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 在宗教上,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也自称“众神之王”,这反映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A. 起源大河流域 B. 建立森严等级制度
C. 重视农业经济 D. 利用宗教神化王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神之子、众神之王”可知,将世俗统治者赋于神性,体现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利用宗教神化王权,排除D项;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这是将人神化,体现不出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起源大河流域,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等级制度,排除B项;统治者被神化体现不出重视农业经济,排除C项。故选D项。
2.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B. 参观万神庙,了解罗马古建筑,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C.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领略金字塔的壮美
D.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印度的风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万神庙是罗马建筑的代表之一,罗马文明诞生于地中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B项正确;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排除A项;种姓制度源于古印度,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排除C项;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排除D项。故选B项。
3. 如图是某中学历史社团举办讲座的宣传海报。讲座的名称可能是( )
A. 灿烂的古罗马文明 B. 亚历山大帝国崛起
C. 读懂雅典民主政治 D. 阿拉伯帝国启示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城邦、伯里克利、公民大会、津贴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伯里克利是雅典城邦执政官,在他主政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构,伯里克利建立津贴制度,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可见讲座与雅典民主政治有关,C项正确;伯里克利是雅典城邦执政官,公民大会、津贴制度属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与古罗马文明、亚历山大帝国崛起、阿拉伯帝国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4. 庄园里有住房、作坊、耕地、林地等,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表明西欧庄园( )
A. 物质生活丰富多彩 B. 有完全独立的政治单位
C. 农奴拥有人身自由 D. 是自给自足经济单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庄园里有住房、作坊、耕地、林地等,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庄园能够满足庄园内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表明西欧庄园经济自给自足,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中世纪时期的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不能体现庄园物质生活丰富,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庄园能够满足庄园内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表明西欧庄园经济自给自足,不能体现其是否独立,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庄园中农奴的人身状态,排除C项。故选D项。
5. 同学们针对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开展课上大讨论,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在封君封臣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 贵族等级制度。在西欧中世纪,国王与大封建 主之间,大封建主与小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是封 主与封臣的上下关系,故①正确。封臣只对自己的封君负责,只承担自己封君的赋税、兵役义务,而不是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故②错误,③封臣只对自己的封君负责,不能跨级承担义务,故③正确;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分封制盛行的社会, 君主与臣下的关系像是一种松散的联盟,这与君主高度专制的东方社会有很大区别,国王对臣下生死的操控程度也远远比不上东方,故④错误。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6. 下边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
14世纪前后 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A. 欧洲的社会转型
B. 欧洲的思想解放
C. 欧洲的革命运动
D. 欧洲与世界的联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学过的知识我可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思想解放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欧洲的革命运动。哥伦布到达美洲,加强了欧洲与世界的联系。所以右边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欧洲的社会转型,A项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 1800年,伦敦有10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1851年猛增到236万人。1801年,巴黎有将近55万人,1851年猛增到100万人以上。1800年,维也纳人口约25万人,柏林人口约为17万人;到1850年维也纳的人口已经超过44万人,柏林人口也增长到42万。与材料中这一变化有关的事件是( )
A. 欧洲城市的兴起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一国际的成立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800年后,伦敦、巴黎、维也纳、柏林等地区人口增长迅速,促进人口增长的原因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的城市化有关,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涌向城市,B项正确;欧洲城市兴起于中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而题干所述变化有关的事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B项。
8. 某学校开展“看电影·学历史”活动。同学们观看如图影片后,撰写影评题目是( )
A. 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伟大领袖 B. 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代表人物
C. 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杰出人物 D. 社会主义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好友,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创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联,可见三个人都是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伟大领袖,A项正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是无产阶级阶级革命家,不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代表人物,排除B项;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领导民族解放运动,排除C项;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排除D项。故选A项。
9. 绘制“知识结构图”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的知识结构图显示了南北战争的基本脉络,空白处应填
A. 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B.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法国公开参战支持北方 D. 林肯总统被狂热分子刺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知识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矛盾加剧导致内战爆发,林肯总统为了战胜南方叛乱各州,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了大量黑人对北方联邦政府的支持,最终北方取得胜利,选项B符合题意;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在美国内战爆发之前,选项A排除;战争后期,北方取得优势后,法国才公开参战支持北方,且这不是北方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选项C排除;北方取得胜利后,林肯总统被狂热分子刺杀,选项D排除。
