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受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影响,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后来,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在距离金字塔不远的遗址中有许多建造者的坟墓。哈瓦斯认为地位低下的奴隶的坟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他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对此,我们可以得出( )
A.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B.《历史》写作离古埃及更近更真实
C.考古发现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D.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2.下图是古埃及墓葬壁画,描绘了古代埃及人们从事渔猎和农业生产的场景。据此可知,古埃及( )
A.宗教观念深入人心 B.奴隶制的国家已经形成
C.等级秩序十分严明 D.丧葬习俗反映社会生活
3.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
A.文明走向衰落 B.成为强大封建帝国
C.外族入侵严重 D.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4.埃及文明是稳定而保守的,此外它还是一个自信而乐观的文明。古埃及的国王在国家的日常运行中起决策作用,而且还为宇宙和地球的秩序提供保证。下列说法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修建金字塔 B.发明象形文字 C.制作木乃伊 D.发明太阳历
5.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中记载,修建古埃及金字塔的是奴隶。埃及史学家哈瓦斯考古发现在吉萨金字塔旁边的建造人员的坟墓,他认为奴隶的坟墓不可能建在法老墓旁边,因此建造金字塔的是平民。据此可知( )
A.历史因时代久远变得扑朔迷离
B.希罗多德的著作时间离古埃及更近更为真实
C.历史在学者的修正中不断接近真实
D.考古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献的不足
6.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出现国家的时间相距( )
A.500多年 B.1400多年 C.2000多年 D.5500多年
7.古埃及人根据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涨水的经验,制定了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这表明,古埃及文明( )
A.凝聚了顺应自然的智慧 B.以农耕经济为本
C.受益于文明的交流互鉴 D.因尼罗河而兴亡
8.1935年,在两河流域的玛里王国遗址出土了约两万件楔形文泥版,学者从中发现,当时玛里王国实行由资深者组成的议事会决定重大事务的集体决策机制,这一机制与一千多年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十分类似。可见( )
A.古希腊民主制度的源头在玛里王国 B.考古发现拓展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C.古代欧洲文明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D.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9.下图所示《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意在( )
第196条若自由民毁坏贵族的眼睛,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 第198条若贵族毁坏平民的眼睛,应赔偿-米纳白银。
A.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提高奴隶的政治地位
C.促进古巴比伦经济发展 D.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
10.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这说明( )
A.古代亚非地区经常洪水泛滥 B.文明的形成与环境存在联系
C.古希腊文明来源于亚非文明 D.古代西亚和埃及的文明同源
11.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这部法典( )
A.表明了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 B.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C.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D.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12.《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下列文明出现于此的是( )
A.颁布《十二铜表法》 B.创立了楔形文字,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C.推行种姓制度 D.创立了佛教,建立津贴制度
13.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商业繁荣,国家、神庙、私人都积极参与商业活动。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由此可知( )
A.商业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
B.法典有效解决了古巴比伦的商业争端
C.政府、神庙和私人直接推动了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
D.法典的制定主要得益于国王的命令
14.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也不带有主观评判色彩。下列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叙述,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
A.该法典规定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
B.该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
C.该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D.该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15.如下图是亚非两大文明古国,在其古文明发展史上有诸多相似点,关于它们相似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海洋文明 B.产生了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宗教
