人
A. 在对外扩张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 以融合东西文明为目标
C. 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D. 注重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6. 从公元前8000一前7000年起,西亚、东亚和东南亚、中美、南美以及非洲内陆先后形成几各有特色的农业中心。下列有关“农业中心”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 西亚培植出小麦和南瓜 B. 中南美洲培育出西瓜和棉花
C. 东亚培育出水稻和粟 D. 非洲培育出玉米和甜高粱
7. 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是( )
A. 文艺复兴 B. 科学革命 C. 新航路开辟 D. 工业革命
8. 14-18 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 )
A. 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B.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C. 科学革命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D.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
9. 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日心说。针对这一学说,马丁·路德说道:“有传闻说新的天文学家想证明地球在运动,转动的不是天空、太阳和月亮,……这个傻瓜想推翻整个天文学。”并且“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这说明( )
A. 科学进步仍待突破神学束缚 B. 宗教改革推动科学革命进程
C. 基督教的宗教教义需要修正 D. 对科学真理的探究永无止境
10. 欧美国家在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往往采用立法形式,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B. 美国共和制——《独立宣言》
C. 法国共和制——《人权宣言》 D. 日本君主立宪制——明治维新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记载: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材料阐述了工业革命发生的诱因是
A. 政府的鼓励支持 B. 市场需求的扩大
C. 生产技术的进步 D. 廉价原料的获得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书中提及的汽车出现的先决发明是( )
A. 蒸汽机的发明 B. 电力技术的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C. 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D. 化学工业的兴起
13. 以下示意图方框中应填入( )
A. 内燃机的发明 B.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 建立垄断组织 D.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14. 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 )
A. 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B. 是工业革命时代产物
C. 满足了精英群体文化诉求 D. 是基层政府自治体现
15. 下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其中第二次殖民扩张高潮的出现导致了( )
A. 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的初步形成 B.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C.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普遍确立 D. 世界殖民体系已走向分崩离析
16. 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僵化了”。这句话中部分应填写为(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余粮收集制 C. 新经济政策 D. 苏联模式
17.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萨拉热窝的枪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马恩河战役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闪击波兰——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
D.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18. 二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的原因是( )
①国家战略的对立②国家利益的冲突 ③社会制度的对立④意识形态的冲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 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为“杜鲁门主义”。这标志着( )
A. 美国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B. 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C 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 雅尔塔体系已瓦解
20.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 年一次讲话中说道:“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未来五年、十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他的这段讲话的深意是( )
A.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B. 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
C. 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D. 两极格局崩溃
21. 下表是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据此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 )
A. 国家的宏观调控 B. 产业结构的调整
C. 科技提高生产力 D. 福利国家的建成
22. 1946年底,法国政府在工商业中所占股份达50%以上,在汽车制造、电力、煤气等部门国家控制了85%的资本。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 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B.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C.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D.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23. 2010年,法国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在国民议会上获得通过,改革法案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将退休的最低年龄从60岁调整到62岁;将可领取全部养老金的退休年龄由原来的65岁调整到67岁。此举旨在( )
A. 提高国民工作热情 B. 加强对公民的控制
C. 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D. 削减公民福利种类
24. 某班同学在开展美国史研究性学习时展示了以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学习主题是( )
A. 黑人反抗种族歧视运动 B. 妇女争取普选权的抗争
C. 美国学生反对侵略越南 D. 战后美国社会运动频发
25. 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是
A. 新旧中产阶级划分标准的变化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C. 经营者革命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D.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2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场统一的运动……是西欧封建社会内部某种扩张性体制形成的产物。作为整体的西欧是如何通过向世界扩张获取利益的呢?……(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抢劫、掠夺、奴役、剥削;(一方面)区别于古代殖民行动……把自己(西欧)转变成工业(手工业)生产中心…… 在不平等的关系上把西欧与世界各地结合起来,从而把世界各地的产品转化为自己的物质财富。……16 世纪和17 世纪初是西欧国家通过殖民征服和海外贸易,使自己向世界生产中心转化的过程。
——摘自王加丰《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
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先后完成, 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只满足国内市场,资产阶级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而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19 世纪60~70 年代,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显著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和美国发生。立体交通运输(飞机、汽车以及远洋轮船)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出现, 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摘编自李南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是如何开辟世界市场的?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列举和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一、二,辩证解读世界市场形成影响。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从1763 至1914 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1763 年时,欧洲诸强国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到1914 时,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它们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它们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材料三 “拉丁独立起风云,南美救星立首勋。外寇驱除得解放,战功显赫后人尊。”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 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列宁《亚洲的觉醒》
有人这样描写他:“他有……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西班牙等国殖民活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瓜分非洲过程中被称为“地图上作业”的会议名称,分析欧洲殖民扩张不可阻挡的原因。
(3)材料三中揭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南美救星指谁?请例举亚洲觉醒的典型事例。 “圣雄”指的是谁?“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指的是他领导了什么运动?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材料二 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哪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
----约翰·里德著,李娜等译《震撼世界的十天》
请回答:
(1)材料一选自一份重要的宣言,这份宣言指的是什么?它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一中共产党人的“目的”是什么?无产阶级为实现这一目的进行的第一次尝试是什么?谈谈你对这次尝试的认识?
