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2023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
(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说明: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2.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考试结束时,考生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下表是“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口货物税率变化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2.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获取大量赔款 B.抢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3.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洲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 “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4.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则材料反映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启动了中国迈向近代化的进程 B.使近代中国开始走上了富强道路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5.《剑桥中国晚晴史》中说:“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材料认为戊戌变法
A.是一场失败的变革运动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中国的思想启蒙 D.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6.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洲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专制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7.许倬云认为,19世纪以后的一百多年,每次外来的侵侮,即引发内在的反应,一步一步寻求实质的船坚炮利,走向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再从民族国家的理念演变成孙中山提出的多元秩序。这一百多年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思想主张演变的轨迹是
A.自强求富—民主科学—变法图强 B.自强求富—变法图强—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民主共和—变法图强 D.民主科学—变法图强—民主共和
8.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曾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你认为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9.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锷与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 )
A.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军阀割据争抢地盘
C.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二次革命武装反袁
10.辛亥革命后,随着人们政治、社会地位的提高,更多的人对国事政事发生了兴趣,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出现了关心政治,追求民主、平等的社会心态。这说明辛亥革命( )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C.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11.武昌起义后初期的军需、官饷和建设的款项亟缺,独立的各省大量发行军用钞票以应急。湖北军政府发行银圆票1种,湖南官私银行发行银圆票、银两票与铜票6种,广东银圆票、银毫与铜仙10种,各省总计不下百种。这种现象( )
A.解决了民国政府的财政危机 B.完全断了清政府的经济来源
C.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隐患 D.使货币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
12.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各地刊物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这些刊物宣传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民主科学,对当时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这表明( )
A.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 B.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C.妇女解放成为新风尚 D.《新青年》成为运动的主要阵地
13.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先生说:“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直接导致了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辛亥革命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五四运动爆发后,有学者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五四运动的( )
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科学精神
C.民主法治精神 D.民主革命精神
15.1920年8月俞秀松作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受共产党早期组织委派到上海厚生铁工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李中,以“一师范(湖南第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他们都参加了电灯厂、造船厂等单位最先发起成立的“上海机器工会”。这些事件的最终影响是( )
A.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 B.使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力量
C.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 D.掀起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16.据《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载,1926年12月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有1500人左右。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因此作战非常勇敢。由此可知,这(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B.丰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D.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
17.对下面统计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南京国民政府支出统计表
军务 债务 建设 总额(亿元)
1928年 49.7% 33.3% 0.6% 4.9700
1929年 42.9% 33.4% 0.4% 6.1875
1930年 43.8% 39.0% 0.2% 7.1200
A.连年内战,烽火不断 B.关税自主,债务减少
C.经济发展,投资增加 D.国家统一,军费减少
18.“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一如往昔。”宣告远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B.渡过金沙江跳出包围圈
C.红军三大主力军会宁会师 D.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
19.中国共产党各地的早期组织创办了众多启发觉悟的刊物,如创刊于上海的《劳动界》,用短小、通俗的文章和生动的事例揭露中外资本家对工人的压迫。通过此类刊物,我们可以研究(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洋务运动的开展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辛亥革命的胜利
20.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1.1935年教联会发表《告学生书》:“同学因华北问题有辍学请愿之举,爱国热忱,良深钦佩……”这场学生请愿之举( )
A.提出了“还我青岛”等口号 B.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到来
C.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2.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的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第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在于( )
A.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开始 B.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
C.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迷梦 D.它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3.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这场“合适的仗”是指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台儿庄战役
24.对“重庆谈判”这一当时的最大新闻,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的报道少、短,通常安排在新闻版的右下方,例如《毛泽东昨抵渝》这条消息,还不如《我驻沪宪兵队开始执行任务》的消息突出。这反映了国民党( )
A.攘外必先安内 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假和平,真内战
25.电视剧《中原突围》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中原突围。1946年6月,国民党调集大量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李先念等率中原军区5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妄图消灭我军的阴谋,最终被迫英勇突围。这一战事意味着( )
A.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B.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战略失败
