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周至六中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是食物生产的革命,即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其标志是( )
A. 农业的出现 B. 小农经济的产生 C. 手工业的产生 D. 火的使用
2.安徽省有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是( )
A. 绩溪 B. 宏村 C. 西递 D. 北村
3. 下列唐朝实行的赋役制度有( )
①租庸调制 ②一条鞭法 ③两税法 ④摊丁入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某大洲的土著居民培育了现代人常食用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农作物,修建了宏伟的金字塔,在天文、数学方面亦有杰出成就,但所创造的文明却毁于近代欧洲殖民者。他们是( )
A. 苏美尔人 B. 雅利安人 C. 古埃及人 D. 印第安人
5. 从辽.宋.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 )
A. 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 B. 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
C. 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D. 民族隔阂在增大
6.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是中华文明的物质象征。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新石器时代,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B. 汉代华美轻柔的丝织品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
C. 唐代大邑白瓷、邢窑青瓷等釉色光亮,各具风格
D. 唐宋以来,中国海上对外贸易之路被称为“瓷路”
7. 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国领导的国际组织 B. 体现新型国家间关系的国际组织
C. 社会主义的国际同盟 D. 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经济联盟
8. 中世纪早期,西欧实行封建制度,此制度得以形成和维系的基础是( )
A. 关系与财富 B. 种族与阶级 C. 土地与契约 D. 宗教与习俗
9. 唐朝实行的“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赋税制度是( )
A. 租调制 B. 租庸调制 C. 两税法 D. 摊丁入亩
10.河南登封阳城战国治铸铁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的铸范约占出土铸范总数的90%以上:在辽宁抚顺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表明当时( )
A. 农具生产技艺高超 B.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C. 铁农具在生产中广泛使用 D. 农耕技术世界领先
11. 根据所学知识及下侧示意图,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西欧封建制度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相同
B. 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是封君就不是封臣
C. 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根本经济单位
D. 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2. 洲际物种交流约在1500年开始掀起新的高潮,它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惊人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直接表现之一是( )
A. 引起欧洲所谓“价格革命” B. 促进饮食文化全球化推进
C. 提高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 D. 改善食物供应的品种和数量
13.“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这句话评述的是( )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4.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
A.《肘后备急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B. 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具有启发性
C.“东方药物巨典”对中医药学发展作出贡献
D. 中医药学至今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据中心地位
15.汉朝与罗马帝国分别处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在公元前2世纪一公元2 世纪都进入强
盛时期。当时,来自北方的、威胁两大帝国的势力分别是( )
A. 匈奴人、 日耳曼人 B. 鲜卑人、 日耳曼人
C. 蒙古人、波斯人 D. 匈奴人、雅利安人
16. 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是( )
A. 杂税 B. 财产税 C. 关税 D. 个人所得税
17.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 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18.邓小平在中美建交谈判时说:“要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我们的观点已经很明确,那就是美国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这表明( )
A.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B. 美国愿意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C. 中美双方迫切希望建立外交关系D. 在台湾问题上中国采取了灵活的方式
19. 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迁移情况。表中的都城迁移方向( )
政权 迁都时间 旧城 新都
北魏 494年 平城 洛阳
金 1153年 会宁府 中都
元 1267 年 和林 大都
清 1644 年 赫图阿拉 北京
A. 与民族迁移方向保持一致 B. 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
C. 表明中华文明的多元并立 D. 反映出民族交融是一种离心运动
20.下表是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变化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
年份 世界官方黄金持有量 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 美国尚未偿付的外国银行债务
1951 33 5 22.9 8.9
1968 38.7 10.9 38.5
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经济“滞胀”致使美国债务增长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 美国抛售黄金以稳定美元汇率
D. 美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
21.有学者认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需要依靠各国自身努力,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的是( )
A. 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的发展进步 B. 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C. 配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 D. 大型农场和养殖场的推广
