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为英国漫画家伯纳德·帕特瑞吉于1934年5月30日创作的漫画《谁害怕大坏熊?》。漫画意在( )
A.揭露德国法西斯扩张的阴谋 B.表达调整对苏联关系的意愿
C.倡导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D.抹黑和丑化苏联的国际形象
2.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阶段。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德国内部的政治危机。同年11月,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德国皇帝宣布退位,逃往荷兰。当时的德国皇帝是
A.威廉一世 B.威廉二世 C.威廉三世 D.查理一世
3.《国际联盟盟约》:“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所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秩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这一规定( )
①体现了国际法日益受到重视
②说明国际联盟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
③反映了国联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主张
④表明各国希望通过国际法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1914年8月威廉二世在《致德国人民》中说:“…当敌人全副武装准备背信弃义进攻时,他们却要求我们袖手旁观。他们不让我们坚定忠诚地支援我们的盟友,而我们的盟友正在为维护她的大国地位而斗争。”其中“我们的盟友”是指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奥匈帝国
5.1913年,德国军事作家伯恩哈迪在《德国与未来的战争》一书中写道:“在这方面我们必须十分清楚,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那样要对付如此多的困难和敌意……我们现在想要获得的东西必须用战争获取。”作者意在
A.对德国对外政策表达不满 B.表达对德国国际处境的担忧
C.揭示国际关系危机的根源 D.极力宣扬军国主义思想
6.1919年6月28日,德国外长在签订条约后意味深长地说:“如果要我承认我们是这场战争的唯一祸首,我知道那是扯谎!”而远在柏林的德国总理公然指责条约是“杀人的魔锤”。当天,德国许多报纸上纷纷出现了镶着黑框的悼念文章,号召全民复仇。这种现象说明
A.凡尔赛和约建立在战胜的大国分赃和瓜分的基础上,必然会遭到相关国家的愤慨
B.德国不是这场战争的发动者,而是这场战争直接受害者,因此制裁本身纯属非法
C.战争是列强瓜分的产物,德国军国主义阴魂犹存,制裁激起了德国复仇主义情绪
D.凡尔赛和约必然遭到德国的强烈不满,也为后来法西斯纳粹党的上台埋下了伏笔
7.如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毒气而眼睛失明的英国士兵排队等待就医时的情景,从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 B.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双刃性
C.战争给人们带来深重灾难 D.战争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8.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各种国际组织,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下列选项不符合题意的是( )
A.联合国 B.世界银行 C.国际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9.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份使美国人得意,日本人沮丧,中国受伤害的条约。这份条约是
A.《四国条约》
B.《五国海军协定》
C.《九国公约》
D.《凡尔赛和约》
10.漫画名为《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下列表述中,适合作为漫画中左侧人物对白的是( )
A.“还能做什么呢?世界已经被瓜分完毕。”
B.“海洋对德国来说不可或缺。”
C.“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
D.“只要顺河走,就能够发现大海。”
11.1896 年,德国在柏林殖民展览会中展出了一座雕塑(见图)。该雕塑中的人坐在岩石上,肩上扛着一个巨大的地球仪,上面标注着从德国延伸出的22条海外贸易航线;雕塑的旁边还有四座带有德国识字率、海军力量等数据的金字塔。德国此举意在( )
A.宣扬国力与殖民认同 B.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
C.凸显其世界领先地位 D.扩大帝国的海外贸易
12.凡尔赛宫是当今欧洲著名的旅游景点。某同学在参观凡尔赛宫的一个宫殿时(见下图),看到了有关该宫殿的历史介绍:1920年6月4日,在这里签订了一个对欧洲至关重要的条约。下列有关该条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协约国签订的对匈条约
B.条约对匈牙利进行了严格的制裁
C.条约重申了对奥地利条约的主要条款
D.条约依旧没有对赔款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13.1928年缔结的《非战公约》规定:“缔约各方在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并强调:“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但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未制定制裁措施。据此可推知《非战公约》( )
A.对维护人类和平实际作用有限 B.否认了被侵略国的合法自卫权
C.有助于帝国主义各国瓜分世界 D.奠定了近代国际法发展的基础
14.“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但到了1916年,人们开始怀疑,认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材料中人们对战争看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残酷 B.不满于统治阶级的虚伪宣传
C.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失望 D.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5.20世纪人类第一场大搏杀之后确立了世界新秩序,建立了世界性国际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这一国际组织是
A.国际联盟 B.三国同盟
C.三国协约 D.共产主义者同盟
16.一位美国人在华盛顿会议后宣称:“我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胜利”主要是指
A.恢复了“机会均等”的对华原则 B.实现了取代日本独霸中国的目的
C.抑制了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 D.取得了与英国相同的制海权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德国政府发表《关于战发动者责任的白皮书》、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斯宾格勒认为一战“是对德国的围攻,德国作为‘中心帝国’受到整个世界的围困”。1924年8月2日德国政府发行明信片,宣称“十年前人民走向了令人难忘的团结并给予自由和保卫祖国而战斗的军队以力量”。同一天,时任魏玛共和国总统的社会民主党领袖艾伯特发表演讲声称,“德国的战士不是为侵略性战争而战斗,而是为防御性战争而战斗”。1919年6月28日《德意志报》发表文章,叫嚣“复仇!德意志民族!今天在凡尔赛镜厅,耻辱的条约正在签字。不要忘记它!”
