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在遭遇自然灾害时,商王作为群巫之长和统治者,不仅对民众进行精神安抚,还让灾民尽快得到物资救助。商王以下,宗、祝卜、史等人既是商王进行占卜的辅助者,也是落实救灾措施的具体执行者。这反映出商朝( )
A. 充满了神权以及专制色彩 B. 防灾救灾是商王的主要职责
C. 国家机构的治理功能增强 D. 已形成完备的官僚政治体系
2. 下图为秦汉时期乡亭制的示意图。据图示内容可知,秦汉设置乡亭制( )
A. 保障了官僚政治的稳定 B. 导致了权力中心的下移
C. 提高了文书传达的效率 D. 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
3. 隋文帝废除汉代以来州郡长官自辟僚佐的制度,规定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吏都要经中央的吏部任免考核。地方官及僚佐不许在本地任职。他同时规定“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不得连任。这表明,当时( )
A. 中央集权局面得以强化 B. 科举制扩大了录取名额
C. 官员选任标准发生变化 D. 九品中正制进一步完善
4. 唐中后期乡村的里正、村长及保长等人的事权逐渐加重,因为流动频繁的寄住户、浮户等客户也需要缴税,同时纳税对象的土地、屋宇等资产以及人丁、户等也都需要核定。这一情况表明,当时( )
A. 税制改革扩大了基层事权 B. 中央对藩镇的控制力削弱
C. 基层自治的雏形逐渐形成 D. 政府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
5. 在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有如下记载
明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 (1840年前) 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以上材料表明
A. 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唯一管道 B. 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C. 中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D. 体现传统农业社会对外交往的特征
6. 从晚清的“预备立宪”,到革命党人的“临时宪政”,再到袁世凯的“洪宪帝制”,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政坛上演的这一出出大戏,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其体现的本质是
A. 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不安 B. 晚清民国宪政道路之艰难
C. 保守势力始终占据了优势 D. 中央集权的不断削弱过程
7. 下表数据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思想解放推动 B. 民族工业的发展 C. 中华民国的成立 D. 国际局势的影响
8. 有学者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过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最高,1950年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和□的使用频率从1953年到1956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处高频的关键词应是
A. “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 B. “互利共赢”和“不结盟”
C “独立自主”和“另起炉灶” D. “求同存异”和“全方位外交”
9. 阅读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
年份 内容
1979年 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缺少一大批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
1980年 邓小平提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
1981年 陈云提出,从现在起,就成千上万地提拔培养中青年干部,让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在各级领导岗位上锻炼。
A. 国家公务员制度已经形成 B. 干部管理实现了现代化
C. 党管干部的原则正式确立 D. 干部选拔服务改革开放
10. 下图为1990—2000年我国劳动力产业结构变迁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B.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 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D. 民众就业观念转变
11. 有学者评价欧洲某项制度的实施,“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据此判断,此项制度是( )
A. 雅典的城邦民主制 B. 罗马的贵族寡头制
C.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 法国的三级会议制
12. 11、12世纪,随着城市工商业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所从事的国际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东方商品进入了西欧,大大刺激了领主的消费欲。领主需要大量货币,于是将劳役地租改变为货币地租的做法逐渐流行起来。这主要反映了( )
A. 商品货币关系加速庄园制度解体 B. 国际贸易发展冲击传统等级观念
C. 商业革命致使传统社会秩序嬗变 D. 资本主义兴起推动西欧社会转型
13. 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等大西洋沿岸城市逐渐崛起,来自更多其它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大量商品交易,极为不便。于是,阿姆斯特丹银行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账务系统。这说明( )
A. 价格革命萌生信贷行业 B. 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C. 商业革命表现形式多样 D. 资本输出助推殖民扩张
14. 下表为 1781-1820 年英国生产一匹优质绒面呢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变化表。据表 3 可知,工厂制度的实行( )
类别/年份 1781-1796年 1796-1805年 1805-1820
成年男性 100 41 36
成年女性 100 25 25
儿童 100 30 30
A. 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B. 缩小了贫富差距的程度
C. 推动了社保体系的建立 D. 隐含着严重的社会问题
15. 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北部的“The Viliages”(中文译名:群村)是美国商业养老社区模式的代表。“群村”内部分布有密集的娱乐活动设施、便利的医疗服务设施和友好的道路设计,适老化的设计理念在这里随处可见,目前“群村”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养老社区。这可以佐证( )
A. 美国的社会矛盾基本缓解 B. 美国社区的重要性超过政府
C. 政府减少了社会资源投入 D. 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治理的突出特征,它既指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重视和尊重一体、统合的治理制度体系,也指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
“要在中央”、国家统一、郡县体制是我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的三大要素。“要在中央”是其基本形式,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的行政区划基础。
统一的中央集权治理体系,符合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的实际,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开展大规模公共工程建设、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不仅发挥出政治功能,也发挥出经济、社会与文化功能。
——摘编自卜宪群《“大一统”和“民惟邦本”——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解读材料,自拟一个与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相关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梁启超与《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1904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以“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发表了《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一文,以下是本文的部分节选: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天下事失败者不必论,其成功者亦不必与其所希望之性质相缘,或过或不及,而总不离本希望之性质近是。若我国之驰域外观者,其希望之性质安在,则雄主之野心,欲博怀柔远人、万国来同等虚誉,聊以自娱耳,故其所成就者,亦适应于此希望而止,何也 其性质则然也。故郑和之所成就,在明成祖既已踌躇满志者,然则以后虽有无量数之郑和亦若是则已耳,呜呼!此我族之所以久为人下也,吾既言之有余慨矣!