C.解放军开始了全面战略进攻作战 D.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26.解放战争期间,东北解放区有100多万农民参军,华北解放区有近100万农民参军;广大农民还积极参加民兵,民兵参战者200多万人,作战10多万次,共歼敌20多万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战争顺应民意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D.共产党的宣传动员
27.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弱我强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28.下表为“一战”前后中国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 )
时间 注册工业公司数量(个) 资本总额(元)
1914年8月前 146 41148205
1914年8月至1920年 272 117434500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北洋政府的统治阻碍了经济发展
C.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潮 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深
29.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全部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
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 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
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 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
30.它是江苏一座江南园林式建筑,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为纪念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而建。它里面的展示材料共分“出生成长”“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社会事业”“纪念研究”五个部分。这里,“它”可能是( )
A.张之洞祠堂 B.张謇纪念馆 C.张自忠故居 D.张学良公馆
二、综合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3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儿女的血泪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传统的农历纪年法是以10天干配对12地支形成的,60年一轮环。“庚子”年是农历纪年法的一个轮年。1840年庚子年,西方列强敲开了古老封闭的清王朝大门,是我国近代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进犯北京,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亡国灭种,这场动荡被称为“庚子国难”
材料二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注: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的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
——梁启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1840年“敲开了古老封闭的清王朝大门”的西方列强是哪一列强?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注: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2)依据材料一指出,“八国联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的直接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亡国灭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梁启超认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32.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强调,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的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材料四 新修订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袁世凯继而又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改为10年,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是什么?孙中山阐发的三大主义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出自哪一历史文献?它体现了哪些政治原则?
(4)依据材料四,指出新修订这两部法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3.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历经抉择,保家卫国,铁肩担道义,热血筑中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起义部队)迅速撤离南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进军广州,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终于失败。保存下来的部队,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同当地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经赣南、粤北进入湖南,开展游击战争。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告全体红军指战员书》(1935年2月)
材料三 三、取消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备注: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该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起义”是指什么事件?该事件具有什么历史意义?该事件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哪一革命道路?
(2)材料二中所述作战策略具有什么特点?这一战略的出现与哪次会议相关?该会议主要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文件之所以能够被国民党认可并发布主要是因为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宣言中,共产党做出了哪些让步?请说明该文件发表的意义。
试卷第8页,共8页
1.D
【详解】由图表内容可以看出,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出现了大幅下降,结合所学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鸦片战争战败后,1842年被迫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即协定关税,D项正确;通商口岸的开放便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不会导致税率下降,排除A项;小农经济的破产是税率下降、开放通商口岸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结果,而不是税率下降的原因,排除B项;纺织工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进出口商品的数量而不是税率,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闯入圆明园,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在这次大抢劫中,大量的中国文物被掠走,流失海外,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B项正确;虽然英法在战争中确实获得了大量赔款,但这本身并不能充分说明这场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排除A项;通商口岸的增加和开辟新的内河航线可以是侵略者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剥削受害国家的一种手段,但并非特指海盗行为,排除C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太平天国主张剪辫蓄发是因为当时的发饰破坏了传统,指的是清政府建立后对服饰的改变,破坏了汉族的传统,辛亥革命剪辫易服是为了革除清政府的藩篱,所以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B符合题意。题干没人体现与西方文明相对接,A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提倡民主自由思想,C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表明各自宗教信仰,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4.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李鸿章创办的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使英法航运公司在上海航运市场亏损,这说明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项正确;启动了中国迈向近代化的进程的是洋务运动,上海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运动的内容之一,且题干强调是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英法轮船公司亏损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排除B项;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洋务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可知,材料阐述的是关于戊戌变法在思想上所起的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BD项表述错误;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内容涉及的信息对选项进行分析,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的选项即可。
6.A
【详解】根据材料“反对满洲贵族统治”“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争取民族的独立、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主义是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三民主义其实是孙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材料反映三民主义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A项正确;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排除B项;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许多先进知识分子进一步接受新思想,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材料体现不出三民主义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排除C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集中概括,不能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一步一步寻求实质的船坚炮利”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走向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再从民族国家的理念演变成孙中山提出的多元秩序”反映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择B。
