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含解析)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盐田高级中学高二历史试题卷(艺术班)
考试时间: 75 分钟 分数: 100 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 16 小题,共 48 分)
1 .《汉书·食货志》载:“民三年耕, 则馀一年之畜。衣食足而知荣辱, 廉让生而争讼息,故三载考 绩。”这反映了官员考核的主要依据是( )
A . 慎独律己的修养 B . 断狱决疑的能力
C . 博闻辩智的才情 D . 德政教化的成效
2 .某时期一份文书写道:“百户为里,五里为乡, 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每里置正 一人, 掌按比户口, 课植农桑, 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 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
钥,督察奸非, 并免其课役。”此文书的性质最可能是( )
A . 秦汉的刑律 B . 隋唐的律令 C . 宋元的税法 D . 明清的乡约
3 .下表为西汉至明代有关粮食征收的记载(选录),可用于说明西汉至明代( )
记载(选录) 史料出处
“谷贱伤农, 夸三辅太常各减贱, 其令以菽、粟当今年赋。” 【东汉】班固《前汉书·昭 帝纪》
“(唐)太宗善之,乃诏:‘亩税二升,粟、麦、粳、稻, 随 土地所宜。’”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 考·市籴考二》
“两浙州县合输绵、绸……皆以市价折钱, 却别科米麦, 有 亩输四五斗者。” 【元】脱脱等《宋史·食 货上》
万历六年(1578 年) 全国实征夏税、秋粮总数: 夏税, 大小 麦米 4605242 石;秋粮,米 22033170 石。 《大明会典》
A . 主粮变化与赋税制度的关系 B . 农民的赋税负担不断加重
C . 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趋势 D . 主粮品种呈现多样化趋势
4.“18 世纪 50 年代,乾隆帝出兵西陲平定新疆割据势力,结束其自元末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 新疆 自此永入中国一统版图。”清朝为巩固这一成果的重要举措是( )
A . 建行省以加强管辖 B .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C . 设理藩院进行统治 D . 改土归流以强化对各族管理
5 .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不断发生变化,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 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蕃薯、蕃茄、蕃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白菜。 这种命名的演变反映了( )
A . 贸易体系逐步转换 B . 天下观念不断改变
C .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 朝贡关系强弱变化
6 .1904 年初, 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该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 毕业考试 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 以升学。该章程的颁布( )
A . 使科举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B . 推动了近代选官制度的转变
C . 有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D . 奠定了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7 .1932 年,国民政府颁布《商品检验暂行条例》,同时于上海、汉口、青岛等重要通商口岸设立商品 检验局。1934 年公布的新税则中将糖、烟、小麦粉等 44 种货品免征出口关税,而进口税率从
第 1 页
7 .5%至 50%不等。据此可知, 国民政府采取的这些举措( )
A . 使中国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 B . 扭转了中国外贸逆差的局面
C .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D . 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统制
8 .1932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下的第一个“国有银行”。国 家银行发行了银币券纸币、回收各种杂币,开始建设统一的中央苏区货币体系;此外, 还发行了 革命战争短期公债 60 万和 1120 万元, 经济建设公债 300 万元。这些举措( )
A . 冲击了国统区的金融秩序 B . 奠定了工农民主政权成立的基础
C . 解决了根据地生产的困难 D . 体现了党对国家金融建设的探索
9 .1954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在城市设立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 治性居民委员会,199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扩大了居委会的职
能,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及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也相继出现。这说明( )
A . 社会救济和优抚制度不断进步 B . 公务员录用和管理逐步完善
C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日益发展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渐成熟
