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练习
一、单选题
1.在某校一节历史课上,有位老师讲到了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金字塔、莎草纸,古代印度文明的种姓制度、佛教,古代希腊的城邦民主政治、神话。由此可知,人类早期文明( )
A.体现明显的多元特征 B.呈现同源一体的特点
C.在交流与碰撞中发展 D.全部发源于大河流域
2.城邦时期的古希腊钱币多镌以本邦所尊崇的动物图腾或纹章图案。如科林斯使用的双翅飞马便是首任国王之子所驯服的动物;而以出产葡萄酒闻名的门德城邦,其钱币图案则挂着葡萄的酒罐。这反映出古希腊城邦时代( )
A.商品经济地位突出 B.文化多元特征显著
C.帝王伟业世代传颂 D.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3.大约公元前2600年,一份记录提及了埃及一次40艘船只托运雪松木的商业活动。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墓中的壁画描绘了埃及大型船只在出发时装满了珠宝、工具和武器,船只返回时满载奴隶、猩猩、猴子、狗、豹子和没药树。这些信息显示出当时( )
A.尼罗河流域的跨区域贸易繁荣 B.地中海成为当时世界经济中心
C.已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 D.已形成了严密的商业法律体系
4.1877年,两河流域南部的泰罗赫遗址出土了拉伽什第七任长官古迪亚带铭文的雕像和泥板文书,专家确认这就是《圣经》中记载的苏美尔城拉伽什。这一发现佐证了两河流域( )
A.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 B.存在比古巴比伦王国更早的文明
C.成为宗教经典《圣经》的诞生地 D.已经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5.小麦是人类最早食用的作物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种植。小麦的原产地位于如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6.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之时,土地所有权以法律条文形式予以明确并向公众公布,促使民众按照法律条文行事。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土地制度的条例有十二条之多。这些举措客观上( )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B.保护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C.推动了土地国有化实现 D.贯彻了依法治国的理念
7.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石,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没有丰富完善的史料,“大儒不敢开口,良史无从下笔”。下列关于史料运用原则和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
B.史料的真伪或时代性未规定清楚,比缺乏史料更加危险
C.考量古代历史文化,须以“地下之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
D.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十分材料说十分话,没有材料不说话
8.下图是一件国王在祭祀时,用来调磨颜料化妆的调色板。其反面,那尔迈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冠,正击打敌人;鹰脚下的莎草表示被“鹰神”打败的尼罗河三角洲的居民。其正面,那尔迈头戴象征下埃及的红冠,和他的随从一起巡视战场;前方横躺着十具被斩首的敌人尸体。画面突出了主要人物,上方还有文字符号。据此,可能得出的结论有( )
①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②古埃及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
③古埃及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 ④古埃及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材料表明( )
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 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10.古希腊哲学家以城邦为蓝本,认为需要通过一致行动追求共同利益,主张人类必须互相保持和谐生活;印度古老典籍记载着“天下一家”的箴言;非洲传统价值理念乌班图精神,倡导“我们在故我在”,强调人们彼此依存、密不可分。由此可知,古代世界( )
A.实现了各国人民和平相处 B.实现了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C.凸显雅典文明的历史地位 D.蕴含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11.据估计,约公元前3200年,两河流域南部有农村112个,小镇10个,小城1个。同时,在基什附近的奥海米尔土丘出土了一块约公元前3500年的石板,上面刻有的图画符号和线形符号,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文字。这可用于说明( )
A.两河流域独特的文化特点 B.苏美尔已经迈入文明社会
C.西亚国家形态已初步显现 D.城镇的形成推动文字出现
12.在印度文化体系中,包含有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成分。如果从宗教派别区分的话,印度文化可分为婆罗门教文化、佛教文化、印度伊斯兰教文化、耆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和近代发展起来的巴哈伊教文化。这反映了印度文明( )
A.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B.推动世界文明的融合
C.具有丰富多彩的特征 D.包含世界所有的文化
13.近年,考古人员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埃利都发掘出多座上下叠压在一起的神庙遗址。最上边的神庙规模最大,建造于约公元前3000至前2000年间,最底层的神庙遗址最小,约为公元前4900年用晒干的泥砖砌成的。这一状况( )
A.证明当时夯土建筑技术先进 B.反映出基督教历史影响深远
C.说明古代西亚文明绵延至今 D.见证了两河文明的兴起发展
14.有学者认为:“古代希腊城邦是在专制王权崩溃后,从‘黑暗时代’中获得解放的自由民众的公社城市化和政治制度化的结果。它是古代希腊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该学者意在强调希腊城邦兴起是( )
A.社会演化的结果 B.民主政治的产物 C.反抗王权的产物 D.地理环境的影响
15.古埃及由于尼罗河泛滥后重新丈量土地的需要,对几何学比较重视……古巴比伦则因为农业生产依靠天文历法,因此其天文历法比较发达。这说明( )
