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作业(含解析)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作业
一、单选题
1.在当今世界新形势下,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和相应的治理机制。其中,某组织的成立“为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带来了新动力和新契机,全球治理从‘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转变”。该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二十国集团
C.上海合作组织 D.欧洲联盟
2.1961年9月,《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公布,其中指出:“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这些论述是对哪一文件主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A.《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B.《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经济展望声明》
3.1982—2021年,美国先后退出了17个国际组织或者国际条约,其中存在退了又返、返了又退的情况,比如美国二进二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些举动反映了( )
A.美国外交的利己主义本质 B.美国外交政策的摇摆不定
C.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崩溃 D.世界多极化趋势显著增强
4.2023年8月,在南非举行的第15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决定,邀请伊朗、埃及、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埃塞俄比亚以及阿根廷加入金砖合作机制,共同捍卫“全球南方国家”利益。据此可知( )
A.区域集团化有新发展 B.发展中国家的凝聚力增强
C.地缘政治影响力增强 D.全球一体化趋势继续发展
5.二战前,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和资本,购买大宗初级产品;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新兴市场经济体有能力生产并出口包括高科技产品在内的制成品,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美国出现巨额赤字,并从新兴市场经济体输入大量资金。这反映出当今全球化的特点是
A.地区间贸易不平衡现象日趋严重 B.国际分工突破了中心与外围的格局
C.国际资本的市场流动性空前加强 D.西方国家丧失经济发展的优势地位
6.下表所示为1991年部分国际会议及会议内容。这些会议的召开( )
会议 会议内容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研究建立不结盟运动银行
七十七国集团会议 呼吁发达国家停止贸易保护主义
阿拉伯联盟会议 加强阿拉伯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A.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初现 B.增强了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
C.有利于改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 D.改变了大国主导的治理体系
7.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据此可知( )
A.可持续发展思想被广泛认同 B.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C.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者 D.霸权主义属于南北问题
8.下图为2022年8月发表于《中国日报》的一幅漫画《制裁》。该漫画反映出( )
A.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到重大挫折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
C.欧盟传统外交理念面临新的挑战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9.1985年3月4日,邓小平对日本客人说:“总起来说,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发展,战争的危险还存在。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战争的危险,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上述论述
A.有助于中美关系正常化 B.促进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客观上有利于改革开放 D.奠定了“一国两制”理论基础
10.理论上,联合国难民署有义务为那些不愿意接受难民迁入地政府管辖的难民提供国际保护和援助。据统计,2011年年初,被联合国难民署认定为“受关注的人群”大约有3390万,这一数量相较于2005年的1920万有了明显的增加。这反映出( )
A.西方国家相互推诿救济责任 B.人道主义原则获得普遍认同
C.国际社会积极应对难民问题 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安定
11.1985年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这里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指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较量问题
B.制约中国西部开发问题
C.美苏争夺全球战略资源的问题
D.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
12.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下列各项中严重干扰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 )
①霸权主义横行 ②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③地区冲突不断 ④恐怖主义抬头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据资料统计,自2001年以来,美国总共参与了大大小小几十场区域冲突,5场大规模战争,其中又以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耗资最多。这表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受阻 B.世界局势日益动荡不安
C.单极世界已逐渐形成 D.人类和平遭受严重挑战
14.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是自2007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四起“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之一。它首先在北美爆发,随后迅速蔓延。2010年8月,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有214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甲型流感确诊病例,出现至少18449个死亡病例。可见,全球化时代,面对重大传染性疾病
A.任何国家都不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 B.人类往往束手无策,放任其自生自灭
C.发展中国家应承担疾病发源地的责任 D.各国应该退回到之前自我封闭的状态
15.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丁2012年8月26日至3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来自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高级代表以及观察员国代表等出席了峰会。上述材料反映的会议的召开( )
A.反映了与会国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B.摧毁了西方主导的世界殖民体系
C.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诉求 D.冲击了大国竞争的两极政治格局
16.以下是部分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的微标,其所体现的相同主题是( )
A.世界经济全球化 B.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C.合作共赢共促发展 D.世界文明多样化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如下表所示,有两种新的观点。
观点内容
观点1 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于中国独持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观点2 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摘编自耿异《丝绸之路在中国》材料二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种新观点的研究视角。结合所学,指出被司马迁称为“凿空”的历史事件,简要分析这一事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重大意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
18.【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不顾多数国家的反对,悍然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引发广泛争议,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民众质疑和反对的战争。战争爆发前,全世界大约有600个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游行。在国际社会里,伊拉克战争被认为是缺少合法性的侵略战争。《联合国宪章》是第一个明文规定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的国际公约。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不仅缺少合法性,而且严重践踏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美国把“先发制人”战略视为合理的“预防性自卫”战略,给《联合国宪章》以及以宪章为基础的安全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使联合国一度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
——摘编自李翠亭《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软实力的影响及其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拉克战争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冲击。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弭兵之议,倡于春秋末叶。宋向戌会当时诸强国于宋都,相与约盟,酷似今兹大战前之海牙平和会也。《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孟子》书中,到处发明此义,其极沉痛峻厉之言,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至墨翟一派,更高揭非攻寝兵之鲜明旗帜,以号呼于天下。墨家非从空谈而已,常务实行。见有斗者,匍匐往救之,且以善守为“非攻”主义之后盾,故其宣传乃实力的宣传也。自兹以往,我国民遂养成爱平和的天性。
