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茅以升实验学校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专项评价样卷
八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1840年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是指俄国在侵华期间( )
A.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C.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 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3. 下面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笔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1851年,金田起义 1853年,北伐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追求财富平均 1856年,天京事变 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洋人的联合进攻下失败
A. 北伐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洋务运动
4.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B. 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C.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 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5.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A.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6.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 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 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 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7. 《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A. 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 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 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 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8.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的这段论述,突出地体现了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9.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材料中第二次“革命”( )
A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 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际地位
D.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10. 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从屈辱走向独立
C 从专制走向民主 D. 从闭关自守走向开放
11. 民国初年,直系控制两江地区,皖系掌握闽浙等地,奉系盘踞东北……相继爆发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这反映的阶段特征是( )
A. 护国战争失败 B. 农民起义不断 C. 西方列强入侵 D. 军阀割据混战
12.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年)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 )
A. 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 利于封建礼教宣传
C. 是学习西方器物的结果 D. 受益于新文化运动
13.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是指五四运动具有( )
A. 追求民主共和的进步性 B. 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迫切性
C. 发动武装起义的正义性 D.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14.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红船精神的发祥地应是( )
A. 南京、广州 B. 北京、上海 C. 上海、嘉兴 D. 武汉、广州
15. 下表折射出( )
毛泽东主要履历(1924~1926)
1924年2月,任国民党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 1925年10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年11月,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 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B. 南昌起义创建革命军队
C. 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 D. 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16. 可以说,当时起义军退向井冈山,旨在避开占有优势的国民党军的攻击,却寻找到自己生存发展之路。材料中的“路”指的是( )
A.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以城市为中心
C.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D. 农村包围城市
17.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 中共三大 B. 八七会议 C. 古田会议 D. 遵义会议
18.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遵义会议必须被看成为一次政治会议而非一场军事会议。”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指遵义会议( )
A. 使中国革命重心发生变化
B.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C. 纠正军事上“左”的错误
D. 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19.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袭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首歌反映了( )
A. 红船精神 B. 长征精神 C. 抗战精神 D. 延安精神
20. 九十多年前,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七七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21. 为纪念建军95周年,八年级同学搜集了如下四幅图片,其中属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2. 日本华北方面军的一份作战记录这样记载道:“该战斗系于昭和十五年八月二十日夜,同时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同时将铁路、桥梁和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因此损害甚大。”这份作战记录中的“该战斗”属于( )
A. 平型关战役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23. 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某次会战”是指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24. 抗战胜利前夕,针对蒋介石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批判《中国之命运》为中心的宣传活动,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而且已经创造出中国的共产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是指( )
A. 三民主义 B. 新三民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25. 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显示: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团,其中21个师团投入中国战场。1939年,日本陆军共41个师团,其中34个师团投入中国战场。1941年,日本陆军共51个师团,其中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中国战场。由此可见( )
A.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实力严重不足
B. 日本不断地减少侵华战争的兵力总数
C. 中国在世界上最早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26.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 北伐推翻北洋军阀 B.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27.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夏见证了( )
A. 解放战争的打响 B. 战略进攻的序幕
C. 战略决战的开始 D. 国民政府的覆亡
28.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的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这里“最基本条件”是( )
A. 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B. 建立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C.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D. 取得广大农民支持拥护
29. 在人民解放军即将发动渡江战役前夕,英国“紫石英”号护卫舰无视解放军的多次警告,擅自进入长江,闯入解放军防区,引发炮击事件,“紫石英”号重伤搁浅在镇江江面,最终狼狈逃走。这显示出( )
A. 中共捍卫国家主权独立的决心 B. 新中国坚决抗击英国侵略行径
C. 国民政府实行屈辱的对外政策 D. 西方列强从此放弃了霸权主义
30. 以下三幅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根据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A. 全面内战爆发 B. 千里挺进大别山
C. 战略大决战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5分,33题12分,计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以上材料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上册)
(1)材料一是清政府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析这场战争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2)材料二是清政府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材料二中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本质区别?