10 .1983 年 12 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门针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提出了若干条界限,包括: 不干涉穿衣打 扮,不用“奇装异服”一词;对抒情歌曲及轻音乐,得须经过批准方能禁止;绘画、雕塑方面, 不禁止表现人体美的作品;生理卫生课不是精神污染。这些要求体现了( )
A .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B . 思想解放工作任重道远
C . 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D . 中西文化在交流中碰撞
11 .西塞罗(公元前 106 年—前 43 年) 认为判断法律的好与坏“并非看其是否是以元老院的决议抑或 是以人民大会的决议形式通过的法律。当那些违背自己的诺言和声明, 给人民制定有害的、不公 正的法规的人立法时,他们什么都可以制定, 只不过不是法律。”这说明西塞罗主张法律( )
A . 以维护罗马民主制为前提 B . 要具有折中色彩
C . 需满足人民的愿望与要求 D . 应实质大于形式
12 .公元 8 世纪,意大利地区的伦巴第国王在法律制定过程中大量吸收罗马法的内容, 如规定在转让 财产和成立债务时必须依据正式的书面文件。这是由于( )
A . 意大利地区商品经济恢复与发展 B . 罗马法推动了新兴帝国的出现
C . 中古欧洲大规模地复兴古典文化 D . 天主教会致力于推广法治理念
13 .从 1815 至 1850 年, 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货物,海运费用直线下降,每磅的运费下降了 80%, 1870 至 1900 年又下降了 70%,累计共下降了将近 95%。这反映出( )
A . 思想解放鼓励了冒险精神 B . 地理大发现缩短各洲距离
C . 奴隶贸易降低了运输成本 D . 工业革命带来动力的变革
14 .诗人海涅对于路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表示惊异,“在不到几年内便普及到 全德意志, 并被提升为共同的书面语言。至今仍通行于德国, 并赋予这个政治上、宗教上四分五 裂的国家以一种语言上的统一。”海涅旨在评价( )
A .《圣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 B . 路德加工使用的德语生动贴切
C . 民族语言对德国统一的重要性 D . 宗教改革打破神职人员的垄断
15 .1868 年, 自由党人格莱斯顿就任内阁首相。他在调查中发现 1855 年以来所录用的 9826 个文官
中,完全经过公开竞争考试的仅 28 人。为此,格莱斯顿绕开议会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多数重要文 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委员会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一事件( )
A . 确保了文官政治中立 B . 避免了政党分肥现象发生
C . 有利于政治腐败减少 D . 促成了文官与内阁共进退
16 .国际法院成立之初被视为联合国系统中最不成功的机构, 认为它为发达国家的霸权地位合法化提 供了法律保障。 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法院重申法官背景的多元化,进行诉讼程序的改革, 并尽可 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国际法院的改革( )
A . 推动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 B . 利于推进国际社会法治化
C . 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D . 表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遭到抵制
二、非选择题(4 题,其中 17 题 14 分, 18 题 12 分, 19 题 14 分, 20 题 12 分,共 52 分)
第 2 页
17 .(14 分)【柑橘与《橘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最早栽培柑橘类果树的国家之一。宋代,柑橘的产销扩大。南方出现了温州、苏州、荆州和 福州等多个柑橘生产中心,有众多专门贩运柑橘的商人。开封的酒肆内有温柑、金橘等多个品种,临安 有专门售卖柑橘的市场“柑子团”。士大夫喜爱歌咏“橙黄橘绿”,苏轼自称“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 南宋韩彦直总结了柑橘栽培技术,撰成世界第一部柑橘专著《橘录》。该书将柑橘类果树分为 3 大类 27 种,分述植株、果实、食味和产地等,并介绍了栽培、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和入药等各项环节。
材料二
15 世纪以后, 中国的甜橙传入欧洲, 哥伦布将其带到美洲。在甜橙基础上培育出的脐橙成为美洲重 要品种。18 世纪, 瑞典植物学家奥斯贝克在广州记录了当地柑橘品种,并把标本带回国。19 世纪初,英 国从广州引进宽皮柑橘。
中国良种的引进,使欧美柑橘从药用、装饰转向食用为主,并形成商品化消费。西班牙在 18 世纪末 就出现了商业化柑橘种植园。20 世纪初, 美国植物学家施永格在中国发现了宜昌橙等耐寒柑橘品种, 将 其引入美洲,用于改良品种。
《橘录》在欧、美、日均有流传。1923 年,《橘录》英文版在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汉学杂志《通报》上 发表, 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为其撰写引言。世界柑橘业权威著作《柑橘产业》也多次引用《橘录》。
(1)概述宋代柑橘产销扩大的历史条件。(6 分)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 中国柑橘品种和《橘录》”在世界传播的影响。(8 分)
18 .(12 分)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东沙岛交涉事件