A.自然环境决定了文明的发展方向 B.古埃及的科技领先于古巴比伦
C.两大文明之间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D.生产实践的差异影响科技走向
16.公元前161年左右出土的一篇巴比伦楔形文字星象日志记载道:公民(pu-li-te-e)按照希腊式样举行了游行(pu-up-pe-e)和祭礼。当中的pu-li-te-e和pu-up-pe-e分别是直接借用希腊语名词。 这说明( )
A.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 B.古代文明的交流与拓展
C.巴比伦已推行城邦民主制 D.宗教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连国王都必须依靠奴隶主组成的元老院议会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这有点类似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
——壬寅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二 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阮炜《“苏格拉底问题”背后的政治》
材料三 公元前415年,雅典公民大会商讨是否远征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亚西比德出征后,反对派在公民大会上宣扬亚西比德毁坏神像,利用公众对神灵的敬畏之情,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结果导致了亚西比德的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雅典由此走向衰落。
——《西西里之战》归纳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雅典民主制建立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民主政治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雅典民主运行的主要机构。
(3)依据材料三归纳雅典民主制存在的弊端,并指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辩论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起,新兴的士阶层面对社会的变革,针对现实的问题或虚幻的理想,经常通过彼此之间的辩论,表明自己的立场,阐发自己治国安邦的良策。其中,儒家的观点是:辩论不能是无原则的狡辩,而必须坚持道德的原则。荀子在其《正名》篇中提出了“以公心辩”的辩论原则。“公心”是指能够适用于社会并为人们所普遍认可的法则,即儒家所强调的礼义道德原则,对真理的追求。名家则普遍认为,他们之所以重视名辨分析,关键是要探索理解宇宙人生,匡正时世的新的道路,也是在探索寻求真理的新途径。
——摘编自吴树勤、杨学坤《我国古代君子的辩论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是希腊文化的大转变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自称为“辩证术家”的职业学者。他们通过综合与分析,研究现象与规律、感觉与概念的关系,“穷究”心灵,追求牢不可破的真理。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是其中的代表,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着重研究修辞术,成为“修辞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古希腊,修辞的发展源于口头演说和辩论,公民的演说需要引起观众的注意,需要产生现场的效果。因而在“修辞术家”那里,他们特别重视语用原则和语法规则,重视整体结构和灵活穿插。
——摘编自张庆利《先秦诸子的修辞观与古希腊的修辞理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时期辩论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时期辩论存在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辩论兴盛的历史意义。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耕和畜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私有制逐渐产生,……男女在生产劳动中的地位有了变更……原来的部落管理机关为一种新的由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公共权力所代替。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新石器时代的人们放弃了他们旧石器时代前辈们的游荡生活,转而在农田附近永久定居下来。剩余的粮食使得一些人可以把他们的时间和才智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从而脱离了粮食生产。个人可以用粮食或手工制品来换购宝石、珠宝和其他贵重物品。慢慢地,稠密的人口、专业的劳动和复杂的社会关系,一起促成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城市。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人们必须懂得季节的变换,他们逐渐积累起天地关系的知识,并向精确的历法迈出了第一步。新石器时代的神不仅有类似旧石器时代的维纳斯式的形象,还有与生命周期、死亡和再生相关的神灵。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根本动力及其所具备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始农业的出现对社会文化的重大影响。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孟德斯鸠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在他看来,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同,因此造成了各民族性格和心态的不同,而人们的这些不同又造成了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孟德斯鸠认为,土壤的肥沃或贫瘠会影响法律和政治制度,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孟德斯鸠还认为,一个民族居住地域的大小也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极密切的关系。他断言,小国适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适宜于君主政体,大国适宜于君主专制政体。
——摘编自李学智《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
