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青海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民族班期末联考
历史
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2、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黑色水笔填在答题卡的相应区域内。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下列农业工具的发展与变化,按其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A. 打制农具——磨制工具——铁器农具——青铜农具
B. 磨制工具——打制农具——铁器农具——青铜农具
C. 打制农具——磨制工具——青铜农具——铁器农具
D. 打制农具——铁器农具——磨制工具——青铜农具
2. 商汤灭夏之后,称颂禹“久劳于外,有功于民”,并且继续祭祀夏朝确立的土神。周武王灭商之后,封武庚(纣王的儿子)于朝歌(今河南淇县),以主殷商的祭祀。汤武旨在()
A. 减少政局动荡 B. 确立君主集权 C. 构建政治认同 D. 形成官僚政治
3.下列思想家及主张中,对应不正确的是:
A. 孔子主张关爱他人,爱惜民力 B. 孟子提出“相生相胜”理论
C. 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D. 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4.李白在《古风》中赞叹道:“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这个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对中华民族的最大贡献是()
A. 建立了皇帝制度 B. 实现了国家统一 C. 实行三公九卿制 D. 修筑了长城
5.下表为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治理措施,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政治 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
经济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思想 尊崇儒术
军事 反击匈奴袭扰
A. 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 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 D. 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6.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A. 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7.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选官制度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④“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④②
8. 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定期回驻京师。通常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戍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A. 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 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 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 D. 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9.读《元朝形势图(1330年)》。对图中数字所指区域的地方管理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地由中书省直辖 B. ②地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
C. ③地为宣政院辖地 D. ④地设宣慰司管理军政事务
10.赵抃的《成都古今集记》记载北宋“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这反映当时成都()
A. 市场商品较为单一 B. 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迅速
C. 市场管理比较混乱 D. 手工业生产呈专业化态势
11.下列三张中央官制示意图,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 ② ③
A. ①③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12.下列组图是清代的若干历史记忆,它们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统治危机的初显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疆域的奠定 D. 多民族政权并立
13.以下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摘录:“南方部分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白银成为流通货币”“甘薯、玉米外来作物引入中国”。根据笔记内容判断,其学习主题应是()
A. 西汉的农业 B. 宋朝的市镇经济 C. 元朝的外贸 D. 明朝的经济
14.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坐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居住租地权 D. 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15.有学者指出:“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 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图中所示的“这场革命”影响到清政府的“政治大变局”是由于( )。
A. 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 B. 清政府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
C. 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D. 清廷起用湘军和淮军与太平军作战
16.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这条“分界线”区分了( )
A. 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 B. 半殖民地国家与民族独立国家
C. 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 D. 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17.民国初,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经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机构拥有较高的权威,包括大总统在内的各种重要官职,均需选举或得到认可,方能产生;各项法律政令和重大行政事务,亦需经批准方可实施。这说明辛亥革命
A. 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 解决了社会根本问题
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D. 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18.胡适、鲁迅等人开始创作白话文诗作,兴起了白话文运动。这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洋务运动期间 C. 新文化运动期间 D. 国民革命运动期间
19.“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这句话中“新的革命力量”是指( )
A. 农民阶级 B. 无产阶级 C. 资产阶级 D. 青年学生
20.1935年,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这次政治局会议( )
A. 决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迫使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D. 是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1.1942年10月,美、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愿意自动放弃19世纪以来在中国获得的多项特权。1943年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两国签订归还两国在华租界、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条约。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国民政府不懈的外交努力 B. 中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 中国的抗战贡献赢得尊重 D.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
22. 毛泽东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战略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此次军事行动
A. 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 B.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C. 标志着解放战争开始了战略反攻 D.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23.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变化表。(摘编自龚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年份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煤产量
1952年 1.64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0.65亿吨
1957年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增长 19% 26% 296% 100%
导致这一时期粮、棉、钢、煤产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 恢复国民经济 B. 土地改革 C. “一五”计划实施 D. 抗美援朝
24.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包括()
①“两弹一星”发射成功 ②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③国际影响力不断的扩大 ④科技创新能力提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5.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从被动应付、一般性参与、主动参与到主导参与的过程。下列属于“主导参与”的表现有( )
A. 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B.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D.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
26. .“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摘编自《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举措,并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及制度创新。(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举措。(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4分)
27.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的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
材料四: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外敌入侵进行了哪些抗争?(要求:每个社会阶层举一例)(6分)
(3)材料三内容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它有何重要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是什么?(10分)
(4)针对材料四 “它(新中国)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6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B B C A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B D A D C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C B C
二、非选择题
26.(1)举措:推行郡县制;北击匈奴,修长城;征服南方越族地区;修驰道、直道、“五尺道”;统一车轨;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迁徙六国贵族豪强等。(任选五点,10分)
特点:空前辽阔。(2分)
创新:实行行省制度;驿站制度;设直属中央的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等。(任选一点,2分)
举措: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制度、法令;推行察举制;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发挥儒家的教化作用;尊崇儒术;使用统一文字等(任选四点,8分)
(3)认识:自古以来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或制度要不断创新;各民族在 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等。(任选两点,4分)
27.(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资产阶级--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每个阶级任选一个,6分)
(3)法律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开创了中国以法治国的先河。(任选一点,2分)
主旋律:反侵略,求民主,或反帝反封建(4分)
(4)成就:①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6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天津市、青海省四校2023-2024高一上学期民族班期末联考历史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