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练习
一、单选题
1.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年底,总理衙门奏请在各省设立商务局,商务局以“官为设局,一切仍听商办,以联其情”为总原则,具体筹建办法是“由各省公举殷实稳练素有声望之绅商,派充局董"。总理衙门此举意在( )
A.引领实业救国热潮 B.鼓励民族企业与洋争利
C.扩大政府收入来源 D.改善民族企业营商环境
2.对于鸦片战争,马克思怀着极大的义愤,从人道主义情怀出发,痛斥英国资产阶级对“天朝帝国”海盗式的掠夺行为和虚伪面孔。但同时马克思又写道:“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这体现( )
A.伦理原则与历史尺度的统一 B.东西方发展的巨大差距
C.不同立场影响对事件的评价 D.西方中心主义评价标准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伴随现代化发展,加快文化重建,其中与印度文化重建相符的是( )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B.注重发扬传统文化
C.实行中央集权政治 D.确立甘地思想为指导思想
4.拿破仑所“吕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激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
A.促进了民众政治上觉醒 B.推翻了各国的君主专制统治
C.始终遭到各地人民反对 D.受到各国的强烈支持和拥护
5.《清末新政与现代化进程》中写道:“它以自身毁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前更好的条件。”作者意在强调清末新政客观上( )
A.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B.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C.加速了满清王朝的灭亡 D.得到中国人的全面支持
6.有学者指出:“拿破仑战争扫荡了德意志各小邦国,削弱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战争的横向冲击使德意志的落后性暴露无遗,并推动着德意志历史的纵向发展,外来现代化的强制性已动员起普鲁士内部正在形成的现代化意识及民族觉醒力”。该学者认为拿破仑战争( )
A.结束了德意志君主制度 B.提升了德意志民族意识
C.加剧了德意志分裂状态 D.传播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7.14—17世纪,意大利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从而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古希腊学者的下列观点中,能反映当时意大利的时代需求,引发先进知识分子产生共鸣的是
A.坏人因畏惧而服从,好人因爱而服从(亚里士多德)
B.我们的需要越是少,我们越近似神(苏格拉底)
C.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
D.数学支配着宇宙(毕达哥拉斯)
8.1912年陶然亭茶馆开张,特设有一球房,据称是要提倡西方“文明”“健康”的娱乐。悦来茶馆是成都新式娱乐的先驱,它首次把话剧搬上成都的舞台。这些现象说明( )
A.崇洋媚外风气十分盛行 B.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C.西方文化影响日常生活 D.自由民主思想已普遍传播
9.英国在殖民印度期间,大力发展英语教育,推广英语,奠定了英语在印度的有利地位。经过200多年的传播,英语逐渐成为各邦之间交流的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知识文化、优先就业机会及较高的社会地位。这说明( )
A.国家独立缺乏政治基础 B.殖民地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政治精英注重语言改革 D.殖民地本土语言逐渐消亡
10.据统计,自1872年至1875年,仅在《申报》上刊登招生广告的外语学馆就有14所,加上此前已有的兼教外语的西学堂,1875年上海至少已有24所教习外语的新式学校。这反映了上海地区( )
A.社会生活新旧杂陈 B.中外交往得到扩展
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11.从魏源提倡“师夷制夷”,到清政府兴办“洋务”,不过20年左右;从洋务思想到早期改良思想,也不过20年左右;从早期改良思想到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不过十年多的时间;从维新变法失败到民主革命的高涨,不到十年;从辛亥革命失败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不到十年。这表明( )
A.政治革新助推西学东渐开始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日渐成熟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社会变化推动思想新陈代谢
12.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法国经历了长时间的动荡和内乱之后,人民已经在战争中锻炼出了一种能够对抗敌人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驱使法国人发现本民族和欧洲其他民族之间的差异。这表明当时法国的战争( )
A.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B.激发了极端的民族主义
C.催生了欧洲统一的认同 D.传播了英国革命的精神
13.1815至1818年间,一支俄国占领军驻扎在法国,他们对与母国完全不同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新观点感到震惊。回国后,他们乘机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试图改造国家。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列宁声称“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据此可知,当时俄国( )
A.社会主义运动逐渐开展起来 B.外来文化取代了本土文化
C.启蒙思想获得社会普遍认同 D.农奴主阶级统治而临危机
14.1803年,英国地理学家亚当斯在其用法文撰写的《普通地理学的历史政治导论》一文中将世界上所有为人所知的国家分别划分为“野蛮民族”、“蒙昧或半野蛮民族”和 “文明民族”三个层级,是为三级制文明等级论。在该理论的划分下,文明成了西方国家的符号性标识,千年的文明古国则变成了半文明或野蛮国家。这一理论( )
A.否认其他地区文明发展成就 B.客观分析世界文明发展历程
C.适应了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D.体现“欧洲中心论”的色彩
15.20世纪初,梁启超指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因此,“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他还提倡军国民教育,推崇尚武精神。据此可知,梁启超意在( )
A.说明国人体质决定战争胜负 B.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C.呼吁实施分科教育培养人才 D.强调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性
16.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欧洲文化对美洲国家有影响力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在这些内外因素作用之下,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棉布品种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现了专门从事布匹收购经营的棉布字号。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棉货贸易繁荣,但是应该看到苏松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带来的商品经济的繁荣只是局部小范围的,而它自身的发展也受到了封建经济的束缚,棉纺织业内部出现的新兴因子难以继续拓展。