(3)材料三是清政府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列强侵略让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
材料二 ……这次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指挥下材料二从1935年1月底到5月上旬,四渡赤水、兵临贵阳、奔袭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彻底改变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为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每当我想起淮海决战的那些日日夜夜,最令人难忘的,就是我们的人民群众……有三区(华东、中原、华北)五省(鲁、苏、豫、皖、冀)的540多万民工参加了支前工作……在南北五六十公里、东西四五十公里的战场上,军队、民工及俘虏就有150万人要吃饭,每天需粮食300万斤。根据地人民以“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的实际行动,全力支援了这场规模空前的决战。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张震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简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此开创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并分析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根据地人民“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的行动,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实施的什么政策?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宝贵经验。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里,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后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民的出路。但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摆脱失败的厄运,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分别有哪些实践活动?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革命中起到什么作用?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专项评价样卷
八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1840年的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这场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840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此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860年,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1895年,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1901年,排除D项。故选A项。
2.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分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是指俄国在侵华期间( )
A.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C.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 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和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趁火打劫,通过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西北和东北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取得协定关税特权,排除A项;英法获取中国大量赔款,排除C项;英法掠夺了圆明园大量珍宝,排除D项。故选B项。
3. 下面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笔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1851年,金田起义 1853年,北伐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追求财富平均 1856年,天京事变 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洋人的联合进攻下失败
A. 北伐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洋务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太平军北伐和西征,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洋人的联合进攻下失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爆发到失败的过程,B项正确;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是1924年--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的革命运动,排除C项;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 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B. 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
C.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加剧 D. 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洋务派开始大规模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派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表明当时的中国近代海防意识的增强,B项正确;洋务运动最终破产,没有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排除A项;近代海军的创建并没有阻止民族危机的加剧,排除C项;近代海军的创建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A.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这是列强资本输出的表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与《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直接相关,故B正确;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等地为商埠、割辽东半岛和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都不是资本输出的要求,故ACD错误。
6.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
A. 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 B. 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
C. 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D. 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D项正确;“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与“社会文化运动”关联不大,排除A项;戊戌变法并未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排除B项;维新派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7. 《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A. 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 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 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 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条约》。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严禁保证人民参加各种形势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清政府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排除A项;《辛丑条约》没有割让土地,排除B项;材料中说明列强对清政府政治控制,不是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排除C项。故选D项。
8.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孙中山的这段论述,突出地体现了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中的“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可知体现的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体现了同盟会纲领中的建立民国,C项正确;驱除鞑虏指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项;恢复中华指的是反对民族压迫,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平均地权指的是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
9.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于1949年……”材料中第二次“革命”( )
A.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 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际地位
D.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排除C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从分裂走向统一 B. 从屈辱走向独立
C. 从专制走向民主 D. 从闭关自守走向开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清帝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并颁布宪法,以期维护民主共和,限制袁世凯专制,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由专制走向民主,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分裂、统一等内容,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排除B项;D项违背史实,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就已经被打开,排除D项。故选C项。
11. 民国初年,直系控制两江地区,皖系掌握闽浙等地,奉系盘踞东北……相继爆发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这反映的阶段特征是( )
A. 护国战争失败 B. 农民起义不断 C. 西方列强入侵 D. 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直系控制两江地区,皖系掌握闽浙等地,奉系盘踞东北......”体现的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形成军阀割据局面;“相继爆发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说明各派军阀之间相互攻伐,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D项正确;护国战争针对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排除A项;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不属于农民起义和西方列强入侵,排除BC项。故选D项。
12.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年)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 )
A. 使得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 利于封建礼教宣传
C. 是学习西方器物的结果 D. 受益于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了,风息了,我应在院中唱歌。”可知,材料中的诗歌通俗易懂,这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项正确;A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程朱理学宣传封建礼教,而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封建礼教,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属于学习西方器物阶段,而新文化运动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学习西方,排除C项。故选D项。
