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工业革命与社会主义、民族独立运动
(2023.贵州一模)
1.19世纪中期,远东地区茶叶的国际运输几乎都被美国垄断,“盖茶叶以新鲜为贵……英商宁愿以七角五分美元的运费请美商代运茶叶到伦敦,也不愿意以二角五分美元的运费给本国商船”。这反映出,当时( )
A.美国掌控远东贸易的主导权 B.技术革新影响国际贸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英国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2023.贵州毕节一模)
2.17世纪初,原产于中国的茶叶由荷兰人带入欧洲。起初,饮茶的只限于来往东方的荷兰商人、水手和达官贵人。进入18世纪后,饮茶风在欧洲逐渐盛行,很多欧洲人尤其是荷兰人、英国人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这可以用来论证( )
A.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 B.物种交流冲击等级秩序
C.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 D.人口流动影响社会习俗
(2023.贵州一模)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国家组织的博览会中,既有包含展现本国工业与现代化文明的展馆,又有源于各自殖民地的殖民展——主要包括来自殖民地的手工艺品、建筑物等,策展人尽量还原土著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特色并将其展现给本国公众。西方国家推动博览会主要是为( )
A.彰显国家实力,寻求国人认同 B.宣传文明成果,促进技术进步
C.塑造国家形象,争夺殖民霸权 D.弘扬民族文化,推动世界交流
(2023.云南校联考一模)
4.1917年3月,美国驻俄大使在发给国务卿的电函中认为:当沙皇独裁制度在1917年年初倒台时,它将焕发俄国的战斗精神,并向美国的政治、经济与宗教影响打开大门。这表明当时( )
A.临时政府实行美国式民主 B.美国认同俄国的战斗精神
C.沙皇专制威胁到美国霸权 D.俄国革命符合美国的期许
(2023.云南曲靖一模)
5.列宁主张在粮食税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城乡间自由贸易和市场机制,把商品交换作为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主要杠杆,他认为只有根据苏俄的实际国情,制定符合苏俄小农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经济政策,才能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的实现。列宁意在( )
A.密切城乡经济关系 B.重建市场经济体制
C.巩固新生政权基础 D.维护小农经济形态
(2023.广西南宁一模)
6.1926—1927年苏联所需要的机器设备超过1/3依赖进口,到1932年进口机器设备的比重下降到13%,1937年则只占0.9%并开始向国外出口机器设备。这说明( )
A.经济危机阻滞西方对外贸易 B.新经济政策推动工业化进程
C.西方加强对苏联的经济封锁 D.经济政策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2023.贵州贵阳一模)
7.1930年,苏联的外宾商店,通过向外国游客出售古董、在苏联港口为外国海员提供补给,换取外汇。1931年,外宾商店向苏联普通百姓开放,他们可用沙皇金币购买商品,也可使用日用金器、白银、宝石、外汇现金以及境外汇款进行交易。据此推知( )
A.苏联开始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B.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亟需资金积累
C.苏联经济遭遇西欧国家封锁 D.大萧条造成了对苏联经济的冲击
(2023.云南曲靖一模)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6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也由此被塑造成人类现代化的代名词,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这种神话正在被打破,人们正在更加全面地认识西方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固然有其共同特征,同时西方国家内部的现代化进程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但现代化道路绝非西方“专利”。西方现代化建立在对非西方的掠夺和控制基础上,其历史黑暗面永远难以抹去。从原始积累时期通过圈地运动剥削农民,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剥削工人;从寻找新大陆、建立贸易据点,到大规模殖民、建立跨洋帝国,西方现代化展现出恃强凌弱、泯灭人性的掠夺本质。
——摘编自戴维来《世界现代化道路绝非独尊西方》
材料二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迈向更高台阶;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其他还在探寻现代化路径的国家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开辟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
——摘编自任保平任欣怡《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并予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性”的内涵及创新。
(2023.贵州贵阳一模)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5年,法国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世界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将铁路交通与电影内在的相似性,置于城市的场景中,将工业化、现代化的真实城市与速度、电影、城市融为一炉。1896年上海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上海虹口搭建了第一座电影院——虹口大戏院。此后北京及内地,电影放映日益增多。“默片”时代,由卓别林担任主角的美国电影在中国颇受欢迎,《摩登时代》中,卓别林以滑稽、幽默的艺术形象,塑造工人成为大机器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带给人们无尽的欢笑和泪水,更留下对社会弊端的无情戏谑和讽刺。由于外国影片输入中国,多具文化侵略的性质,引起我国一部分知识分子摄制“中国影片”的愿望。从1896年到1932年,中国本土电影从无到有,获得了长足进展。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国产爱国影片的影响不断扩大,改变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电影业传统分布状况,并对战后中国电影及其文化面貌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刘艳《民国时期上海电影业》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原本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影片逐渐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与此同时,引进的苏联影片风靡一时。苏联电影叙事大多贴近中国的时代发展诉求,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提供注解,激发民众投身工业化建设的爱国热情,借助电影寓教于乐的功能对广大民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苏两国产生了思想分歧,最终演变成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电影在中国逐渐走向衰落,到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两国电影文化的交流几近停滞。
——摘编自揭祎琳《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影片的历史交接》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着手改革电影发行放映体制。1979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的请示报告》,恢复了早已被破坏的电影发行放映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电影发行体制进入全面改革的新时期;1995年,广电部发布《关于改革故事影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将中国的电影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推向市场经济体制;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业实施加快开放策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和数字化。