(3)材料二中“震撼世界的十天”指什么历史事件?请简要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4)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主题是什么?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协约国就紧锣密鼓地召开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并成立了一个维护战后和平的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从而确立了战后国际新格局……。 该体系的确立,目的是为了维护战后的和平与安宁,但是从其形成的第一天起就酝酿着新的更加激烈的争夺,埋下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摘引自赵文亮、崔美《这才是真实的一战历史》
材料二 1943 年9 月意大利投降后,反法西斯同盟国为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而举行了一系列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因此将这些协定的总和称之为……体系。
——摘引自仝晰纲《历史学考研词典》
材料三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材料四 1945 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 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确立的国际新格局是什么?列举构成这个体系的主要条约。
(2)根据材料二,写出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的名称。并简要评价这一体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这一宣言的名称,并简述该宣言签署的意义。乌市61 中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学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 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独立、多元性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频繁的商贸往来 ③地理环境的影响 ④区域性扩张的促进 ⑤交通条件的限制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③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①⑤正确,地理环境在早期文明发展起了极大作用,③正确,①③⑤符合题意,D项正确;世界主要文明间因交通条件的限制,并未进行频繁的商贸往来,②错误,排除A项;区域性扩张不利于古代文明发展出多元性特征,④错误,排除B、C项。故选D项。
2. 某教师采用沉浸式教学教授古代世界文明史时,通过3D 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魅力。学生可以通过3D虚拟现实技术( )
A. 看到苏美尔人在用60进制计算粮食产量 B. 欣赏婆罗门在莎草纸上书写的象形文字
C. 在恒河边克尔白神庙发现《汉谟拉比法典》 D. 在爱琴海边与哲人苏格拉底夜读《吉尔伽美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0进制是古代苏美人的文明成就,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人的发明,不是雅利安人的成就,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克尔白神庙位于阿拉伯麦加,并非印度恒河,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吉尔伽美什》是苏美尔人的成就,并非是古希腊的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3. 关键词搜索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小林同学搜索的关键词是“腓尼基文字”“条条道路通罗马”“甘英出使大秦”。由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应是( )
A. 古代文明扩展 B. 古代经贸往来 C. 古代文明交流 D. 古代世界帝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腓尼基文字”、“条条道路通罗马”、“甘英出使大秦”可知,腓尼基文字影响希腊字母的创造,又由希腊字母衍生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为后世西方字母文字的起源,罗马帝国道路通畅,方便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因此主题是古代文明交流,C项正确;关键词不涉及文明扩展,排除A项;“腓尼基文字”与经贸往来无关,排除B项;D项与“腓尼基文字”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 12世纪初,法国毛纺织中心琅城的市民通过花费巨资赎买、武装暴动等方式,从国王路易六世手中得到特许状,获得了一定的城市自主管理权。该材料可用于佐证西欧的( )
A. 城市自治 B. 文艺复兴 C. 殖民扩张 D. 启蒙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期,欧洲的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获得城市自治权,有的城市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获得自治权,还有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以获得城市的自治权,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法国毛纺织中心琅城的市民通过花费巨资赎买、武装暴动等方式获得城市自治权,A项正确;文艺复兴发生在14-17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殖民扩张主要发生在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纷纷进行对外殖民扩张,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殖民扩张的信息,排除C项;启蒙运动发生在17-18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
5. 《一千零一夜》的第12个故事记述道:一位巴格达女郎来到市场,她从一名基督徒手中选购了橄榄,从一位土耳其商人手中买到了埃及地区的蜡烛,还购买了来自阿富汗地区的特产阿月浑子仁以及来自中国的麝香和印尼的香料。这说明阿拉伯人
A. 在对外扩张中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B. 以融合东西文明为目标
C. 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D. 注重提高女性政治地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据材料内容,一位巴格达的女郎在市场可以购买到亚洲、非洲以及欧洲的物品,说明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故C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阿拉伯人对外扩张和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故排除A选项;B选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能够体现女性的经济活动,但无法得出女性政治地位的情况,故排除D。
6. 从公元前8000一前7000年起,西亚、东亚和东南亚、中美、南美以及非洲内陆先后形成几各有特色的农业中心。下列有关“农业中心”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 西亚培植出小麦和南瓜 B. 中南美洲培育出西瓜和棉花
C. 东亚培育出水稻和粟 D. 非洲培育出玉米和甜高粱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培育出水稻和粟,C项正确;西亚培育了小麦,南瓜发源于南美洲,排除A项;西瓜发源于非洲,棉花发源于南亚的印度,排除B项;非洲培育出甜高粱,美洲培育出玉米,排除D项。故选C项。
7. 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是( )
A 文艺复兴 B. 科学革命 C. 新航路开辟 D. 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联系在一起,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C项正确;材料要求是要找出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标志,文艺复兴只是思想解放,运动没有起到这样作用,排除A项;科学革命主要是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没有使世界走向整体,排除B项;工业革命使得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排除D项。故选C项。
8. 14-18 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了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是( )
A. 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 B.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C. 科学革命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D.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欧)。结合所学可知,14~16世纪,欧洲兴起文艺复兴运动,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促使人们思想解放;16世纪,西欧发生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的精神束缚,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人类社会进步,B项正确;科学革命是科技领域,并不是思想解放运动,排除A、C项;宗教改革发生在启蒙运动之前,排除D项。故选B项。故选B项。
9. 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日心说。针对这一学说,马丁·路德说道:“有传闻说新的天文学家想证明地球在运动,转动的不是天空、太阳和月亮,……这个傻瓜想推翻整个天文学。”并且“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这说明( )
A. 科学进步仍待突破神学束缚 B. 宗教改革推动科学革命进程
