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如表是1870与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可知(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2% 8% 13% 10% —
1913 15% 11% 13% 8% 4%
注①德国是1872年的数据
A.各国家实力受工业革命影响不大 B.英国在世界贸易中仍然一家独大
C.美、德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增大 D.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正在形成
2.如图呈现了18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总体趋势,其形成主要得益于( )
A.食物物种交流和农业向现代化转型 B.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C.资本主义的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D.国际运河的开通和航空技术的发展
3.下图反映的是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占比情况。其中②代表的是( )
A.美国 B.苏联 C.英国 D.德国
4.“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城市?
A.西汉长安 B.唐朝长安 C.北宋汴京 D.明朝苏州
5.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国际分工日益明确,世界各国联系更加密切,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
A.全球贸易网最终形成 B.国际贸易发展趋于平衡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冷战的结束促进世界贸易突飞猛进
6.中国古代的土地交易契约,可不经官方审核,也不用加盖官方印鉴,只经立契人、保人、中人签名盖章或画押作证即可。由此可推知,古代中国( )
A.官府鼓励土地兼并 B.商业法律法规缺失
C.强调个人信用意识 D.注重维护个人权利
7.下面是1970—1986年中国外贸产值变化简表。(单位:百万美元)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
年份 分类 1970 1975 1978 1980 1983 1986
总出口 2,260 7,260 9,750 18,120 22,230 30,940
总进口 2,330 7,490 10,890 20,020 21,390 42,920
贸易差额 -70 -230 -1,140 -1,900 840 -11,980
A.经济发展的停滞 B.农业的基础地位更加稳固
C.经济政策的变化 D.面临的世界局势发生巨变
8.《中国的历史:绚烂的世界帝国一隋唐时代》描述:顺着纵横于扬州城的运河(官河)沿岸形成了许多“市”,这里不仅是大米和食盐交易之地,而且还从事金银器、丝织品、木材、茶叶等各种商品的交易……城内的“侵街”现象急速扩大,一到夜晚整个街道灯火通明。据此可知
A.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B.商帮兴起,专门贸易发达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运河开凿,经济重心南移
9.下图所示的信息,可以反映出
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被赶超 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日益增强
③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主导了欧洲与中国的瓷器贸易。自17世纪开始,荷兰垄断了欧洲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直到18世纪中叶这一局面才被法国和英国打破。这折射出( )
A.传统航路开始走向衰落 B.欧洲国家实力的变迁
C.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 D.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11.下图为1956年赵友萍创作的宣传画。它反映了( )
农村妇女们,积极参加农业劳动,争取合作社的农业丰收
A.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农业产量得到大幅提升
C.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发展 D.社会主义革命蓬勃开展
12.债务—GDP比率是政府财政状况的一个标志,在收筹集税能力相对稳定的状况下,债务比率越高,财政状况越不理想。下图为1791-2011年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占GDP的百分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独立战争结束后的邦联体制无力应对财政恶化
B.南北战争时期美国政府筹集税款的能力有所下降
C.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政府遭遇严重的财政危机
D.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遭受重创
13.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通常被认为是最早使用“银行”名称经营业务的银行。16世纪末银行逐渐在欧洲其他国家兴起,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成立的汉堡银行和1621年成立的纽伦堡银行都是当时著名的银行。这反映出当时( )
A.商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B.欧洲各国积极争夺国际市场
C.欧洲高利贷资本的活跃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4.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殖民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这一现象
A.体现了华夏近代工业的优势 B.宣告了明清闭关锁国的破产
C.加速了传统小农经济的解体 D.有利于中国经济活力的增强
15.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输出自由汇兑、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理论,但这种理论是针对他人而言。为了否定发展中国家保护自己民族工业的权利,削弱政府在这些国家中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应运而生。美国的行为
A.促进了世界贸易体系规范化法制化 B.目的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C.实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带有贸易霸权主义的色彩
16.根据如表信息可知,清朝中后期( )
时间 契约内容
嘉庆二年(1797年) 四川米商周正纪“凭苏允受做中向罗树基买谷两石,当付价钱二千文,约定八月内交谷,立有字约”