——摘编自唐榕《新中国60年电影体制与电影市场之发展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末中、西电影业兴起的异同,并归纳近代中国电影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二十世纪50、60年代中国电影业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以来推动中国电影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3.贵州一模)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塞缪尔·贝克特,爱尔兰著名剧作家、诗人、小说家,荒诞派戏剧的奠基者。1906年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1928年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德国占领法国期间,他曾因参加抵抗运动,受法西斯的追捕,被迫隐居乡下当农业工人。1945年,曾短期回爱尔兰参加红十字会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返回巴黎,成为职业作家。他的作品以惊人的诙谐和幽默表现了人生的荒诞、无意义和难以捉摸,1953年上演的《等待戈多》,获得巨大成功。1969年瑞典皇家学院说到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时称“他的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并将他的荒诞戏剧与希腊悲剧相提并论,称它们“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
——节编自《塞缪尔·贝克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贝克特文学创作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贝克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2023.贵州毕节一模)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他7岁之前母子俩都不被父亲承认,从小受社会歧视和侮辱、因而成年后痛感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受害者。他思想敏锐,观察问题深刻,决心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来改变社会道德。1848 年,24岁的小仲马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写出了他的成名作《茶花女》。获得成功后,他又进一步改编成了话剧,从此以后专门从事话剧创作。小仲马一生创作不辍,比较有名的作品有《秘生子》《金钱问题》《放荡的父亲》《半上流社会》等。大都以妇女、婚姻、家庭为题材,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感情真切自然,语言通俗流畅,1875年2月21日,小仲马以二十二票的多数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在当时是最高荣誉,使他的事业可说是功德圆满,相较于无缘于此的巴尔扎克、大仲马幸运许多。
——摘编自丁牧《世界文学的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小仲马文学创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仲马文学创作特点产生的原因。
(2023.广西梧州一模)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印度工业衰退。
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05-1849年:默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并提倡工业化。
1831-1848年: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835-1918年:美国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在世。
1839年:英国迫使埃及终止对棉花工业的保护。
1853年7月8日;佩里驶入东京湾。
19世纪中叶:着重军事技术的日本工业化。
1860年:农民革命控制大片中国领土;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
1871年: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巴黎公社革命。
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
1877-1900年:日本对外贸易额增长10倍。
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钢产量两倍于英国。
1895年:日本在争夺朝鲜控制权的战争中打败中国。
—摘编自[美]非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上述材料是19世纪世界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归纳不少于两个阶段特征。示例:“科技快速发展的世纪”,考生归纳的阶段特征不能与示例重复;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云南校联考一模)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1415年以来的600多年间,世界性强国几乎都依赖海洋而崛起,人类文明也泛渐步步入“海洋时代”。学者刘笑分阶段研究了西方海洋强国此略的发展阶段,其中第一节从1415--1648年。标题如下:
根据材料所示例子,从1648-1945年历史阶段中,任选两个依赖海洋崛起的世界性强国,自拟其国家特征标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标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据材料可推知,因美国船只航行速度更快,故为保持茶叶的新鲜,英国商人宁愿以更高价格使用美国商船进行送输,这与美国工业革命中率先进行水上交通动力革命有关,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茶叶贸易情况,仅凭此不足以得出美国掌控远东贸易的主导权,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远东贸易,仅凭此不能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英国贸易政策,不能得出英国奉行自由放任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原产于中国的茶叶在欧洲逐渐盛行,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商品贸易的影响,促进了文化传播,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等级秩序,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未体现文化融合,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因方国家一方面展示本国工业成果和现代文明成就,一方面尽量还原理民地的原始和落后生活,两者鲜明对比,既能对外展示国家实力,又能在本国公众面前树立良好形象,寻求国人对殖民主义认同,A项正确;宣传文明成果,促进技术进步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对殖民霸权的争令,排除C项;弘扬民族文化,推动世界交流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1917年3月,美国驻俄大使在发给国务卿的电函中认为:当沙皇独裁制度在1917年年初倒台时,它将焕发俄国的战斗精神,并向美国的政治、经济与宗教影响打开大门。”