13. 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是指五四运动具有( )
A. 追求民主共和的进步性 B. 推翻清王朝统治的迫切性
C. 发动武装起义的正义性 D. 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而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纲领,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具有不彻底性,所以这种“姿态”是指五四运动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故选D;辛亥革命也有追求民主共和的进步性,排除A;五四运动爆发时清王朝已经被辛亥革命所推翻,排除B;五四运动中没有发动武装起义,排除C。
14.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红船精神的发祥地应是( )
A. 南京、广州 B. 北京、上海 C. 上海、嘉兴 D. 武汉、广州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就是其重要体现,C项正确;中共一大先在上海,后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从而诞生红船精神,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 下表折射出( )
毛泽东主要履历(1924~1926)
1924年2月,任国民党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 1925年10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年11月,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 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B. 南昌起义创建革命军队
C. 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 D. 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毛泽东主要履历(1924-1926)”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南昌起义是在1927年,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是在1936年,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6. 可以说,当时起义军退向井冈山,旨在避开占有优势的国民党军的攻击,却寻找到自己生存发展之路。材料中的“路”指的是( )
A.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以城市为中心
C.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D. 农村包围城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当时起义军退向井冈山,旨在避开占有优势的国民党军的攻击,却寻找到自己生存发展之路”可知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D项正确;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井冈山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排除B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论断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提出的,是党从大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中取得的正确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7.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 中共三大 B. 八七会议 C. 古田会议 D. 遵义会议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C项正确;中共三大确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方针,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遵义会议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8.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遵义会议必须被看成为一次政治会议而非一场军事会议。”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指遵义会议( )
A. 使中国革命重心发生变化
B.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C. 纠正军事上“左”的错误
D. 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遵义会议必须被看成为一次政治会议而非一场军事会议。”可知,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关于政治方面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项正确;使中国革命重心发生变化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排除A项;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属于军事方面的史实,排除B项;纠正军事上“左”的错误属于军事方面的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9.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袭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这首歌反映了( )
A. 红船精神 B. 长征精神 C. 抗战精神 D. 延安精神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袭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分析可知,材料反映了红军长征时期爬雪山、过草地,克服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B项正确;;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关,排除A项;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与抗日战争有关,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延安精神主要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0. 九十多年前,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七七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使得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C项正确;七七事变发生于华北地区的北平,排除A项;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均发生于上海地区,排除BD项。故选C项。
21. 为纪念建军95周年,八年级同学搜集了如下四幅图片,其中属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由叶挺任军长,开赴抗日前线。因此属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是②③,C项正确;①是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不符合题意;④是八一军旗,与南昌起义相关,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2. 日本华北方面军的一份作战记录这样记载道:“该战斗系于昭和十五年八月二十日夜,同时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同时将铁路、桥梁和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因此损害甚大。”这份作战记录中的“该战斗”属于( )
A. 平型关战役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百团大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同时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同时将铁路、桥梁和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因此损害甚大”,结合所学知识,这指的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D项正确;平型关战役是1937年八路军进行的一场伏击战,并不以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为主要任务,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则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不是以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为主要任务,排除B项;武汉会战爆发于1938年,是正面战场的一场重大战役,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处阶段,与华北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3. 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某次会战”是指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它配合了友邦作战,”“有着中国战场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正当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之际,中国战场上却喜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4. 抗战胜利前夕,针对蒋介石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批判《中国之命运》为中心的宣传活动,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而且已经创造出中国的共产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是指( )
A. 三民主义 B. 新三民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抗战胜利前夕”“必须而且已经创造出中国的共产主义理论”,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通过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全党的指导思想。C正确;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理论,A排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基础,B排除;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理论,D排除;故选C。
25. 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显示: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团,其中21个师团投入中国战场。1939年,日本陆军共41个师团,其中34个师团投入中国战场。1941年,日本陆军共51个师团,其中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中国战场。由此可见( )
A.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实力严重不足
B. 日本不断地减少侵华战争的兵力总数
C. 中国在世界上最早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内容可知,日本投入侵华战争的陆军军力占其总军力的绝大部分,这说明中国战场牵制了绝大部分的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D项正确;材料体现日本将大部分兵力用于侵华战争,无法说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实力严重不足,排除A项;日本并没有不断地减少侵华战争的兵力总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开始抗战的时间,不能体现中国在世界上最早进行反法西斯斗争,排除C项。故选D项。
26. 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 北伐推翻北洋军阀 B.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觉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结果签订《双十协定》。据“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可知,这表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是为了争取国内民主和平,C项正确;北伐推翻北洋军阀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北伐战争1926年开始,排除A项;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排除B项;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是在1949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7.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夏见证了( )
