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练习
一、单选题
1.很多学者认为,当前在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持续萧条的背景下,加强南南合作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推动金砖机制、提供“一带一路”等国际公共产品,加强内外合作,释放增长潜力,助推地区经济。材料认为推进南南合作有助于( )
A.增加全球发展动力 B.促进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C.缓和世界经济矛盾 D.实现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目标
2.有学者指出,1992年153个国家和欧共体签署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2002年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但在减排承诺方面,意大利、奥地利和东欧国家成员则不愿做出减排的承诺;非洲国家偏重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融资问题;石油输出国则关注全国减排行动对能源需求的影响。该学者旨在说明在环境保护过程中( )
A.对重要资源实行国家管控具有合理性 B.联合国未能发挥全球治理作用
C.国际关系领域存在着合作与利益冲突 D.全球与区域间的合作日趋紧密
3.美国对华展开 “301调查”,宣称中国的贸易优势建立在窃取商业机密、贸易保护、强制、技术转让等行为的基础上,由此对中国航天、军工、半导体、芯片等领域以禁运等方式进行贸易制裁。这一做法意在( )
A.压制中国企业的发展 B.对中国开展贸易制裁
C.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 D.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4.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多极世界正在出现。多极化可以是平衡的一个因素,但也可能导致紧张局势升级、分裂甚至更糟。”为了稳固这一复杂的新世界秩序,需要建立基于《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强大的、经过变革的机构。它旨在说明(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B.国际组织作用十分有限
C.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 D.反对霸权成为国际共识
5.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这说明,中国同东盟的合作( )
A.致力于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 B.实现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C.长期遵循“求同存异”的方针 D.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6.“一带一路”倡议与绝大多数国家的发展战略及规划对接,与俄罗斯“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土耳其“中间走廊”计划、蒙古国“草原之路”计划等地区发展计划和倡议对接。据此可知,“一带一路”倡议( )
A.顺应了亚洲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B.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
C.有利于构建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的责任担当
7.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522号决议,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此举符合联合国( )
A.托管制度 B.反殖民化的原则
C.安理会投票程序 D.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
8.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指由中国领导创立的、目的在于“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该组织是( )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东南亚联盟国家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9.从2018年起,安徽省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世界制造业大会。2022年9月,第五届世界制造业大会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更大的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在这一关键的时刻举办本次世界制造业大会,给世界经济提供了深化交流、共谋合作的平台”。这突出表明中国( )
A.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 B.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C.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坚决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
10.为切实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国于2013年提出(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D.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11.2023年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全球最富的1%人口所获财富是其余99%人口的近两倍。只要对世界上的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征收高达5%的税,每年就可以筹集1.7万亿美元,这足以让20亿人摆脱贫困,并有余力资助一项全球性的粮食计划,帮助解决饥饿问题。这表明 ( )
A.粮食安全问题日趋严峻 B.贫富分化十分严重
C.治理贪污腐败任重道远 D.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12.普遍贫困是许多前殖民地和附属国的主要特征,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尽力通过多种手段提高收入水平,消灭贫困。但只有少数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实现了目标。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 )
A.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B.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经济增长依赖于发达国家 D.社会内部贫富分化严重
13.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在“奋发有为”的主基调下,积极引领周边合作,使“一带一路”从愿景变为现实,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取得重要成果。这反映了( )
A.中国主导构建国际新秩序 B.睦邻友好成为外交主旋律
C.中国与周边邻国矛盾消除 D.外交自信彰显了大国责任
14.在2020年召开的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与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等。这表明中国( )