10. 某兴趣小组探究俄国两次改革,收集到如下信息。对如表共同点概括准确的是( )
人物 内容
彼得一世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A. 两次改革都强化了农奴制 B. 都建立了中央集权行政体制
C. 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道路 D. 农奴制成为两次改革的焦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等信息可知,彼得一世改革为了发展手工工场强化了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由此可知,两次改革的焦点之一都是农奴制,D项正确;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而不是强化,排除A项;彼得一世改革的确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但图表内容也无法反映这一史实,排除B项;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
11. 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该公约( )
A. 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B. 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C. 使美国实现了单独支配中国的目的 D. 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上,在1922年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九国公约》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D项正确;《九国公约》实质上没有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排除A项;《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排除B项;《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
12. 下图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这表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积极作用 B. 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C. 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 D. 赫鲁晓夫改革取得较为明显成效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中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和所学知识,1928-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先后开展两个五年计划,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由48%上升到77%,这表明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C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18-1920年的国内战争时期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国内战争结束后已经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A排除;1921年列宁开始实行新政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但是20年代末新经济政策逐渐被取消,B排除;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始于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C。
13.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会议
C.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D.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并宣布开始实施新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对十月革命地位和性质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A项正确;其他选项均属于叙述历史事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 如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由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资本主义世界的合作 B.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C. 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D.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马歇尔计划是冷战过程中美国采取的经济措施,德国分裂是冷战对峙的产物,北约与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说明材料所述内容的学习主题是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冷战相关的史实,没有体现资本主义世界的合作,排除A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多和实力增强,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排除B项;广大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促进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
15. 戴高乐认为,战后的欧洲衰弱不堪,面对美苏两霸的崛起,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形成抗衡美苏的“第三种势力”。材料表明欧洲联合的目的是( )
A. 提高欧洲国际地位 B. 挑战美国霸主地位
C. 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D. 防止共产主义扩张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戴高乐认为,战后的欧洲衰弱不堪,面对美苏两霸的崛起,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形成抗衡美苏的“第三种势力”。材料表明欧洲联合的目的是提高欧洲国际地位,A项正确;材料强调“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形成抗衡美苏的‘第三种势力’”,而不是单单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排除B项;材料强调“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形成抗衡美苏的‘第三种势力’”,而不是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防止共产主义扩张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二、读图说史(本题4小题,16题12分,17题9分,18题11分,19题8分,共40分)
16. 亚非地区历史悠久,亚非国家曲折前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与互鉴】
材料一
(1)请按照示例,将材料一文明成果归类,放入相应板块。
示例:板块一“西亚文明成果”A。
板块二“东亚文明成果”____;板块三“非洲文明成果”____;板块四“南亚文明成果”____。
材料二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唐朝
经济 班田收授法 均田制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政治 中央 二官八省 三省六部制
地方 国、郡、里三级 道、州、县三级
表1 日本大化改新和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
(2)请选择材料二中的“表1”或“表2”,说明古代亚洲间的文明互鉴。(要求:只选一个,多选多答只评第一个)。
【沉沦与反抗】
材料三
(3)结合图2,写出一位到达亚洲的航海家。图2和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给亚非国家的命运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写出一例世界近代史上印度民族反抗的典型事件。
【独立与合作】
材料四 今天在这个会议厅里聚集的,已经不再是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了……今天,你们是自由的人民、在世界上有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的人民的代表。是的,“亚洲有风暴”,非洲也是如此。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民族和国家从许多世纪的沉睡状态中苏醒过来了。
我们属于许多不同的国家,……我们是由维护和稳定世界和平的共同决心联合起来的。
我们不能迷恋强权政治。……亚洲的前途可以由遥远的其他的民族来决定的日子现在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摘自印尼总统苏加诺在1955年万隆会议开幕式上的演讲
(5)结合所学回答,哪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分析“万隆精神”蕴含怎样的内涵?