A. 解放战争的打响 B. 战略进攻的序幕
C. 战略决战的开始 D. 国民政府的覆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项正确;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排除A项;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入战略决战阶段,这与题干中的“大别山”“1947年”不符,排除C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这与题干中的“大别山”“1947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8.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的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这里“最基本条件”是( )
A. 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B. 建立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C. 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D. 取得广大农民支持拥护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的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主张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了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因此,此处“最基本的条件”当为取得农民阶级的支持拥护,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土地问题,与建立革命根据地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当时工农红军已经更名为解放军,排除B项;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是在土地改革时期,与解放战争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9. 在人民解放军即将发动渡江战役前夕,英国“紫石英”号护卫舰无视解放军的多次警告,擅自进入长江,闯入解放军防区,引发炮击事件,“紫石英”号重伤搁浅在镇江江面,最终狼狈逃走。这显示出( )
A. 中共捍卫国家主权独立的决心 B. 新中国坚决抗击英国侵略行径
C. 国民政府实行屈辱的对外政策 D. 西方列强从此放弃了霸权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紫石英号护卫舰无视解放军的多次警告,擅自进入长江,闯入解放军防区,引发炮击事件”可以得出人民解放军反击了英国军舰的无理行为,体现出中共捍卫国家主权独立的决心,A项正确;炮击事件发生时,新中国尚未成立,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民政府实行屈辱的对外政策,排除C项;西方列强不可能从此放弃了霸权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
30. 以下三幅图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根据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A. 全面内战爆发 B. 千里挺进大别山
C. 战略大决战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上“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文字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三大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发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C项正确;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排除A项;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B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发动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5分,33题12分,计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以上材料摘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上册)
(1)材料一是清政府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析这场战争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2)材料二是清政府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材料二中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本质区别?
(3)材料三是清政府在什么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列强侵略让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是在丧失主权情况下的被迫行为,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今天我国招商引资,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行为。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小问1详解】
战争:根据材料“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小问2详解】
战争:根据材料“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
本质区别:根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是在丧失主权情况下的被迫行为,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今天我国招商引资,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行为。
【小问3详解】
战争:根据材料“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小问4详解】
社会性质变化: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
材料二 ……这次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指挥下材料二从1935年1月底到5月上旬,四渡赤水、兵临贵阳、奔袭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彻底改变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为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每当我想起淮海决战的那些日日夜夜,最令人难忘的,就是我们的人民群众……有三区(华东、中原、华北)五省(鲁、苏、豫、皖、冀)的540多万民工参加了支前工作……在南北五六十公里、东西四五十公里的战场上,军队、民工及俘虏就有150万人要吃饭,每天需粮食300万斤。根据地人民以“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的实际行动,全力支援了这场规模空前的决战。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摘编自《张震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简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此开创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并分析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根据地人民“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支援前线”的行动,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实施的什么政策?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
【答案】32. 变化:从城市转向农村。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3. 会议:遵义会议。
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4. 政策: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5. 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
【解析】
【小问1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可以得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的变化从城市转向农村。
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创立了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小问2详解】
会议:根据材料“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指挥下材料二从1935年1月底到5月上旬,四渡赤水、兵临贵阳、奔袭云南、威逼昆明、巧渡金沙,彻底改变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可以得出这次会议是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小问3详解】
政策: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淮海战役时期,人民群众热烈之前,结合所学知识,这得益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小问4详解】
经验: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国情,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得出的经验是结合中国国情,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遵义会议的召开得出的经验是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淮海战役的胜利得出的经验是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里,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后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民的出路。但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
——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摆脱失败的厄运,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分别有哪些实践活动?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革命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33. 实践活动:“仿照西方船坚炮利”:洋务运动;“取法民主制度”: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进行思想启蒙”:新文化运动。
34. 作用:指明斗争目标;找到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凝聚)人心(人民)。
35. 作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解析】
【小问1详解】
运动:根据“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里,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后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民的出路。但是,一切努力都失败了。”可知,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实践活动可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的递进过程进行概括,具体如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器物;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开展维新变法;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开展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者学习与传播马克思主义。
【小问2详解】
作用: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是指明斗争目标;找到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凝聚)人心(人民)。
【小问3详解】
作用:根据上述材料,近代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所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茅以升实验学校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