A.对外援助受意识形态干扰 B.医疗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
C.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
15.2023年8月,金砖国家经贸部长共同发声,一致表示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重申支持和加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金砖国家还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和世界银行等多边机制中加强协调,争取用一个声音说话。这说明金砖国家致力于( )
A.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 B.谋求区域经济集团化
C.重构现行国际经济体系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6.2023年3月下旬开始,美国总统拜登命令美军对叙利亚展开空袭,不久以色列也对叙利亚发动空袭。对此,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表示,如果个别国家真的关心叙利亚人权,应该尊重叙利亚的国家主权。这表明中国在外交中反对( )
A.单边主义 B.保护主义 C.霸凌行径 D.合作联盟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洋开发在中国古代有着辉煌的成就。先秦时期便诞生了“耕海”传统。逐渐发展出“以海为田”的经济结构和“以海为农”的农业意识,这与海洋贸易的逐渐没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海洋文学的创作也是海洋开发的重要内容,如唐代的《镜花缘》中描述了一个“好让不争”的君子之国,以讽喻现实中的人情世态。从总体上看皆为彰显儒家的道德和政治思想。
——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
材料二 西方列强对中国海洋主权的侵犯,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在救亡图存的斗争中清晰地认识和接受了列强在海洋秩序中的主导性。他们认识到这场千年未有之变局来自于海上,欲兴邦强国,需重视海防。随着主权观念的逐渐生根萌芽,近代中国开始不断主动维护海洋主权,孙中山提出恢复海洋主权亦为实行三民主义所必须的思想。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据理力争收回被列强侵占的海陆主权,虽然最终未能如愿,但拒绝签字也展现了中国对维护海洋主权的决心与态度。
——刘中民《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海洋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深入的参与到国际海洋事务当中。然而国际现行海洋秩序依然存在不合理之处,美国主导的“自由航行”秩序的霸权护持功能愈加清晰,其合法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在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上捉襟见肘。
——孟晓宇《中国海洋秩序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海洋开发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海洋秩序观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推动全球海洋治理的启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代表耆英在与英交涉时,曾在奏折中提出:“务求上持国体,下顺夷情,通盘筹算,以为永绝祸根之计”的外交建议。而在1843年初,两广总督耆英和钦差大臣广州将军伊里布,先后上折提出“与其守旧章致我棘手,莫若因势利导,一视同仁”。他们的意见和应对之方,触动了道光帝求和自保的心态,于是宣布“自应于俯顺夷情之中,示以限制”。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国内外矛盾及压力的双重打击下,逐渐与西方靠拢,洋务派的兴起并取得外交实权,最终促成合作政策并肯定了条约体系。深层次则体现了清政府天朝中心观的动摇及近代世界观的产生。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授权李鸿章与列强商谈议和,提出“量我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卖国求和的原则,表明大清帝国从此在事实上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附庸。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政策的转型》
材料二 冷战终结后,在相当一部分美国人中盛行着如下一种心态:冷战结束了,美国胜利了,现在是美国解决自己国内问题的时候了,主张美国应该保持其行动自由和战略独立性,远离外部冲突和战争的新孤立主义。然而,共存于世界环境中,当一些地区发生战争把美国及其盟国连接起来时,美国的一部分人则主张尽可能地采取国际多边行动,尤其是联合国在协调威慑和打击侵略方面应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另一些派别认为,美国要聚集起足够的力量和意志来保持国内和国际和平,保持美国作为单极世界中无可争议的领导者,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海外平衡正是一种适应正在出现的多极化世界的战略。还有一些支持者对冷战后美国的世界地位感到乐观,认为美国今天是唯一的世界超级大国,它“享有战略上和意识形态上的支配地位”,具有霸权影响力和权威,因此要研究如何保持美国的优势地位。
——摘编自任晓《冷战后美国重塑外交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外交指导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冷战后美国国内的外交战略思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构建新型大国外交关系的认识。
19.材料 1991年4月,日本在美国压力下向海湾地区派出扫雷部队。这是日本首次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这次行动因为没有宪法和法律依据,引来了大多数国民的反对。为了创造有利于海外派兵立法的舆论环境,此次维和行动结束后,日本政府在国内不断宣传维和行动的成果。1992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标志着日本为在联合国名义下实现海外派兵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该法限制性规定日本自卫队在参加维和行动期间禁止执行诸如监督停战、收缴武器等主体业务,仅能执行诸如医疗、抢救灾民、运输、通讯等维和部队附随性业务。后来,通过修正案,追加了国际监督选举活动、人道救援物资运输任务,同时放宽了武器使用的限制。此后,日本先后向安哥拉、柬埔寨、莫桑比克、萨尔瓦多、卢旺达、叙利亚、以色列、洪都拉斯、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派出人员参与维和行动。
——据张晓磊《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政策评析》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天的世界的确面临各种问题和严重挑战,特别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分配不公随处可见,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民粹主义、保守主义等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交锋激荡。人们甚至在问,这世界究竟怎么了?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国际上很多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强感到迷茫、彷徨,对各种风险和危机感到痛苦和无助。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切实回应了世界的共同关切和普遍担忧,实际上提出了中国的全球观、治理观、义利观,其要义是“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霸”。中国敢于直面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难题、挑战、危机和风险,敢于回答人们心中的各种困惑与迷茫,这为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朝着正确方向前行提供了大智慧、新思想。