(1)指出梁启超写作此文时代背景。
(2)概括梁启超在文中的基本认识,并分析其写作此文的用意。
18. 法国是欧洲历史发展演变的一个典型。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3-14世纪的法国(该图选自《剑桥插图中世纪史》)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制度有它的合理性,土地分封是社会的基础。但分裂状态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于是就需要走向统一。于是,专制王权出现了。可是国家的统一一旦完成,民族的自立牢不可破时,专制的权力又成为国家继续前行的新阻力,于是新的变化就又要发生。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三 :17到19世纪“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建设历程表
国家 相关事件
英国 1689年《 ① 》
1701年《王位继承法》
法国 ② 年《人权宣言》
《1791年宪法》
③ 年《法国民法典》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896年《德国民法典》
美国 1776年《 ④ 》
《1787年宪法》
(1)材料一的地图标注了当时法国众多中小领主的领地,据此指明中世纪法国的基本政治特点,并请用一句西方谚语(俗语)表达。通过对地图进一步标注,可以丰富对中世纪后期法国社会风貌的认识,你还可以标注什么?任举1例,并说明理由。(不需要在地图上标明,文字说明即可)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世纪以来至近代欧洲国家的演变过程。结合所学,从观念变迁和政治变革两个层面指明法国如何实现“新的变化”。
(3)写出材料中的空格的内容,请结合所学对西方两个法律体系的其中一个法律体系的建设过程进行历史解释。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秩序发展史大事件
时间 大事件
1648年 欧洲三十年战争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
1651年 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发动英荷战争。
1882年 德、奥、意三国在雏也纳签订同盟条约,此后4次续订并增补条款。
1928年 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国在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1945年 英、美、中、苏等50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宪章》。
1947年 23个国家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70年 25届联大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进《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国际秩序”自拟论题,运用世界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昌乐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简要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C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3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共55分。
【16题答案】
【答案】论题方向:从地方行政体制看统一国家的维护
国家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主流
秦朝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的基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答案示例: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提高国家治理的效率。
自秦朝开始建立文书行政制度,全国建立以部传为中心的文书传达系统,各级官僚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这使得政府政令能够最快的传送到全国各地,既提高了行政事务处理效率,又能维护中央权威。
唐太宗时期,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中央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中央政府这样的监察方式和监察力度,对于地方官员恪守职责本位,高效廉洁施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史的过往得知,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而言,必不可少。
【17题答案】
【答案】(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全球范围扩张海权;中国屡遭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救亡图存成为中国时代主题;伴随民族工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掀起变法运动,推动中国社会变革;20世纪初清政府实施“新政”,谋求自强。(任答出其中三点)
(2)基本认识:高度肯定郑和在远洋航海上的壮举与成就;同时反思了郑和航海较之其后西方的远航在影响、动机上的局限和制度根源。
用意:意借此呼吁国民振兴国家海权,振奋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同时宣传新知启迪民智,呼吁制度变革与社会改良。(全面作答)
【18题答案】
【答案】(1)基本特点:封君封臣制。“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举一例即可。
标注1:法国国王的领地,原因:国王是当时法国名义上最高的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并且13-14世纪国王权力有所扩大。
标注2:教会领地,原因: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与世俗王权长期并立,影响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标注3:新兴城市,原因:10-11世纪以来,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城市一定程度上促进国王的统一事业(城市市民支持国王,参与三级议会,推动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标注4:大学,原因:中世纪教会和城市兴办大学,在神学研究,传承古典文明,文化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4世纪前后,大学世俗化发展迅速,大学聚集了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复苏。
(2)过程:中世纪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封建国家;近代早期统一的专制王权民族国家;
17-18世纪以来逐渐形成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
观念:18世纪的启蒙运动;政治: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1875年宪法确立共和制。
(3)①权利法案 ②1789 ③1804 ④独立宣言
历史解释
“英美法系”。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01年《王位继承法》颁布,使英国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在独立战争中颁布《独立宣言》,在美国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构成了“英美法系”,它以判例法为主要特点。主要影响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
“大陆法系”。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先后颁布了《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1804年,拿破仑帝国建立,颁布《法国民法典》,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主要继承了罗马法传统,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制定了宪法和民法典,形成了“大陆法系”,它主要是以成文法为主,主要影响了意大利、日本等国家。
【19题答案】
【答案】论题:近代国际秩序不断发展完善论述:1618-1648 年的30 年战争促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开创了用国际会议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是近代国际法国际秩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旧体系已难以维系。于是一战、二战相继爆发。尽管 1928 年的《非战公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和平的作用,但并没有化解矛盾。二战中《联合国宪章》的签署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通过各项国际协议推动了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举措,促进了国际秩序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综上所述,随着国际协议的签订。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修改,以及国际组织的出现,国际秩序在不断发展完善。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2023-2024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