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练习
一、单选题
1.清光绪十七年,康有为以“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为宗旨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招纳学生数百人,与之纵论天下大事,究其东西方典章制度的沿革及得失,甚至以近世欧洲之史例为佐证。这表明,康有为认识到( )
A.解放思想和变法改良是时代使命 B.培养有识之士实施教育救国
C.增强民族革命意识成为中国出路 D.甲午战败震撼了中国的社会
2.一学习小组正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欲探究维新变法思潮的具体内容,他们可查阅的原始史料是( )
A. B.
C. D.
3.19世纪末,维新派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实现富强的不二法门是“兴民权”。比如,谭嗣同认为:“方今急务在兴民权。”康有为则说:“从知天下为公产,应合民权救我疆。”这些主张的传播( )
A.严重动摇了清廷的统治根基 B.标志着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有助于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4.义和团散布揭帖宣传,“(中国的)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传邪教、立电杆、造铁路,不信圣人之教,亵渎天神,其罪撄发难数。”“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这说明义和团( )
A.笼统排外 B.斗争方式单一
C.崇信儒学 D.民众自发性质
5.1900年6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部分地方督抚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该事件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这说明( )
A.清政府最高权威遭遇挑战 B.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尖锐
C.使中外反动势力走向联合 D.促成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6.长期任职于中国海关的美国人马士说:“中国的地位历经1842、1858、1860、1885、1895 年已经逐步地降低到这样的一个地步,以致到目前1901年,仅仅保存下一个主权国的寥寥几个属性”。这表明当时( )
A.中国完全陷入殖民地深渊 B.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关注中国近代化进程 D.列强侵华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7.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8.1898年,举人裘延梁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指出“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裘延梁意在( )
A.废除八股取士 B.寻求救国之道
C.发起文学革命 D.支持反清革命
9.“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维新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史料指出戊戌维新运动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 )
A.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促进了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D.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10.1926年,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看他们占据南京以后,颁布了一个含有平均性质的土地令,便知那次的革命,多半起于农民经济的要求。”李大钊所说的“那次的革命”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11.1902年,梁启超《新史学》问世,主张要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的主张旨在( )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 B.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
C.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 D.倡导反清的武装起义
12.下图为清末知识分子成立政治社团情况示意图(摘自王尔敏的《清季学会汇表》),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知识分子群体的不断壮大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诞生 D.清末新政的推动
13.19世纪末,翻译家严复决定将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学》译介到中国。他在编辑过程中弱化了该书的“伦理价值”,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解读国际关系,并自创了“天演论”一词。1898年4月,严复译著《天演论》出版。据此可知,严复的做法( )
A.旨在遏制民主革命的蔓延 B.为维新变法营造了舆论氛围
C.推动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D.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
14.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国家主权,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选项中,条约内容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割让香港岛——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在通商口岸设厂——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B.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在通商口岸设厂——割让香港岛
C.割让香港岛——在通商口岸设厂——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D.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割让香港岛——在通商口岸设厂——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15.1902年,中英续议的通商行船条约中,第一次规定“由南、北洋大臣在各管辖境内设立牌号注册所一处,派归海关管理其事,各商到局输纳秉公规费,即将贸易牌号呈明注册,不得借给他人使用,至生假冒等弊”。不久,中国与美国、日本、葡萄牙等国签订的商约中都有类似规定。这类规定的出台有利于( )
A.推进中国市场管理水平提升 B.缓和与西方列强的矛盾
C.增强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D.促进中国市场深度开放
16.1900年5月,朝廷宣战诏书下来后,两广总督李鸿章把它看成是个伪诏,不照办。上海道台余联沅加上张之洞、刘坤一委派的官员,组成代表团同各国领事和谈签约。后朝廷授命仍在上海的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这一现象说明( )
A.清朝中央与地方存在着信息差 B.李鸿章已全权掌控了清朝的外交
C.清政府统治的根基被严重动摇 D.中国已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1906年,梁启超以“中国之新民”发表十万字的《新民说》开启了以“新民”建构理想国民的历史先声。他认为:“三代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人民只有为自己伸张权利,才能推动国家发展,使国家强大。国家间竞争很大程度上受国民素质的影响,设想由大官带头,普及世界各国历史以及政学、公法、科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使道德教化礼仪化,使民智在“下效”过程中随之开化。认为“性别、年龄、阶级出身皆不能成为限制国民享有权利的条件”,“欲强国,必由女学”。主张广人才、兴学会,发扬个人对民族、国家责任及义务的“公德”,铸“私德”于资产阶级注重个人修养的“公德”之中,以中国传统旧道德的优秀成果充益资产阶级的新道德。鼓励国民要饱含热诚,要敢于张扬胆力。借西学之风,扬中国之气,创造出新,树立民族自信。