——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
材料二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反思、道歉和忏悔,从来没有为纳粹的侵略和屠杀行径进行过辩解、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上任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宿敌”法国真诚道歉。
——段久慧《德国如何反思战争罪行》
材料三在2007年的德国电影《拜见希特勒》中,电影的结尾时有一段十几分钟的真实采访,受访对象是今天的德国年轻人,访问的问题只有一个:“你知道谁是希特勒吗?”年轻人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人回答说是演员、运动员,也有人模模糊糊回答说是个政客,还有人坦白地说不知道。能说出希特勒身份的还不到整个受访者的一半。
——李林峰《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
(1)评述材料一中德国对战争及战后政治秩序的态度。
(2)材料二中,德国对二战的态度有何历史意义。
(3)对于材料三中的现象,谈谈你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战爆发伊始,鉴于胶州湾作为德国远东舰队基地,极易成为燃起战火之地,也因近半个世纪以来连绵不断的外来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不稳定,为了避免卷入两大军事阵营的纠纷漩涡,北洋政府决定保持中立,对于同盟国与协约国的矛盾采取不干涉政策。一战爆发后不久,围绕胶州湾的何去何从,就出现了明争暗抢的博弈。虽然北洋政府有愿收复,且德方也曾主动表示愿意归还,但日本却趁西方列强无暇全力东顾之机,强行将胶州湾据为己有。尽管如此,德国方面却一直试图争取袁世凯政府和中国知名人士站在德国一边。中德关系在一战爆发后较长时间内仍然维持着相对和平的状态。1917年2月9日,鉴于德军大炮击沉法国载运华工赴欧洲的“阿托斯”号船,出于对本国公民人身安全和利益保护的需要,北京政府也接受了美国方面的劝请,向德方发出了照会,在抗议无效的情况下,北洋政府决定与德国断交。在辛亥革命民主平等精神影响下,国内各界围绕“中立”还是加入“协约国”,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热议。1917年8月北京政府决定参加协约国,正式对德宣战。战后德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家负债累累,割地赔款,在中国失去殖民地租界,由此也扫除了中德关系重建的障碍。1921年,德国通过与中国签署单独媾和协约,成为首个放弃在华所有不平等条约的西方大国,中德关系由此开始在平等、友好、互惠的基础上走向正常化,并迎来了一个特殊的“金色二十年代”。
——摘编自孟虹《一战前后中德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影响》
材料二:新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之初双边贸易额仅为2.74亿美元,2021年已达2351亿美元。机电设备、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各类生活器具等杂项制品是中国出口德国的主要商品,中国是德国机电设备与运输设备的最大市场。截至2021年底,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11836个,实际投入380.9亿美元。2016年,中国在欧盟的投资增长了77%,投资总额超过350亿欧元,其中德国占了31%。2019年底,德国对华输出技术累计25166项,合同金额862.7亿美元。中德与时俱进地逐步建立起一系列双边经贸磋商、对话平台和机制。在中欧贸易关系不断深化的同时,欧盟针对中国产品进行的反倾销也持续不断,并施加严格的技术壁垒限制。德国政府以中国投资影响国家安全为由修订《外国投资监管条例》,将监管审查的股权比例从25%降至10%,并敦促欧盟构筑了审查机制。
——摘编自丁纯、陈芊凝《中德经贸关系50年:成就、问题与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后中德关系的变迁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德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尔赛体系具有不可克服的脆弱性。在该体系中,战胜国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对欧洲领土进行划分。民族自决原则是美国从外移植到欧洲大陆上的,它虽获得了一些民族的欢迎,但”将这个高度简单化的原则贯彻于异常错综复杂的东欧就必然会顾此失彼,矛盾百出”在欧洲领土被划分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已确实证明自己是世界上最有朝气和最为强大的种族之一的德国人,竞由一批小国所环绕,这些小国有许多是由先前从来没有为自己建立过一个稳定的政府的人民组成的,他们包含着成千上万喊着要同自己的故土重新统的德意志人。”协约国认为德国及其盟国要对战争负全责,在对德战争赔款上,协约国把一切能拿走的德国财富几乎都“拿”走了,一时不能拿走的也有计划地、有步骤地拿走,这使《凡尔赛和约》成为最具掠夺性的和约,也使得凡尔赛体系更加脆弱。
——摘编自万楚蛟、高英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从体系建制角度分析其弊端》
(1)根据材料,概括凡尔赛体系具有脆弱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体系的消极影响。
20.两会部长“好声音”
问题
(1)请对“一战前的英德关系”进行分析。
(2)“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能相提并论吗?为什么?