材料三 地理学家早已摒弃了站不住脚的、理性上有局限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自然环境本身塑造了人类以及他们的思想与行为的理念。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并不取决于社会的自然环境。技术水平、社会组织制度和对真实与正义的概念同环境状况并没有明显关系。
——摘编自阿瑟·格蒂斯等《地理学与生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说明地理环境与古代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楔形文字是古代西亚文明的成果,象形文字、金字塔、莎草纸是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佛教是古代印度文明的特征,城邦民主政治、神话是古代希腊文明的独特成果,古代不同文明的多样特征和丰富成果体现文明的多元性,A项正确;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同源一体”说法不恰当,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同文明的各自特征,而非相互交流影响,排除C项;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城邦时期(希腊)。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希腊城邦时期,不同城邦在钱币上镌刻不同的图案,反映了希腊城邦时代文化多元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强调不同城邦钱币镌以不同的图案,反映了文化的多元特征,未体现商品经济地位突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帝王伟业,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外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2600年(埃及)。根据材料“一份记录提及了埃及一次40艘船只托运雪松木的商业活动”得出,非洲尼罗河流域商业贸易繁荣,A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非洲,与地中海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教,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商业法律,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两河流域出土了拉伽什第七任长官古迪亚带铭文的雕像和泥板文书,揭开了苏美尔文明研究的序幕,可以佐证存在比古巴比伦王国更早的文明,B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两河流域考古发现与《圣经》记载相互印证,无法说明是《圣经》的诞生地,排除C项;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时期国势强盛,曾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排除D项。故选B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7000—6000年(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麦原产地在小亚细亚半岛南部,C项正确;①地理位置不对应,排除A项;②地理位置不对应,排除B项;④地理位置不对应,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古代西亚。古巴比伦王国以法律确认和保护土地所有权,保护了作为土地主要占有者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项正确;社会秩序的稳定有赖于法律对各方面权利的保护和对各方面行为的规范,仅仅凭借保护土地所有权,不足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排除A项;古巴比伦王国的土地主要掌握在奴隶主贵族手中,而非实行国有,排除C项;依法治国理念是在近代以后才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古代的世界。“考量古代历史文化,须以‘地下之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中的“须以”说法过于绝对,因为不是每种历史文化都存在“地下之材料”,C项说法错误,C项符合题意;史料为史学研究的基础,所以“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说法正确,排除A项;进行史学研究必须要保证史料正确,否则研究结果丧失原本的意义,所以“史料的真伪或时代性未规定清楚,比缺乏史料更加危险”说法正确,排除B项;史论的得出要以史料作为依据,所以“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十分材料说十分话,没有材料不说话”说法正确,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埃及。结合所学可知,①那尔迈是埃及第一王朝的开国国王,他统一了埃及,开启了法老统治时代,①正确;②根据材可知,那尔迈调色板深受现实政治的影响,而不是宗教,②错误;③根据材料“画面突出了主要人物,上方还有文字符号”可知古埃及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③正确;④根据材料可知,那尔迈调色板突出统治者的地位,反映了古埃及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④正确;①③④正确,②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由题干材料可知,埃及人根据定期泛滥的尼罗河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山多地少,农业欠发达而发展商贸和海外殖民,这些特点都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A项正确;古希腊海外殖民的原因在于地少人多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不在于商业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地区的文明特点,不是文明的产生,排除C项;题干材料的确反映了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但没有表现出相互交融走向一体,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古希腊哲学家以城邦为蓝本,认为需要通过一致行动追求共同利益,主张人类必须互相保持和谐生活;印度古老典籍记载着‘天下一家’的箴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许多古代文明的思想中蕴含了“人类和谐共处”的价值追求,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观点相似,D项正确;“实现了各国人民和平相处”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了文明起源多元一体”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了古希腊哲学家的观点,而“雅典文明的历史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农村、小镇、小城的出现,表明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组织让位于地缘为基础的农村公社,同时符号文字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结合所学,公元前3500年左右,两河流域产生 了最初的文明,B项正确;材料提及古代两河流域村镇和文字出现,但未强调其独特特征,排除A项;军队、法庭、监狱、政府等的出现标志着国家的诞生,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现也逐渐酝酿着国家的形成,这些材料未提及。