——摘编自黄平《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智慧和世界发展”为主题,自拟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内外合作,释放增长潜力,助推地区经济”可知,材料认为推进南南合作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动世界经济增长,A项正确;材料强调推进南南合作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促进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缓和世界经济矛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C项;不结盟运动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为行动纲领,这一目标尚未完全实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旨在说明面对环境保护问题时,世界各国既有共同利益,从而促进了各国达成环境保护的协议,又存在和本国利益相冲突的地方,这说明了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国际关系存在着合作与利益的冲突,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国际关系领域存在着合作与利益冲突,A项材料并未反映,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国际关系领域存在着合作与利益冲突,并没有体现联合国所发挥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国际关系领域存在着合作与利益冲突,D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对中国航天、军工、半导体、芯片等领域以禁运等方式进行贸易制裁”和所学知识,美国的这一针对中国的做法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其目的是继续保持对中国的科技优势,因此是旨在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D项正确;压制中国企业发展是表面现象,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B项是对题干本身的复述,不是目的,排除B项;这一做法是为了压制中国,和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为了稳固这一复杂的新世界秩序,需要建立基于《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强大的、经过变革的机构”可知,古特雷斯认为应该建立基于《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强大的、经过变革的机构来稳固国际新秩序,说明他认为只有各国间合作共赢才能促进全球的发展,C项正确;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内容并没有体现国际组织的作用,无法说明其作用有限,排除B项;“成为国际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与东盟30多年来的合作,既维护了区域共同安全,也促进了经济共同发展,提高了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D项正确;构建国际新秩序和实现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对材料局部信息的解读,且与现实状况不符,排除A、B两项;“求同存异”的方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求同存异强调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一带一路”的倡议契合了很多国家的发展计划,得出“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的结论,B项正确;A项史实错误,俄罗斯是欧洲国家,排除A项;C项逻辑错误,“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政治新秩序无关,排除C项;“一带一路”倡议与全球治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60年(联合国)。据材料“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应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1%”,可知联合国倡议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进行援助和投资,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进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符合其维护世界,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D项正确;托管制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托管领土居民的进展以及托管领土朝自治或独立方向的逐渐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反殖民化的原则是1960年联合国通过的《反对殖民主义宣言》,宣布全人类要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行为,尽快在地球上结束一切殖民政权,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安理会的投票程序体现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其主要的意义是想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现代史(中国)。据材料“中国领导创立的……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结合所学可知,上合组织是由中国领导创立的、目的在于“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D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东盟,不属于由中国创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排除AB项;世贸组织不属于区域性组织,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从材料“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更大的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在这一关键的时刻举办本次世界制造业大会,给世界经济提供了深化交流、共谋合作的平台”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之下,中国倡导积极的谋求国际合作,表明中国在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B项正确;材料推动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没有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推动,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没有体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坚决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是针对贸易保护主义而言,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2013年的中国。