——摘编自陈骊《梁启超“新民”观考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新民观思想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梁启超的新民观思想。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 评价
瓦德西(八国联军统帅)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更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器装备不良之故
李大钊 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周恩来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王致中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愚昧、仇外的运动,义和团的勇敢精神和纪律,是靠封建迷信来维持的
柯文 他们(义和团)面对着19世纪末华北平原出现的多重危机,其反应方式不仅在中国历史上不是独特现象,而且与世界其他地区或其他时代的其他人相比,也非绝无仅有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义和团运动”运动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
19.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荡。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判断“是役”是指哪场战争?概括此役战败对中国造成的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列举一例“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说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克林德碑”牌坊(如下图所示)横跨在繁华的东单北大街上,它于1901年6月25日开工,1903年1月8日竣工,采用汉白玉蓝琉璃瓦庞殿顶式,形制是四柱三间七楼,单文用了拉丁文、德文、汉文三种文字,表达了清朝皇帝对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杀的惋惜。
材料二1900年6月,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清政府总理衙门时,途经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当场击毙,这就是“克林德事件”。1901年,醇亲王载沣作为专使大臣,代表中国政府就克林德被杀一事赴德国谢罪致歉。之后,清政府在克林德被害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1918年一战结束后,北京人将其改名为“公理战胜碑”,并将其由东单迁移至中央公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颜仪民《克林德碑——公理战胜碑——保卫和平牌坊》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克林德碑”建立和改名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克林德碑”更名为“公理战胜碑”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康有为创办万木草堂的宗旨是“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招纳了大量学生,“纵论天下大事,究其东西方典章制度的沿革及得失,甚至以近世欧洲之史例为佐证”,向他们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这体现了康有为在推动社会解放思想,传播西方政治制度,推动变法革新上的作用,表明康有为认识到解放思想和变法是时代的使命,A项正确;康有为主张通过变法来挽救民族危机,并非教育救国,排除B项;康有为主张变法改良,不主张革命,排除C项;光绪十七年是1891年,甲午战争尚未爆发,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习小组正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欲探究维新变法思潮的具体内容,《孔子改制考》是维新变法发起者康有为的著作之一,符合该要求,D项正确。《海国图志》是魏源所作,属开眼看世界成就之一,排除A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革命军》是1903年出版的邹容的著作,主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派人士认为“兴民权”是中国走向救亡图存的主要途径,这些思想的传播有助于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交代维新派是否身居领导地位发挥领导作用,所以无法说明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排除B项;洋务运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末的中国。根据材料“(中国的)混乱扰攘均由洋鬼子招来,彼等在各地传邪教、立电杆、造铁路,不信圣人之教,亵渎天神,其罪撄发难数”“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及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把矛头指向了外国侵略者,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爱国主义,但不能够提出符合自身的科学革命理论,体现了自发斗争的性质,D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但不是材料内容的本质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义和团运动的斗争方式,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缺乏科学革命理论,崇信儒学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中国)。结合纲要上册所学“东南互保”知识可知,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A项正确; “日益尖锐”不合史实, “东南互保”只是表明南方督抚等地方势力不听命于清廷号令,排除B项;东南互保是东南地区的总督、巡抚和帝国主义签订的避免东南地区陷入战火的条约,并不能得出中外反动势力走向联合的结论,排除C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使得清政府起用汉族地主阶级组织团练,这促成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以致到目前1901年,仅仅保存下一个主权国的寥寥几个属性”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B项正确;当时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排除A项;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并不关注中国近代化进程,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为“洋人的朝廷”,未涉及列强侵华方式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睁眼看世界,《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等书籍主要以介绍世界的地理文化为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主要以介绍西方先进军工技术为主,如表格中的《克虏伯炮说》等著作,19世纪末主要开始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发展,反映出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D项正确;材料主要介绍了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书籍著作,不能说明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了一体,A项排除;19世纪后期,先进中国人尚未找到正确的救国之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找到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B项排除;材料论述的重点并不是西方的民主制度,更不足以说明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C项排除。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898年(中国)。