C. 基督教的宗教教义需要修正 D. 对科学真理的探究永无止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触动了基督教神学关于自然科学的解释权威,而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对于这一学说表示了抨击、嘲讽,说明科学进步依然受到神学的束缚,A项正确;材料中马丁·路德的立场不利于科技发展,所以宗教改革不利于推动科学革命进程,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马丁·路德对日心说的态度,未体现“基督教的宗教教义需要修正”,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科学真理的探究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10. 欧美国家在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中往往采用立法形式,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英国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B. 美国共和制——《独立宣言》
C. 法国共和制——《人权宣言》 D. 日本君主立宪制——明治维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世界近代。根据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初步建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A项正确;美国共和制确立是通过《1787年宪法》,排除B项;法国共和制的建立是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排除C项;日本君主立宪制与《大日本帝国宪法》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记载: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材料阐述了工业革命发生的诱因是
A. 政府的鼓励支持 B. 市场需求的扩大
C. 生产技术的进步 D. 廉价原料的获得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据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可知,工业革命的动因是市场的需求,B项正确;其他选项是工业革命的原因,但并非材料阐述的主旨,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书中提及的汽车出现的先决发明是( )
A. 蒸汽机的发明 B. 电力技术的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C. 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D. 化学工业的兴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是汽车出现的先决条件,C项正确;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排除A项;电力技术与汽车出现关系不大,排除B项;化学工业与汽车出现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3. 以下示意图方框中应填入( )
A. 内燃机的发明 B.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 建立垄断组织 D.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图示信息可知,空白方框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而且图示信息反映的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生产与资本的高度集中,使得新的生产组织形成,即垄断组织形成,C项正确;A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成就,不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B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影响,不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故选C项。
14. 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 )
A. 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 B. 是工业革命时代产物
C. 满足了精英群体文化诉求 D. 是基层政府自治体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及所学知识可得知19世纪中后期在工业革命背景之下,图书馆的建立一方面为适应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需要,同时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需要,欧洲公共图书馆的修建,是工业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B项正确;公共图书馆的建立不能标志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排除A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整个公民群体,而不只是精英群体,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基层政府自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5. 下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两个长周期示意图,其中第二次殖民扩张高潮的出现导致了( )
A. 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的初步形成 B.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C.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普遍确立 D. 世界殖民体系已走向分崩离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第二次殖民扩张高潮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B项正确;美苏两极世界格局初步形成是在二战后,时间不符,排除A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普遍确立在19世纪中期,排除C项;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分崩离析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D项。故选B项。
16. 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僵化了”。这句话中部分应填写为(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余粮收集制 C. 新经济政策 D. 苏联模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苏联)。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集中表现,排除B项;苏联模式是斯大林开创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7.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萨拉热窝的枪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 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马恩河战役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闪击波兰——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
D.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世界)。依据材料“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D项正确;一战导火索是萨拉热窝的枪声,顺序颠倒,排除A项;马恩河战役属于西线战场,排除B项;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是“九一八事变”,排除C项。故选D项。
18. 二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成冷战对手,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的原因是( )
①国家战略的对立②国家利益的冲突 ③社会制度的对立④意识形态的冲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彼此国家利益的冲突以及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都是逐渐形成两极格局的原因,①②③④正确,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9. 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为“杜鲁门主义”。这标志着( )
A. 美国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B. 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C. 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 雅尔塔体系已瓦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 年(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明确提出在全球范围内遏制共产主义,即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B项正确;拉开冷战序幕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排除A项;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组织建立,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出现,排除C项;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才宣告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20.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 年一次讲话中说道:“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未来五年、十年……我们将看到五大超级经济力量: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他的这段讲话的深意是( )
A. 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 B. 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C. 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D. 两极格局崩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1年(世界)。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而且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这都说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971年还是两极格局时期,说明两极格局下孕育着多极化的趋势,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当时处于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格局形成尚未形成,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当时处于两极格局,排除B项;两极格局瓦解是在苏联解体后,排除D项。故选C项。
