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同步练习题(答案)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选择题
1. 洋务派的中央代表是( )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左宗棠 D. 奕
2. 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 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 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3. 奕 考虑到由于中国和外国的“语言不通,文字难辨”,急需培养外语人才。因此设立了()
A. 京师大学堂
B. 京师同文馆
C. 北京大学
D. 清华大学
4.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表述是()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公车上书
C.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1894年
D.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5. 他是安徽合肥人,靠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家,后热心洋务,兴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一列军事和民用企业。请问他是( )
A. 曾国藩 B. 张之洞
C. 李鸿章 D. 左宗棠
6.关于戊戌变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C.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科学的洗礼
D.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7.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制度的一次变法图强运动,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孙中山、黄兴 B.陈独秀、胡适
C.康有为、梁启超 D.李鸿章、左宗棠
8.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下令冲向日舰,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致远舰管带是(  )
A.徐邦道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左宝贵
9.下面是1903年几个中国老百姓聊天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老张:我家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B.老李: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
C.老王:我参加过义和团
D.老赵:我听说过戊戌变法
10.下列属于洋务运动口号的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共和 C.变法、维新 D.民主、科学
11、之所以把洋务运动看做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主要是因为( )
A.是在内忧外患时出现的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使部分企业开始采用机器生产 D.它向西方学习
12、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为目的的根本原因是 ( )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D.重军事轻经济
13.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
C.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4.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15.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
A.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 B.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16.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下列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英军炮轰广州 中日黄海海战 八国联军大沽登陆
A中国与列强争霸史 B西方列强侵华史
C中国人民抗争史 D西方列强争霸史
17. 下列国家中,没有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是( )
A. 德国 B. 奥匈帝国 C. 比利时 D. 意大利
18.“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祸首诸臣”这一条款出自(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
19. 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
A.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曲折历程
C.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的发展历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历程
20.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1. 下列历史情境与甲午中日战争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致远舰冲向敌舰 B. 旅顺惨案
C. 签订《马关条约》 D. 美军杀害义和团战士
22. 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甲午中日战争”的时事报道。其中表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A. 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天津条约》
B. 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 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 战争中侵略者火烧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罪行
23. 下列哪一事件反映出美国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存在矛盾( )
A. 中美签订《望厦条约》 B. 中法签订《黄埔条约》
C.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 中美签订《辛丑条约》
24. 台湾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代史上,迫使它离开祖国怀抱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 图中的人物是在19世纪末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
①发展农工商业 ②开办新式学堂 ③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④训练新式军队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非选择题
2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认为,当时中国“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甚至进入到了京城和各省。列强表面上打着和好的族号,暗地里怀着呑并中国的野心,中国遇到“数千年奉未有之变局”。他还认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 1 )李鸿章认为造成“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的原因是什么。
( 2 )基于上述认识,李鸿章等洋务派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吾之敢言者矣。
﹣﹣《变法通议》
材料二:“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远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
(1)材料一中的《变法通议》,与中国历史上的哪次变法活动有关?
(2)《变法通议》的作者是谁?他与康有为联合发动了什么事件,拉开了这场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材料二中的“太后”指的是谁?“不甘做亡国之君”的皇帝是谁?
(4)这场变法维新运动的结果如何?
28.鸦片战争后,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除赔款外条约还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2)较以上两段材料,《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又丧失了哪些主权?
(3)谈谈《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区别?
29.材料一 甲午战前,纵观整个知识分子阶层,除了王韬、黄遵宪等人明确称赞日本,主张学习日本外,大多数都持批评和否定的态度。尤其对日本改变祖宗成法,仿效西洋政治制度的做法不能接受。
——《甲午战败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
材料三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派曾真诚地相信,由于中国“广土众民,十倍于日,又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中国)就今岁入,已逾万万,……彼(日本)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之次第,……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耳。” ——《戊戌变法纪》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大多数知识分子讽刺日本仿效西洋政治制度?并举例说明。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答案
1-5DCBDC 6-10BCBAA 11-15CCDDD 16-20BCCAB 21-25DCCCD
26、( 1 )西方的先进技术。
( 2 )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同时兴办了轮船、铁路、电报等新式民用工业。
27、(1)戊戌变法。
(2)梁启超;公车上书。
(3)慈禧太后;光绪帝。
(4)失败。
28、(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辛丑条约》中划定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是禁止中国人居住的.而且列强可以派兵驻扎,可以控制北京天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下,毫无主权可言.而现在的使馆区是各国在华的指定进行外事活动的外交场所,主权是归中国所有的。
29、(1)当时中国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只认识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没有意识到改革制度的重要性。中国当时进行的洋务运动就是只学习西方的技术。
(2)看法:推崇明治维新;主张学习明治维新。原因: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战败,维新派认识到明治维新增强日本的国力,向明治维新学习,为戊戌变法做准备。
(3)对国情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顽固派的强大;缺乏政治经验,操之过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同步练习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