据题意可知,裘廷梁认为文言文太兴盛会导致实学被废弃,白话文推行后实学才会兴盛,主张通过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说明裘延梁意在发起文学革命,C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八股取士内容,无法得知裘延梁意在废除八股取士,排除A项;材料重点在于强调白话文对于维新运动推动的重要性,并非探讨救国的方法,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裘延梁反清革命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可知,史料基于近代化史观的视角,从政治近代化方面来评价戊戌维新变法运动,称其为现代困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D项正确;A项从经济的角度评价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与史料角度不符合,排除A项。BC两项从思想的角度评价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与史料角度不符合,排除B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照人口平分土地,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没有颁布含有平均性质的土地令,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颁布含有平均性质的土地令,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没有颁布含有平均性质的土地令,排除D项。故选A项。
11.C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范围为1902年(中国)。1902年的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梁启超主张“民统”“国史”“民史”,意在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实现救亡图存,C项正确;梁启超主张的新史学并未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民主科学无关,排除B项;此时的梁启超尚未倡导反清武装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5-1899年(中国)。由材料信息可知,1896年后知识分子成立政治社团的数量急剧增加。结合时空背景可知,这是因为甲午战败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民族危机加深,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是政治社团的数量,不是知识分子的数量,排除A项;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诞生,排除C项;清末新政开始于1901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他在编辑过程中弱化了该书的‘伦理价值’,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解读国际关系,并自创了‘天演论’一词。1898年4月,严复译著《天演论》出版。”可得出严复的《天演论》强调适者生存的法则,突出变革的重要性,这为其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B项正确;其作品主要是宣扬变法,而不是针对革命,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还没有爆发,排除C项;其翻译的作品并不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范围为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中英国割占中国的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项正确;B、C、D三项排序有误,排除。故选A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由南、北洋大臣在各管辖境内设立牌号注册所一处,派归海关管理其事,各商到局输纳秉公规费,即将贸易牌号呈明注册,不得借给他人使用,至生假冒等弊”可知,这类规定对商标注册进行了较为规范的保护,从而有助于推进中国市场管理水平的提升,A项正确;这类规定有助于推进中国市场管理水平的提升,迎合了列强对中国侵略的需要,并不是缓和与西方列强的矛盾,排除B项;这类规定实际上更多的是保护了外国列强的利益,不利于增强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排除C项;这一规定并不是为了促进中国市场的深度开放,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中国。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宣战诏书下来后,地方官员并没有照办,而是自行与列强和谈,这说明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被严重动摇,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清朝中央与地方存在着信息差,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地方势力强大,清朝统治根基被严重动摇,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当时清朝外交权基本上是清政府掌握,排除B项;D项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7.(1)新民观思想内涵:兴民权;开民智;追求平等与自由;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倡导国民追求个性独立与进取精神。
(2)评析:梁启超的新民观思想批判了传统封建思想和国民的劣根性,把提高国民素质和救国、兴国联系在一起;他积极学习西方文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明,体现出鲜明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特点;对当时的国民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制约,梁启超的新民观思想没有将改变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及专制制度同新民相结合起来,所以他的新民教育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也没有找到一条成就中国的新民之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关于梁启超新民观思想的主要内涵,据材料“人民只有为自己伸张权利,才能推动国家发展,使国家强大”可知兴民权;据材料“国家间竞争很大程度上受国民素质的影响,设想由大官带头,普及世界各国历史以及政学、公法、科学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使道德教化礼仪化,使民智在‘下效’过程中随之开化。”可知开民智;据材料“以中国传统旧道德的优秀成果充益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可知提倡资产阶级新道德;据材料“性别、年龄、阶级出身皆不能成为限制国民享有权利的条件”可知追求平等与自由;据材料“鼓励国民要饱含热诚,要敢于张扬胆力。借西学之风,扬中国之气,创造出新,树立民族自信。”并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倡导国民追求个性独立与进取精神。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关于对梁启超的新民观思想的评价,据材料“人民只有为自己伸张权利,才能推动国家发展,使国家强大。国家间竞争很大程度上受国民素质的影响”可知,梁启超的新民观思想批判了传统封建思想和国民的劣根性,把提高国民素质和救国、兴国联系在一起;据材料“借西学之风,扬中国之气,创造出新,树立民族自信。”可知梁启超积极学习西方文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明,体现出鲜明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特点;据所学可知,梁启超的新民观思想从救国救民角度提出,对当时的国民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梁启超虽然是资产阶级代表,其虽提出学习西方以救国的主张,但是他没有将改变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及专制制度同新民相结合起来,所以他的新民教育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也没有找到一条成就中国的新民之路。
18.