1907 年, 日本商人西泽吉次带领人员入侵东沙岛, 并盗采岛上矿产资源,引起中国政府关注。两广 总督张人骏上奏朝廷,请求与日本开展交涉, 维护东沙岛主权。
在政府积极开展东沙岛交涉维护主权的影响下,《外交报》《大同报》等报刊发表了大量有关东沙岛 事件的消息、文章和评论,“谴责西泽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迫害中国渔民的行径” ,社会各界积极地帮助 收集我国古代有关南海的方志等资料,“ 时座中又有言,前福建同安县陈伦炯所著《海国闻见录》, 已曾 记有东沙形势与今日政界所查大同小异,此书出版在数十年前更可为证。”惠州地区还有人发出布告罗列 东沙岛属于中国的证据:“(一)沿海渔户在该岛所建庙址为该岛显属我国确据;(二) 日本人前后布置 该岛惨逐渔户实情;(三)英美二国公认该岛为我国领土之电告;(四)西人地图证明该岛属我之确据。” 经过多次交涉, 最终日方在中国提供的大量史籍证明之下,同意归还东沙岛, 承认中国政府的管辖权。 1910 年中国政府设立了“ 管理东沙岛委员会”,并推进东沙岛的资源开发,“ 又能使该岛积成广袤之区,可 求种植利源”。
受“ 东沙岛交涉事件”刺激,《东方杂志》《地学杂志》等报刊先后刊登文章,详细描述了东沙岛的地 理位置、历史、物产及我国渔民在该岛进行的开发活动和航路情况,进一步提升国人对东沙岛的认知。 教育界也开始把东沙岛相关内容引入学校教育教学当中。 1912 年出版的《中华民国边界海岸及面积区划 图》,首次出现了南海疆界线,增强了国民对南海的疆域认识。 1914 年前后青年学生在《学生杂志》等 刊物发表文章,指出“ 东沙岛和西沙岛战略位置重要,皆位南海之中心”“欲保侨民御列强,必自西沙巩固 始。东沙居汕头之南,可为西沙之策应,远图南洋,近距保广湾。”
—— 温小平《近代我国南海主权教育的历史考察》 (1) 日人西泽吉次侵占东沙岛时称其为“无主地”。依据材料驳斥这一荒谬说法。(6 分)
(2)结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的相关知识, 谈谈你对“东沙岛交涉事件” 的认识。(6 分)
19 .(14 分)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第;页
“ 时代下的竞赛热潮”
1950 年 7 月, 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全国广大工人阶级都应积极动员起来, 开展大规模 的群众性劳动竞赛; 1951 年 2 月,中央农业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丰产运 动”的号召。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创新记录运动、丰产竞赛运动等。
60 年代前期, 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新,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新一轮“比 学赶帮超”群众性竞赛活动, 主要目标由提高劳动生产率到提高技术水平, 技术革新和 技术竞赛运动掀起新高潮。同时, 进一步在工业部门中开展以支援农业、增产日用品等 为核心的增产节约运动。
80 年代以来, 劳动竞赛不断改革创新。竞赛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竞赛内容以技 术创新为核心,竞赛奖励注重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2000 年,中华总工会提出把 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劳动竞 赛、技术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摘编自欧阳恩良王建超《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不同时代的“竞赛热潮”进行简要阐释。(要求:史实准确,表达清晰,史 论结合,逻辑性强)(14 分)
2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杨志坚素为儒学,遍览九经,篇咏之间, 风骚可摭。”杨志坚妻见他怀才不遇, 告至官府欲与他解 除婚姻。时任抚州刺史的颜真卿作出判决,判词曰:“(杨妻)污辱乡闾, 败伤风俗,若无褒贬, 侥幸者 多。”最后,杨妻被判决“二十后任改嫁”。杨志坚秀才(则被)赠布绢各二十匹, 米二十石,便署随军。 仍令远近知悉。
——据唐代颜真卿所作判词《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编写
材料二
审得陈敏生呈控吕思义一案。本县研鞫数四,真相业已明白。此事吕思义实有不是:欠债不还,一 罪也;图谋诬陷, 二罪也。在吕思义意,以为欠债一事,尚在前朝, 今国家已易大清,前朝所有之区区 债事,何能再行索讨? 自应销灭。在陈敏生意,欠债事虽在明代,而欠债者仍是吕姓之人物,不能因国 家更易大清,即可置债事于不问。
按律: 诬告人叛逆者,即以叛逆罪治之。姑念吕思义于大清入关时,首先归顺,转战两粤, 持弓十年, 应特予宽恩,免其一死。杖二百,流三千里;妻孥发配,家资入官。所欠陈敏生钱八十千,由公家在吕 思义赀产中分出,拨归完案。除详报抚臬宪外,此判。
注:以上据传为清初于成龙在广西任知县时对一起案件的判词。
——据《清朝名吏判牍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颜真卿判词中所体现的思想观念, 比较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唐、清判词语言 风格的差异。(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该案发生的历史背景, 并分析判词中所体现的法律思想。 (6分)
第 4 页
盐田高级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参考答案(艺术班)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B A B C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D C C B