嘉庆十五年(1810年) 四川“杨应明向张台赊买黄牛一只,议定价钱十二千文,立有约据”
道光二年(1822年) 湖南“张棕位赊欠益阳县人夏有庭竹钱五千文,立有欠字”
A.契约订立注重程序规范 B.契约凭证是民间贸易的前提
C.商人具有诚实守信精神 D.商业贸易具备风险防范意识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地图上的文明史
(1)概括指出图1、图2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850年前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乾隆皇帝在1757年发出了“闭关”的上谕,“通夷之各关口,严行封禁”,东印度公司还是代表英国在1760年向中国提出乞改广州海关,一改贪污、腐败等弊端,以期求得正常的商业交往,但是清廷却认为这是英国人“心怀叵测,不可不留心筹计,豫为之防”,对此加以防备,不理会英国的贸易请求。
—摘编自翁俊媛《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商业交往》
材料二 1726年12月28日,法国东印度公司致函其派驻印度本地治理的委员会,准其利用公司船只承接运输业务,装载私商货物前往澳门和广州,而且“运费始终要比英国人的运费低一些”,以增强竞争力。1730-173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部训令大班“垄断今年广州所有的绿茶”,尽可能地阻止法国人、奥斯坦德人及荷兰人取得任何绿茶,以免其走私运入英伦。英使马戛尔尼于1792年受命访华,引起了法国人的忧虑,指出当时英使觐见乾隆皇帝,藏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不仅要将法国,而且还要将所有其他海洋诸强统统逐出中国贸易”。
——摘编自吴敏《广州贸易时期的英法关系》
材料三 马戛尔尼此次访华欲与中国建立平等外交和开辟对华贸易的核心期许为清廷所拒。1793年的外交失败对于英国政府进一步对华政策的制定影响极大。英国东印度公司寄希望于马氏访华能够打开中国市场。可是,马氏访华失败了,因此自1798年以后,对华鸦片贸易量呈现激增状态,迅速达到4000箱/年,并很快突破5000箱/年、6000箱/年。
——摘编自李秦《从<马嘎尔尼访华日记>看英国外交》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清政府、法国对中英贸易所持的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政府、法国、英国关于中英贸易的做法。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茶叶种植历史最为悠久、茶园面积从古至今稳居世界第一、中国茶树品种最多……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先民就已经懂得利用茶叶,……到了唐代,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
材料二 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渐盛行,在英国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商人在广州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
材料三
——编自陈慈玉《近代中国茶叶的发展与世界市场》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茶叶种植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中国茶叶给西方社会带来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中国对英国茶叶出口优势丧失的原因。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总之,明代白银货币化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出现,首先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国家与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它的奠定,是转型变革中的中国与正在形成中的整体世界——全球相联系的产物,也即中国与全球互动关系的产物。中国并非是西方东来后被动地与全球衔接起来,由于中国自身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一个全球经济体系不是西方创造的,明朝中国曾积极参与了全球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为全球新时代的出现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万明徐英凯《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
结合1500—1750年的中外史实,任选材料中的两个视角,围绕“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的主题展开一段阐述。(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图表可知,从1870年到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已经由英国的一枝独秀,到英、法、美、德等国相对平衡,说明在世界贸易中出现了多中心格局,D项正确;美国占比上升就是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美国、德国与英国差距在变小,英国不再一家独大,排除B项;德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没有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得益于”,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到20世纪初的世界。据材料可以得出1720年至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两次工业革命先后开展,机器生产普及,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等生产方式的变革,加速了商品的生产和流动,新式交通工具提高了商品交换的速度,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扩大了国际贸易动态化平台,B项正确;食物物种交流早在15世纪已经广泛开始,不是18世纪到20世纪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农业向现代化转型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C项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D项交通的改善也会促进贸易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后,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国,故②为苏联,B项正确;此时美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国,美国是①,排除A项;此时英国经历经济危机,经济发展不振,与法国差距不大,英国为③,排除C项;此时德国的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工业比重高于英国,德国为④,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御街”,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限被打破,出现了街市,故选C;西汉、唐朝还没有出现街市,明朝不符合“最早”,排除ABD。
