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2023年秋七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60分钟完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清楚。
2.所有题在答卷规定的位置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卷和答卷交监考老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某历史学习小组想探究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应该实地参观的地点是图中( )
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A.A B.B C.C D.D
2.2023年1月记者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工作人员在淄博市临淄区赵家徐姚村西发现了一处距今大约1.32万年的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人类遗址,出土了包括100余件陶塑制品在内的1000余件早期人类遗物。赵家徐姚遗址的发现( )
A.不能说明当时的制陶工艺已经相对成熟
B.为认识中国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提供了关键证据
C.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人类遗存发现的空白,但不能作为研究早期人类的可靠证据
D.对认识当时的社会组织形态和人类生业模式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3.4月5日,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如图)。以“寻根祭祖黄帝陵,勤力同心创伟业”为主题,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创伟业的美好愿景,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认同、血脉认同、文化认同,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这是因为黄帝( )
4月5日,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各界导报记者杜静波摄)
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在阪泉之战中取得了胜利
C.教民开垦耕作,制作生产工具 D.有很多发明创造
4.下图是小张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所示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A.秦朝、西晋、西周 B.西周、秦朝、西晋
C.东周、西晋、秦朝 D.秦朝、西周、西晋
5.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从下图中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
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
①西周定都镐京
②西周确立了分封制
③周王分封的诸侯国有卫、鲁、齐、宋、燕、晋等
④诸侯国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北京2022年冬奥会体育图标设计(如下图),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来源,以篆刻艺术为主要呈现形式,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展现出冬季运动挑战自我特点。这一设计来源于早期文化符号及( )
A.草书 B.小篆 C.甲骨文 D.行书
7.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最能反映出商周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
①人面鱼纹彩陶盆 ②司母戊鼎 ③船形彩陶壶 ④四羊方尊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则(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 )
A.诸侯争霸 B.王室衰微 C.群雄兼并 D.百家争鸣
9.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促使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是( )
A.骨耜 B.青铜铲 C.铁农具 D.耧车
10.千年放水迎春灌,4月5日上午,以“上善若水.天府粮仓”为主题的2023年都江堰放水节在都江堰水利工程飞沙堰溢洪道盛大开幕。下面对都江堰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统一后,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B.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C.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D.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11.成语故事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成语故事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深邃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魅力。下列的成语源于秦末农民起义的是( )
A.纸上谈兵 B.东山再起 C.破釜沉舟 D.草木皆兵
12.据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记载,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这主要得益于汉初的统治者( )
A.重视“以德化民” B.加紧了对农民的控制
C.提倡勤俭治国 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13.吕思勉《中国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其中,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指的是( )
A.确立刺史制度 B.实施推恩令 C.施行察举制 D.推行屯田令
14.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西汉末年增至3000人。材料最能表明( )
A.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
B.太学的设立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汉朝所推崇
D.太学主要培养统治人民的官僚
15.“105年,和帝崩。皇后邓氏迎立清河王的儿子,是为安帝。邓太后临朝,凡十五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 )
A.外戚专权 B.宦官专权 C.豪强地主横行 D.官僚机构庞大
16.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蔡伦被排在第七位的原因是( )
A.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C.蔡伦最早懂得造纸的方法 D.蔡伦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
17.某学习小组绘制了多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
A. B. C. D.
18.以下关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A.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
B.赤壁之战为曹操北方统一奠定基础
C.曹操定都洛阳,国号魏
D.孙权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9.《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
A.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B.我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人口南迁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被称为“天下第一草书”
B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两千年
C 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D 佛教与道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丰富了古代中国文化
A.A B.B C.C D.D
二、材料解析题(24分)
2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深刻影响了王朝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佰(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在他统治时期(五世纪末)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族使用汉语,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等。他总结和肯定了已有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民族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当时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的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概括其主要措施。(5分)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当时民族融合的特点。(3分)
(3)以上的社会改革,对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4分)
22.“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统治的和谐】
材料一:尧知道儿子丹朱不贤,不能够把天下传给他。于是就把部落首领位置传给了舜。把天下传给舜,那么天下都能得到好处,只有丹朱不满;把天下传给丹朱,那么天下都不满,而只有丹朱得到好处。
——《史记·五帝本纪》
【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二:如图所示
图一 图二
【人与人的和谐】
材料三: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宝库。
——赵可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理论价值》
(1)材料一涉及的是古代哪一制度?(1分)
(2)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所示建筑的名称,指出造成这两种建筑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3分)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我国古代哪一位大思想家的主张?其核心思想有何现实意义?(4分)
(4)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追求和谐发展的问题上,说说你的建议。(4分,从国家治理、人与自然或人与人三方面中任选一个进行阐述。)
三、综合探究题(16分)
23.寻访历史古迹,可以提升历史素养。下面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探寻“秦汉历史”游学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第一站(政治制度):秦始皇陵
(1)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建立了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制度?在地方,秦朝推行什么制度?(2分)
第二站(历史文化):陕西韩城·司马迁祠
(2)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请写出他的历史巨著。(2分)
第三站(军事):陕西兴平·霍去病墓
(3)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霍去病身上有哪些可贵品质?(4分)
第四站(对外交流):甘肃敦煌·敦煌壁画
(4)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历史上第一次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的广大地区交通路线逐步开辟,由此形成的著名通商要道是什么?该商道的开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
(5)请你为此次游学活动拟定一个合适的历史主题。(3分)
巴中市2023年秋七年级历史期末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D 2.B 3.A 4.B 5.A 6.C 7.B 8.B 9.C 10.A
11.C 12 .D 13.B 14.C 15.A 16.B 17.C 18.D 19.B 20.C
二、材料解析题(24分)
21.(12分)
(1)历史事件:商鞅变法;(1分)主要措施:废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重视农业。(4分,一点1分)
(2)“他”指的是北魏孝文帝;(1分)民族融合的特点:汉化为主;相互学习;形式多样等。(2分,一点1分,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启示: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改革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民族融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应该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等。(4分,一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2.(12分)
(1)制度:禅让制;(1分)
(2)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建筑;(2分)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的不同/地理环境或气候不同。(1分)
(3)思想家:孔子;(1分)意义:有利于创建和谐社会;或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3分,任答一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国家治理:爱惜民力,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政策得当、发展经济等。
人与自然: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政府环保立法和政策支持;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
人与人:要和睦相处,要尊重、理解、体贴、爱护他人等;(4分,任选一点进行阐述,若三点都进行阐述则只选取其中最优一点进行评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三、综合探究题(16分)
23.(16分)
(1)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1分)地方:郡县制;(1分)
(2)巨著:《史记》;(2分)
(3)品质:忠诚奉献;英勇无畏;坚毅不屈、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的精神。(4分,一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通商要道:丝绸之路;(2分)历史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