C.公元前36世纪时出现了国家 D.都因外族入侵中断了文明
16.雅利安人发源于里海以东,发迹于中亚之时,已知农耕畜牧,已知纺织陶冶。农耕方面,他们知道栽种麦子,及其他谷类;并知犁耕的方法。畜牧方面,他们知道饲养牛羊,及其他家畜;并知榨取牛乳等。他们定居于旁庶普与恒河之间,在达罗毗荼人的文明基础上,发展城市工商各业,造成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埃及巴比伦比美。与上述材料相关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王国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17.“瓦尔纳”最初指通过肤色来辨别白皮肤的征服者雅利安人和黑皮肤的被征服者,后来逐渐演变为社会等级制度。该制度( )
A.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B.反映了古巴比伦有着严格的社会等级
C.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 D.开创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18.2022年9月,印度一名达利特(贱民)男孩由于拼写错误,遭学校老师棍棒殴打,抢救无效逝世。印度北方地区爆发暴力抗议,抗议者朝警察和警车丢掷石块,抗议这名男孩之死。印度总理曼莫汗辛格也曾说:“尽管政府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在印度许多地方,达利特依然面临着社会歧视。”对达利特的歧视主要源于( )
A.印度法制不健全 B.佛教创立的影响
C.种姓制度的影响 D.封建迷信的危害
19.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等级之间权利义务不同
C.社会成员分工不同 D.等级之间的种姓差别
20.在古代印度,有一位100岁的国王看到了一个10岁的孩子,却像儿子对待父亲那样毕恭毕敬地行礼。这位孩子的身份最有可能是(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21.《摩奴法典》是古印度最古老的一部法律文献。法典将古代印度的专制君主神圣化,进步用神权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公开宣扬社会的不平等,将一切居民的地位、权利和义务用法律形式加以确定。法典共12章,涉及刑法、民法、婚姻诉讼和审判制度等。上述材料反映了该法典的核心是
A.种姓制度 B.数学成就 C.佛教文化 D.文学遗产
22.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小说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①刹帝利率兵出征②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③首陀罗在法庭上审判犯人④吠舍在自家农田里劳动(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依据材料,种姓制度的特点有( )
①界限森严②职业世袭③种姓间通婚④种姓内婚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①②④
24.戏说胡夫和汉谟拉比结伴来到印度旅游,发现自己在种姓制度中属于(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25.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出现的古代印度最早的文明包括( )
①古埃及文明②古巴比伦文明③哈拉帕文明④摩亨佐达罗文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殷——在今河南安阳;周——在今陕西岐山
毫——在今河南郑州:牧野——在今河南新乡
材料二从隋唐开始,在大运河两岸、长江流域、东南沿海、湘鄂赣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这些城市,无论规模、功能、类型等,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发展和变化。
(1)据材料一,指出商代和古埃及的城市分布有何共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城市出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哪一阶段。
(2)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材料二,比较这两个时期中国古代城市布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你认为城市的功能有哪些?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冬奥会,是冬奥会历史上的第24届,开幕当天,恰逢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春,也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在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通过长久观察动物、植物、天气、自然环境等的变化规律渐渐形成的。中国人用其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二十四节气已经被朝鲜、日本等其他国家接受,并结合其国家实际情况与民族文化后沿用到现代。
——摘编自《学习强国》
材料二古埃及人发现,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开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人们使用公历的基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二十四节气和埃及太阳历的相似之处。
(2)综上,你从东西方历法的传承与发展中获取了什么智慧?
28.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岁月流逝,历史永恒,灿烂的东方文明依然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雄才大略的国王】
材料一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在一连串的战争中击败邻国,将古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从而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全盛时期。尽管他的巴比伦王国掌握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但他的继承者却无力巩固伟业,王国最终走向衰亡。
【流传千古的法典】
材料二序言: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
第200条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1)材料一描述的这位国王是谁?他的主要功绩有哪些?(举出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中的内容出自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请问它是哪部法典?它在当代具有怎样的价值?