22. 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广泛。以下货币主要流行于以今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的是 ( )
23.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材料中表述的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另起炉灶”
C. “一边倒” D. “一大片”
24. 中世纪西欧庄园里的奴仆除了为领主提供农业劳役外还必须到领主家里,为领主提供各种家庭杂役。在迁徙、婚姻、支配自身劳动等方面也要受制于领主。 由此可见, 当时的庄园奴仆( )
A. 缺乏人身自由 B. 受到领主保护
C. 缴纳实物地租 D. 生活不能自给
25. 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的民族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 B. 政治协商会议 C. 人民代表大会 D. 村民自
治制度
26.据记载,清朝时颍州府“城郭集镇皆当要冲,人民夹河而居者极其繁盛”;义门镇“邻涡河,商船揍集, 为水陆通衢”; 八里垛镇“商贾帆樯相望,为淮颍襟要”。这一记载说明, 当时该地区集镇发展( )
A. 以地方经济为支撑 B. 借助优越地理位置
C、得到政府政策倾斜 D. 促进了外贸的繁荣
27、西汉时期,江南地区发生疫病的次数明显低于长江以北地区,其中江南地区无明确疫情记载,但长江以北地区却发生了11次之多,这表明( )
A. 南方重视疫病的防治 B. 北方战乱不断灾害频仍
C. 疫情与人口密度相关 D. 南方政治秩序相对稳定
28. 据下表推知, “箕”主要用于( )
不同史籍关于“箕”的记述表
记述 出处
箕之簸物, 虽去粗留精,然要其终,皆有所除是也 《庄子》
箕主簸扬, 糠秕及陈 汉李尤《箕铭》
A. 手工业生产 B. 农业播种 C. 谷物清选 D. 盛放物品
29. 据考证,1800年前后,即使在英格兰,每人每年也只消费约1磅茶叶,1840年欧洲人均茶叶消费为每年 1.4 磅;此后,欧洲茶叶价格持续下降,普通人成为每天饮茶的消费者,到1880年每人每年的消费达到5磅左右。欧洲人均茶叶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人运动的推动 B. 世界市场的拓展
C. 价格革命的刺激 D. 中国国门被打开
30.汉朝至隋朝、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和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 这说明( )
A. 医学发展具有阶段性
B. 医学理论发展离不开实践
C. 瘟病最早出现在汉朝
D. 中国古代的医学水平领先世界
31. 如图是 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示意图(单位: 吨)。该图表明英国( )
A.工业革命推动生铁产量的增加B.英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C. 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生铁产量增加D.生铁的海外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32. 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与地中海, 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 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使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的航程缩短5500~8000 千米; 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的航程缩短8000~10000千米。据此可知,苏伊士运河的开通
A. 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B. 推动了荷兰经济的高度繁荣
C. 促使纽约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D. 标志着环球交通网络的形成
33. 1971年8月,尼克松政府宣布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1971年12月和1973 年2月,美国政府被迫两次宣布美元贬值。之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浮动汇率,不再承担维护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苏联对美国攻势逼人 B. 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削弱
C. 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 D. 中东地区石油危机的影响
34. 洪武初年,在南京玄武湖湖心岛修建了9间库房,安放30个档案架, 用来存放“黄册”,收贮黄册的玄武湖成为明朝的禁地,且库房在防火防潮设计上有严格的要求。政府如此重视黄册的保管,主要是因为( )
A. 档案保管关系国家文脉 B. 赋役是国家财政的根本
C. 明代皇帝喜欢寄情山水 D. “大索貌阅”防户籍不实
35. 如图所示为河北博物院收藏的战国时期中山王厝(人名) 墓中的夔龙纹镶金银铜泡饰,外缘针刺锯齿纹,凸面装饰两只缠绕扭结的夔龙,中心镶铸一朵柿蒂形金花。金花花瓣上有针刺细脉和点纹。背面为四个短柱体承托一方形环,并铸有铭文朵柿帝形金化脉和点纹。背面为四个短柱体承托一方形环, 铸有铭文一周, 为“十三祀,私库,啬夫煮正,工孟鲜”12字。这反映出,当时中山国( )
①手工业管理体系严密 ②手工艺品与等级制度相结合
③手工业制造技术较成熟 ④结合了南北手工艺品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3大题, 共30分; 36题6分; 37 题 14分; 38题 10分。)
36. (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9世纪50年代, 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
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19世纪后期,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登上了历史舞台。
问题:材料中的“蒸汽大王”与“电力的火花”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哪两个时代 与此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37. (14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工业革命以来,都涉及到城市的发展变化,而城市的发展反映出不同时代社会经济与人们观念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 11世纪以来的城市的主体们(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新兴的市民阶层) 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他们认为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不断地逐利的意识并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 同时, 市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们将所获财富部分地用于改善生活,大胆积极地消费,而这种享受生活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也正是 15、16世纪以来欧洲实现社会转型的内在因素。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实现城市化仅用了不到80年的时间,城市化率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 1851年的人口普查表明,英国城市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51%, 而同期的法国是25.2%。事实上,英国城市化的速度之快,城市化率之高与其经济结构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压倒性优势,如雨后春笋般崛地而起的工厂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工业革命也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大批农民脱离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在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受工业革命影响最大的制造业和采矿业城市发展速度最快,如曼彻斯特、伯明翰,而以纺织工业为主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更是起了先锋的作用,同时,英国的一些传统老城却因为与工业革命疏远而发展缓慢,甚至消失……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后,由于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英国对劳动力和科技人才的需求,外来移民逐渐增多,所以英国大城市吸收的大量的外来移民,如德国人、希腊人、瑞士人、法国人以及各国的犹太人,他们集中移民至大城市,