【答案】(1) ①. B ②. D ③. C
(2)表1: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表2:阿拉伯人改造并传播了阿拉伯数字。(任选一例)
(3)航海家:达伽马。改变:一方面欧洲殖民者侵略掠夺亚非国家,给亚非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中断了亚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造成了亚非国家的长期贫困与落后;另一方面,密切了亚非国家与世界的联系,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客观上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动植物品种的世界大交流丰富了亚非国家人民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传入地区的经济结构和饮食结构,促进人口增长。(辩证分析评价)
(4)章西女王领导了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
(5)年份:1960年。内涵: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加各国友谊(或友好合作,求同存异,联合起来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
【小问1详解】
归类:根据材料一的“A楔形文字泥板;B司母戊鼎;C释迦牟尼像;D金字塔”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亚中国商代后期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可得出B司母戊鼎归入板块二“东亚文明成果”①处。北非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可得出D金字塔归入板块三“非洲文明成果”②处。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南亚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可得出C释迦牟尼像归入板块四“南亚文明成果”③处。
【小问2详解】
说明:根据材料二的“表1日本大化改新和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仔细比较,发现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的模仿,可得出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根据材料二的“表2‘阿拉伯数字’的演变过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小问3详解】
航海家:根据材料三的“图1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7年,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 年到达印度西海岸。改变:根据材料三的“图1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材料三“图2‘三角贸易’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以“三角贸易”为代表的殖民扩张使得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他们还将美洲、非洲和亚洲殖民地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可可、茶叶等作物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啤酒和毛纺织品销往殖民地,这一进程客观上密切了亚非国家与世界的联系,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客观上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动植物品种的世界大交流丰富了亚非国家人民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传入地区的经济结构和饮食结构,促进人口增长。但一方面欧洲殖民者侵略掠夺亚非国家,给亚非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中断了亚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造成了亚非国家的长期贫困与落后。
【小问4详解】
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章西女王领导了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问5详解】
非洲独立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内涵:根据材料四的“今天在这个会议厅里聚集的,已经不再是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了……今天,你们是自由的人民、在世界上有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的人民的代表……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民族和国家从许多世纪的沉睡状态中苏醒过来了。我们属于许多不同的国家,……我们是由维护和稳定世界和平的共同决心联合起来的。我们不能迷恋强权政治。……亚洲的前途可以由遥远的其他的民族来决定的日子现在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17. 法制建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这部法典在人类社会的法制发展上有何重要地位?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上面思维导图中AB两处法律文献的名称。材料二反映了古代哪一帝国的法制成果?
材料三 宪法规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它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指出这一法律文献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答案】(1)特点:系统完整、内容丰富。地位:《汉谟 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 整的成文法典。
(2)法律文献:A《查士丁尼法典》B《新法典》;帝国: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
(3)原则:分权制衡;进步性:世界 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局限性: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依据材料“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 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并结合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的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从法典的组成部分也可知法典的特点是系统完整,从内容上看,282条法律涉及刑事、民 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多个方面,说明法典的特点是内容丰富。
地位:根据所学可知,《汉谟 拉比法典》被刻写在一块黑色石柱之上,从法典内容和保存的完整性上看,《汉谟 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 整的成文法典。
【小问2详解】
法律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是查士丁尼在位时期命人编纂的四部法律文献的合称,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其中2世纪初到6世纪初的法令汇编文献是529年编成的《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自己 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
帝国:根据所学可知,查士丁尼是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皇帝,《罗马民法大全》反映的是的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的法制成果。
【小问3详解】
原则:结合材料三“宪法规定:行政、 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 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可 知,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是分权制衡。
进步性:根据材料“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保证了美国政治的稳定,促进了美国的发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局限性:根据材料“它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是带有歧视色彩,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18. 同学们以“追寻文明·见证成就”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摘录名言
——领悟思想之光】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但丁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品味艺术,品味生活。
——达·芬奇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莎士比亚
(1)上述人物名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些人带给社会哪些影响?