(3)从材料二序言中可以看出这部法典制定的目的是什么?事实确实如其所说吗?请在材料二中找出具体的内容证实你的判断。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部法典实质的认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梦睡虎地《秦律》竹简
1975年发现的湖北睡虎地秦律竹简,包括《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等秦朝法律主要内容。秦律对不敬皇帝罪、诽谤与妖言罪、盗窃罪等各种罪行都有明确处罚条款;《秦律》还确立了皇帝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官吏管理制度,对各级司法机关和诉讼形式也进行了规范。
材料二
《查士丁尼法典》封面
《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执政时为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而编纂的法典。它主要内容属于行政法规,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出相应的处罚;同时鼓吹“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本源”,规定人民必须无条件的服从和安分守命。它总结了罗马法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为调节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保障,对后世西方因家的法律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律》和《查士丁尼法典》的相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律》制定时主要受先秦时期哪一学派思想的影响?请再列举一部世界古代历史中的重要法律。
(3)综上,你认为法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何重大意义?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等级森严的制度】
材料一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的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的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众生平等的宗教】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
材料三到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已经有两百年左右了,此时佛教已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全国推广佛教,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的国教。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种姓制度“等级森严”的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二,概括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佛教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国教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详解】根据“长久以来人们认为修建金字塔的是奴隶……古埃及学家哈瓦斯经过考古发现……认为建造金字塔的不是奴隶而是平民”可知,考古发现发展和更新了原有的历史认识,弥补了文献的不足。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考古使久远的历史变得清晰。A项与题不符。排除A项;希罗多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历史》成书于公元前443年。古埃及修建金字塔大概在公元前28-26世纪。所以尽管与现代相比,希罗多德所处时代离古埃及更近,但也不属于同一时期,不能保证它更真实。排除B项;历史在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的互证中不断接近真实。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下图是古埃及墓葬壁画,描绘了古代埃及人们从事渔猎和农业生产的场景”可知,故埃及的丧葬习俗反映了社会生活,D项正确;那时候还没有宗教产生,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等级秩序十分严明,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可知,胡夫金字塔修建需要调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这说明国王的权力至高无上。只有国王权力至高无上才能调集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文明走向衰落,排除A项;胡夫在位时,古埃及还是奴隶社会,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外族入侵,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坟墓,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金字塔体现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体现了“古埃及的国王在国家的日常运行中起决策作用,而且还为宇宙和地球的秩序提供保证”,A项正确;发明象形文字,与“古埃及的国王在国家的日常运行中起决策作用,而且还为宇宙和地球的秩序提供保证”无关,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制作木乃伊、发明太阳历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
5.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历史》中记载修建古埃及金字塔的是奴隶,考古发现在吉萨金字塔旁边的建造人员的坟墓是说明建造金字塔的是平民,这体现了考古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献的不足,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考古发现的作用,通过考古可以弄清时代久远的历史真相,排除A项;希罗多德的著作属于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相比,考古发现更为真实,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排除B项;历史的真相不是靠学者修正的,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约从2070年,禹建立夏朝,出现了中国的早期国家。公元前3500-公元前2070=1430,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出现国家相距的时间是1400多年,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出现国家的相距时间,排除ACD项。故选B项。
7.A
【详解】依据材料“古埃及人根据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涨水的经验,制定了太阳历”“由于需要测量尼罗河的水位,丈量洪水退去后的两岸土地,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由此可知古代埃及太阳历的制定和数学的发展,依据了自然社会自然变化,凝聚了顺应自然的智慧。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古埃及文明与经济体制的关系,B排除;材料指出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是根据自然界的自然变化,未体现文化交流,C排除;古埃及文明的兴亡受历史条件,社会等影响。D排除;故选A。
8.B
【详解】根据材料“在两河流域的玛里王国遗址出土了约两万件楔形文泥版,学者从中发现,当时玛里王国实行由资深者组成的议事会决定重大事务的集体决策机制,这一机制与一千多年后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十分类似”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考古发现拓展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古希腊民主制度的源头在玛里王国,排除A项;两河流域属于亚洲,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若自由民毁坏贵族的眼睛,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第198条若贵族毁坏平民的眼睛,应赔偿-米纳白银”可知,该规定强调对奴隶的残酷惩罚,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是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A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是对奴隶的残酷惩罚,旨在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奴隶没有政治地位可言,排除B项;材料中的规定对经济发展影响不大,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法典,古巴比伦王国实行的是奴隶制统治,没有建立民主政治,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与两河流域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环境有关,