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练习题 2024年北京市九年级历史中考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1.(2024上·北京大兴·九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节选。据此可以了解( )
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一平马路真如砥,信步行来趣更奢。眼底耳根两清净,从今不见破骡车
A.社会普遍接受平等观念 B.发展实业的热潮兴起
C.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D.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竹枝词是一种以吟咏社会风土人情为主的文学体裁。20世纪初电车刚进入北京时,有竹枝词写道:“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荣祸多。”后来,有人赞叹:“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这说明( )
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由排斥到认可
B.沿海地区更易感受到社会生活变化
C.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3.(2023·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图是清末画作《火车站》。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
A.民族工业体系完整 B.空中航线飞速发展
C.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D.交通出行方式多样
4.(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下面是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节选。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了解( )
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莱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新式衣裳夸有根,极长极窄太难论。洋人着服图灵使,几见缠躬不可蹲。
A.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B.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C.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D.发展实业的热潮兴起
5.(2023·北京朝阳·统考二模)《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张謇认为中国也要有自己的工商业,与日厂竞争。他发现进口货物中棉织物最多,于是决定在南通开办纱厂。这反映出张謇创办企业的直接目的是( )
A.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B.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C.推动自由平等的风尚 D.打破官僚资本的压迫
6.(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19世纪末,抱着“实业救国”思想,历经艰辛创办大生纱厂、垦牧公司、冶铁厂等产业,并创立学校、图书馆、博物苑等公益事业的状元实业家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张謇 D.侯德榜
7.(2023·北京房山·统考二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由48.4万余枚增至128.4万余枚,增长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至5825台,增长188.9%。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独立发展
C.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 D.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8.(2023·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当代中国高铁领跑世界,已成为中国名符其实的“外交名片”和“形象代表”。回顾中国铁路建设的历史,近代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是( )
A.平汉铁路 B.唐胥铁路 C.淞沪铁路 D.京张铁路
9.(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1897年中国官方在上海洋务局举办了第一场大型交谊舞会,该舞会共发出请柬600封,均“红笺金字,封以华函”,受邀者多系在沪外国人、清朝官员、社会名流等。由此可见( )
A.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B.社会普遍接受平等观念
C.三民主义思想影响深远 D.近代中国社会新旧并存
10.(2023·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下面方框中的这段文学描写反映了我国近代社会生活( )
这一年三月下旬,正值天气晴和,每日出西直门的游人,络绎于途。什么汽车马车人力车驴子,来来往往,极是热闹。 ——节选自张恨水《金粉世家》
A.新旧并呈的特征 B.已经彻底西化
C.自由平等的风尚 D.发展程度不均
11.(2023·北京平谷·统考一模)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演进的大背景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发展。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中国历史事件 世界历史背景
① 郑和下西洋 16世纪“三角贸易”开始
②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 五四运动爆发 1919年巴黎和会
④ 七七事变 1936年日本广田弘毅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总额为117434500元。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得最快。对此叙述理解准确的是( )
A.中国开始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B.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13.(2023·北京延庆·统考一模)日军占领北平后,面对日军的骚扰,70多岁的齐白石闭门谢客,在大门上贴上“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停止卖画”等纸条。这体现了艺术老人的( )
A.民族气节 B.孤芳自赏 C.精益求精 D.性格怪异
14.(2023·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晚清姚公鹤在《上海闲话》中记录:“至电线(电报)设置……第一次发电,则由李文忠(李鸿章)行辕中通电至制造局……官民视为怪事,不减铁路之开车。当时《申报》著有论说,其主旨为奇技淫巧云。”这表明( )
A.近代科技由西方传至中国 B.洋务运动开始发展重工业
C.政府不支持近代科技发展 D.中国近代科技的艰难发展
15.(2023·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如“团体、革命、主义、阶级、公司、化学、公园、冰期、年代、手表、火车”等。据统计,仅从日本传来被中国人认同的外来词,就有849个之多,这还不包括从西方直接翻译的外来词。这些新名词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新名词的大量传入( )
A.是近代社会转型的反映 B.破坏了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适应了对外交往的需要 D.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进行
16.(2023·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下表是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