尤其是伦敦。……但是工业革命推动新兴工业城市的出现和人口的大量聚集, 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环境的急剧恶化。
——摘编自《英国19——20世纪城市发展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城市培育的新的经济理念。 并结合15、 16世纪相关史实说明这些新的经济理念在近代欧洲文明成型过程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38. (10分)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于新中国所处的国际形势、周边环境和国内问题有着明确清醒的认识。毛泽东陆续提出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三条方针,即“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 这是历史上第一位美国国家元首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前往机场欢迎。周总理说:您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与我握手。尼克松说: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刘新生主编《新中国重大外交事件纪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提出“三条方针”时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二并给合所学知识, 解释“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的含义,并分析中美关系解冻的原因。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1.A
【详解】农业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因此A正确,BCD排除。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位于安徽省黟县的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的古村落,故选B;安徽绩溪、西递和北村等地虽然都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
3.C
【详解】根据所学,唐朝推行租庸调制和两税法,C项①③正确;一条鞭法是明朝,摊丁入亩是清朝,排除ABD。
4.D
【详解】根据“某大洲的土著居民培育了现代人常食用的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农作物,修建了宏伟的金字塔,在天文、数学方面亦有杰出成就,但所创造的文明却毁于近代欧洲殖民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文明为美洲文明的土著印第安人,D项正确;与苏美尔人、雅利安人、古埃及人没有关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
5.C
【详解】宋辽澶渊之盟后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宋夏议和后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故C正确;宋辽澶渊之盟后,宋辽的对峙局面形成,在一个世纪中,双方基本维持了和平的局面,因此民族间相互冲突并不是不可避免,故A错误;政权的强弱不仅仅取决于军事力量,故B错误;宋辽澶渊之盟后加强了汉族和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故D错误。故选C。
6.C
【详解】唐代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等釉色光亮,各具风格,C符合题意,故选C;A、B、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7.B
【详解】上海合作组织主张“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是新型的国家间的国际组织,B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组织建立,但并不是中国领导,排除A项;上合组织中不存在意识形态色彩,排除C项;上合组织不属于政治联盟,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的封建制度下,君主将自己名下的土地赏赐给臣属,接受分封土地的人必须对分封者尽一定义务,即要遵守契约精神,因而这一制度得以形成和维系的基础是土地与契约,故选C。封建等级制度,其特点是以土地为中心层层分封,封主封臣之间形成严格的契约关系,ABD三项内容均非封建形成的中心环节,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西欧中世纪的封国采邑制度,学生可从采邑制度的含义入手得出答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概念的作用。
9.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期实行的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因此C项正确;租调制和租庸调制均与材料无关,排除AB项;D项是在清朝时期推行的,排除。故选C项。
10.C
【详解】材料“农业生产工具的铸范约占出土铸范总数的90%以上”“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说明的是当时铁农具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C项正确;材料与农具生产技术高超、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说法无关,排除AB项;材料未涉及同世界其它地区的比较,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解读材料图片可知,此为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图中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领主给予附庸土地,附庸效忠领主,提供军事支持,D项正确;依据题干图示可知,西欧封建制度是契约关系,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不同,排除A项;封君相对国王而言是封臣,因此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排除B项;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由于物种交流更加频繁,所以用于食用的农产品的供应数量和品种也就越来越丰富。故选D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新航路开辟以后物种的交流,而不是欧洲的“价格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物种交流出现了高潮,这主要会改变人们的食物供给,但并不一定会影响到饮食文化的全球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疾病的影响,故C项错误。
13.B
