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外国语(净月南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初考试初二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这句话正好命中道光皇帝的心事。针对材料描述的事情,清政府的应对措施是( )
A.虎门销烟 B.虎门战役 C.吴淞战役 D.平壤战役
2.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材料中“被拾走的果子”最有可能指的是( )
A.大肆洗劫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B.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和巨额的赔款
C.承认《天津条约》又增开天津为商埠 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北京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天津条约》签订后
4.“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此段文字来源于(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明定国是诏》
5.19世纪70年代,当清政府向日本赔偿50万两白银后,《泰晤士报》的记者宓吉感叹道:“台湾事件的处理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它将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这充分反映了( )
A.清军力量非常弱小 B.清政府统治的腐败
C.清朝经济实力强大 D.清朝外交政策灵活
6.“在千钧一发之际,年近70岁的老将持矛大呼,跃出战壕,扑向法军”,这一英勇的场景应发生于( )
A.吴淞战役 B.黄海海战 C.威海卫战役 D.镇南关大捷
7.《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赔款白银4.5亿两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8.徐中约曾评价洋务运动:“他们从未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国家,事实上,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材料表明洋务运动( )
A.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 B.本质上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C.实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标 D.受顽固派抵制
9.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上书皇帝,痛陈缠足的危害,呼吁在全国禁止缠足。后来虽然维新变法中途夭折,但天足运动已深入人心。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借鉴了西方政治制度
C.消除了封建礼教的危害 D.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10.毛泽东曾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主要是指它( )
A.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拒绝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一切条约
D.规定中华民国的国民一律平等
11.《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清政府统治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2.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 )
A.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C.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3.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B.转危为安,历史转折
C.光明前途,良好开端 D.科学发展,高举旗帜
14.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5.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给我党提供的最大教训是( )
A.必须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B.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C.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D.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16.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创办 D.北伐战争的开始
17.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
A.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8.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B.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D.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中共的领导下,北平学生掀起
A.五四运动 B.“华北自救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0.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
21.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初三(2)班举办“致敬英雄”为主题的板报,下列可入选“抗日战争”板块的是( )
A.京汉铁路工人领袖林祥谦 B.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
C.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 D.战斗英雄黄继光
22.1947年3月人民解放军主动撤离延安,是因为国民党军队进攻( )
A.陕北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
23.某同学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这一单元内容时,将其划分为“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夺取胜利”四个阶段。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的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解放南京
24.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中国投资设厂,外国对华资本输出的门户洞开,随即列强掀起了在华设厂办矿的高潮。针对这一危机,张謇呼吁( )
A.“闭关锁国” B.“公车上书”
C.“扶清灭洋” D.“实业救国”
25.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 )
A.发展曲折 B.分布不平衡 C.技术落后 D.规模比较小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
材料二: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近现代史》
(2)“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始于什么事件 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材料三:下图是发表于1939年的漫画《这一槌的溢味如何》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材料四: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此后,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历时一年多后,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中国近代史纲要》
(4)材料四中,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产生了什么作用
材料五:西北野战军撤离延安后,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而人民解放军则利用有利时机和地形,寻机歼敌。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共歼敌1.4万余人。
——《中国近现代史》
(5)材料五反映了人民解放军采取了怎样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材料六:人民群众支持三大战役统计表
项目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民工 160万人 543万人 154万人
担架 1.38万副 30.5万副 2万副
车辆 6750辆 88万辆 40万辆
(6)材料六统计表体现了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7)结合材料四、材料五、材料六分析中国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27.下图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名称的演变过程。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1)题目自拟(2)内容需包括图示所反映的人民军队进行的五次军事行动(各一例)及其影响(一点即可),以及通过这段过程你获得的感悟。(3)表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
试卷第4页,共5页
1.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鸦片流毒对中国的危害,这是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的奏折,后来他到广东查缴鸦片,主持了虎门销烟,A项正确;虎门战役、吴淞战役是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军侵略的斗争,不是清政府应对鸦片流毒的措施,排除BC项;平壤战役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依据题干“近代西方列强在一次打劫中国时,英法联军使劲地摇晃这棵结满果实的“晚清”大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人给拾走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打劫中国”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直接出兵侵略中国,而沙俄却趁火打劫,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成为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D项正确;洗劫焚毁皇家园林圆明园是英法联军的暴行,与题干所述不符,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和巨额的赔款给英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又增开天津为商埠,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中国的内河航运权遭到严重破坏,D项正确;《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三者均没有关于外国船只在中国内河航运权的规定,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4.B
【详解】根据题干“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中《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B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华民国时期颁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排除A项;《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资本主义,与材料中内容主旨无关,排除C项;《明定国是》诏书是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它将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可知,报道是在说清政府统治腐朽,只知对外妥协,B项正确;从“富饶的帝国”可知,当时的清军力量并不弱小,排除A项;从“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可知,清朝虽然富饶,但却懦弱无能,统治者腐朽不堪,排除C项;材料批判的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不是在夸奖清朝外交政策灵活,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根据题干“年近70岁的老将持矛大呼,跃出战壕,扑向法军”和结合所学可知,是中法战争中的镇南关大捷,D项正确;吴淞战役发生在中英鸦片战争中,排除A项;黄海海战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排除B项;威海卫战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项正确;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排除A项;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从此,东交民巷成了外国人为非作歹的不法之地,也成为他们侵略中国的基地和跳板,排除C项;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使列强开始用控制军事手段控制中国,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据题干“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事实上,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和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因此,材料强调洋务运动本质是维护清朝的统治,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抵御外国的经济侵略的信息,排除A项;洋务运动失败告终,没有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标,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洋务派受到顽固派抵制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上书皇帝,痛陈缠足的危害,呼吁在全国禁止缠足。后来虽然维新变法中途夭折,但天足运动已深入人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康有为等领导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项正确;借鉴了西方政治制度,题干内容没有体现,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上书皇帝,痛陈缠足的危害,呼吁在全国禁止缠足。