类别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摩托车 骡马大车
数量 64100 42900 300 2200 40 9400
A.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 B.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
C.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D.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
17.(2023·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续刊上海竹枝词》中描述清末近代上海:“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这反映了( )
A.西方文明对中国民众生活的影响 B.中西方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 D.西方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18.(2023·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是在( )
A.19世纪70年代以后 B.19世纪80年代以后
C.19世纪90年代以后 D.20世纪以后
19.(2023·北京门头沟·统考二模)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这位“状元实业家”是
A.张謇 B.邓世昌 C.荣宗敬 D.卢作孚
二、综合题
20.(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文献典籍与北京。
材料一 《热京岁时记》,清末富察救崇著,是一部记录清代北京一年四季风俗的杂记。下表为该书目录(部分)。
正月 元旦,花儿市,耍耗子、耍猴儿、跑旱船 七月 鹊填桥,枣、葡萄
二月 龙抬头,春分 八月 中秋,月饼,兔儿爷摊子
三月 三月三,蟠桃宫 九月 九月九,花糕
四月 榆钱糕,玫瑰花 十月 风筝、毽儿、太平鼓、空竹,蛐蛐儿、聒聒儿
五月 菖蒲、艾子,石榴 十一月 冬至,溜冰鞋
六月 酸梅汤,西瓜 十二月 腊八粥,春联,除夕,年饭,压岁钱
(1)依据材料一,概括《燕京岁时记》这部著作的特点。简要归纳这部著作所记载内容有哪些类别。
材料二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编目工作人员,新近发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刊印的《大学堂书目》等珍贵文献,表明在1900年庚子事变之前,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已有两任提调(当时的图书馆长),其藏书规模已经达到将近5万册。这些文献印证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在1898年与京师大学堂同步开办的史料记载,支持了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创建年从目前认定的1902年上溯到了1898年。
——摘编自姚伯岳《在古籍编目中发现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源头》
(2)依据材料二,指出《大学堂书目》等珍贵文献发现的重要价值。结合所学,简述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及与北京大学的渊源。
21.(2023下·北京东城·九年级北京五十五中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日的海是强国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二战后的苏联,和现在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美国,无一走的不是海上兴兵强国之路。与世界其他大国对海洋的掠夺与侵袭不同,中国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始终秉持敬畏之心。十五世纪,郑和船队所到之处,带给世界人民的是财富是友谊是和平…新航路开辟,既推动了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又引发殖民扩张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灾难。当今,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为各国商船护航,中国“和平方舟”号医疗船巡诊救护,都是在维护和平的旗帜下进行的。
材料二: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他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材料三: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这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的海权思想并写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并指出近代史是我国的海权不断遭受侵害的主要原因。写出你的感悟。
(3)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不足。在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这些人中,既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有哪几位?
(4)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有实业救国思想的是谁?
22.(2023·北京大兴·统考一模)服饰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缩影。
材料一
① ② ③
在中间小孔插一个杆,利用纺轮的旋转把纤维拧在一起,并用同样的方法把单股的纤维合成多股的更结实的“线”,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捻线工具 图中人物的穿着均是峨冠博带(高帽子和宽衣带,古代儒生和士大夫的装束),这和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 西汉早期,衣长1.6米,两袖通长1.95米,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即使算上纹锦镶边的衣领、衣袖口和衣襟边缘,衣重才48克
(1)将材料一中的图片按所属的历史时期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序号)任选一项,说出其反映的历史信息。(示例除外)
示例:①说明半坡人会使用工具捻线,折射出原始纺织业逐渐产生。
材料二 (隋炀帝)文武官等皆戎衣,……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
——《隋书·礼仪志》
(唐高祖)武德初,因隋旧制,天子宴服,亦名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
——《旧唐书·舆服》
(2)依据材料二,写出隋唐时期对黄色服饰的规定变化。结合所学,说出其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统一着装。上海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商埠,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近代上海的很多服饰直接采用西方样式。以上海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一批主要制作西式服装的裁缝产生了,有的则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样式并加以改进。
——摘编自竺小恩《中国近代服饰与古代服饰变革之比较》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3.(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民族与国家密不可分
