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
历 史
(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同堂分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选出并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相应的英文字母。每小题2分,共30分)
1.遗址是古人无声的语言,是与我们跨越时空的对话。周口店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该遗址能够告诉我们( )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会制作彩陶 D.炎帝教民开垦耕种
2.传说下图人物治理黄河水患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治水时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得到民众爱戴。该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蚩尤
3.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毛公鼎 D.利簋
4.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这体现了( )
A.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C.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D.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
5.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思想主张中属于孔子的是( )
A.“以法治国” B.“顺应自然” C.“兼爱”“非攻” D.“仁者爱人”
6.“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陈胜、吴广起义
7.《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 )
A.重文轻武政策 B.文化专制政策 C.休养生息政策 D.分封政策
8.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9.河间献王刘德是汉景帝之子,汉武帝之兄。献王诸子,除嫡长子刘不害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大多在献王去世后被封为列侯,封地分布在今河北沧州境内及周围地区。这一情形的出现是由于( )
A.“文景之治”的影响 B.北击匈奴的需要
C.“推恩令”的实施 D.农民起义的打击
10.下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7 9
寿命(岁) 27 2 32 30 3 9 36 34 18 54
这些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与下列时局有关的是( )
A.官僚机构臃肿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豪强地主横行 D.农民起义频起
11.下列人物、时间和科技文化成果的排列,完全正确的是( )
A.蔡伦——东汉——纸的发明和使用
B.张仲景——西汉——开创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C.司马迁——西汉——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张骞——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内地
12.下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它是( )
A.西汉形势图 B.三国鼎立形势图
C.秦朝形势图 D.西晋形势图
13.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中,“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事脍炙人口。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 B.史书没有记载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C.《三国演义》所记述的内容真实可靠 D.记载这些故事的史书已经全部失传
14.如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孝文帝改革 C.大运河的开通 D.人口迁徙
15.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齐民要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30分)
16.我国历代政府均重视对边疆地区的联系和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摘编自《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写出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2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采取的是什么制度?(1分)
材料二 秦统一以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措施。(3分)
材料三 汉武帝在各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统一国家的特征得到完整体现。汉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依据材料三,评价汉武帝在思想上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与发展的贡献。(2分)
17.人类文明是多样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里程碑。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半坡居民与河姆渡人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3分)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海上丝绸之路上出口货物与进口货物的区别(2分),并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1分)
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享用)。 《宋书》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18.改革是人类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摘编自《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1分)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4分)
材料二 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
他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民族融合的特点。(3分)
(3)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围绕“改革”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4分)
2023年秋季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B A D D C A C B C B A D D
二、非选择题(30分)(人名、地名、专有名词有错别字都不得给分)
16.(1)特点:商是松散的方国联盟;西周是通过分封制和宗法礼制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2分)
制度:分封制。(1分)
(2)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或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地方建立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等。(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
(3)把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立为正统思想的核心,使之成为汉朝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也从此成为中国历代思想文化的主流。(2分)
17.(1)不同之处:①处于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一个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另一个在黄河流域;②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居民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③种植的主要作物不同,一个是水稻,另一个是粟;④河姆渡人会挖井,半坡人会使用弓箭;⑤他们制造的陶器艺术风格也不同。(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
(2)区别: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制品为主(或瓷器、糖、五金等);进口货物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或香料、药材、宝石等)。(2分)
原因:受地形影响,陆上交通不便(或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1分)
(3)变化:江南地区从贫穷走向富裕。(1分)
原因: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当时江南地区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3分)
18.(1)历史事件:商鞅变法。(1分)
措施: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4分)
(2)特点:汉化为主(或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相互学习(或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形式多样(或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等。(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港南区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