8.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武昌被革命党占领指的是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通过武昌起义占领了武昌,B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广州,北伐战争时主力是黄埔学生军,不是新军,且清政府早已被推翻;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A
【详解】根据材料“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民心,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军阀割据争抢地盘,排除B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是维新人士,排除C项;二次革命武装反袁发生在1913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依据题干“更多的人对国事政事发生了兴趣,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出现了关心政治,追求民主、平等的社会心态”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民主意识逐渐觉醒,由此可见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C项正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排除A项;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窃取,没有能够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能彻底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B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根据题干“湖北军政府发行银圆票1种,湖南官私银行发行银圆票、银两票与铜票6种,广东银圆票、银毫与铜仙10种,各省总计不下百种”可知,材料反映独立各省大量发行军用钞票,发行的钞票各不相同,说明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各省各自独立,这为后来的军阀割据埋下隐患,C项正确;题干现象是武昌起义后初期的情况,还是湖北军政府时期,不能解决民国政府的财政危机,排除A项;题干现象与满清政府的经济来源无关,排除B项;题干现象体现不出“使货币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据题干材料“这些刊物宣传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民主科学,对当时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涉及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说明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B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题干未涉及,排除A项;妇女解放成为新风尚,不全面,排除C项;题干未说明《新青年》成为运动的主要阵地,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据材料“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协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可知,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直接导致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4.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可知,作者的意思是对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要提起公诉来维护民国法治;又要释放被捕学生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故A符合题意;民主科学精神、民主法治精神、民主革命精神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5.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等,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A项正确;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排除B项;题干材料叙述的事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但不是最终影响,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掀起了全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26年12月北伐军中担任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有1500人左右。在他们的宣传下,士兵加深了对“打倒军阀”的认识,因此作战非常勇敢。”可知,中共的政治宣传工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排除A项;1928年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之后在不断的革命实践活动中逐渐丰富,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政治宣传工作推动了国民革命,未涉及打击了国民党的分裂活动,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根据表中所给时间为1928年--1930年,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该时期阶级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国民政府军费开支比重较大,正在进行国共内战,A项正确;关税自主,债务减少,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经济发展,投资增加,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军务减少,债务增加,建设减少,排除B项;国家统一,军费减少,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军务减少,债务增加,建设减少,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详解】依据题干“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一如往昔。”和所学知识可知,远征是指1934-1936年红军开展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据此分析,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C项正确;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渡过金沙江跳出包围圈、 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都发生在长征途中,并不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排除AB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创办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20.B
【详解】西安事变爆发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不顾前嫌,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B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并不能消除与国民党的矛盾,A不符合题意;1934年7月,中国共产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积极准备北上抗日,C不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1937年9月,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1.B
【详解】根据题干“1935年教联会发表《告学生书》:‘同学因华北问题有辍学请愿之举,爱国热忱,良深钦佩……’”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B项正确;1919年的五四运动,提出了“还我青岛”等口号,排除A项;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国共两党合作,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C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
22.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爆发,到1937年11月结束,持续了三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C项正确;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开始标志是七七事变,排除A项;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是台儿庄战役,排除B项;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平型关大捷,排除D项。故选C项。
23.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民国二十九年为公元1940年,根据所学可知,1940年,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等人的率领下,对日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参战部队有105个团,共计20多万人,被称为“百团大战”。八路军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破袭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百团大战历时三个半月,是抗日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故B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发生于1937年,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均不符合“1940年”这一时间点。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D