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这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的倡议,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有助于切实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C项正确;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排除A项;2001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排除B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政府间性质的多边开发金融机构,顺应了世界经济格局调整演变的趋势,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1世纪世界。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21世纪全球最富有的人口占人类财富的近40%,而最贫困的50%人口拥有资产仅占1%,这表明了全球贫富分化十分严重,B项正确;材料反映全球贫富分化,而不是粮食安全问题、贪污腐败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只有少数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实现了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但各国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除少数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外,大多数国家仍处于普遍贫困中,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并非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依赖于发达国家,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并不平衡,并非是其社会内部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外交在‘奋发有为’的主基调下,积极引领周边合作,使‘一带一路’从愿景变为现实,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取得重要成果”可见新时期中国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世界舞台上彰显了大国的责任担当,D项正确;构建国际新秩序应以联合国为主导,排除A项;材料所述并不局限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排除B项;中国与周边邻国矛盾消除说法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0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意识形态影响中国的对外援助,排除A项;材料与医疗发展水平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贸易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3年8月(世界)。根据材料可知,金砖国家支持和加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协调多边国际机制,体现了金砖国家致力于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A项正确;金砖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埃及等国家,不属于同一区域,“谋求区域经济集团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强调金砖国家致力于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重构现行国际经济体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强调金砖国家致力于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未涉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材料可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表示,反对美国和以色列对叙利亚的空袭,这是中国在外交上主权国家,反对霸凌行径的表现,C项正确;单边主义是指举足轻重的特定大国,不考虑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愿望,单独或带头退出或挑战已制订或商议好了的维护国际性、地区性、集体性和平、发展、进步的规则和制度,并对全局或局部的和平、发展、进步有破坏性的影响和后果的行为与倾向,与材料中描述信息不符,排除A项;保护主义是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霸权主义,霸凌行径,而非合作联盟,排除D项。故选C项。
17.(1)起源早,历史悠久;海洋农业化(以开发海洋的农业功能为主);海洋儒家化(体现了一定的儒家色彩)
(2)列强占据主导作用;海防与国家富强紧密结合;主动维护海洋主权。
(3)反对海洋霸权主义;建立公平合理的海洋秩序;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提升中国话语权。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古代中国海洋开放的主要特点根据“先秦时期便诞生了‘耕海’传统”得出是起源早,历史悠久;根据“逐渐发展出‘以海为田’的经济结构和‘以海为农’的农业意识,这与海洋贸易的逐渐没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得出海洋农业化;根据“从总体上看皆为彰显儒家的道德和政治思想”得出海洋儒家化。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的海洋秩序观的新变化根据“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在救亡图存的斗争中清晰地认识和接受了列强在海洋秩序中的主导性”“中国据理力争收回被列强侵占的海陆主权”得出列强占据主导作用;根据“他们认识到这场千年未有之变局来自于海上,欲兴邦强国,需重视海防”得出海防与国家富强紧密结合;根据“随着主权观念的逐渐生根萌芽,近代中国开始不断主动维护海洋主权”得出主动维护海洋主权。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当代中国。根据“美国主导的‘自由航行’秩序的霸权护持功能愈加清晰,其合法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在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上捉襟见肘”得出,推动全球海洋治理要反对海洋霸权主义,在推动全球海洋治理过程中应建立公平合理的海洋秩序,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提升中国话语权。
18.(1)基本脉络:从俯顺夷情与“示以限制”到采取合作的政策,承认条约体系再到“曲意逢迎”,投降卖国。原因:清政府统治的腐朽无能;传统自然经济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传统思想的桎梏;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列强经济和军事的强大;西方列强联合侵华。