(3)谈谈你对“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他是一只好好熊......而远处躲在树后的希特勒则一脸惴惴不安”可知,法西斯主义的扩张迫使英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动调整与苏联的关系,即通过谋求双方之间关系的缓和来遏制法西斯主义对西欧的威胁,B项正确;图片主要呈现的是英法与苏联之间关系缓和的倾向,但是英国整体上对德国依然实行绥靖政策,并未对法西斯主义扩张采取有效措施,也并未揭露德国法西斯扩张的阴谋,排除A项;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针对所有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成立的,时间是在1941年,排除C项;“他是一只好好熊”说明英国对苏联的形象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美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十一月革命”时期的德国皇帝是威廉二世,B项正确;1888年威廉一世去世,排除A项;1840年威廉三世去世,排除C项;查理一世是英国国王,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根据“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所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间行为秩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约上之一切义务”可知,这一规定体现了国际法日益受到重视 ,反映了国联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主张 ,表明各国希望通过国际法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①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这一规定仅仅是约束缔约国,而不是具有普遍性和权威性,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包含②的ABC项。故选D项。
4.D
【详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之前德国和另外两个国家(奥匈帝国、意大利)一起组建了同盟国,故D项正确;A和C是协约国,B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5.D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军国主义即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这与材料“我们现在想要获得的东西必须用战争获取”相符,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德国对外政策,排除A项;材料没有明确表明德国的国际处境,因此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作者意在极力宣扬军国主义思想,C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试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实施严厉制裁,激起德国复仇主义情绪,成为以后纳粹上台的重要原因。故最佳应选C。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7.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一战中毒气战术的使用给士兵带来了巨大伤害,但世界并未因此变得和平,三十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仍然不可避免,故D项从图片中不能说明,符合题意;毒气战术是生物化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在战争中的运动不但未造福人类,反而使战争走向更加残酷,给人们带来不可逆的伤害,故ABC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8.C
【详解】依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各种国际组织”,可以看出国联是一战后成立的,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联合国成立在1945年,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世界银行成立在1945年,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世贸组织正式运作时间是1995年,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下,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美国的利益得到扩大,故C项正确;《四国条约》受到限制的是英国和日本,故A项错误;《五国海军协定》中日本受到限制,故B项错误;《凡尔赛和约》是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关键信息“美国人得意,日本人沮丧,中国受伤害”,由此排除和判定信息。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英德)。据图示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德国的殖民地数量远少于英国,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即“海洋对德国来说不可或缺。”,B项正确;“还能做什么呢?世界已经被瓜分完毕。”,表达的是一种无奈,并不是挑战,排除A项;“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体现的是感恩和回报,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只要顺河走,就能够发现大海。”,体现的是一种信念,并不是挑战,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6年的德国。