结合所学,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 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仅能看出城镇形成和文字出现,无法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材料反映了印度文明多样性,即丰富多彩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印度文明的多样性,不涉及其统一性,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印度文明包容了各种不同的文明,而没有涉及对这些文化的融合发展,排除B项;“包含世界所有的文化”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西亚。在两河流域发现的多座上下叠压在一起的神庙遗址属于两河文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见证了两河文明的兴起发展,D项正确;材料提及底层的神庙遗址为泥砖砌成,此外还有采用其他建筑技术的遗址,“夯土建筑技术先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基督教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罗马帝国巴勒斯坦地区,材料所述的公元前4900年至前2000年间的文化遗址并非基督教文化遗址,排除B项;古代西亚文明因外敌入侵等原因出现了文化断层,而非绵延至今,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题意可知,古代希腊城邦是专制王权的崩溃、公社城市化和政治制度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项正确;古代希腊城邦制的建立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的政治前提,排除B项;古代希腊城邦是在专制王权崩溃后发展的产物,排除C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巴比伦)。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因生产实践需要不同,科技领域发展的侧重点不同,说明生产实践的差异影响科技走向,D项正确;“自然环境决定了文明的发展方向”属于自然环境决定论,与材料主旨不符,并且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将古埃及与古巴比伦的科技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古埃及的科技领先于古巴比伦的结论,排除B项;两大文明都属于大河文明,且材料看不出根本差异,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161年(世界)。根据材料“公民(pu-li-te-e)按照希腊式样举行了游行(pu-up-pe-e)和祭礼。当中的pu-li-te-e和pu-up-pe-e分别是直接借用希腊语名词。”可知,在古巴比伦的游行和祭祀、语言、姓名等方面出现了希腊化的色彩,这说明古巴比伦王国和古希腊之间存在着文明的交流与拓展,B项正确;材料并未阐明希腊文明对于西方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排除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巴比伦实行城邦民主制,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宗教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工商业发达;奴隶主拥有实权。
(2)优点:直接民主;增强国家认同感。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
(3)弊端:直接民主容易使公民受到野心家的蛊惑而左右政局,使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危及国家前途。
原因:公民大会不受制约。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信息“工商业发达”“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国王无权力没收奴隶主的财产”得出工商业发达,奴隶主拥有实权。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中关键词“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得出直接民主和增强国家认同感。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雅典。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尽管多数公民不了解西西里的情况,最后公民大会批准了远征计划...反对派在公民大会上宣扬亚西比德毁坏神像,让公民大会通过决议,导致了亚西比德德叛逃和雅典远征军的全军覆没”得出直接民主容易使公民受到野心家的蛊惑而左右政局,使民主沦为个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危及国家前途。第二小问从雅典实行直接民主以及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等方面进行归纳。
18.(1)①春秋战国时期因社会变革出现辩论,古希腊辩论体现了公民参政的需要;②春秋战国时期辩论为宣传自身学说观点或政治主张,古希腊辩论为参与政治活动;③春秋战国时期以新兴士阶层为主,古希腊以职业学者为主。
(2)春秋战国:①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②各诸侯国通过辩论选拔治国人才;③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④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答出三点)
古希腊:①古希腊海外贸易与工商业较发达;②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③智者学派的推动。