【详解】根据“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和所学可得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B项正确;“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万隆会议提出的,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C项是针对国内的港澳台问题,排除C项;D项是我国外交的总原则与总方针,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启发提炼除了青蒿素,说明古代中医药学对后世医学具有启发性,故选B项;奠定中医临床学的说法没有依据,排除A项;“东方药物巨典”指的是《本草纲目》,排除C项;“至今…占据中心地位”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
15.A
【详解】威胁汉朝的是匈奴人,威胁罗马帝国的是日耳曼人,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因此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个人所得税,D项正确;杂税旧指正税以外的各种税苛捐杂税,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财产税是对法人或自然人在某一时点占有或可支配财产课征的一类税收的统称,而题干内容体现的是个人所得税,排除B项;关税是引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引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7.D
【分析】A项应发生于1955年亚非会议之后,B项应开始于1949年建国以后,C项应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72年”不符;由题目中1972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急增的信息可知,此现象打破了建国初期以来美国从外交上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故本题应选D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详解】
18.A
【详解】根据题干“要实现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我们的观点已经很明确,那就是美国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可以看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故A项正确。BC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问题,任何外国无权干涉,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坚持原则性的,排除D。
19.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通过迁都,实现了对原初民族地域的超越,改变了原初民族的特征,拉近了它与中原封建文明空间、时间上的距离,顺应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农业化、汉化的历史潮流,符合中华民族交融的大趋势,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B项正确;中国古代的民族迁移方向是多向的,既有少数民族的内迁,也有汉族的向边疆地区迁移,还有中国人的外迁,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时期的民族融合,并立的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中原农耕地区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先进文化,不断吸引周边少数民族做向心运动,故中华民族的交融是一种向心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双挂钩一固定的制度,也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的汇率制。但是布雷顿森体系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之上,其运行机制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材料“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变化情况表”可知美国通过抛售黄金来稳定美元的汇率,C选项符合题意。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是在20世纪70年代,A选项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是在1971年,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美国放弃金本位制,D选项排除。
【点睛】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因为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所以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
21.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B项正确;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的发展进步是有利于粮食储存,排除A项;配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排除C项;养殖场的推广与提高粮食产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西安地区属于秦国的势力范围,秦国流通的货币为半两钱,A项正确;蚁鼻钱主要流通于楚国,布币和刀币多流通于中原地区各诸侯国,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3.B
【详解】根据所学,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国民党的旧的外交关系,提出了“另起炉灶”的方针,故B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是清除外国在华的侵略势力,再与愿遵守和平民主平等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不符合题意;D是新中国60年代的外交政策,团结“一条线”和“一大片”的所有国家,共同对付苏联的扩张势头,故D与题意不符。
24.A
【详解】依据材料“除了为领主提供农业劳役外还必须到领主家里,为领主提供各种家庭杂役。在迁徙、婚姻、支配自身劳动等方面也要受制于领主”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奴仆在农业劳役、迁徙、婚姻、支配自身劳动等方面受到领主的限制,这说明其缺乏人身自由,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庄园奴仆受到领主的限制,而非保护,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缴纳实物地租”,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庄园奴仆受到领主的限制,不能说明“生活不能自给”,排除D项。故选A项。
25.A
【详解】根据材料“治边经验”“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的民族关系”可知,该制度是我国发展民族关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有很大的优越性,A项正确;B项是我国政党制度、C项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D项是基层民主制度,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26.B
【详解】根据题干清朝时期颍州府、义门镇和八里垛镇之所以商业较为繁荣是因为“皆当要冲,人民夹河而居”“邻涡河,商船揍集,为水陆通衢”“为淮颍襟要”,由此可知颍州府、义门镇和八里垛镇的水运发达,交通便利,这些地区集镇的发展借助了优越的地理位置,B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集镇在整体地方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排除A项;题干体现集镇的发展借助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并未体现政府政策的支持,排除C项;颍州府、义门镇和八里垛镇的集镇经济主要是国内的贸易,并非对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