后来虽然维新变法中途夭折,但天足运动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消除了封建礼教的危害,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不符合史实,因为戊戌变法失败了,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根据题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性”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法律的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项正确;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体现了主权在民,不是革命性,排除A项;拒绝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一切条约,不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排除C项;规定中华民国的国民一律平等,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皖直”指的是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滇”指的是滇系军阀。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云南、贵州被滇系军阀唐继尧所占,广东、广西被桂系军阀陆荣廷所占。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属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C项正确;清政府统治晚期,并未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排除A项;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军阀割据混战局面出现在1916年袁世凯死后,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并未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生的中华民国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 :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D项正确;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属于实业救国,不属于文化方面,排除A项;《变法通议》是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撰写的一组政论文章,维新派主张变法,排除B项;孙中山组建同盟会属于制度方面的学习,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的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A项正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大转折,排除B项;新中国的成立,指明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途,使民族复兴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排除C项;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高举科学发展旗帜,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根据题干“脚踏实地”“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C项正确;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但党的最低纲领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排除A项;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排除B项;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3年,金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罢工遭到了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C项正确;国民革命失败后的教训是必须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排除A项;反对帝国主义不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教训,排除B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展现正式建立,B项正确;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排除A项;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北伐战争的开始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17.D
【详解】据题干“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受挫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我国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D项正确;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其中,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排除AB项;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抗战期间创建的,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排除C项。故选D项。
18.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即“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解释必须对历史人物或事件作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的问题,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是历史解释,B项正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均是对客观历史的陈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C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1935年,日本侵略者制造华北事变,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D符合题意,B排除;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A排除;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发起的宣扬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此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C排除。故选择D。
20.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会通过的新党章,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B项符合题意;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A不符合题意;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不符合题意;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英勇抗战,其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就是杰出代表,B项正确;京汉铁路工人领袖林祥谦是工人运动中的杰出代表,排除A项;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抗英英雄,排除C项;战斗英雄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时期英雄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B项。
22.A
【详解】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当时在陕北的西北野战军与敌人相比,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进行了多次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2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正确;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属于战略防御,排除A;三大战役属于战略决战,排除C;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属于夺取胜利,排除D。故选B.
24.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面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外国人在华办厂开矿的局面,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实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实业救国”的主张,D项正确;闭关锁国是清朝的对外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公车上书”的是康有为、梁启超等参加科举的举人,“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25.B
【详解】由材料“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可知,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全国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说明当时中国的纺织业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在比较大的城市,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中国的纺织业发展曲折,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技术问题,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纺织业的规模,排除D项。故选B项。
26.(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爱国主义
(2)七七事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任意两点。
(3)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等,其他表述符合题意也可。
优秀品质:不怕牺牲,捍卫民族尊严,保家卫国的决心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4)变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作用:使农村
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6)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等,其他表述符合题意也可。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7)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为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群众在物资、人力、精神等方面支援前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作战方针政策;国民党军队内部不团结;国民党政府腐败,失去民心等任意三点即可。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可知,这体现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可知,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体现出浓厚的爱国主义。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战的彻底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可知,“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始于七七事变。中国抗日战争是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这是因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漫画可知,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的优秀品质有,不怕牺牲,捍卫民族尊严,保家卫国的决心。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可知,这体现的变化是,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它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根据所学和材料五“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确定的蘑菇战术,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与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在陕北高原周旋”可知,这体现的作战原则和方针是,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6)根据所学和材料六表格可知,这体现出,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7)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取得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为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群众在物资、人力、精神等方面支援前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作战方针政策;国民党军队内部不团结,国民党政府腐败,失去民心。
27.(1)题目: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2)事件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立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感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详解】题目:据材料“1927年8月革命军、1927年9月工农革命军、1934--1936年工农红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事件:
南昌起义:据材料“1927年8月革命军”并结合所学可知,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立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秋收起义:据材料“1927年9月工农革命军”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9月的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红军长征的胜利:据材料“1934--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并结合所学可知,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开始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百团大战:据材料“1940年8月八路军”并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下半年的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渡江战役:据材料“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4月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感悟:据上分析可知,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