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达标卷(四)(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达标卷(四)
一、选择题
1.某校准备编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文明的起源》的校本教材,书稿目录如表。请你在第一章第二节填上恰当的标题(  )
第一章 古代亚非文明大河篇第一节 探寻金字塔之谜第二节第三节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第二章 古代欧洲文明海洋篇第一节 西方文明的源头第二节 宏伟属于罗马
A.德谟克利特与“原子论”
B.解密苏格拉底之死
C.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
D.希腊化时代的开启
2.《汉谟拉比法典》里有大量关于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的条款。这说明古巴比伦(  )
A.文明高度繁荣 B.商品经济活跃
C.法律体系完备 D.君主专制盛行
3.鲁小兵在《古罗马的平民保民官》一文中说:“公元前462年,保民官哈尔萨提议制订成文法以限制贵族的专横,经过十年斗争,终于制订并通过了《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45年,根据保民官坎努利乌斯的提案,废除了关于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规定。”这表明该时期保民官(  )
A.掌握着罗马帝国最高决策权
B.有力地维护了平民利益
C.缓和了罗马帝国的社会矛盾
D.代表全体被统治者利益
4.15﹣16世纪后,大量贵金属从美洲流入欧洲,引发了西欧的“价格革命”,导致“封建贵族地主和人民衰落,资产阶级地位上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成为整体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正式形成
C.欧洲早期殖民掠夺具有野蛮性
D.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5.“企鹅”原是欧洲人最早对北大西洋地区一种海雀的称谓,后欧洲人在南半球海域发现了与“企鹅”体态样貌非常相似的鸟,也将其命名为“企鹅”。18世纪时,欧洲学术界决定把北半球的“企鹅”改名为“大海雀”,“企鹅”遂成为南半球此种海鸟的专属称谓。“企鹅”称谓的演变深刻反映了(  )
A.洲际物种交流兴起 B.地理大发现的深入
C.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D.进化论思想的传播
6.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上驾驭和把握历史知识。如图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应是(  )
A.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B.中世纪城市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而斗争
C.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建立
D.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7.“1688年发生的历史事件引发了巨大变化,它是一场真正的革命。《权利法案》显然打破了世袭的权力,这种世袭权力是1660年旧政体复辟的基础,被以议会为代表的民族意志所取代。”与此材料相关的政体是(  )
A.民主共和制 B.议会共和制
C.君主立宪制 D.中央集权制
8.如图漫画展示了18世纪中期北美的境况。漫画反映了18世纪中期北美社会矛盾的根源在于(  )
A.美国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B.英国帮助北美建立了国家
C.美国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D.英国的殖民统治
9.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中提到:“欧洲在近代形成民族的过程中,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阶段……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下列史实体现了“第二阶段”特点的是(  )
A.明治维新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俄国1861年改革
10.1760﹣1851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从1个增加到7个,5万人以上的城市,也从1个增加到13个,2至5万人的城市还为数不少。在整个工业革命期间,曼彻斯特人口从3万增到35万之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棉纺织业城市。这表明(  )
A.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剧增
B.工业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C.劳动力增加提升了生产效率
D.人口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
11.它是一部诞生于1848年的光辉历史文献,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它”是(  )
A.《资本论》 B.《人权宣言》
C.《国富论》 D.《共产党宣言》
12.有学者认为,他在人类动力技术史上的地位,相当于牛顿在物理学、贝多芬在音乐中的地位。为了彰显他的贡献,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功率这种计量单位。这里所说的“他”(  )
A.著有《地理学指南》
B.把艺术创作和科学探索结合
C.改进了蒸汽机
D.设计了蒸汽机车
13.某历史小组在开展项目式学习时,收集到以下信息,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政治 废藩置县;颁布《宅地法》
经济 推行殖产兴业;废除农奴制
思想文化 文明开化
军事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A.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B.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变
D.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14.明治时代的日本设计师片川东雄设计的奈良帝室博物馆饱受批评,理由是这种纯洋风建筑和奈良根本不搭调。大正时代建立的旧古河庭园,其红砖墙的西洋风建筑风格和东洋式的石灯笼、茶室等传统风格相搭配,“和洋折中”的思想溢于景中。这一变化说明(  )
A.日本明治时代缺乏设计创新
B.文明开化政策遭遇民众抵触
C.民众观念落后制约建筑创新
D.外来文化应与本土风格融合
15.如图示意图中的小车的运动状态,直观呈现了19世纪中期俄国的社会状况,下列选项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F1代表了俄国长期存在的农奴制
B.F2代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
C.最终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工人运动的兴起导致F1>F2
16.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870年,洛克菲勒开始组建垄断组织—美孚石油公司。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
A.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推动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D.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
17.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系统化改革,如普及初等教育,扩大中等教育规模,改革高等教育,大量开展职业教育等,把文化知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德国做出这些改革主要是因为(  )
A.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民主制度的广泛实行
C.无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18.如图反映了沙皇时代俄国和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新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B.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C.一战使西方受到重大挫折
D.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成效
19.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变化(  )
A.出于增强国防力量的需要
B.源自于指令性计划体制
C.为了保障民众的日常生活