可知,19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便将俄国看做是一个与文明世界相对立的野蛮的残暴的国家,一直期望着按照自己的模式塑造一个新的“自由的俄国”,而二月革命使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则意味着俄国正在向民主的道路前进,符合美国的期许,D项正确;临时政府实行美国式民主,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A项;美国认同俄国二月革命,是因为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排除B项;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符合美国国家利益,但无法判定沙皇专制威胁到美国霸权,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据材料“列宁主张在粮食税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城乡间自由贸易和市场机制,把商品交换作为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主要杠杆,他认为只有根据苏俄的实际国情,制定符合苏俄小农经济发展规律的市场经济政策,才能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的实现”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其目的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新生政权,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经济政策实施是“通过完善城乡间自由贸易和市场机制,把商品交换作为维护农民经济利益的主要杠杆,……才能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的实现”,而不是密切城乡关系,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后实施,因此不是“重建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其目的是巩固苏维埃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而非“维护小农经济形态”,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到1932年进口机器设备的比重下降到13%,1937年则只占0.9%并开始向国外出口机器设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的巨大成果。得益于苏联工业化政策,苏联逐渐完成了本国的工业化进程,设备制造业取得长足进步,机器设备对国外的依赖度显著降低,并开始向外出口,D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关于经济危机阻滞西方对外贸易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于1928年就已经被废止了,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西方对苏联的经济封锁不能解释苏联工业化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30年,苏联的外宾商店,通过向外国游客出售古董、在苏联港口为外国海员提供补给,换取外汇。1931年,外宾商店向苏联普通百姓开放,他们可用沙皇金币购买商品,也可使用日用金器、白银、宝石、外汇现金以及境外汇款进行交易。”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正在推进工业化建设,获取外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工业化过程中的资金需求,B项正确;此时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根据材料“苏联的外宾商店,通过向外国游客出售古董、在苏联港口为外国海员提供补给,换取外汇。”可见苏联经济并未遭遇西欧国家封锁,且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此时还未出现经济的大萧条,1933年爆发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大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
8.(1)共同特征:经济上实行工业化(以资本主义经济为根本);政治上实行代议制民主制度,思想上推行自由主义价值观;带有掠夺性、剥削性。(任答3点)
评价:西方的现代化打破了封建秩序,促进了社会转型;使西方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西方的现代化不仅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西方现代化是建立在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的现代化。(任答3点)
(2)内涵:正确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遵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探索现代化多元模式的“中国方案”。
创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互利共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现代化。(任答2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详解】(1)共同特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经济上实行工业化(以资本主义经济为根本);政治上实行代议制民主制度,思想上推行自由主义价值观;带有掠夺性、剥削性等方面回答。(任答3点)
评价:据材料“在16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也由此被塑造成人类现代化的代名词”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的现代化打破了封建秩序,促进了社会转型;使西方社会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据材料“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固然有其共同特征,同时西方国家内部的现代化进程也存在较大差异”可知,西方的现代化不仅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据材料“西方现代化建立在对非西方的掠夺和控制基础上,其历史黑暗面永远难以抹去”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现代化是建立在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上;据所学可知,西方的近代化(工业革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的现代化。(任答3点)
(2)内涵:据材料“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逻辑”并结合所学可知,正确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据材料“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迈向更高台阶”并结合所学可知,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遵循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据材料“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开辟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并结合所学可知,探索现代化多元模式的“中国方案”,开辟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
创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互利共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现代化等角度回答。(任答2点,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9.(1)异: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进步及创造的物质条件,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西方电影业的诞生。中国:19世纪末,列强侵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列强的文化侵略刺激中国电影问世。(答2点)
同:电影都带有娱乐性;都有反映时代主题的作品,表达创作者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任答1点)
特点:早期中国电影业发展以上海为中心逐渐扩展到内地;抗日战争的形势变化,改变了中国电影业的传统布局;中国影业发展具有被动接受外来文化与努力进行文化自救的双重性;中国进步电影承担了抗日救亡、探索民族独立道路的文化重任。(任答2点)
(2)变化: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外国电影由美国电影转向以苏联电影为主;1956年后到60年代,引进的苏联电影从繁荣逐渐走向衰落。
评价:中美对峙;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当时引入苏联电影有助于对中国主流文化意识的宣传。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