材料一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从公元前两千年到公元前一千年,华北各地的史前文化在强烈的交互作用与整合过程中,发育成以“三代”(夏、商、西周)著称的早期华夏文明。在公元前最后的那一千年,华夏逐渐扩大势力范围,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政体①。公元后第一个一千年,汉文明一波又一波地从华北向南方社会全面融合,以越来越快的节奏推动东部中国经济文化均质化的进程②。公元后第二个一千年,南方超越北方,西部及西北各地区先后被元、清等政权稳固地整合到中央王朝的疆域结构之中。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①②处涉及的相关史事。结合史实,说明清“稳固地整合”西北地区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也是西欧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时期,其中英国和法国是民族国家的典型。政治上,它们基本完成了国内领土的统一,奠定了民族国家的疆域基础;经济上,英、法都重视本国财富的积累,推行保护本国利益的重商主义政策;思想上,人文主义学者的各种学说也为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文化上,英语和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民族语言并得到普遍推广和使用,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意识的增长。
——摘编自覃焕《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文艺复兴》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材料三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产生了大量带有时代印记的歌曲
歌名 歌词(节选)
《毕业歌》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义勇军进行曲》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长城谣》 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
《南泥湾》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又战斗来又生产……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出以上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以上歌曲发挥的历史作用。
24.(2023·北京·模拟预测)某校历史社团开展“老北京胡同寻迹”考察活动。
材料一
时间 胡同数量 文献说明
元代 29条 北京胡同初见于元朝,经明、清两代大规模营建北京城胡同数量逐渐增多。民国时期,随着紫禁城的开放,街巷胡同就以此为中心向外展开。从元代到如今700多年的历史,随着北京社会结构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胡同的居住模式渐渐淡去。
明代 459条
清代 978条
1931年 2623条
1931年 2623条
(1)依据材料一,说出北京胡同数量的变化。分析影响北京胡同数量变化的因素。
材料二
手绘南锣鼓巷胡同布局(局部) 南锣鼓巷代表建筑
福祥寺:坐落于福祥胡同。清雍正皇帝供西藏章嘉活佛居住。章嘉活佛在这里学习、生活,协助清帝管理藏地
可园:坐落于帽儿胡同。晚清北京私家园林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园内有凉亭、榭、拱桥、清池、翠竹,布置精巧,错落有致
齐白石旧居;坐落于雨儿胡同。绘画大师齐白石逝世后国家曾在此筹建“齐白石纪念馆”
茅盾故居:坐落于后圆恩寺胡同。设有“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展览
(2)依据材料二,指出南锣鼓巷胡同的空间布局特点。从南锣鼓巷的代表建筑里任选其一,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并对如何进行研究提出建议。
材料三
①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②《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③李大钊故居
位于城区东堂子胡同。是清政府办理外交事务的机构,内设“同文馆” 位于东城区箭杆胡同 位于西城区文华胡同
④杨椒山祠 ⑤恭王府 ⑥京师大学堂旧址
位于西城区达智桥胡同。1895年,1300多名举人在这里集会,联名上书光绪皇帝 位于什刹海西北角的前海西街。是恭亲王奕 的宅邸 位于东城区三眼井胡同南侧。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3)依据材料三,将以下考察示意图补充完整。(示意图上方方框内填写序号,下方横线上填写文字)
(4)从示意图A、B、C三个主题中任选一项,说出其历史意义。
材料四 对胡同的风貌和环境整治,要准确把握文化特色,突出层次和特色,避免千篇一律以及外来文化元素的任意移植:要注意保留和恢复胡同内原有的文化元素,塑造具有老北京文化特色的胡同空间。
——摘编自《北京老城保护房屋修缮技术导则(2019版)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老北京胡同保护“必要性”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一平马路真如砥,信步行来趣更奢。眼底耳根两清净,从今不见破骡车”可知,材料说明20世纪初期人们出行方式、服饰、思想观念的变化,可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D项正确;社会普遍接受平等观念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1911年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排除B项;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1914年到1918年,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荣祸多。”表明人们反对新交通工具,根据材料“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可以看出人们开始接受,A项正确;北京市并不是沿海地区,排除B项;居民对电车破坏自然环境强烈不满与“人坐(电)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不符,排除C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根据图示,当时的出行方式有火车、黄包车和汽车,说明了交通出行方式多样,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族工业体系,排除A项;图中没有飞机,没法看出空中航线飞速发展,排除B项;我国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是在2005年,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可知,材料说明此时的中国社会生活已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依据题干材料“新式衣裳夸有根,极长极窄太难论。洋人着服图灵便,几见缠躬不可蹲。”可知,这反映的是民国初期服饰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风俗的变化表现:服饰领域:出现了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的共同流行;饮食文化:西餐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国人的餐桌;居室建筑:在中式住宅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的建筑理念逐步融入其中;社会习俗:移风易俗也成为时代的特征之一,这些可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用企业,排除A项;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1914年到1918年,排除C项;1911年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D项正确。故选B项。
5.A