21. 下表是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据此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 )
A. 国家的宏观调控 B. 产业结构的调整
C. 科技提高生产力 D. 福利国家的建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从数据可以看出,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高收入国家)工业产业的比重下降,结合所学,其第三产业的比重是不断上升的,因此反映出的变化是产业结构的调整,B项正确;从材料的数据看不出宏观调控,排除A项;科技提高生产力这是一直都在发生,并不是新变化,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福利,排除D项。故选B项。
22. 1946年底,法国政府在工商业中所占股份达50%以上,在汽车制造、电力、煤气等部门国家控制了85%的资本。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 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B.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C.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D.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46年底,法国政府在工商业中所占股份达50%以上,在汽车制造、电力、煤气等部门国家控制了85%的资本。”可知,二战后,为实现经济快速复苏以及受美国影响,西欧各国普遍推行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加大政府在国家商业企业中所占股份的比例,A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3. 2010年,法国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在国民议会上获得通过,改革法案包括两个主要内容:将退休的最低年龄从60岁调整到62岁;将可领取全部养老金的退休年龄由原来的65岁调整到67岁。此举旨在( )
A. 提高国民工作热情 B. 加强对公民的控制
C. 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D. 削减公民福利种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2010年,法国将退休的最低年龄从60岁调整到62岁;将可领取全部养老金的退休年龄由原来的65岁调整到67岁”及所学知识可得知,此举旨在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制度的实施降低了国民工作的热情,而延长退休年龄也不一定会提高国民工作的热情.排除A项;延迟退休并不会加强对公民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削减公民福利种类,排除D项。故选C项。
24. 某班同学在开展美国史研究性学习时展示了以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学习主题是( )
A. 黑人反抗种族歧视运动 B. 妇女争取普选权的抗争
C. 美国学生反对侵略越南 D. 战后美国社会运动频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左图1955年被逮捕的美国黑人妇女帕克斯,体现美国的种族歧视,中图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体现美国黑人在争取民主权利,右图1992年美国“全国妇女协会”成员举行示威游行,体现美国妇女在追求平等权利,以上事件说明战后美国社会运动频发,D项正确;黑人反抗种族歧视运动与右图信息不符,排除A项;B项只符合右图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学生反对侵略越南的反战行动,排除C项。故选D项。
25. 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重要原因是
A. 新旧中产阶级划分标准变化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C. 经营者革命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D.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新中产阶级”可得出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B项正确;划分标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劳动者素养对地位变化不大,排除C项;福利国家制度是针对 所有人群,而不是针对新中产阶层,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2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场统一的运动……是西欧封建社会内部某种扩张性体制形成的产物。作为整体的西欧是如何通过向世界扩张获取利益的呢?……(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抢劫、掠夺、奴役、剥削;(一方面)区别于古代殖民行动……把自己(西欧)转变成工业(手工业)生产中心…… 在不平等的关系上把西欧与世界各地结合起来,从而把世界各地的产品转化为自己的物质财富。……16 世纪和17 世纪初是西欧国家通过殖民征服和海外贸易,使自己向世界生产中心转化的过程。
——摘自王加丰《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
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随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先后完成, 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能只满足国内市场,资产阶级急需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而蒸汽机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19 世纪60~70 年代,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显著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和美国发生。立体交通运输(飞机、汽车以及远洋轮船)使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电报、电话等通信工具的出现, 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摘编自李南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欧是如何开辟世界市场的?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列举和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一、二,辩证解读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答案】(1) 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2)历史事件: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3)影响:对西欧: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对亚非拉国家:西方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系;
对世界: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的相互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开辟;
根据材料“西欧国家通过殖民征服和海外贸易,使自己向世界生产中心转化的过程”可分析出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殖民征服”、“”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先后完成可分析出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影响:结合所学,从对西欧、亚非拉国家、世界等层面进行分析。对西欧:结合欧洲经济的发展可分析出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对亚非拉国家: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西方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系;对世界: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材料“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可分析出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的相互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从1763 至1914 年的一个半世纪,是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1763 年时,欧洲诸强国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到1914 时,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它们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它们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材料三 “拉丁独立起风云,南美救星立首勋。外寇驱除得解放,战功显赫后人尊。”
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 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列宁《亚洲的觉醒》
有人这样描写他:“他有……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西班牙等国殖民活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瓜分非洲过程中被称为“地图上作业”的会议名称,分析欧洲殖民扩张不可阻挡的原因。
(3)材料三中揭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南美救星指谁?请例举亚洲觉醒的典型事例。 “圣雄”指的是谁?“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指的是他领导了什么运动?