(3)因素:改革开放的推动;国家颁布政策、法规推动电影业的体制革新;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引导;科技进步提高了电影制作水平;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影业走向国际化。(任答3点)
【详解】(1)异:根据材料一中的“1895年,法国摄影师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世界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将铁路交通与电影内在的相似性,置于城市的场景中,将工业化、现代化的真实城市与速度、电影、城市融为一炉”信息可以得出,西方西方电影业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进步及创造的物质条件下,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中诞生的;根据材料一中的“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上海虹口搭建了第一座电影院。”、“由于外国影片输入中国,多具文化侵略的性质,引起我国一部分知识分子摄制‘中国影片’的愿望”等信息可以得出,中国电影业是在19世纪末列强侵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列强的文化侵略刺激的大背景下问世。
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不论中西方的电影业,都带有娱乐性,都有反映时代主题的作品,都能表达创作者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对现实的批判,等。
特点:根据材料一中的“1896年上海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电影”、“此后北京及内地,电影放映日益增多”信息可以得出,早期中国电影业发展以上海为中心逐渐扩展到内地;根据材料一中的“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国产爱国影片的影响不断扩大,改变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电影业传统分布状况,并对战后中国电影及其文化面貌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信息可以得出,抗日战争的形势变化,改变了中国电影业的传统布局;根据材料一中的“对战后中国电影及其文化面貌带来较为深远的影响”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影业发展具有被动接受外来文化与努力进行文化自救的双重性;根据材料一中的“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国产爱国影片的影响不断扩大”信息可以得出,中国进步电影承担了抗日救亡、探索民族独立道路的文化重任。
(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的“新中国成立后,原本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影片逐渐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与此同时,引进的苏联影片风靡一时”信息可以得出,新中国成立后,引进的外国电影由美国电影转向以苏联电影为主;根据材料二中的“苏联电影叙事大多贴近中国的时代发展诉求,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提供注解,激发民众投身工业化建设的爱国热情,借助电影寓教于乐的功能对广大民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苏两国产生了思想分歧,最终演变成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电影在中国逐渐走向衰落,到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两国电影文化的交流几近停滞”信息可以得出,1956年后到60年代,引进的苏联电影从繁荣逐渐走向衰落。
评述:结合二十世纪50、60年代中苏美三大国之间的关系回答即可。可以参考如下角度:中美对峙,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而且在当时引入苏联电影有助于对中国主流文化意识的宣传。而伴随着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当时中国电影业的变化受此影响颇深。
(3)因素:根据材料三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着手改革电影发行放映体制”可以得出,改革开放的推动;根据材料三中的“1979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的请示报告》,恢复了早已被破坏的电影发行放映体制”可以得出,国家颁布政策、法规推动电影业的体制革新;根据材料三中的“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电影发行体制进入全面改革的新时期;1995年,广电部发布《关于改革故事影片摄制管理工作的规定》,将中国的电影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推向市场经济体制”可以得出,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引导;根据材料三中的“推动了中国电影的产业化和数字化”可以得出,科技进步提高了电影制作水平;根据材料三中的“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业实施加快开放策略”可以得出,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国影业走向国际化。
10.(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发展;20世纪三三十年代表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西方自由、平等、得爱思想,人们的精神危机加剧;传统艺术形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现代科技发展进步拓宽了人们的视野。(答出三点)
(2)原因:创造了新的文学形式,奠定了荒诞派戏剧的基础;对以理性和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文明进行反思;促使现代人寻找本真和精神家园。(答出三点)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1928年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德国占领法国期间,他曾因参加抵抗运动,受法西斯的追捕,被迫隐居乡下当农业工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西方自由、平等、得爱思想,人们的精神危机加剧;根据材料“他的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传统艺术形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根据贝克特所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发展;20世纪三三十年代表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现代科技发展进步拓宽了人们的视野等方面分析背景。
(2)原因:根据材料“他的作品以惊人的诙谐和幽默表现了人生的荒诞、无意义和难以捉摸,1953年上演的《等待戈多》,获得巨大成功”“他的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造了新的文学形式,奠定了荒诞派戏剧的基础;根据材料“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以理性和科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文明进行反思;促使现代人寻找本真和精神家园。
11.(1)特点:关注下层人物,聚焦妇女、婚姻、家庭问题;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感情真切自然。
(2)原因:小仲马的个人经历;当时法国社会的腐化、淫靡之风;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弊病丛生;法国文学传统的影响。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小仲马一生创作不辍,比较有名的作品有《秘生子》《金钱问题》《放荡的父亲》《半上流社会》等。大都以妇女、婚姻、家庭为题材”可知,关注下层人物,聚焦妇女、婚姻、家庭问题;根据材料“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可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风格;根据材料“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感情真切自然”可知,语言通俗流畅,感情真切自然。