【点睛】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得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球经济分工明确,市场联系密切等,反映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没有体现全球贸易网最终形成的信息,排除A项;国际贸易发展趋于平衡与“国际分工日益明确”等史实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冷战开始于20世纪中期,结束是在20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中国古代的土地交易契约制定过程中,可以没有官方审核,“只经立契人、保人、中人签名盖章或画押作证即可”,立契人、保人、中人签名盖章,不不用官方审核、认证,体现了在契约制定过程中的个人信用意识,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交易契约的签订重视个人信用,与鼓励土地兼并无关,且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为了稳定小农经济,多对土地兼并进行限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契约签订的情况,没有涉及法律中是否对土地契约签订有没有相应的规定,不能体现商业法律是否确实,排除B项;个人信用在出现争端时,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上,不如官方审核更能维护个人权利,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1970—1986年的中国外贸状况。根据材料“1970—1986年中国外贸产值变化简表”可知,1970—1986年的中国外贸总出口额和总进口额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这主要是受到国家对外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世界局势发生巨变的信息,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隋唐时期,长江流域出现了许多的“市”,而且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商品种类繁多,由此可知,隋唐时期的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正确;A错在“开始”,排除;商帮兴起于明清时期,排除B;经济重心南移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
9.B
【详解】据图示信息可知,英国的经济发展规模最1860年前居于第一位,但是1860年后被美国迅速超越,故①正确;据图示信息可知,1840年以后除日本经济发展比较平缓,英法德美经济发展都呈持续上升之势,故②正确;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反映的是1820---1913年五大主要经济体的规模,未涉及“世界市场的内容”,③与材料无关;据图示信息可知,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显现,最终引发一战,④正确;故选B;A、C、D排除。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8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先后垄断欧洲与中国的瓷器贸易,反映出欧洲国家实力的变迁,B项正确;早在16世纪前,传统航路就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排除A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大改造时期的中国。据材料“1956年”“农业”“合作社”并结合所学,1953年至1956年,我国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故材料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蓬勃开展,D项正确;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争取农业丰收”,不能一定得出“农业产量得到大幅提升 ”,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结合所学可知,债务一GDP比率是政府财政状况的一个标志,在收筹集税能力相对稳定的状况下,债务比率越高,财政状况越不理想,根据图表信息可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政府负债大涨,结合所学,美国政府的财政状况不甚理想,D项正确;材料开始时间是1791年,此时美国已经是联邦体制,而非邦联体制,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债务比例,无法判断其筹集税款的能力,排除B项;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横财,C项违背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根据材料“16世纪,......银行”逐渐在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兴起,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对欧洲发展产生了影响,即商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所述为欧洲各国银行业的兴起而不是各国争夺国际市场,排除B项;材料显示的是欧洲银行业的兴起而不是高利贷业的活跃,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又称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拓展的表现。西班牙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横跨太平洋的贸易,交易的主要商品是中国的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致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中国的经济实力,故D项正确;当时中国尚未形成机器大生产的近代工业,外输商品为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虽表明中国当时与世界市场存在联系,但无法表明闭关锁国的破产,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政策破产,故B项错误;中外贸易的进行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其力量不足以瓦解传统小农经济,故C项错误。