【详解】依据题干“对重庆谈判这一当时的最大新闻……还不如《我驻沪宪兵队开始执行任务》的消息突出。”结合所学知识,1945年,国民党为了发动内战争取时间,赢得政治主动,进行重庆谈判。D选项符合题意;“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亡之时国民政府的基本国策。A选项不符合题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说法与题意无关。B选项不符合题意;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说法与题意无关。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A
【详解】根据题干“1946年6月,国民党调集大量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可知,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标着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A项正确;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战略失败指的是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排除B项;解放军开始了全面战略进攻作战是在1947年夏挺近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序幕之后,其他战场的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排除C项;中原突围发生在解放战争初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阶段是在国民党精锐被消灭200多万,国民党军主力被动防御作战的情况下,排除D项。故选A项。
26.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因此出现了广大农民积极参军参战的现象,主要是为了保卫革命的果实,B正确;ACD是出现这一现象的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根本因素,均排除。故选B。
27.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在战争的防御阶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鼓舞了解放军作战的士气,D符合题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A排除;“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是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排除;“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C排除。故选择D。
28.A
【详解】据“一战”前后中国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变化情况表可知,一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主要说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A符合题意;表格没有体现北洋政府的统治阻碍了经济发展,B排除;抗日战争是在1931年开始,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深,D排除。故选择A。
29.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到1915年,近代新式教育的学科分类覆盖已经越来越全面,科学技术专业的人才明显增多。因此,题干反映出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提到了专科学校的数量,没有涉及学校分布和学制问题,排除AD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与题干“科技人才增多”不符,排除B项。故选C项。
30.B
【详解】根据题干“为纪念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而建”、“实业救国”,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人物是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毕生从事实业和文化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对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它”可能是张謇纪念馆,B项正确;张之洞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排除A项;张自忠是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排除C项;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排除D项。故选B项。
31.(1)国家:英国。原因: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而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2)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原因:1900年到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中华民族几乎丧国灭种”。
(3) 原因: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4)认识:发奋图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建设等。
【详解】(1)国家: 根据材料“1840年庚子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政府以中国禁烟为借口,于1840年6月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
原因:根据材料“是我国近代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而是一块界碑。
(2)目的:根据材料一“1900年庚子年,八国联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结合所学可知直接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并扩大在华权益。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是近代丧失主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原因: 根据材料三“我国四千余年之大梦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占了包括台湾全岛在内的大片领土,《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4)认识: 从材料中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中国战败的原因可知,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必须要发奋图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建设等。
32.(1)名称:同盟会;三大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或三民主义。
(2)历史贡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任意两点即可
(3)历史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政治原则: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4)主要目的:实行独裁专制,为复辟帝制作准备。
【详解】(1)名称:根据题干“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的革命组织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三大主义:根据材料“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可知,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历史贡献:根据材料“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3)历史文献: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三法律条文出自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的又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政治原则:根据材料可知,“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4)主要目的:根据材料“总揽统治权”“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可知,总统独揽大权说明袁世凯是为了实行独裁专制,总统可以指定继承人说明袁世凯是为复辟帝制作准备。
33.(1)事件:南昌起义;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道路。
(2)特点: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会议:遵义会议;主要内容:集中全力纠正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3)事件:西安事变;让步:取消苏维埃政府,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意义: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迅速撤离南昌”可知,起义指的是1927 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即南昌起义。
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道路:根据所学可知,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受挫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改向山区进军,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或井冈山道路等。
(2)特点:根据材料“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可知,此作战策略具有灵活多变或在运动中歼敌的特点
会议:根据材料二出处“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告全体红军指战员书》(1935年2月)”可知,这一战略出现在红军长征期间,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后。
内容:根据所学可知,在遵义会议上,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 “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 张,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事件:根据题干“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 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让步:根据材料“取消苏维 埃政府”“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 可知,共产党放弃了政权的名号和军队的名义及番号。
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 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 成。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9页,共10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