(2)外交战略思路:新孤立主义;多边外交战略;平衡外交战略;优势外交战略。
认识: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积极参与各种全球性国际会议;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支持世界维和行动,打击恐怖主义;积极寻求大国间合作,实现共赢。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晚晴时期中国。第一小问,关于晚清政府外交指导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据材料“自应于俯顺夷情之中,示以限制”、“最终促成合作政策并肯定了条约体系。”、“‘量我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卖国求和的原则”可知,晚清政府外交指导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是从俯顺夷情与“示以限制”到采取合作的政策,承认条约体系再到“曲意逢迎”,投降卖国。
第二小问,关于原因,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统治越来越腐朽,清政府逐步从天朝上国美梦中惊醒,对洋人的态度发生变化,由与其合作到最终成为帝国主义走狗;近代初期由于中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对西方的商品顽强的抵制,因此外交上也不愿意主动与之交往;再加上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西方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下,列强需要打开中国的市场,因此凭借武力叩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近代中西外交发生变化;列强不仅自身军事和经济实力强大,他们相互之间还勾结在一起,因此近代中国在与西方交战时屡屡失败,最终投降卖国。
(2)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冷战后美国、当代世界。第一小问,关于冷战后美国国内的外交战略思路,据材料“美国胜利了,现在是美国解决自己国内问题的时候了,主张美国应该保持其行动自由和战略独立性,远离外部冲突和战争的新孤立主义。”可知,:新孤立主义;据材料“美国的一部分人则主张尽可能地采取国际多边行动”可知,多边外交战略;据材料“美国要聚集起足够的力量和意志来保持国内和国际和平”可知,平衡外交战略;据材料“因此要研究如何保持美国的优势地位。”可知,优势外交战略。
第二小问,关于对构建新型大国外交关系的认识,据所学可知,当今世界各国之间需要和平相处,构建新型大国外交关系应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任何影响地区和世界和平的行为应该得到抵制,因此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有重要的话语权,这些大国也应当加强合作;此外,我们还应认识到构建新型大国外交关系要求同存异;积极参与各种全球性国际会议。
19.(1)特点:日趋合法化,业务范围增加,限制性措施逐步减少,参与范围扩大。
(2)原因:冷战结束,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日本经济发展,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美日同盟关系的强化,美国对日本的支持;日本争取“入常”,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推动。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1992年6月,日本国会通过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合作法》,标志着日本为在联合国名义下实现海外派兵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可知日趋合法化;根据材料“该法限制性规定日本自卫队在参加维和行动期间禁止执行诸如监督停战、收缴武器等主体业务,仅能执行诸如医疗、抢救灾民、运输、通讯等维和部队附随性业务”可知业务范围增加;根据材料“追加了国际监督选举活动、人道救援物资运输任务,同时放宽了武器使用的限制”可知限制性措施逐步减少;根据材料“日本先后向安哥拉、柬埔寨、莫桑比克、萨尔瓦多、卢旺达、叙利亚、以色列、洪都拉斯、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派出人员参与维和行动”可知参与范围扩大。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时间1992年可知冷战结束,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结合日本政治诉求可知日本经济发展,积极谋求政治大国;日本争取“入常”,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根据材料“日本在美国压力下向海湾地区派出扫雷部队”可知美日同盟关系的强化,美国对日本的支持;根据材料“日本政府在国内不断宣传维和行动的成果”可知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推动。
20.示例:
论题:“一带一路”的建设强化了各国的命运纽带。
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人类命运的联系日益紧密,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得到了沿线上百个国家的积极响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的成立,为“一带一路”上的各种项目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强化了沿线各国发展命运的联系和衔接。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国以自身的发展经验和智慧推动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开创中国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富裕的发展新路,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其他角度,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世界的联系”“中国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等均可。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确定论题,如由材料“今天的世界的确面临各种问题和严重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切实回应了世界的共同关切和普遍担忧,实际上提出了中国的全球观、治理观、义利观”并结合中国为解决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得出论题:“一带一路”的建设强化了各国的命运纽带。
其次,结合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人类命运的联系日益紧密,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众多国家的支持,亚投行的建立为“一带一路”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强化了沿线各国发展命运的联系和衔接。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国以自身的发展经验和智慧推动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最后,综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开创中国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富裕的发展新路,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