——摘编自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一战爆发后,和平主义者莱文森提出了战争非法化的理念,希望在国际法中明文规定进攻性战争为非法。1921年,在各和平团体的支持下,莱文森创立了“美国促进战争非法化委员会”,推动战争非法化计划。1927年4月,法国外长白里安接受了美国和平主义者肖特维尔的建议,向美国政府提议在两国之间缔结一项永远使战争非法化的条约。美国和平团体积响应白里安的提议,主张将双边条约变成一项多边条约,并拟定了多个条约范本。面对强大的国内外舆论,柯立芝政府最终决定在多边条约框架内接受战争非法化的理念。8月27日,法、美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非战公约》。五个月后,美国国会正式批准了该公约。
——摘编自王立新《踌躇的霸权》
材料三 1985年,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制定了军队改革体制、精减方案。邓小平在会上正式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军队减到300万。到1987年,百万大裁军的浩大工程顺利完成。裁军百万,对于节省军费、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减轻人民负担,意义重大,也更有利于改善装备,提高部队战斗力。邓小平指出,“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我们实际上也要担当这个角色”;裁军百万,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
——摘编自李颖《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国民“爱平和的天性”形成的历史渊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和平人士和团体在《非战公约》出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裁军百万的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
20.二战后,人类社会的交往与联系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美国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战争的严重创伤,各国均致力于医治战争的创伤,重建本国的经济。在恢复本国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各国都面临着国际经济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在金融方面,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维持各国间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二是在国际投资方面,创立处理长期国际投资问题的国际组织;其三是在贸易方面,重建国际贸易秩序,扭转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贸易政策,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
——摘编自豆丁网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摘编自徐广文《经济全球化的研究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二战后“面临着国际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并简要说明其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要求:①必须包括以下关键词:“潮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策”;②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十国集团的成立为国际社会齐心协力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带来了新动力和新契机,全球治理开始从“西方治理”向“西方和非西方共同治理”转变,B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是为了推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上海合作组织是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欧洲联盟是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追求世界和平,因此体现这一原则的文件应该是《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B项正确;ACD项中的条约针对的都不是世界和平的问题,排除。故选B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2年至2021年(美国)。据本题材料“美国先后退出了17个国际组织或者国际条约,其中存在退了又返,返了又退的情况,美国二进二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描述体现的是美国固守“中心论”“例外论”,随意毁约退群,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这反映出美国外交的利己主义的本质,A项正确;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美国外交路线是以建立以美国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随意毁约退群的现象,而非美国外交政策摇摆不定,排除B项;由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存在,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随意毁约退群的现象,排除C项;材料内容描述的是国外交的利己主义的本质,与世界多极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2023年(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金砖国家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代表,金砖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新成员的加入说明发展中国家的凝聚力增强,B项正确;金砖国家的成员遍及亚洲、欧洲、非洲等,其并非区域集团,也体现不出地缘政治的影响,排除A、C项;“全球一体化趋势”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据材料可知,二战前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和资本,是工业制造业中心,殖民地半殖民地生产大宗初级产品,是生产原料的外围;而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新兴市场经济体成为新的工业制造业中心,而且向老牌发达国家输出资本,打破了传统国际分工中心与外围的格局,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关系,而不是地区间贸易问题、国际资本的市场流动性问题,A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内容与史实不符。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1年(世界)。据材料可知,1991年,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组织呼吁发达国家停止贸易保护、加强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这些做法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有利于改善国家政治经济的环境,C项正确;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就已出现,排除A项;不结盟国家和七十七国集团不属于经济区域化组织,排除B项;当时大国主导的治理体系并未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中国)。根据材料“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和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认为,和平和发展是世界上两大战略性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发展,但是战争的危险还存在,经济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可持续思想,无法得出“可持续发展思想被广泛认同”,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者,排除C项;D项是对材料错误的理解,南北问题是发展问题,是经济层面的,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欧盟通过制裁俄罗斯,导致自身也面临严重的困境,这反映出当前欧盟与俄罗斯的对抗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其传统的外交理念需要转变,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欧盟传统外交理念面临新的挑战,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欧盟与俄罗斯的对抗,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欧盟传统外交理念面临新的挑战,不涉及世界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邓小平阐述了关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判断世界性战争在很长时间内不会爆发,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论断在客观上有利于我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有利于改革开放,C项正确;中美关系在1972年已开始正常化,1979年已经建交,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乃至现在,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邓小平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论述,没有涉及“一国两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被联合国难民署认定的难民数量在明显增加,这意味着更多的难民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也说明国际社会积极应对难民问题,C项正确;材料未提到西方国家对于难民问题的态度和行为,排除A项;B项错在“普遍”,排除B项;霸权主义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根据材料“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指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D选项符合题意。邓小平执政后,淡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色彩,国内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选项排除。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是在2000年提出的,B选项排除。美苏争夺的是世界领导权,C选项排除。