1 .【答案】D【解析】题干中“民三年耕,则馀一年之畜。衣食足而知荣辱,廉让生而争讼息, 故三 载考绩”的意思为农民耕作三年,有一年的积馀(余粮)。百姓丰衣足食则明晓礼义廉耻,社会形 成廉洁、礼让的风尚,社会矛盾就缓解了,中央政府就以三年为期来考核官员,可知政府的官员考 核标准为“(百姓) 知荣辱,(社会) 廉让生”,故选 D 项;“慎独律己的修养”不合题意, 题干提 及的是政府考察百姓、社会的情况, 排除 A 项;“断狱决疑”不合逻辑,与题干中“廉让生而争讼 息”相悖, 排除 B 项;“博闻辩智的才情”不合题意,题干未见对官员的才能考察, 排除 C。
2 .【答案】B【解析】据材料“百户为里, 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可知, 当时地方基 层组织为乡、里,且当时坊还存在, 坊市尚未分离,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以百户为里, 五里为乡, 城内设坊, 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且唐朝坊市制度依然存在,故选 B 项; 秦朝实行乡 里制度,但乡下管辖若干村庄, 与唐代乡里制度略有差别,排除 A 项;宋元税法延续两税法,材 料虽有“驱赋役”,但是基层组织的职能, 不是税的内容, 排除 C 项; 明清的乡约融入了皇帝的谕 令,具有强制性,且材料内容是基层组织,不是教化内容,排除 D 项。
3 .【答案】A【解析】据材料“其令以菽、粟当今年赋”“粟、麦、粳、稻,随土地所宜”“皆以市价 折钱”“夏税, 大小麦米 4605242 石;秋粮, 米 22033170 石”可知西汉以来征税的方式经历了实物 税到货币税的转变, 纳税的主粮从以粟、麦为主逐渐转向以水稻为代表的夏粮为主,基本符合经济 重心南移与国家赋税制度调整的客观要求,故选 A 项;材料并未说明不同朝代农民具体纳税的数 量,无法体现赋税负担加重的趋势, 排除 B 项; 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趋势只是古代国家赋税制 度调整的趋势之一,选项之间存在包含关系, 排除 C 项;夏秋两税的固定征收说明主粮品种逐渐 减少、固定,排除 D 项。
4 .【答案】B【解析】据材料“18 世纪 50 年代……新疆自此永入中国一统版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清 朝平定新疆割据势力后,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故选 B 项; 1884 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加强了对新疆的管辖, 排除 A 项;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
族、藏族等民族事务,与新疆无关, 排除 C 项; 改土归流是在西南地区实行的政策,强化了清政 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排除 D 项。
5 .【答案】A【解析】据材料“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 唐宋至 明清的名称是蕃薯、蕃茄、蕃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虫洋葱、洋白菜”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
我国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上由多用“胡”到多用“蕃”再到多用“洋”,可以看出我国对外来民族态 度的变化情况, 而这种变化是基于贸易体系的转变,即由朝贡贸易到近代化平等的商品贸易变化的 具体表现, 故选 A 项; 中国天下观念不断发生改变,但农作物的命名自清朝后未发生进一步转
变,排除 B 项;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排除 C 项;清以后外来农作物多用“洋”,实际 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华夷”观念和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被打破,而非强弱变化,排除 D 项。
6 .【答案】B【解析】据材料“该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 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可知, 新的学堂制度 有助于推动古代科考选官向近代学堂选官转变,故选 B 项; 科举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是在 1905 年 清政府废科举之后, 时间不符, 排除 A 项;九年义务教育是从 1986 年开始实施的, 时间不符,排 除 C 项; 隋唐时期确立的科举制度奠定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排除 D 项。
7 .【答案】C【解析】据材料“设立商品检验局......免征出口关税......进口税率从 7 .5%至 50%不等”
第 5 页
可知, 国民政府免征出口关税、提高进口税率,为民族工业减少了生产成本和扩大了国内市场, 这 些政策的实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故选 C 项;据材料“将糖、烟、小麦粉等 44 种货品 免征出口关税”可知,免征税的产品以发展较快的轻工业为主,这对重工业薄弱的经济结构并未起 到调整作用,使中国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与主旨不符, 排除 A 项;据所学可知, 国民政府的关 税自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本国民族工业的生产,但在国际市场上, 由于综合国力弱和资本主义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并不能扭转中国外贸逆差的局面,排除 B 项;据所学可知,国民政府强化国 家对经济的全面统制开始于抗战时期,与题中 1932 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D 项。
8 .【答案】D【解析】据材料“1932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发行了......开始建设统一 的...... ”可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发行纸币、建设统一的中央苏区货币体系, 还发行公债,这是党 对国家金融建设的探索和尝试, 故选 D 项;据所学可知,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进行的币制改