——摘编自社君立《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
材料二 棉花对于英国来说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到1856年,曼彻斯特商会准确地描述道。这个行业“在规模和效用上没有任何其他制造业可以比拟”,……英国成功的秘诀有双重因素。首先,英国制造商把重点放在高质量的纱线和布料上,在这方面他们无须面对其他地方的技术不太先进的制造商的竞争。其次,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市场,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生产的全部棉产品中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从1820年到1850年,亚洲和拉丁美洲成了出口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的比重尤其迅速上升。
——摘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苏松地区棉花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越来越依赖世界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区的市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80年代初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北京会见新上任公使的意见以下事例表明,采取行动,使中国政府保障“容忍条款”的贯彻落实,是多么的迫切。
……
(6)山东巡抚连续几次拒绝为传教士解决麻烦;
(8)山西省的学政告诫省学的教授和学生们,如果有人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将被取消学位;……
(9)湖北省德安府的知府为近万人参加的三年一次的乡试出了以下两个论文题目:“民之所好好之”(出自《大学》或《伟大的学问》),以及“攻乎异端”(出自《论语》)。
……
一位美国领事告诉我,有个道台对他说,他将严格遵守道光帝颁布的《大清律例》。这就意味着,他不考虑与外国签订的各种条约,而只遵守在此之前的中国法律。
——摘编自李提摩太回忆录《亲历晚清四十五年》
根据材料,评析李提摩太会见新上任公使的意见。
19.列宁曾评价十二月党人:这些革命者的圈子是狭小的。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
——[苏]列宁《纪念赫尔岑》,《列宁选集》第二卷
谈谈你对列宁这个评价的看法。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现代化要在其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通过大量的改革、创新和文化融入来不断地减少传统社会和文化的特征,增加现代社会和文化的特征,从量变到质变,实现其社会和文化的现代化。
依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选取合适的角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结合所学,《马关条约》中的赔款总额加上“赎辽费”高达2.3亿两白银,这使清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和债务负担,当时相关机构向清政府建议放宽对民营经济的限制,即材料中“一切仍听商办”“由各省公举殷实稳练素有声望之绅商,派充局董”,其根本目的在于为财政“开源”,C项正确;实业救国、与洋争利和改善民族企业营商环境,均不是总理衙门提出相关建议的主要目的所在,排除AB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和中国)。由材料可知,对于鸦片战争,马克思既同情中国,但是又认为于落后社会形态的东方国家面对属于先进的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会带来旧的制度的解体和社会的进步,这是理性地从历史角度去看问题,反映出马克思始终坚持从价值观与历史观相结合的角度评价东方国家及其历史命运,坚持伦理道德原则与历史尺度怀的统一,A项正确;B选项解释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材料反映的是对鸦片战争的评价,与材料不吻合,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马克思的观点,没有不同立场,排除C项;马克思以全人类解放为己任的,突破“西方中心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印度)。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伴随现代化发展,加快文化重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伴随现代化发展,加快文化重建,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同时注重发扬传统文化,B项正确;古代印度时期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排除A项;公元前18世纪,古印度时期,印度曾经实行中央集权政治,排除C项;1893—1914年甘地在南非领导印侨以非暴力抵抗方式进行反对南非当局的种族歧视制度的斗争,并形成了他的理论——甘地非暴力主义,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拿破仑对外战争宣传了“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促使欧洲各国人民参加到反对拿破仑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来,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促进了民众民主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政治上进步,A项正确;拿破仑对外战争并未推翻相关国家的君主专制统治,排除B项;始终遭到各地人民反对的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受到各国的强烈支持和拥护与“转而反对其导师(拿破仑)”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据材料“为中国人全面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前更好的条件”可知作者意在强调清末新政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A项正确;维系清朝统治是清政府推行新政的主观目的,排除B项;新政客观上加速了满清王朝的灭亡,但与材料中作者意在强调的无关,排除C项;仅据该材料无法得出新政得到中国人的全面支持,且D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拿破仑战争削弱了德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普鲁士内部正在形成的现代化意识及民族觉醒力”,体现了拿破仑战争提升了德意志民族意识,B项正确;拿破仑战争并没有结束德意志的君主制度,排除A项;拿破仑战争加速了德国民族意识的提升,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拿破仑战争对德国民族主义意识的提升,没有体现传播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B项。
7.C
【详解】文艺复兴是一次个人意识的大觉醒,C项充分强调了个人的重要性,契合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这一名言,能够进一步增强人的自信,激发追求思想解放的热情,故选C项;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A项无法体现,排除;B项强调生活越简单就越快乐,不符合人文主义,排除;D项强调数学的重要性,排除。