(3)①促进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②有利于形成崇尚知识和辩论的社会风尚;③为后世提供哲学思辨方面的借鉴。(答出两点)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与古代希腊。据材料“面对社会的变革”“公民的演说需要引起观众的注意”得出春秋战国时期因社会变革出现辩论,古希腊辩论体现了公民参政的需要;据材料“表明自己的立场,阐发自己治国安邦的良策”“公民的演说需要引起观众的注意”得出春秋战国时期辩论为宣传自身学说观点或政治主张,古希腊辩论为参与政治活动;据材料“新兴的士阶层”“出现了一批自称为‘辩证术家’的职业学者”得出春秋战国时期以新兴士阶层为主,古希腊以职业学者为主。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与古代希腊。春秋战国:结合所学,从政治上诸侯争霸,各诸侯国通过辩论选拔治国人才,经济上铁犁牛耕的使用,文化上私学兴起等方面分析。古希腊:结合所学,从经济上海外贸易与工商业较发达,政治上民主政治发展,文化上智者学派的推动等方面分析。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与古代希腊。“辩论兴盛的历史意义”主要从对当时的影响和对后世的历史意义两方面来解读。对当时,由“儒家的观点是……名家则普遍认为……”“着重研究修辞术”,并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和古希腊时期的文化可知,有利于促进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交流,有利于形成崇尚知识和辩论的社会风尚,促进了本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对后世,为后世提供哲学思辨方面的借鉴。
19.(1)根本动力: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条件:城的出现、文字的产生、祭祀场所的形成、国家机构的出现。
(2)影响:过上定居生活;私有财产;出现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人口膨胀;城市出现;实用科技的发展;宗教神灵的崇拜。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早期文明产生时期的世界。
根本动力:根据材料一“随着农耕和畜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私有制逐渐产生”可知,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条件:结合所学从城的出现、文字的产生、祭祀场所的形成、国家机构的出现等方面分析。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早期文明产生时期的世界。
据材料二“新石器时代的人们放弃了他们旧石器时代前辈们的游荡生活,转而在农田附近永久定居下来”可知,过上定居生活;据材料二“剩余的粮食”可知,私有财产;据材料二“一些人可以把他们的时间和才智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从而脱离了粮食生产”可知,出现社会分工;据材料二“个人可以用粮食或手工制品来换购宝石、珠宝和其他贵重物品”可知,商品交换;据材料二“稠密的人口”可知,人口膨胀;据材料二“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城市”可知,城市出现;据材料二“他们逐渐积累起天地关系的知识,并向精确的历法迈出了第一步”可知,实用科技的发展;据材料二“新石器时代的神不仅有类似旧石器时代的维纳斯式的形象,还有与生命周期、死亡和再生相关的神灵”可知,宗教神灵的崇拜。
20.关系:地理环境与古代文明发展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说明:在社会生产力低的状态下,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明形态。古代西亚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河流为文明的诞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些地区逐渐出现国家,形成了地区性大国,进而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古代希腊处于地中海地区,希腊半岛地域狭小,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形成了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公民政治盛行。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除地理因素外,还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社会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能力不断增强,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材料一表明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与地理环境有关联,材料二中孟德斯鸠认为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性格、社会生活和政治体制,材料三中认为地理环境不必决定世界各地文明的差异。因此,可以拟定关系为:地理环境与古代文明发展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但并不起决定作用。说明环节,要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展开。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地理环境极大程度影响了人类生活、经济活动和政治体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西亚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河流为文明的诞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些地区逐渐出现国家,形成了地区性大国,进而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古代希腊处于地中海地区,希腊半岛地域狭小,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形成了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公民政治盛行。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但是,除了地理因素外,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影响社会发展,不能夸大地理环境的影响作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文明发展的作用也随之发生变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