D.旨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20.该政策的核心思想,是以恢复和利用商业为杠杆,以对物质利益的关心为手段,刺激人们的生产和经营积极性,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迂回、间接地向社会主义过渡。该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1.如图为某学生绘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示意图,图中ABC处该填入的内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日本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德国突袭波兰、日本偷袭珍珠港、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德国突袭波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
D.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2.发表于1941年12月29日的漫画《活力少年》(如图),描绘的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各手持一根魔术棒,庆祝即将诞生的“联合”新生儿。墙上画像中的斯大林和蒋介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漫画的“新生儿”指的是(  )
A.美国签署对日作战书 B.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英美结盟以遏制苏联 D.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23.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如图反映的史实是(  )
A.萨拉托加大捷 B.珍珠港事件
C.莫斯科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2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政治多元化。这些措施导致(  )
A.苏联走向解体 B.柏林危机出现
C.殖民体系崩溃 D.高度集权形成
25.课程标准是历史学习的指针,下面是从2022版历史课程标准中摘取的相关条目,请给其加上恰当的标题(  )
通过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通过了解美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事,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A.一战后初期的世界
B.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C.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二、综合题
26.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一种斗争形式。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据材料一,指出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中共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
材料二: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据材料二,指出使“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的原因。
材料三:“十四年抗战”概念是把前六年的局部抗战和后八年的全国抗战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来看待的……在1931年至1937年的六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并且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联蒋抗日”……
——摘自2017年2月《求是》杂志《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联蒋抗日”初步实现的标志。
(4)综合上述材料,中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或调整政策遵循的最基本的思想路线或原则是什么?
27.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回首七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成就瞩目】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2)请你举出“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的一位英雄模范人物。并说说从他身上你汲取了哪些精神力量?
(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重大失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四: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哪些教训?
(5)据材料四,指出“被反革命集团利用”指的是哪些反革命集团?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28.沙俄——苏俄——苏联国名的变化,见证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1)材料一所说的“改革”对当时的俄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1917年俄国革命,不仅是俄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和分水岭,也是历史上一个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从那以后,落后国家学习西方不只有英美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还增添了一条“反西方”的西化道路,这个革命对往后接近一个世纪的世界历史走向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俄国革命,不仅是俄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和分水岭,也是历史上一个震撼世界的重大事件”?
材料三: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列宁
(3)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导致了材料三中这种局面的出现?你对这个条约的签订有何看法?
(4)材料三中列宁所说的“改良主义的办法”具体指什么政策?该“办法”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0 CBBDB DCDBB
11-20 DCBDC ADDBB
21-25 BBDAC
26.(1)前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名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原因: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3)变化:由“抗日反蒋”到“联蒋抗日”。
标志:西安事变的平解决。
(4)思想路线或原则:坚持解放思想;遵循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7.(1)状况:工业水平极其落后,尤其是重工业。(答到工业落后即可)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2)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精神:王进喜:不畏艰辛、艰苦奋斗、忘我拼搏、艰苦奋斗;焦裕禄:鞠躬尽瘁、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
(3)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4)历史事件:“大跃进”运动。教训: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经济规律等。(答出一点即可)
(5)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启示: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28.(1)积极影响: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理解: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3)条约:《九国公约》。看法: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这实际上为美国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成就:实行两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达标卷(四)(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