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
历 史 试 题
本卷共4页,满分100分,和道德与法治同场考试,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第1页装订线内和答题卡上,并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核准姓名与准考证号。
2.选择题的答案选出后,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历史部分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历史部分对应的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右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A.制作精美的玉器 B.制作出了青铜农具
C.建造干栏式房屋 D.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3.孙中山曾评价某位人物:“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位人物是
A.大禹 B.黄帝 C.炎帝 D.舜
4.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大禹传启,天下为家
B.盘庚迁殷,青铜灿烂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5.北京2022年冬奥会体育图标,以汉字雕刻技艺为主要呈现形式,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这一艺术形式构想的灵感来自于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6.《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保证国家兵员 C.分割诸侯权利 D.巩固周王统治
7.《春秋》曾经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赙(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群雄兼并 D.王室衰微
8.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以下做法中最符合孔子主张的是
A.关心是否伤到人 B.细心调查原因 C.严厉处罚看护人 D.不管不闻不问
9. 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周平王迁都洛邑 B.百家争鸣的出现 C.齐桓公称霸中原 D.社会生产力发展
10.李克强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秦朝时,为了让官员“有权不可任性”而设立的官职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11.右边地图表现的史实是
A.秦灭六国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西汉的建立
12.成语“贯朽粟陈”出自《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描述了西汉早期国库财粮富足的情景。这种情景的出现得益于
A.文景之治 B.颁布推恩令 C.统一铸造五铢钱 D.独崇儒术
13. 东汉顺帝时期京城流传“直如弦,死到边;曲如钩,反封侯”的童谣。造成这一童谣流传的原因是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黄巾军起义的破坏
C.汉顺帝的残暴统治 D.州牧割据混战不已
14.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地方合作专题论坛在北京举行。关于古代“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15.《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商鞅变法 ④官渡之战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历史地图能直观地再现历史。右图反映的
历史现象是
A.春秋争霸 B.秦朝统一
C.三国鼎立 D.宋金对峙
17.《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南朝时
A.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B.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C.人口南迁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D.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18.下图是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据此判断该时期的特点是
A.政权分立 B.民族冲突 C.繁荣开放 D.闭关自守
19.北魏流行舞蹈“方舞”,舞者佩戴两件头饰,与汉族传统舞蹈“清商乐”相同。“方舞”音乐安徐、闲雅,近于汉族传统,而脚下动作繁杂丰富,具有西域风格。材料中“方舞”所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三国鼎立 B.对外交往 C.民族交融 D.南北统一
20.2023年4月,第24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的举办吸引了众多目光。山东寿光是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故乡,也是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诞生地。下列内容中属于本书记载的是
A.指南车、千里船的制法 B.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
C.提出了“治未病”理论 D.河流的源头、河道等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共60分。)
21.(20分)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直到秦朝,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划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秦朝为管辖“各地方”所实行的措施是什么?(3分)为了解决“诸侯列国并存”的问题,汉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材料二 “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护中华民族领土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刘文剑《“大一统”思想发微》
(2)依据材料二,分析形成中华民族“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有哪些?(4分)
(3)为了实现“思想”、“文化”的“一统”,汉武帝采取了什么举措?(3分)在“维护领土统一”方面,西汉王朝有何成就?(3分)
材料三 “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
——季羡林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四大文化体系”之所以能够汇流于“中国新疆地区”主要归功于什么 (4分)
22.(20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历史人物同样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在秦国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废井田阡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所以秦国出兵无不胜,夺取大片土地,罢兵勤耕织,国家日益富强,所以秦国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 秦策三》
(1)根据材料一写出商鞅变法的三条措施。(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商鞅变法所起的历史作用。(4分)
材料二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旧习,万不足统治中原。再加上自身深受汉文化影响,实在对汉文化衷心仰慕,于是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2)材料二中孝文帝推动鲜卑族整体汉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历史人物除了商鞅、北魏孝文帝这样的改革家,还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请你选择一位本学期历史课本中出现的杰出人物(示例除外),仿照下面的两个示例,给他们制作一张名片。(5分)
23.(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表中的农具是属于文献材料、口述材料还是实物材料?(2分)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它们分别出现的历史时期。(8分)
有同学认为“生产工具的革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至少选择两个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10分)
天门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B 5.A 6.D 7.D 8.A 9.D 10.C
11.B 12.A 13.A 14.D 15.C 16.C 17.D 18.A 19.C 20.B
二、非选择题
21. 共20分
(1)郡县制; 推恩令。
(2)前提:思想认同;政治统一;领土统一;民族统一。
(3)措施:罢黜百家,独崇儒术;
成就:北击匈奴,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归功:丝绸之路的开通,新疆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是联系欧亚文明的重要通道。
22. 共20分
(1)措施: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原因:改变北魏落后状态;巩固对中原地区统治;深受汉文化影响。
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3)例:姓名:商鞅;朝代:战国时期;称谓:政治家;贡献:顺应时代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在秦国主持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学生任选一位杰出人物,知识点正确即可。)
23. 共20分
(1)史料:实物材料。时期:①远古时期(或新石器时代、原始农耕时期、原始社会时期、距今约7000年等)。②春秋战国时期。③汉朝。④三国时期。
(2)赞同。说明: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或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耧车,以人或畜为动力,一人扶耧,可将开沟、播种、掩土等三道工序一次完成,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翻车可以连续将低处的水提升到高处,便利灌溉,提高了抗旱能力。遇到涝灾,也可以用来排水。可见,生产工具的革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学生任选其中两种农具加以说明即可)
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