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问香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以来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学者章开沅认为:“起义对封建制度来了一次大扫荡,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加速了封建统治的崩溃。同时抗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拉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起义”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南昌起义
4.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B.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戊戌变法推动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变法性质是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5.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公车上书 揭开维新变法序幕
B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谭嗣同等被捕牺牲
C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 平津战役 解放了浙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A.A B.B C.C D.D
6.爱国华侨谢张缵泰绘《时局图》并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一张薄薄的图,如一声警笛,让国人警惕( )
A.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
7.某历史公众号推出如下研究内容。该公众号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虎门销烟》浮雕 黄海海战沉船致远舰 《义和团运动》连环画
A.列强的侵略 B.中国人民的抗争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8.武汉有“英雄城市”、“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辛亥革命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9.曹汝霖在回忆录中写道:“一天,吴总监来电——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攻击曹总长诸位,请诸位暂留公府。”这段文字讲述的是( )
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0.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涨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运动的爆发
11.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是(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北伐胜利进军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2.纪念长征的诗歌中写道“风萧萧马嘶嘶穿越雪山,天苍苍地茫茫爬过草地;……造就了一种精神,震惊了两个世纪。”“造就了一种精神”是指( )
A.艰苦朴素的精神 B.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
C.勇于创新的精神 D.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3.“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井冈山孕育了中国革命。”上述评论中“正确的革命道路”,指的是( )
A.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建立了联俄,联共的革命道路 D.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4.书信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右侧两封书信(节选)共同印证了( )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5.“它是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胜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这段话评价的( )
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16.制作读书摘要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摘要(如图)旨在强调( )
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领导百团大战……发动大生产运动……召开中共七大……
A.中国共产党是团结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
C.民族团结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 D.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日前线
17.“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揭开“全国性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C.发动战略决战 D.渡江战役
18.下图是某同学的笔记该笔记归纳的是解放战争( )
政治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经济 解放区土改
军事 战略正确,英勇作战
民心 争取民主,人心所向
A.爆发的时代背景 B.取得胜利原因
C.主要历史进程 D.取得胜利影响
19.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奉行“实业救国”的理念,创办了大生纱厂。下列近代工厂中,与大生纱厂性质相同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 D.福新面粉厂
20.1927年,郑振铎在《上海的居宅问题》中写道:“时时到街上去默察静望一下,见那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而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里躜(向前冲)"由此可以看出上海( )
A.传统习俗仍居主流 B.交通状况混乱无序
C.社会已经全盘西化 D.社会习俗新旧并呈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四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8分,第23题8分,第24题14分,共40分)
21.(10分)吉安市某中学历史老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组织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活动任务。
活动一【目录整理梳理框架】
下面是教育补新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的部分目录
(1)材料中的目录不完整,请根据所学知识,将目录补充完整。(1分)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抗战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活动二【关注细节请你纠错】
(2)以下是小明观看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式写的关于阅兵方阵的解说词,请你找出其中的三处错误并纠正。(3分)
英模方阵 解说
“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 ①国民党联合各路抗日武装组成的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平型关大战“突击连”英模部队方队 ②平型关大捷是新四军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阵 ③在华中举行的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①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国共合作共同抗战】
(3)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共两党作出了相同的反应是什么?(2分)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例著名的战役。(2分)
活动四【亲历遗迹谈谈感想】
图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图二卢沟桥遗址 图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4)请从上面三个图片中,任选一个历史遗迹,简要叙述相关史实。(2分)
22.(8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面对国家危机,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真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分)指出当时“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的主要内容。(2分)
材料二:(清政府)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运动的目的就是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摘编自柏杨《中国人史纲》
(2)据材料二,指出清政府采取的“运动”名称,作者认为此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2分)
材料三:甲午之前,在我的头脑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传统的忠孝节义的思想。那时四川还很闭塞,我还没有接触到什么“新学”。不过,我对当时国家的大势是了解的,我正在为祖国的前途而忧心如焚。甲午战争的失败,更激发了我的救国热忱,中国的出路究竟何在呢?这时,传来了康梁变法维新的思想,我于是热烈地接受了它。“戊戌变法”的那些措施,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当时却曾经震撼人心。
——摘编自《吴玉章文集》下卷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变法的主要背景与意义。(3分)
23.(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1927年 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军到达井冈山
1929年 古田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6年 东北抗日联军建立;长征胜利
1937年 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
1947年 挺进大别山
1948-1949年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2分)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
24.(14分)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摘自中学历史教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说出张謇的企业在哪个时期发展最为红火?(2分)原因有哪些?(2分)状元张謇办企业,体现了他怎样的救国主张?(2分)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摘自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以张謇创业为中心的考察》
(2)导致近代民族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是什么?(2分)影响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哪些?(2分)
材料三 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2分)结合所学,说说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2分)
二〇二三年下半年期末检测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5:BABDA 6-10:BBBDA 11-15:CDBBC 16-20:ABBDD
二、综合题
21.(1)目录: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1分)
(2)①国民党改为中国共产党(或中共或中共满洲省委)(1分)②新四军改为八路军(1分)③华中改为华北(1分)
(3)抵抗日军的侵略或共同抗战,意思相近即可;(2分)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2分)
(4)本题开放性试题,任选一个图片阐述,基本史实准确,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示例如下:
图片一:1931年九一八事变(1分)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分)
图片二: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分)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分)
图片三: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者在南京制造了血腥的大屠杀。(1分)中国遇者达30万以上(1分)
事件名称1分,相关史实1分。
22.(1)原因:武器落后、制度落后、社会落后(无工业文明)(答到一点给1分)。主要内容:学西方先进技术。(2分)
(2)名称:洋务运动。(1分)局限性:只学习技术,不学习制度。(1分)
(3)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1分)意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2分)
23.(1)七七事变。(2分)
(2)【参考一】
选择的史事: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
观点: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论述:1937年七七事事变后,国共发表合作宣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进一步增强抗日力量。在全民族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
结论:国共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全民族抗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保障。(6分)
【参考二】
选择的事件:东北抗日联军建立;长征胜利,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日战争胜利;
观点: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论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积极组织抗战;华北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8月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经过各方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使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战争过程中,八路军先后取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中共七大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6分)
24.(1)时期:一战期间(2分)
原因: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
实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写出任意一条即可得2分)
主张:实业救国(2分)
(2)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分)
因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答到两点给2分)
(3)变化: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风尚的革新。(答到两点给2分)
特征: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2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