2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当时条件下,疫病多少主要和人口密度有关,南方经济未完全开发,相对疫病频率低;北方经济开发程度高,人口密度高,疫病次数自然较高,C项正确;西汉时期南方开发晚,统治相对薄弱,发展程度远不及北方,且北方疫病次数高于南方,所以北方应更重视疫病的防治,排除A项;西汉时期北方并未出现战乱频繁的情况,排除B项;西汉时期整体社会相对稳定,北方政治秩序也相对稳定,排除D项。故选C项。
28.C
【详解】两则材料都说明了箕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谷物清选加工工具,C项正确;AB项与“箕”无关,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故选C项。
2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世纪欧洲。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随着世界市场的拓展,大量茶叶进入欧洲,这使欧洲人均茶叶消费量不断增长,B项正确;当时工人运动的主要目标为争取政治权利,且工人运动与茶叶消费量的变化之间也无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价格革命影响的主要是茶叶的价格,且发生时间为16、17世纪,排除C项;当时,进入欧洲的茶叶不仅来自中国,也来自印度等地,排除D项。故选B项。
3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古代中国的瘟病学说先后经历了以内科理论为基础、将论症、治法分离和形成体系三个时期,说明医学发展具有阶段性,A项正确;材料并未具体说明实践对医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排除B项;仅此材料不能得出瘟病最早出现在汉朝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瘟病学说的发展历程,并非中国古代的医学水平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A项。
3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40—1852年英国。题干主要反映了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不断增加,结合题干时间可以判断当时是工业革命时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工业革命推动生铁产量的增加的认识,A项正确;题干涉及时段英国确实是世界工厂,但是据材料无法得出此认识,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题干涉及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排除C项; 材料仅能反映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变化情况,不能体现海外市场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排除D项。故选A项。
32.A
【详解】材料“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使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的航程缩短5500~8000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的航程缩短8000~10000千米”体现了苏伊士运河的开通,缩短了大西洋、地中海通往印度洋的航程,这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A项正确;苏伊士运河缩短了大西洋、地中海通往印度洋的航程,不只是促进荷兰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苏伊士运河的开通和美国纽约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苏伊士运河缩短了大西洋、地中海通往印度洋的航程,D项中“全球交通网络的形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3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前期(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宣布美元贬值和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不再承担维护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陷于瓦解,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削弱,B项正确;苏联对美国攻势逼人并非引发货币体系瓦解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国际货币体系的瓦解是材料现象本身,而非原因,排除C项;据所学,第一次中东石油危机出现是在1973年10月,排除D项。故选B项。
3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治国)。据材料可知,明朝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对“黄册”的保存和管理,体现出赋役制度的重要性,赋役是国家财政的根本,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赋役制度的重要性,没有描述档案保管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赋役制度,而非皇帝寄情山水,排除C项;“大索貌阅”是隋朝时期的赋役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35.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战国(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菱龙纹镶金银铜泡饰的铭文中,清楚注明了制造该器物的时间、部门、主管及工人的名字,说明当时政府的手工业管理体系十分严密,“凸面装饰两只缠绕扭结的夔龙,中心镶铸一朵柿蒂形金花”等信息,反映出战国时期手工艺品制作细致精美,技术较成熟,说法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仅材料中展示的一件器物及其铭文,不足以说明拥有者的地位,无法说明手工艺品与等级制度结合,材料主要介绍了该器物的外形及制作信息,未涉及南北方手工艺品的特点及关系,说法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CD三项。故选B项。
36.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电力时代);历史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37.(1)理念:商品货币意识;财富追逐(或增殖)意识;新的积极消费观念。
作用:推动文艺复兴的发展,促进欧洲思想解放;为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世俗社会的发展;促进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特点: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率高;各类城市发展不均衡;城市人口中外国移民较多;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大量农村人口脱离土地;工业革命中,新兴工业的发展,使原有的传统工业为主的城市走向衰落;工业革命的发展,对于劳动力与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等因素带来了环境破坏。
38.(1)美苏对抗,整个世界划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敌视中国、拒绝承认新中国;蒋介石败退台湾后,阴谋颠覆新中国政权;新中国希望得到苏联的援助和支持,打破封锁。
(2)含义:中美敌对时代结束,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原因: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需要联合中国对抗苏联;美国经济地位下降以及陷入对越战争的泥潭;苏联对中国威胁日益加剧;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中美两国人民和政府所作的共同努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3-2024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