论题:评价义和团运动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阐述: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入侵加剧,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也在中华大地逐渐传播,与本土文明产生剧烈冲突。在民族矛盾与文明冲突的双重背景下,19世纪末,华北大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该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展现了中华民族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深厚的力量,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它对中华文明的坚守,也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中华传统文化。但该运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以“扶清灭洋”为旗帜,对腐朽的封建满清王朝仍抱幻想;它以封建迷信思想为纽带,对先进工业文明盲目排斥和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证明了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总之,对于义和团运动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认识其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要肯定它对中华民族精神、中国革命发展的积极作用。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设问要求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义和团运动”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据材料“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正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可知,义和团运动体现了反帝爱国主义精神。据材料“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和“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愚昧、仇外的运动,义和团的勇敢精神和纪律,是靠封建迷信来维持的”可知,义和团存在盲目排外的倾向,综合两种评价可概括论点:评价义和团运动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在进行阐述中主要结合义和团运动的基本史实,对义和团反帝爱国主义和盲目排外分别进行说明。结合所学可进行阐述如下: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入侵加剧,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也在中华大地逐渐传播,与本土文明产生剧烈冲突。在民族矛盾与文明冲突的双重背景下,19世纪末,华北大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该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展现了中华民族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深厚的力量,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它对中华文明的坚守,也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中华传统文化。但该运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以“扶清灭洋”为旗帜,对腐朽的封建满清王朝仍抱幻想;它以封建迷信思想为纽带,对先进工业文明盲目排斥和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证明了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最后进行总结,升华主题,即对于义和团运动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认识其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也要肯定它对中华民族精神、中国革命发展的积极作用。
19.(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消极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使洋务运动破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加剧。
(2)小变: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进步:康有为主张不仅学习西方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的制度
【详解】(1)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可判断这次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
本题第二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一'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可得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据材料二“中国乃不国矣”,可得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剧”;结合所学知识,甲午战争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2)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属于小变。
本题第二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与洋务运动相比,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要变革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20.(1)建立背景:近代中国遭遇西方列强的持续入侵,国弱民贫;义和团运动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1900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答出两点即可)改名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中国成为战胜国之一;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增强和爱国主义精神高涨。
(2)认识:更名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坚强意志;反映了中国人民由任人宰割到民族自强的历程;国家实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弱国无外交。(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建立背景:根据克林德碑建立的时间可知,近代中国遭遇西方列强的持续入侵,国弱民贫;根据材料“1901年,醇亲王载沣作为专使大臣,代表中国政府就克林德被杀一事赴德国谢罪致歉”可知,义和团运动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改名背景:根据材料“1918年一战结束后,北京人将其改名为‘公理战胜碑’”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中国成为战胜国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增强和爱国主义精神高涨。
(2)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更名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坚强意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中国人民由任人宰割到民族自强的历程;从历史启示看,国家实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弱国无外交。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