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与尼罗河流域的环境有关,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两者都说明文明的形成与环境存在联系,B项正确;题干仅提到古代埃及的泛滥季,但并没有提到洪水泛滥的频率,无从得出古代亚非地区经常洪水泛滥,排除A项;题干并没有涉及亚非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联系,无从得出古希腊文明来源于亚非文明,排除C项;题干反映了古代西亚和埃及的文明与环境存在联系,但不能证明同源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可得出材料中的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反映出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不是罗马,排除B项;《汉谟拉比法典》与罗马法并不存在渊源关系,排除C项;D项是罗马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创立楔形文字;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两项文明都是发祥于两河流域,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文明成就,排除A项;种姓制度、创立了佛教,是古印度的文明,排除C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与商务有关的条文几乎占《汉谟拉比法典》总条数的一半,说明受到了当时商业活动频繁的影响,故商业繁荣推动了古巴比伦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A项正确;材料与解决争端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神庙和私人直接推动了商务法律条文的制定,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国王的命令,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没,这不带有任何功能性的定位,不带有主观评判,属于历史事实,A项正确;BCD项是对《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观评判,属于历史评述,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根据图片提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体现的是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第一幅图中的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第二幅图片中的印度河和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两者文明都因外族入侵中断了文明,D项正确;两者都属于大河文明,不是海洋文明,排除A项;只有古印度产生了世界性宗教,排除B项;只有古埃及在公元前36世纪出现了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定居于旁庶普与恒河之间,在达罗毗荼人的文明基础上,发展城市工商各业,造成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埃及巴比伦比美。”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种姓制度,把雅利安的语言带到了印度。故选项C符合题意;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古巴比伦王国地处两河流域,是苏美尔人创造的先进文明,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古代希腊地处欧洲,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7.C
【详解】根据材料“‘瓦尔纳’最初指通过肤色来辨别白皮肤的征服者雅利安人和黑皮肤的被征服者,后来逐渐演变为社会等级制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一种以血统为基础的社会体现,最初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这一制度的存在阻碍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古埃及,也没有涉及故巴比伦,排除AB项;印度是亚洲国家,与西方民主政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材料中的现象源于种姓制度,C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印度法制不健全,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佛教创立的影响无关,排除B项;封建迷信的危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9.A
【详解】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由此分析可知,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严格的等级关系,A项正确;BCD项都是对种姓制度的片面理解,不属于实质,排除。故选A项。
20.A
【详解】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所以题干反映的孩子是婆罗门,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21.A
【详解】由题干材料“法典将古代印度的专制君主神圣化,进步用神权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材料反映了该法典的核心是古印度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数学成就,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佛教文化,C排除;文学遗产不是《摩奴法典》的核心,D排除。故选择A。
22.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因此首陀罗不可能在法庭上审判犯人。所以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①②④,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3.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划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是统治阶级,第三、四等级是被统治阶级。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所以题干材料“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说的是种姓制度之间界限森严,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即种姓内婚,①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②和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4.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把社会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婆罗门是掌管宗教的祭司,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吠舍是雅利安人的自由平民阶层,首陀罗从事最低贱的职业;胡夫和汉谟拉比是国王,掌管军事和行政大权,所以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B
【详解】南亚次大陆印度河流域出现的古代印度最早的文明包括③哈拉帕文明和④摩亨佐达罗文明;而①古埃及文明和②古巴比伦文明与古印度文明同属亚非四大文明古国。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6.(1)共同特点:都分布在大河流域附近。阶段:奴隶社会时期。
(2)变化:商代重要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一带,隋唐时期开始,大运河两岸、长江流域、东南沿海、湘鄂赣地区都出现了新兴城市。
原因:大运河的开通;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3)军事防御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详解】(1)共同特点:从材料一两幅图片可看出,商代重要城市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附近,古代埃及的重要城市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流域附近,因此,商代和古埃及的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都分布在大河流域附近。
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商代处于奴隶社会时期,早期的古代埃及国家,也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因此,这些城市出现在奴隶社会时期。
(2)变化:从材料一图一可知,商代的重要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附近,从材料二“从隋唐开始,在大运河两岸、长江流域、东南沿海、湘鄂赣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可知,隋唐时期开始,在大运河两岸、长江流域、东南沿海、湘鄂赣地区都出现了新兴城市。