革,与国统区无直接关联,所以不会冲击国统区的金融秩序, 排除 A 项; 据所学可知, 工农民主 政权成立于 1931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于 1932 年, 从时间上看,奠定了工农民主政 权成立的基础的说法错误,排除 B 项; 据所学可知,题中举措有利于改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 内部的金融状况,与解决根据地的“生产困难”不属于同一范畴, 排除 C 项。
9 .【答案】C
10 .【答案】B【解析】据所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对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出了 严格限制, 文革结束后, 中共中央作出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等重大决策, 据材料“不干涉穿衣打
扮……不是精神污染”可知,当时依然存在对社会生活的严格限制,不利于人民解放思想, 故选 B 项;据所学,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
革,据材料“针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可知,这些要求主要在社会生活层面, 排除 A 项; 据所学,
1986 年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正 式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排除 C 项;据材料“1983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门”可知,改革开 放后中共中央注重在社会生活方面减少对人民的束缚,并未反映中西文化的碰撞, 排除 D 项。
11 .【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知, 西塞罗认为“判断法律的好与坏, 并非看其是否是以元老院的决 议抑或是以人民大会的决议形式通过”,也就是应看重其内容和实质,D 项正确。罗马共和时期不 等于民主制,排除 A 项;从材料看不出折中色彩, 排除 B 项;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不可能满足人民的愿望与要求, 排除 C 项。
12 .【答案】A【解析】材料中意大利国王吸收罗马法中有关财产的内容,表明此时意大利关于财产转 让与债务等经济问题较突出,反映此时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 故选 A 项; 据所学, 中世纪欧洲处 于分裂割据状态,没有形成新兴帝国,排除 B 项;据所学,欧洲大规模复兴古典文化的文艺复兴 运动是在 14 世纪后,时间不符, 排除 C 项; 据所学,中世纪时期天主教会利用宗教神权统治百 姓,并未致力于推广法治理念, 排除 D 项
13 .【答案】D【解析】据材料“从 1815 至 1850 年......1870 至 1900 年”可知,从 1815 年到 1900 年, 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货物,海运费用累计共下降了将近 95%,这主要是工业革命期间, 蒸汽轮船 的大量出现促进海运的发展,故选 D 项; 据材料“横越大西洋......海运费用”可知, 运输成本的降 低得益于海运业的发展和运输工具的改进,精神动力不能产生实际费用减少的效果,排除 A 项;
新航路开辟时期的地理大发现发生在 15 世纪,缩短各洲距离对 1815 年以来海运业的影响是一致 的,排除 B 项;据材料“1815 至 1850 年...... 大部分货物”可知,此时运输的货物主要是工业制成 品和原料, 奴隶贸易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即逐渐退出历史, 排除 C 项。
14 .【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纲要下册第 8 课所学宗教改革可知,马丁·路德“通过翻译《圣 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促进了德国民族语言的统一,推动了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为德 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故选 C 项;“《圣经》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不合题意,与材料海涅对于路 德“通过翻译《圣经》将加工的德语普及到全国表示惊异”相悖, 排除 A 项;“路德加工使用的德 语生动贴切”不合题意, 与材料只提及路德将拉丁语《圣经》翻译成德语《圣经》相悖,排除 B 项;“宗教改革打破神职人员的垄断”不合题意,材料未见罗马教廷、德意志对教会神职人员人事 权的争夺, 排除 D 项。
15 .【答案】C【解析】据材料“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委员会要求, 通过公开竞争考试
第 6 页
择优录用”可知格莱斯顿颁布枢密院令, 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这有利于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减少政治腐败,故选 C 项; 材料“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通 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反映文官的选拔方式, 与政治中立无关,并且“确保了”表述过于绝 对,排除 A 项; 选项“避免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 项; 西方文官制度特点之一是政治中立, 排除 D 项。