【答案】(1)表现:掠夺金银财富;屠杀印第安人;抢占殖民地;贩卖黑奴。
(2)会议:188年柏林会议。
原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技术支持与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的生产力,欧洲需要对外寻求更多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对外殖民扩张提供了政治保障。
(3)1804年海地独立;玻利瓦尔;辛亥革命;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西班牙和美洲。表现:根据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可分析出掠夺金银财富;根据材料“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可分析出屠杀印第安人;抢根据材料“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可分析出占殖民地;根据材料“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可分析出贩卖黑奴。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非洲和欧洲。会议:结合所学可分析出188年柏林会议。
原因:根据材料“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它们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可分析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技术支持与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的生产力,欧洲需要对外寻求更多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对外殖民扩张提供了政治保障。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拉丁美洲和亚洲。结合所学可知,1804年海地独立,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序幕;结合所学可知,玻利瓦尔被称为南美救星;结合所学可知,亚洲觉醒的典型事例有辛亥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印度的甘地被称为“圣雄”;结合所学可知,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材料二 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哪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
----约翰·里德著,李娜等译《震撼世界的十天》
请回答:
(1)材料一选自一份重要的宣言,这份宣言指的是什么?它的发表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一中共产党人的“目的”是什么?无产阶级为实现这一目的进行的第一次尝试是什么?谈谈你对这次尝试的认识?
(3)材料二中“震撼世界的十天”指什么历史事件?请简要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4)以上两则材料体现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1)《共产党宣言》;意义: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目的: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尝试:巴黎公社;认识: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十月革命;评价: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成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4)主题:社会主义运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可分析出《共产党宣言》;
意义: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目的:根据材料“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可分析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尝试: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巴黎公社;
认识: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俄国。根据材料“布尔什维克”可分析出十月革命;
评价:结合所学,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打击帝国主义、世界格局改变等方面进行评价。十月革命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成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小问4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主题: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社会主义运动。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协约国就紧锣密鼓地召开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并成立了一个维护战后和平的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从而确立了战后国际新格局……。 该体系的确立,目的是为了维护战后的和平与安宁,但是从其形成的第一天起就酝酿着新的更加激烈的争夺,埋下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摘引自赵文亮、崔美《这才是真实的一战历史》
材料二 1943 年9 月意大利投降后,反法西斯同盟国为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而举行了一系列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因此将这些协定的总和称之为……体系。
——摘引自仝晰纲《历史学考研词典》
材料三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材料四 1945 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 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确立的国际新格局是什么?列举构成这个体系的主要条约。
(2)根据材料二,写出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的名称。并简要评价这一体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写出这一宣言名称,并简述该宣言签署的意义。
(4)材料四中“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具体有哪些表现?
【答案】(1)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条约:《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九国公约》。
(2)雅尔塔体系;评价:积极意义:它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园家之问的共处与合作;局限性: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3)名称:《联合国家宣言》;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有利于美、苏、英、中等国协同作战,成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表现:欧共体的成立和发展、日本经济的“起飞”、中国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格局:根据材料“协约国就紧锣密鼓地召开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并成立了一个维护战后和平的国际性组织国际联盟,从而确立了战后国际新格局”可分析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条约: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九国公约》。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结合冷战的史实可分析出雅尔塔体系;
评价:结合所学,可从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两方面进行评价。积极意义:它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园家之问的共处与合作;局限性: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2年的世界。名称: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联合国家宣言》;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有利于美、苏、英、中等国协同作战,成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小问4详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一名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