12.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严重干扰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霸权主义横行、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冲突不断以及恐怖主义抬头,①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初(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自2001年以来,美国参与了几十场区域冲突和大规模战争,这些区域冲突和战争威胁世界和平,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世界局势动荡,没有其他国家的信息,与世界多极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说明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不安,“日益动荡不安”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主要说的是美国单边霸权主义的影响下造成部分地区的动荡,而不是单极世界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材料内容为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从北美爆发,迅速蔓延,共有214个国家出现确诊病例,表明在全球化时代,对于重大传染性疾病,任何国家都不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故答案为A;面对疾病,全球进行应对,为了共渡难关,B错误;材料显示该疾病发源于北美,C错误;全球化时代不能因为出现了疾病就封闭于世界,D错误。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2年8月26日至31日(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第16届不结盟运动峰会是在中东局势动荡,伊朗和西方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讨论核裁军问题,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诉求,C项正确; “与会国家利益的一致性”说法绝对,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B项;材料强调不结盟国家对全球治理的诉求, “两极政治格局”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而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会议、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都体现了国家之间关系密切,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共同发展,C项正确;2012年里约热内卢可持续发展会议的目的是促进地球可持续发展,没有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排除A项;能有效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组织是上海合作组织,材料中其它组织不符合,排除B项;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其它组织无法体现这一点,排除D项。故选C项。
17.(1)研究视角:观点1:地理环境;观点2:丝绸之路的功能。历史事件:张骞通西域。积极影响: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2)重大意义:促进中国和周边国家经济的新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周边和平环境;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
【解析】(1)
研究视角:据材料一“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于中国独持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可知观点1:地理环境;据材料一“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可知观点2:丝绸之路的功能。
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凿空”为张骞通西域。
积极影响:从沟通中西交通、联系增强和历史影响等方面分析,可知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2)
重大意义:据材料二“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可知促进中国和周边国家经济的新发展;据材料二“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可知有利于维护中国周边和平环境;据材料二“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可知有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核心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商、共建、共享。
18.(1)背景:苏东剧变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试图强化自己的霸主地位;大部分国家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联合国难以对美国的军事扩大形成有效制约。
(2)冲击:不利于世界局势的持久稳定;削弱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践踏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冲击了世界安全体制。
【详解】(1)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东剧变后,两极格局结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试图强化自己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引发广泛争议,遭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民众质疑和反对的战争。战争爆发前,全世界大约有600个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游行”可知,大部分国家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根据材料“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不仅缺少合法性,而且严重践踏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可知,联合国难以对美国的军事扩大形成有效制约。
(2)冲击:美国的做法不利于世界局势的持久稳定;根据材料“给《联合国宪章》以及以宪章为基础的安全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使联合国一度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可知,削弱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根据材料“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不仅缺少合法性,而且严重践踏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给《联合国宪章》以及以宪章为基础的安全体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可知,践踏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冲击了世界安全体制。
19.(1)春秋时期就有停战议和的实践;儒家对战争的痛斥,墨家高举反战旗帜并身体力行。
(2)提出了《非战公约》的核心理念;促进了《非战公约》成为国际公约;推动了美国接受和批准《非战公约》。
(3)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展示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良好形象。
【详解】(1)根据“弭兵之议,倡于春秋末叶”,概括得出春秋时期就有停战议和的实践;根据“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概括得出儒家对战争的痛斥,根据“墨翟一派,更高揭非攻寝兵之鲜明旗帜”,概括得出墨家高举反战旗帜并身体力行。
(2)根据“和平主义者莱文森提出了战争非法化的理念,希望在国际法中明文规定进攻性战争为非法”,概括得出提出了《非战公约》的核心理念;根据“法、美等15国代表在巴黎签署《非战公约》”,概括得出促进了《非战公约》成为国际公约;根据“美国国会正式批准了该公约”,概括得出推动了美国接受和批准《非战公约》。
(3)根据“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减轻人民负担”,概括得出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根据“更有利于改善装备,提高部队战斗力”,概括得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根据“现在树立我们是一个和平力量,制约战争力量的形象十分重要”,概括得出展示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良好形象。
20.(1)举措: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确立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或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贸易体系。
意义:战后世界性经济组织的建立,协调了各国的经济活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经济领域的矛盾,预防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贸易总额的增长;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例文: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潮流,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地位,占据优势,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应该是积极应对,趋利避害,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详解】(1)举措,根据材料“金融方面,重建国际货币制度”“国际投资方面,创立处理长期国际投资问题的国际组织”“贸易方面,重建国际贸易秩序”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关贸总协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秩序。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及关贸总协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有利于协调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经济领域的矛盾,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贸易总额的增长,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2)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克林顿和卡斯特罗对全球化的不同观点,克林顿认为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不能阻挠全球化,卡斯特罗认为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的影响,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潮流的角度,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表现、实质、影响等方面分析;也可以选择全球化弊端角度入手,结合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但机遇与挑战并存等角度分析回答。要求,①必须包括以下关键词:“潮流”“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策”;②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00字左右。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作业(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