16 .【答案】B【解析】据材料“20 世纪 70 年代, 国际法院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并 结合所学可知, 20 世纪 70 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进行诉讼程序的改革,并且提出 了减少大国政治对司法的影响, 这有助于推进国际社会法治化的进程, 故选 B 项; 1945 年联合国 的成立推动了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 排除 A 项; 1899 年海牙和平会议缔结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公约》,是世界上最早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一般性条约,它要求各缔约国竭尽全力以保证和平 地解决国际争端,排除 C 项;国际法院的改革是针对司法改革的, 并不是针对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的,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
17 .【答案】(14分)
(1)出现柑橘生产中心、专门贩运柑橘的商人和专售柑橘的市场, 酒肆等商业场所的推广; 受到 士大夫阶层的喜爱; 柑橘栽培技术进步, 撰成柑橘专著。
(2)促进柑橘品种的交流与改良,推动世界物种多样化; 增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丰富了欧美地 区的食物种类; 推动农产品商品化, 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传播了中国农业技术,促进世 界农业技术发展;提高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解析】
(1)据材料一 “南方出现了温州……生产中心”得出出现柑橘生产中心;据材料一“专门贩运柑 橘的商人”“专门售卖柑橘的市场‘柑子团’”得出专门贩运柑橘的商人和专售柑橘的市场; 据材料一“开封的酒肆内有温柑、金橘等多个品种”得出酒肆等商业场所的推广; 据材料一 “士大夫喜爱……苏轼自称‘能手自接果木, 尤好栽橘’”得出受到士大夫阶层的喜爱; 据 材料一“总结了柑橘栽培技术……专著《橘录》”得出柑橘栽培技术进步,撰成柑橘专著。
(2)据材料二“中国的甜橙传入欧洲……脐橙成为美洲重要品种”“用于改良品种”结合所学得 出促进柑橘品种的交流与改良, 推动世界物种多样化;据材料二“中国的甜橙传入欧洲…… 美洲……英国从广州引进宽皮柑橘”结合所学得出增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丰富了欧美地区 的食物种类;据材料二“中国良种的引进……形成商品化消费……商业化柑橘种植园”结合 所学得出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据材料二“发现了宜昌橙……用于改 良品种”“《橘录》在欧、美、日均有流传”结合所学得出传播了中国农业技术,促进世界农 业技术发展;据材料二“《橘录》在欧、美、日均有流传……《柑橘产业》也多次引用《橘
录》”结合所学得出提高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18 .【答案】(12分)
(1)从历史上看, 中国早就有记载东沙岛的方志(地方史志);中国人早就在东沙岛定居和生产 生活; 包括英美国家在内,国际公认东沙岛是中国领土; 西方国家的地图也证明东沙岛是中 国领土;日本人入侵东沙岛后, 中国政府立即对日交涉维护主权。这些都证明东沙岛是中国 固有领土。(任意3条, 6分)
(2)东沙岛危机本质上反映晚清以来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列强侵华的加剧,面对中国的领土主权被 侵犯, 中国人民英勇抗争,为国家争得应有权力。(事件是什么,2分)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
深、西学东渐的发展和仁人志士的探索, 中国逐渐形成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和外交观念;20 世纪国际法和国际行为准则仍不完善。(事件为什么发生, 2分)国家领土完整是国家主权的 核心(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维护领土主权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必须加强国家领土 主权的教育,不断增强国民的主权意识; 青年人应当自觉肩负起维护领土主权的责任。(怎 么做,2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但必须与该单元的知识有关联。)
【解析】
(1)据材料“社会各界……方志等资料”结合所学得出从历史上看,中国早就有记载东沙岛的方
第 7 页
志(地方史志);据材料“沿海渔户……我国确据”“日本人……惨逐渔户实情”结合所学得 出中国人早就在东沙岛定居和生产生活; 据材料“英美二国公认该岛为我国领土之电告”结 合所学得出包括英美国家在内, 国际公认东沙岛是中国领土; 据材料“西人地图证明该岛属 我之确据”结合所学得出西方国家的地图也证明东沙岛是中国领土;据材料“日本商人…… 请求与日本开展交涉,维护东沙岛主权”结合所学得出日本人入侵东沙岛后,中国政府立即 对日交涉维护主权。这些都证明东沙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2)结合所学得出国家领土完整是国家主权的核心(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据材料“社会各 界……方志等资料”结合所学得出维护领土主权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据材料“《东方杂 志》 ……提升国人对东沙岛……引入学校教育教学当中”“增强了国民对南海的疆域认识” 结合所学得出必须加强国家领土主权的教育, 不断增强国民的主权意识;据材料“青年学 生…… ‘欲保侨民御列强……保广湾’”结合所学得出青年人应当自觉肩负起维护领土主权
的责任。