【详解】根据题干“《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张謇认为中国也要有自己的工商业,与日厂竞争。他发现进口货物中棉织物最多,于是决定在南通开办纱厂”这反映出张骞积极主张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企业竞争,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A项正确;题干主要阐述张骞要兴办工商业,没有涉及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要阐述张骞要兴办工商业,没有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排除C项;题干主要体现张骞兴办大生纱厂,没有涉及官僚资本的压迫,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世纪末甲午战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晚清状元张謇为了救亡图存,提出“实业救国”思想,并在家乡江苏南通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C项正确;林则徐是清末大臣,在1839年主持虎门销烟,后于1850年去世,排除A项;洪秀全是近代农民运动领袖,于1851年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后于1864年去世,排除B项;侯德榜是近代中国化工业的奠基人,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为民国时期著名实业家,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大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D项正确;1895年后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独立发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民族工业不会得到大量外国资本,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D项正确;平汉铁路的卢沟桥至保定段,清政府按合同规定,于1897年10月统交比利时公司接办,平汉铁路不是近代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条铁路,排除A项;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铁路总工程师为英国人克劳德·金达,排除B项;淞沪铁路的前身吴淞铁路,该铁路由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修建,1876年建成通车,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交谊舞和舞会在西方国家历史悠久,但中国人对此知之甚少,近代中国国门洞开,伴随着西风东渐,西方舞蹈逐渐传入中国。发请柬是我们中国最传统的方式,“红笺金字,封以华函”体现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据此可知,题干材料“举办了第一场大型交谊舞会”“该舞会共发出请柬600封,均‘红笺金字,封以华函’”表明近代中国社会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D项正确;由此可知,题干材料旨在强调近代中国社会新旧并存,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平等观念的传播情况,排除AB项;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与题干“1897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什么汽车马车人力车驴子,来来往往,极是热闹”可知,近代中国在城市中出现了新式交通工具,传统交通工具同时并存,可见近代社会生活具有新旧并呈的特征,A项正确;“已经彻底西化”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自由平等”,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城市一景,未体现整体发展程度不均,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爆发了五四运动,1936年日本广田弘毅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表格中对应正确的是②③④,D项正确;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16世纪“三角贸易”开始,表格中①对应不正确,包含①的有A项、B项、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依据题干“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总额为117434500元。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得最快”可知反映了1914-1920年间民族工业得到显著的发展,根据所学,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C项正确;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一战而不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B项;材料是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而不是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在中华大地上犯的劣斑罪行,引起所有有良知中国的人的愤慨,面对日伪汉奸不断的骚扰,白石老人在大门贴上“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停止卖画”等纸条,正是体现了老人的民族气节,不与日伪为伍,A项正确;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精益求精指要求更好,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不是反映老人性格怪异,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官民视为怪事,不减铁路之开车。当时《申报》著有论说,其主旨为奇技淫巧云。”可得出当时的人们把电报视为“怪物”“奇技淫巧”,说明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较为好艰难,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近代科技来自哪里,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开始于重工业,排除B项;李鸿章就是政府的人,材料并没有反映政府的反对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民初,西方的新名词大量传入,其中大多从日本传入中国,新名词遍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由此可见,清末民初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名词的大量传入正是其体现,A项正确;新名词大量传入不一定会破坏民族语言的纯洁性,而且新名词大量传入与对外交往的需要没有直接关系,排队BC项;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6.A
【详解】根据材料“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有新式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也有人力车、马车和骡马大车等传统的交通工具,从而说明1932年的北京城的交通工具提出出新旧并存的特征,A项正确;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可以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但是传统交通工具占比更大,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自由平等是对社会发展的评价,交通工具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是北平交通工具数量,D项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项。
17.A