(2)原因:根据材料“他7岁之前母子俩都不被父亲承认,从小受社会歧视和侮辱、因而成年后痛感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受害者”可知,小仲马的个人经历;当时法国社会的腐化、淫靡之风;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弊病丛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文学传统的影响。
12.示例1:殖民统治的世纪。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寻找市场,西方列强加紧海外殖民扩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英国已将印度变成殖民地,美国夺取了菲律宾,非洲也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19世纪,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19世纪带有鲜明的“殖民”色彩,是殖民地人民的一部血泪史。
示例2:工业化的世纪。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产生巨大的动力,推动工业化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是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加速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示例3: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纪。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兴起一系列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圣西门、欧文等人提出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71年爆发巴黎公社。
19世纪是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
其他:剧烈变革和动荡的世纪;改革和革命的世纪;殖民与反殖民的世纪等。
【详解】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在严格按照问题要求归纳的同时,只有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言之有理即可。通过阅读材料,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因此在论述时尽量抓住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回答。另外在归纳时,尽量寻找出现频率多的词来作答,比如根据材料“佩里驶入东京湾”可以从殖民扩张角度论述,材料中“工业”出现次数较多,可以从工业革命角度论述,根据材料“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可以从改革角度论述。
示例1:殖民统治的世纪。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为寻找市场,西方列强加紧海外殖民扩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英国已将印度变成殖民地,美国夺取了菲律宾,非洲也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19世纪,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19世纪带有鲜明的“殖民”色彩,是殖民地人民的一部血泪史。示例2:工业化的世纪。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产生巨大的动力,推动工业化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推动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是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加速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示例3: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纪。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兴起一系列斗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圣西门、欧文等人提出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71年爆发巴黎公社。19世纪是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其他:剧烈变革和动荡的世纪;改革和革命的世纪;殖民与反殖民的世纪等。
13.示例:
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兴衰。
说明:16世纪到19世纪,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战胜荷兰和法国,积极殖民扩张,实现了海军、殖民地和经济发展三大要素的有序循环,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全世界最大的殖民地,并率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20世纪,老牌国家英国虽然赢得一战和二战的胜利,但是一战使英国元气大伤,二战后,英国海军衰落,英国沦落到只能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求生存的地步。综上,英国海军兴衰历史是日不落帝国的兴衰的缩影。
美国——鹰,从海上腾飞。
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为经济实力世界第一的国家,在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时代背景下,美国海军迅速崛起,并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的世界第一大海军地位。二战期间美国建立了空前规模的超级海上舰队,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实力世界第一。美国强大的海军实力大大加强了的其霸主地位。综上,伴随美国崛起,美国海军走向腾飞。
【详解】本题为论述类题目,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首先,根据材料“自1415年以来的600多年间,世界性强国几乎都依赖海洋而崛起,人类文明也泛渐步步入‘海洋时代’。......1648——1945年历史阶段中,任选两个依赖海洋崛起的世界性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选择英国和美国,英美都是依赖海洋崛起的世界性强国。英国国家特征为:日不落帝国的兴衰;美国国家特征为:鹰,从海上腾飞。
其次,根据提炼的国家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如: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兴衰。16世纪到19世纪,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战胜荷兰和法国,积极殖民扩张,实现了海军、殖民地和经济发展三大要素的有序循环,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全世界最大的殖民地,并率先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20世纪,老牌国家英国虽然赢得一战和二战的胜利,但是一战使英国元气大伤,二战后,英国海军衰落,英国沦落到只能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求生存的地步。美国——鹰,从海上腾飞。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为经济实力世界第一的国家,在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时代背景下,美国海军迅速崛起,并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的世界第一大海军地位。二战期间美国建立了空前规模的超级海上舰队,到二战结束时,美国海军实力世界第一。美国强大的海军实力大大加强了的其霸主地位。
最后,对选择的国家特征进行总结升华,如:综上,英国海军兴衰历史是日不落帝国的兴衰的缩影。或者,综上,伴随美国崛起,美国海军走向腾飞。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专题10工业革命与社会主义、民族独立运动 2023年一模分类汇编(全国甲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