19 .【答案】(14分)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当家作主;经济百废待兴; 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积极性;1950年抗美援朝战 争爆发。这一时期工人、农民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竞赛运动,将经济生产与政治需求相结合, 促进 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提供保障。(4分)
60年代前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 1959— 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八字方针”提出;
美、苏战争威胁,国际环境恶化。这一时期的劳动竞赛以“比学帮赶超”为主题, 重视技术革新 和技术竞赛,有利于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推动科技领域突破发展。(4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提出并逐步 建立; 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这一时期竞赛重视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多元激励, 更注重科技水 平和市场竞争力,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增强国际 竞争力。(4分)
总结2分
【解析】
材料主要述及了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60年代前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个时间段的竞赛热
潮,据表格内容可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竞赛的内容并不一致;根据题干的设问方式“阐
释”,可知该题目主要作答“在不同时间段开展不同内容竞赛的原因何在”。基于以上分析,再结 合所学,可以进行如下阐释:就“1950年的竞赛内容”而言,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当家作主; 经济百废待兴; 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积极性;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这一时期工人、农民群众 开展多种形式竞赛运动, 将经济生产与政治需求相结合, 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抗美援朝 战争胜利提供保障。就“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竞赛内容”而言, 60年代前期,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 的全面发展;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八字方针”提出; 美、苏战争威胁,国际环境恶化。 这一时期的劳动竞赛以“比学帮赶超”为主题,重视技术革新和技术竞赛, 有利于国民经济稳步 增长, 推动科技领域突破发展。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竞赛内容”而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 行改革开放;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提出并逐步建立; 经济全球化不 断发展。这一时期竞赛重视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多元激励, 更注重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适
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 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增强国际竞争力。 20 .【答案】(12分)
(1)思想观念:强调儒家伦理道德; 妇女婚姻自主;维护社会公序良俗。(每点1分,共3分)
差异: 唐代判词文辞优美,具有文学色彩;清代判词规范严谨、逻辑严密, 法律色彩浓厚。 (每点1分,共3分)
(2)背景:明朝灭亡, 清军入关,政权更替。(2分)
法律思想: 公正司法;宽严相济;以儒家思想解释律令; 法律与教化并重(礼法并施);法 律与情理结合; 朝代更替不影响法律关系的延续等。(每点2分,任答2点,共4 分)
【解析】
第 8 页
(1)第一小问思想观念,据材料一“(杨妻) 污辱乡闾,败伤风俗”可知,强调儒家伦理道德; 据材料一“杨志坚妻见他怀才不遇, 告至官府欲与他解除婚姻”、杨妻被判决“二十后任改 嫁”可知, 妇女婚姻自主;据材料一“杨志坚秀才......仍令远近知悉”可知, 维护社会公序 良俗。第二小问差异,据材料一“(杨妻)污辱乡闾,败伤风俗,若无褒贬, 侥幸者多”可 知,唐代判词文辞优美, 具有文学色彩; 据材料二“诬告人叛逆者,......拨归完案”可知清 代判词规范严谨、逻辑严密,法律色彩浓厚。
(2)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二“因国家更易大清”,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易代的内容可知, 明朝灭 亡,清军入关, 政权更替。第二小问法律思想,据材料二“此事吕思义实有不是: ......即可 置债事于不问”,“诬告人叛逆者,.....拨归完案”可知,公正司法; 宽严相济;结合所学知识 中国古代的法治内容,可知明清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 继承了前代律令儒家化、礼法 结合的特点,以儒家思想解释律令, 法律与教化并重(礼法并施);据材料二“诬告人叛逆 者, .....拨归完案”可知,法律与情理结合;据材料二“在陈敏生意,......不能因国家更易大 清,即可置债事于不问”可知朝代更替不影响法律关系的延续等。
第 9 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3-2024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