【点睛】
8.C
【详解】根据材料“1912年陶然亭茶馆开张,特设有一球房,据称是要提倡西方‘文明’‘健康’的娱乐。”可知,新式娱乐的方式属于西方文化的范畴,体现了西方文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学习,体现不出崇洋媚外风气十分盛行的信息,排除A项;“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与题干信息不符,材料反映的是西方文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娱乐方式的信息,未涉及自由民主思想,选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和现代印度。英国在殖民印度期间,大力发展英语教育,奠定了英语在印度的有利地位,对印度的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说明殖民地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项正确;印度在二战后实现了国家独立,“国家独立缺乏政治基础”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讲英语在印度的影响,未提及政治精英主张语言改革,排除C项;英语推广不必然意味着印度本土语言消亡,且仅凭印度的个例不足以得出所有殖民地本土语言都逐渐消亡了,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2年至1875年(中国)。据材料“自1872年至1875年,上海教习外语的新式学校增加了很多”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这一时期上海地区对通晓外语的人才需求增多,这一现象与中外交往的扩大,西方文化传播有关,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晚清教育的新变化,未体现新旧杂陈,排除A项;新式学校的建立不一定等同于崇洋媚外,排除C项;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处于起步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依据材料“从早期改良思想到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不过十年多的时间;从维新变法失败到民主革命的高涨,不到十年;从辛亥革命失败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不到十年”,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思想也在不断的变化,D项正确;“开始”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民主思想的成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思想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期(法国)。启蒙运动提倡民主、自由、平等、法制,还包含了民族主义主张,材料中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对外战争,促进了启蒙思想在法国传播和发展,A项正确;当时法国的民族意识并不是极端的民族主义,排除B项;材料“法国人发现本民族和欧洲其他民族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法国人对欧洲统一的认同,排除C项;材料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本质题。时空是1815至1818年间(俄国)。据材料“一支俄国占领军驻扎在法国,他们对与母国完全不同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新观点感到震惊……试图改造国家。起义虽然失败……”,可知一支俄国军队受到法国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发动起义,企图改造国家,反映了他们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不满,说明农奴主阶级统治而临危机,D项正确;此时社会主义运动尚未开展起来,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外部文化对俄国的影响,并不是“取代”,排除B项;“普遍认同”,表述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据材料“野蛮民族”、“蒙昧或半野蛮民族”, “文明民族”,可知西方国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提出所谓的三级制文明等级论,是“欧洲中心论”的体现,D项正确;该理论并没有否认其他地区文明发展成就,排除A项;该理论是站在自身立场之上,并不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客观分析,排除B项;早期殖民扩张是在新航路开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推崇尚武精神,强调中国要复兴,必须改变国民缺乏公德、“智慧不开”的现状,体现了梁启超对思想启蒙的重视,表明他意识到了国民性改造在中国近代化发展中的重要性,D项正确;战争胜负受制于国人体质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劳”二样,排除B项;材料与分科教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许多美洲地区变成欧洲的殖民地,故出现许多以欧洲国家或城市名为基础、再冠上“新”字的地名,故B项正确;题中的时间是16-18世纪,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该题的设问角度是命名为“新……”的原因,而不是探索范围的不断扩大,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的主旨也不是欧洲文化的影响力问题,故D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
17.(1)特点:起步早(历史悠久);政府鼓励;集中分布于沿海沿江地带;棉纺织工具及技术的改进(发展迅速;棉布市场的扩大;植棉的经济效益明显;品种多样);专业分工等。(任意三点)
影响: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明代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经济的区域化(促进了江南市镇的繁荣);改变社会生活等。(任意两点)
(2)影响: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任意两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中国。
特点:据材料一“ 在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基础上,明初鼓励经济作物种植的政策促进棉花的普及”可得出起步早(历史悠久)和政府鼓励;据材料一“ 形成了沿江濒海的植棉区域”可得出集中分布于沿海沿江地带;据材料一“特别是棉纺织机具的改进更是大大提高了纺织的效率” 可得出棉纺织工具及技术的改进(或据材料一“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棉布品种的多样化”等信息得出发展迅速;棉布市场的扩大;植棉的经济效益明显;品种多样);据材料一“ 棉纺织业内部显现了专业化分工的趋势”可得出专业分工等。