原因:从“从隋唐开始,在大运河两岸、长江流域、东南沿海、湘鄂赣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有:隋朝时期开通了大运河,促进了沿岸经济的发展,出现新兴城市;南方地区的开发,经济得到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3)功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早期的城市,其功能主要是军事防御功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有了显著的发展,其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不断增强。
27.(1)都是先民观察自然界后总结的成果;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传播和传承;都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要善于观察和总结,要善于从传统中汲取智慧;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已有的成果。
【详解】(1)由材料“中国古代先民在与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通过长久观察动物、植物、天气、自然环境等的变化规律渐渐形成的”“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开始涨水”,可得出都是先民观察自然界后总结的成果;由材料“二十四节气已经被朝鲜、日本等其他国家接受”“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可得出都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传播和传承;由材料“中国人用其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开始涨水”,可得出都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由材料“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儒略历后来成为人们使用公历的基础。”“并结合其国家实际情况与民族文化后沿用到现代”,可得出都对后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由中国二十四节气和埃及太阳历都是先民观察自然界后总结的成果,这说明要善于观察和总结,要善于从传统中汲取智慧;由材料“结合其国家实际情况与民族文化后沿用到现代。”“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断的历法,称儒略历”,可得出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已有的成果。
28.(1)国王:汉谟拉比。
主要功绩:他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举出两点即可)
(2)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价值:通过该法典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目的:维持正义,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事实并非如此。
论证观点:“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说明奴隶的地位极其低下。
认识:这部法典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
【详解】(1)根据材料一“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在一连串的战争中击败邻国,将古巴比伦的统治区域扩展至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从而使古巴比伦王国达到全盛时期。”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治时期使得古巴比伦王国达到全盛。结合所学可知,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的贡献有: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通过该法典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它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3)根据材料二“序言: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可知,制定《汉谟拉比法典》是为了维持正义,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但事实并非如此;从“第205条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说明奴隶的地位极其低下;因此,这部法典实际上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
29.(1)相同点:都维护了皇帝的专制权力;对犯罪行为都有明确的处罚;都制订了成文法,对当时的法律做了总结和规范。
(2)法家。《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等。
(3)法律为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供了保障,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详解】(1)据材料一的图片及材料二“1075年发现的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包括《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等秦朝法律主要内容。秦律对不敬皇帝罪,诽谤与妖言军、盗窃罪等各种罪行都有明确处罚条款;《秦律》还确立了皇帝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官吏管理制度,对各级司法机关和诉讼形式也进行了规范。《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主要内容属于行政法规,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出相应的处得;同时鼓吹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本源”规定人民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和安分守命。可知,《秦律》和《查士丁尼法典》从目的上来说,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典;从内容上说,《秦律》和《查士丁尼法典》都体现了对犯罪行为的惩处,维护了社会治安;从结果上说,《秦律》和《查士丁尼法典》都对后世的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
(2)《秦律》体现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古代史中的重要法律还有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本题设问开放,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加大法律执行力度,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0.
(1)职业;所居地区;所居聚落等。
(2)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3)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4)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得到了下层人民的支持;佛教提倡“忍耐顺从”,有利于麻痹人民的反抗意识,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因此得到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
【详解】(1)根据材料一“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可得出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根据材料一“各种姓依所居地区的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可得出主要依据:所居地区;根据材料一“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的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可得出依据:所居聚落等。
(2)根据所学知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3)根据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可得出佛教创立的背景: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根据材料二“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可得出背景: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4)根据所学知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得到了下层人民的支持;佛教提倡“忍耐顺从”,有利于麻痹人民的反抗意识,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因此得到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所以佛教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国教。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