【详解】根据“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上海的电报电信业,体现了西方文明对中国民众生活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西方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充分发展,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8.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9.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选项A符合题意;邓世昌是在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B排除;福新面粉公司成立于1912年12月19日,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立于上海,C排除;卢作孚被誉为“中国船王”,D排除。故选A。
20.(1)特点:是一部按时间顺序记录清代北京风俗的杂记。
类别:节日传统;民间驯兽、艺人表演;传统饮食;儿童游戏玩具;节气;宠物饲养等。
(2)价值:印证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与京师大学堂同步开办的有关史料记载及学者研究结论。京师大学堂创办于百日维新期间,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详解】(1)根据材料“是一部记录清代北京一年四季风俗的杂记。”可知特点:是一部按时间顺序记录清代北京风俗的杂记。根据表格分析得出类别包括:节日传统;民间驯兽、艺人表演;传统饮食;儿童游戏玩具;节气;宠物饲养等。
(2)根据材料“这些文献印证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在1898年与京师大学堂同步开办的史料记载,支持了相关学者的研究结论,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创建年从目前认定的1902年上溯到了1898年。”得出价值:印证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与京师大学堂同步开办的有关史料记载及学者研究结论。结合所学可知,京师大学堂创办于百日维新期间,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21.(1)影响: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航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海权思想:振兴海权,保卫国家的安全,挽救民族的危机,实现国家的富强。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后腐朽,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国力的衰弱,科技的落后等。感悟:海权是国家的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大力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建设现代化海军,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等。
(3)不足: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既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是:陈独秀、李大钊。
(4)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思想者:张謇。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与世界其他大国对海洋的掠夺与侵袭不同,中国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始终秉持敬畏之心。十五世纪,郑和船队所到之处,带给世界人民的是财富是友谊是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航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可知,这体现的海权思想是,振兴海权,保卫国家的安全,挽救民族的危机,实现国家的富强。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是三民主义。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旧中国的形势,民族存亡”可知,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落后腐朽,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国力的衰弱,科技的落后等。根据所学可知,海权是国家的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大力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建设现代化海军,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等。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这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可知,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根据所学可知,陈独秀、李大钊既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
(4)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于是,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根据所学可知,张謇主张实业救国。
22.(1)排序:①③②
②北魏时统治者穿着汉族服饰,折射出民族交融加强;
③西汉时制衣技术精湛,折射出当时纺织业水平较高。
(2)黄色服饰从士卒可用变为天子专属。趋势:君权不断强化。
(3)特点:体现平等;崇洋逐新;多元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原因:辛亥革命后倡导思想平等;民国政府实施政令;伴随近代通商口岸开放,西方事物和观念传入。(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龙门石窟是南北朝时期开凿的,马王堆汉墓属于西汉时期;因此历史时期顺序是①③②;选择②,图中人物的穿着均是峨冠博带(高帽子和宽衣带,古代儒生和士大夫的装束),这和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反映北魏时期出现了民族交融;选择③,依据材料“西汉早期,衣长1.6米,两袖通长1.95米,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即使算上纹锦镶边的衣领、衣袖口和衣襟边缘,衣重才48克”分析可知,衣服轻薄,体现了西汉时制衣技术精湛,折射出当时纺织业水平较高。
(2)依据材料二“(隋炀帝)文武官等皆戎衣,····…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唐高祖)武德初,因隋旧制,天子宴服,亦名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分析可知,隋唐时期对黄色服饰的规定变化是隋朝规定士卒穿黄色衣服,唐朝规定皇帝穿黄色衣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3)依据材料三“民国成立后,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统一着装。上海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商埠,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近代上海的很多服饰直接采用西方样式, 以上海为中心,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一批主要制作西式服装的裁缝产生了,有的则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样式并加以改进”分析可知,中国近代服饰的特点是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统一着装,很多服饰直接采用西方样式,产生了主要制作西式服装的裁缝等,体现了平等;崇洋逐新;多元发展;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有辛亥革命后倡导思想平等,民国政府实施政令,伴随近代通商口岸开放,西方事物和观念传入。