任务二 【制作名片——了解科技发明】
发明名称:蒸汽机车 发明国家:英国 发明者:斯蒂芬森 发明影响:标志着①____时代的开始 发明名称:柴油内燃机 发明国家:②____ 发明者:狄塞尔 发明影响:在交通运输领域引发了一场变革
(2)请将上面“科技发明”的名片补充完整。
任务三 【论证观点——感受制度创新】
(3)请你从下面历史事件中任选两个,论证“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18. 人文主义思想。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9. ①铁路时代;②德国。
20. 选择史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论题: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论述:1640-1688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政治制度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解析】
【小问1详解】
核心思想:根据任务一中名言的作者“但丁、彼得拉克、达 ·芬奇、莎士比亚”和所学知识可知,都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材料中的言论体现了资产阶级主张的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均体现了人文主 义这一核心思想。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 了思想文化基础。
【小问2详解】
补充:根据任务二“蒸汽机车、斯蒂芬森”和所学知识可知,1825年, 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根据任务二“柴油内燃机”和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小问3详解】
论述:根据题意选取题干中的任意两件事进行论述,可从事件的时间、过程和影响方面分别阐述即可。如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先论述两个国家发生革命的时间、基本事实,接下来叙述革命带来的影响。最后总结点题,说明政治制度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如:选择史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
论题: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论述:1640-1688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总之,政治制度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19. 某班布置“痛定思痛·两次世界大战”主题展板,并围绕该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展板一20世纪的主要战役(部分)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战役的特点。写出图2战役的名称。概括图3战役带来的影响。
展板二20世纪的主要国际会议(部分)
时 间 会 议
1942年1月 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A____》,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1943年11月 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 决定战后成立B____。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根据统编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整理
(2)请将展板二表格中AB两处内容补充完整。从表格中所列会议分析,当时面临的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3)痛定思痛,我们必须牢记战争教训。依据展板内容,你得到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特点:时间长、规模大、异常惨烈,破坏性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影响: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了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2) 补充:A联合国家宣言; B联合国。
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3)启示:反法西斯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后胜利;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纵容侵略,最终害人害己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6年,德、法 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凡尔登战役的特点是时间长、规模大、异常惨烈,破坏性大。
战役: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次年2月,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后,苏军继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了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小问2详解】
补充:A根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 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B: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 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性质:从表格中所列会议分析,会议斗争的对象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因此当时面临的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小问3详解】
启示: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依据展板内容,从凡尔登战役的惨烈程度可知,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纵容侵略,最终害人害己;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开罗会议和雅尔塔会议可知,反法西斯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等,言之有理即可。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 在宗教上,埃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也自称“众神之王”,这反映古代亚非文明的共同点是( )
A. 起源大河流域 B. 建立森严等级制度
C. 重视农业经济 D. 利用宗教神化王权
2.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B. 参观万神庙,了解罗马古建筑,感叹海洋文明魅力
C.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领略金字塔的壮美
D.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印度的风采
3. 如图是某中学历史社团举办讲座的宣传海报。讲座的名称可能是( )
A. 灿烂的古罗马文明 B. 亚历山大帝国崛起
C. 读懂雅典民主政治 D. 阿拉伯帝国启示录
4. 庄园里有住房、作坊、耕地、林地等,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很多庄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这表明西欧庄园( )
A. 物质生活丰富多彩 B. 有完全独立的政治单位
C. 农奴拥有人身自由 D. 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5. 同学们针对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开展课上大讨论,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6. 下边大事年表揭示了14-17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主题是( )
14世纪前后 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92年 哥伦布到达美洲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A. 欧洲社会转型
B. 欧洲的思想解放
C. 欧洲的革命运动
D. 欧洲与世界的联系
7. 1800年,伦敦有10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1851年猛增到236万人。1801年,巴黎有将近55万人,1851年猛增到100万人以上。1800年,维也纳人口约25万人,柏林人口约为17万人;到1850年维也纳的人口已经超过44万人,柏林人口也增长到42万。与材料中这一变化有关的事件是( )
A. 欧洲城市的兴起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一国际的成立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8. 某学校开展“看电影·学历史”活动。同学们观看如图影片后,撰写的影评题目是( )