影响:据材料一“ 苏松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可得出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据材料一“ 大量棉布进入市场流通,促进了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明代社会经济发展);据材料一“ 棉纺织业的发展也给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明中叶之后大量棉业市镇的兴起”可得出促进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经济的区域化(促进了江南市镇的繁荣)以及改变社会生活等。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和英国。据材料一“ 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生产的全部棉产品中有一半以上用于出口,从1820年到1850年,亚洲和拉丁美洲成了出口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亚洲的比重尤其迅速上升。”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布的倾销造成晚清部分地区耕织逐渐分离,使晚清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是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等的传入,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18.李提摩太希望公使要求清政府保障西方传教。
随着西方侵略不断加深,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加剧。部分清政府官员抵制基督教传教行为,传教士与民众的矛盾日益激化。在此背景下,李提摩太向公使寻求帮助。
该意见为西方文化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与渗透作铺垫,加剧了文化冲突,其实质上是为西方实施侵略提供借口。
【详解】根据材料中李提摩太所提到的案例可以看出,李提摩太希望公使要求清政府保障西方传教。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方侵略不断加深,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加剧。部分清政府官员抵制基督教传教行为,传教士与民众的矛盾日益激化。在此背景下,李提摩太向公使寻求帮助。从影响上看,该意见为西方文化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与渗透作铺垫,加剧了文化冲突,其实质上是为西方实施侵略提供借口。
19.第一,十二月党人是贵族,在当时的俄国社会,贵族与人民的社会地位悬殊;第二,十二月党人能够接触启蒙思想,搞秘密组织策划并发动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第’三,十二月党人是贵族革命家,他们虽然起义失败,但传播了革命主张,作出了榜样;第四,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1905年俄国革命,可视为十二月党人革命精神和革命目标的继续。
【详解】根据“他们同人民的距离非常远。但是,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可知列宁认为十二月党人脱离了人民群众。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十二月党人是贵族,在当时的俄国社会,贵族与人民的社会地位悬殊;十二月党人能够接触启蒙思想,搞秘密组织策划并发动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所以十二月党人是贵族革命家,他们虽然起义失败,但传播了革命主张,作出了榜样,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1905年俄国革命,也可视为十二月党人革命精神和革命目标的继续。
20.论题:西学传播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阐释:中国对西方的学习由开始接触到逐渐深入,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学习不断深入,同时,随着西方学说在中国的传播,也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中日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倡导君主立宪制;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公布《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以俄为师,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知识分子掌握了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科学思想武器。
综上所述,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思想解放不断深入。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学传播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阐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主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和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是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声。虽然他创新对西方的认识和学习只停留在“坚船利炮”这一西方文明的表层—物质外壳上,而且学习的目的既是为了“制夷”,更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当时要迈出这一步,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胆识。它使国人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牢笼,启迪探索外界的新风,成为一代代先进中国人的强国御侮而寻求外夷、平内患的双重目的,怀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矛盾心理,发起求富求强的洋务运动。甲午战后—辛亥革命: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早在19世纪六七年代,早期维新派就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成为19世纪末康、梁倡导维新变法运动的先导。康、梁把向西方学习的目标从经济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把谋求政治体制的变革放在首位,提出了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主张,但在封建顽固派的镇压下,变法运动夭折。随后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运用西方国家学说,实行王权分立体制和责任内阁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北洋军阀的专制使民国成为一块招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主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把斗争锋芒直指封建正统思想,宣传西方民主科学。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宣传社会主义,以俄为师,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知识分子掌握了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科学思想武器。综上所述,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思想解放不断深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练习(含解析)---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