23.(1)史事:①秦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重心南移。
史实和意义:清初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大小和卓叛乱,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巩固了西北边疆;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史实,结论)
(2)条件:国家的统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民族意识觉醒;文艺复兴的推动、人文主义学者的推动;对民族语言的重视。(任意三点)
(3)背景:日本不断扩大对我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深重;中华民族坚持进行抗日战争。(任意一点)
历史作用:促进民族意识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鼓舞国民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推动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任意两点)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在公元前最后的那一千年,华夏逐渐扩大势力范围,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可以得出①处填写“秦统一六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一中“公元后第一个一千年,汉文明一波又一波地从华北向南方社会全面融合,以越来越快的节奏推动东部中国经济文化均质化的进程”,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政权分立,社会动乱,大部分北方人民迁到江南地区,推动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从唐朝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完成,可以得出,②处应该填写“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知识,清朝时期康熙帝平定了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并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建立哨所,巩固了中央对新疆的统治,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可以得出,清“稳固地整合”西北地区的历史意义是:清初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大小和卓叛乱,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巩固了西北边疆;奠定了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
(2)根据材料二中“政治上,它们基本完成了国内领土的统一,奠定了民族国家的疆域基础;经济上,英、法都重视本国财富的积累,推行保护本国利益的重商主义政策;思想上,人文主义学者的各种学说也为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文化上,英语和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民族语言并得到普遍推广和使用,极大地激发了民族意识的增长”,可以得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有:国家的统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民族意识觉醒;文艺复兴的推动、人文主义学者的推动;对民族语言的重视。
(3)从材料中的歌曲的歌词体现了不屈不挠、英勇抗敌、保卫国家的爱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歌曲是在1931-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可以得出,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日本不断扩大对我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危机深重;中华民族坚持进行抗日战争。这些歌曲慷慨激昂、催人奋进、饱含血泪,它们在中国大地传唱开来,促进民族意识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鼓舞国民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推动近代中国音乐的发展。
24.(1)变化:逐渐增多后出现减少趋势。
因素:北京城市的扩建;国家政策的变化(紫禁城的开放);社会结构、经济、科技、思想的改变。(答出两点即可)
(2)布局特点:布局规整;棋盘式布局(鱼骨状布局);在中线两侧对称分布;
赋分标准:主题能够体现该建筑(或与之相关历史人物)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成就。所提建议需与主题相符,具有可行性。
示例:
研究主题: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晚清私家园林的建筑特点;齐白石、矛盾的文学艺术成就等。
研究建议:网上搜及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走访当地居民等。(研究主题,研究建议)
(3)
(4)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戊戌变法:是中国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此处回答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意义,也可得分。)
(5)从老北京胡同保护的原因、保护的意义等方面回答均可。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北京胡同初见于元朝,经明、清两代大规模营建北京城胡同数量逐渐增多、胡同的居住模式渐渐淡去”可知,这体现的变化是,逐渐增多后出现减少趋势。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从元代到如今700多年的历史,随着北京社会结构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胡同的居住模式渐渐淡去”可知,这体现出的因素是,北京城市的扩建,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结构、经济、科技、思想的改变。
(2)第一问,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这体现的布局特点是,布局规整,棋盘式布局,在中线两侧对称分布。第二问,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可任选一个,但必须紧扣主题,建议要有可操作性,如,示例:研究主题:清朝对西藏的管辖;晚清私家园林的建筑特点;齐白石、矛盾的文学艺术成就等。研究建议:网上搜及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走访当地居民等。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在洋务运动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起了巨大作用,奕 是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成就之一;《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刊物,李大钊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可任选一个,但必须揭示出它的历史意义,如,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戊戌变法:是中国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5)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保护传统文化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练习题 (含解析)2024年北京市九年级历史中考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