15.D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输出自由汇兑、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理论,但这种理论是针对他人而言。为了否定发展中国家保护自己民族工业的权利,削弱政府在这些国家中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应运而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实力强大,不论是“输出自由汇兑、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理论”还是组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是在巩固美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不利,这体现了贸易霸权主义,所以D正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促进了世界贸易体系规范化法制化,所以A错误;B项不是材料的主要目的,所以B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所以C错误。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期(中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预购谷物、赊买牲畜和竹子等,未能钱、货两清的情况下,买卖双方订立契约,明确责、权、利等,反映出商业贸易具备风险防范意识,D项正确;材料只列举了三份契约,并未具体说明其具体的订立程序,排除A项;契约是保证交易双方利益的凭证,并非所有民间贸易的前提,排除B项;仅有三份买卖契约不能得出商人具有诚实守信精神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7.(1)图1:从文明区分布变化,可以看出亚欧非大陆文明区总体呈现不断扩展趋势,但扩展范围相对有限,并且比较集中于沿海地区和江河流域;从航海、征伐等路线走势,可以看出早在公元5世纪以前,亚欧非大陆就已建立起相对密切的联系;但农耕文明发展相对缓慢,整个世界处于相对孤立状态。
图2:先进农业区主分布于亚欧大陆南部、非洲中部和中南美洲西部,可以看出农耕文明比较先进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自然地理环境较优越的地区,农业生产受地理因素影响大;人类文明起源的多元化。
(2)设计:整体呈现世界7大洲和4大洋位置,航海路线、经济交流和人口流动方向等以西欧为中心向世界各地扩展;经济交流线路上标清工业制成品和原料;欧美地区图例设置为工业文明区,亚、非、拉美设置为农耕文明区。
理由: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成为世界文明中心,同一时期其他地区仍基本停留在农耕文明阶段;欧美列强加紧对外拓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欧美国家主要生产工业制成品,而亚非拉美地区则成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逐渐确立世界中心地位,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详解】(1)告诉:根据两幅地图的变化,分析人类文明的发展,可知图1:早期人类文明多元、独立发展,人类文明由分散逐步走向区域性联系。然后从扩张战争、人口迁徙、商贸活动是文明交流和联系的途径角度作答。图2:从以农业文明的视角看人类文明发展,人类文明发展不平衡。
(2)设计:根据时间1850年,可知为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地图设计整体呈现世界7大洲和4大洋位置,航海路线、经济交流和人口流动方向等以西欧为中心向世界各地扩展;经济交流线路上标清工业制成品和原料;欧美地区图例设置为工业文明区,亚、非、拉美设置为农耕文明区。然后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相关知识加以阐述,如工业革命后,欧美列强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成为世界文明中心,同一时期其他地区仍基本停留在农耕文明阶段;欧美列强加紧对外拓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欧美国家主要生产工业制成品,而亚非拉美地区则成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以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逐渐确立世界中心地位,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18.(1)态度:清政府:有限制地开展中英贸易;仅允许广州一地进行中英贸易;对英国提出的改革广州海关的建议不予采纳。法国:与英国展开对华贸易竞争;不愿英国垄断对华贸易;对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深感忧虑。
(2)评价:清政府:基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权益的考量;错失了融入世界大潮的契机;限制了中外贸易的扩展;不利于国内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形态的发展;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法国:以维护法国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与英国争夺殖民霸权;不利于英国对华贸易的开展。英国:中英正常贸易的开展使大量中国瓷器和丝绸流入英国;使英国社会出现“中国热”;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体现了英国迫切的打开中国市场的企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失败后,英国对华政策趋于极端化,采用了对华贩毒的罪恶行为。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的中国、法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清政府对中英贸易所持的态度。据材料一“乾隆皇帝在1757年发出了‘闭关’的上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仅允许广州一地进行中英贸易,有限制地开展中英贸易;据材料一“东印度公司还是代表英国在1760年向中国提出乞改广州海关,一改贪污、腐败等弊端,以期求得正常的商业交往,但是清廷却认为这是英国人‘心怀叵测,不可不留心筹计,豫为之防’,对此加以防备,不理会英国的贸易请求”可得出对英国提出的改革广州海关的建议不予采纳。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对中英贸易所持的态度。据材料二“运费始终要比英国人的运费低一些”可得出与英国展开对华贸易竞争;据材料二“英使马戛尔尼于1792年受命访华,引起了法国人的忧虑,指出当时英使觐见乾隆皇帝,藏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不仅要将法国,而且还要将所有其他海洋诸强统统逐出中国贸易’。”可得出不愿英国垄断对华贸易,对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深感忧虑。