A. 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伟大领袖 B. 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代表人物
C. 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杰出人物 D. 社会主义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9. 绘制“知识结构图”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的知识结构图显示了南北战争的基本脉络,空白处应填
A. 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B.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 法国公开参战支持北方 D. 林肯总统被狂热分子刺杀
10. 某兴趣小组探究俄国两次改革,收集到如下信息。对如表共同点概括准确的是( )
人物 内容
彼得一世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A. 两次改革都强化了农奴制 B. 都建立了中央集权行政体制
C. 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道路 D. 农奴制成为两次改革的焦点
11. 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该公约( )
A. 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B. 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C. 使美国实现了单独支配中国的目的 D. 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
12. 下图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变化示意图。这表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起到积极作用 B. 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C. 苏联已经由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 D. 赫鲁晓夫改革取得较为明显成效
13.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社会主义革命
B.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会议
C.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
D.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并宣布开始实施新政
14. 如图是小明同学整理的课堂笔记,由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资本主义世界的合作 B.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C. 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D.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5. 戴高乐认为,战后的欧洲衰弱不堪,面对美苏两霸的崛起,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形成抗衡美苏的“第三种势力”。材料表明欧洲联合的目的是( )
A. 提高欧洲国际地位 B. 挑战美国霸主地位
C. 促进欧洲经济发展 D. 防止共产主义扩张
二、读图说史(本题4小题,16题12分,17题9分,18题11分,19题8分,共40分)
16. 亚非地区历史悠久,亚非国家曲折前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与互鉴】
材料一
(1)请按照示例,将材料一文明成果归类,放入相应板块。
示例:板块一“西亚文明成果”A。
板块二“东亚文明成果”____;板块三“非洲文明成果”____;板块四“南亚文明成果”____。
材料二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唐朝
经济 班田收授法 均田制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政治 中央 二官八省 三省六部制
地方 国、郡、里三级 道、州、县三级
表1 日本大化改新和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
(2)请选择材料二中的“表1”或“表2”,说明古代亚洲间的文明互鉴。(要求:只选一个,多选多答只评第一个)。
【沉沦与反抗】
材料三
(3)结合图2,写出一位到达亚洲的航海家。图2和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给亚非国家的命运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写出一例世界近代史上印度民族反抗的典型事件。
【独立与合作】
材料四 今天在这个会议厅里聚集的,已经不再是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了……今天,你们是自由的人民、在世界上有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的人民的代表。是的,“亚洲有风暴”,非洲也是如此。在过去的几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民族和国家从许多世纪的沉睡状态中苏醒过来了。
我们属于许多不同的国家,……我们是由维护和稳定世界和平的共同决心联合起来的。
我们不能迷恋强权政治。……亚洲的前途可以由遥远的其他的民族来决定的日子现在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摘自印尼总统苏加诺在1955年万隆会议开幕式上的演讲
(5)结合所学回答,哪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分析“万隆精神”蕴含怎样的内涵?
17. 法制建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汉谟拉比法典》特点。这部法典在人类社会的法制发展上有何重要地位?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上面思维导图中AB两处法律文献的名称。材料二反映了古代哪一帝国的法制成果?
材料三 宪法规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它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
——摘编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指出这一法律文献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18. 同学们以“追寻文明·见证成就”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摘录名言
——领悟思想之光】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但丁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品味艺术,品味生活。
——达·芬奇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莎士比亚
(1)上述人物名言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些人带给社会哪些影响?
任务二 【制作名片——了解科技发明】
发明名称:蒸汽机车 发明国家:英国 发明者:斯蒂芬森 发明影响:标志着①____时代的开始 发明名称:柴油内燃机 发明国家:②____ 发明者:狄塞尔 发明影响:在交通运输领域引发了一场变革
(2)请将上面“科技发明”的名片补充完整。
任务三 【论证观点——感受制度创新】
(3)请你从下面历史事件中任选两个,论证“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19. 某班布置“痛定思痛·两次世界大战”主题展板,并围绕该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展板一20世纪的主要战役(部分)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战役特点。写出图2战役的名称。概括图3战役带来的影响。
展板二20世纪的主要国际会议(部分)
时 间 会 议
1942年1月 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A____》,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1943年11月 中、美、英三国签署《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中国领土必须归还中国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 决定战后成立B____。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根据统编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整理
(2)请将展板二表格中AB两处内容补充完整。从表格中所列会议分析,当时面临的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3)痛定思痛,我们必须牢记战争教训。依据展板内容,你得到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3-2024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