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的中国(清政府)、法国、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清政府方面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思考。积极方面,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权益的考量;局限性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错失了融入世界大潮的契机;限制了中外贸易的扩展;不利于国内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形态的发展;使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法国方面,结合第一问中的法国态度可得出以维护法国经济利益为出发点,与英国争夺殖民霸权,不利于英国对华贸易的开展。英国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英正常贸易的开展使大量中国瓷器和丝绸流入英国,使英国社会出现“中国热”;据材料三“英国东印度公司寄希望于马氏访华能够打开中国市场”可得出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体现了英国迫切的打开中国市场的企图;据材料三“马氏访华失败了,因此自1798年以后,对华鸦片贸易量呈现激增状态,迅速达到4000箱/年,并很快突破5000箱/年、6000箱/年。”可得出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失败后,英国对华政策趋于极端化,采用了对华贩毒的罪恶行为。
19.(1)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种植范围广;茶树品种多;种植面积大等。
(2)饮茶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茶叶贸易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造成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等。
(3)中国茶叶主要是手工生产,受到气候、设备等方面的限制;中国茶叶税收繁重;印度茶叶出口在地理位置上比中国更具优势;印度茶叶广泛使用各种制茶机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质量更有保障;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茶叶市场竞争激烈等。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茶叶种植历史最为悠久、茶园面积从古至今稳居世界第一、中国茶树品种最多……”,可知,中国古代茶叶种植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种植面积大;茶树品种多;根据材料一“……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先民就已经懂得利用茶叶,……到了唐代,茶树栽培已扩展到长江流域及其南北各地”,可知,中国古代茶叶种植的特点是:种植范围广。
(2)影响:根据材料二“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渐盛行,在英国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国茶叶给西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饮茶成为一种日常生活习惯;根据材料二“……1733年,荷兰商人在广州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国茶叶给西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根据材料二“……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中国茶叶给西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茶叶贸易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造成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等。
(3)原因:根据材料三“1866-1893年中国(虚线)和印度(实线)对英国茶叶出口总量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茶叶主要是手工生产,受到气候、设备等方面的限制;中国茶叶税收繁重;印度茶叶出口在地理位置上比中国更具优势;印度茶叶广泛使用各种制茶机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质量更有保障;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茶叶市场竞争激烈等方面分析19世纪中后期中国对英国茶叶出口优势丧失的原因。
20.思路提示:“白银时代”的来临不仅显著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互动,更重要的是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市场经济特点、财政运作方式和货币流通制度,带来了社会拜金奢靡风气的浓厚等
【详解】阐述:首先,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主题为“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然后,选择两个视角,综合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展开阐述,如用全球和社会视角分析主题,将“(白银货币化)全球相联系的产物,也即中国与全球互动关系的产物”“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等信息,明确为白银货币化为明朝中后期国家的近代转型趋势注入了新活力,说明白银货币化促使明朝中后期国家出现了向近代转型趋势,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与中国海上贸易的发展,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为中国商业的发展提供了金属货币,推动长途贸易的兴胜和商业资本聚集、商品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壮大,迫使政府不断调整财政制度,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引发了社会风气的奢侈化和拜金奢靡风气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义利观等;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总结两个视角和相关主题的要点,即“白银时代”的来临,显著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互动,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市场经济特点、财政运作方式和货币流通制度,带来了社会拜金奢靡风气的浓厚,但由于专制制度和小农经济的束缚,白银时代中国国家转型未能完成;整个解题过程注意主题鲜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二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