根据材料信息“殖民展览会”、“肩上扛着一个巨大的地球仪,上面标注着从德国延伸出的22条海外贸易航线”可知该作品意在宣扬德国的海外殖民活动;根据材料信息“雕塑的旁边还有四座带有德国识字率、海军力量等数据的金字塔”可知该作品意在表现德国有实力进行殖民扩张,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信息体现德国的殖民活动是针对英国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德国“世界领先地位”,排除C项;从“肩上扛着一个巨大的地球仪”可知德国殖民活动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凡尔赛和约》中关于德国的经济和赔偿规定,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战胜国对德国输入货物不受限制;战胜国成立的赔偿委员会须在1921年5月1日前确定德国在30年内应付清的赔偿总额;在1921年5月1日以前,德国应付清总值200亿金马克的赔偿,可用黄金、商品、船只、有价证券及其他物资支付;德国应负担其境内外国占领军的维持费用,可知条约对赔款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8年(欧洲)。根据材料“缔约各方在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但对于破坏公约的国家未制定制裁措施,对破坏和平的国家几乎没有约束力,因此对维护人类和平实际作用有限,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被侵略国的合法自卫权,排除B项;《非战公约》是为了维护战后的和平,并非为了重新瓜分世界,排除C项;近代国际法发展的基础在《非战公约》签订之前就已经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人们对一战的态度由兴奋和刺激转变为悲观和失望,这主要是因为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残酷,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
15.A
【详解】材料“20世纪人类第一场大搏杀”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是国际联盟,A项正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一战前德意奥和英法俄组成的军事同盟,排除BC项;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第一个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的无产阶级革命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由“华盛顿会议后”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人的“胜利”指的是遏制了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的扩张,故选C项;华盛顿会议后是事实上再次形成了列强集体宰割中国的局面,并不算是美国的伟大胜利,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美国在海军吨位上取得了与英国相同的地位,并非是取得了相同的制海权,排除D项。
17.(1)评述:一战后,德国不承认战争是争霸战争,歪曲战争性质;推卸战争责任;鼓吹狭隘民族主义;仇视凡尔赛条约的制裁;煽动民族复仇情绪。(任意答出3点)德国对战争的错误反思无法根除军国主义思想,成为走向新的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2)说明德国领导人能够正确认识侵略战争及战争中野蛮暴行;有利于欧洲大国之间的联合,对战后欧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的现象表明,反对战争、反对纳粹的历史教育有所缺失;纳粹的黑暗历史正在被很多人遗忘;忘记历史的教训往往会导致黑暗历史的重演,历史教育必须加强。(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评述:根据材料“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可分析出一战后,德国不承认战争是争霸战争,歪曲战争性质;根据材料“斯宾格勒认为一战‘是对德国的围攻,德国作为‘中心帝国’受到整个世界的围困’。”可分析出推卸战争责任;根据材料“宣称‘十年前人民走向了令人难忘的团结并给予自由和保卫祖国而战斗的军队以力量’。”可分析出鼓吹狭隘民族主义;根据材料“叫嚣‘复仇!德意志民族!今天在凡尔赛镜厅,耻辱的条约正在签字。不要忘记它!’”可分析出仇视凡尔赛条约的制裁、煽动民族复仇情绪。态度:结合材料可以分析出德国战后政治秩序的态度是德国对战争的错误反思无法根除军国主义思想,成为走向新的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2)材料“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机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反思、道歉和忏悔,”说明德国领导人能够正确认识侵略战争及战争中野蛮暴行,这有利于欧洲大国之间的联合,对战后欧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你知道谁是希特勒吗?’年轻人给出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人回答说是演员、运动员,也有人模模糊糊回答说是个政客,还有人坦白地说不知道。能说出希特勒身份的还不到整个受访者的一半。”说明反对战争、反对纳粹的历史教育有所缺失,纳粹的黑暗历史正在被很多人遗忘;结合所学知识,忘记历史的教训往往会导致黑暗历史的重演,历史教育必须加强。
18.(1)一战期间:从最初的保持相对和平到后期的断交甚至战争。
原因:德国为了迫使日本无法参战,主动修复两国关系;中国欲收回胶州湾;英法日等帝国主义的阻挠;辛亥革命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影响;民众参与政治热情的逐渐提升;中国各政治派别博弈的日趋尖锐。
一战后:中德关系由战争走向正常化。
原因:一战德国战败实力下降,失去在华殖民地;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德国政府着力恢复经济,改善对华关系;中国需要德国援助;德国放弃在华不平等条约。
(2)特点:贸易额逐渐增长;合作范围逐渐扩大;合作程度逐渐加深;经济结构互补;双方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交流密切;合作机制逐渐健全;是保持中德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合作与竞争并存;成果与问题并存。
原因:合作符合各自利益需求与互利互惠原则;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受欧盟和美国的影响。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一战前后时期的世界。一战前后中德关系的变迁:根据材料一“为了避免卷入两大军事阵营的纠纷漩涡,北洋政府决定保持中立,对于同盟国与协约国的矛盾采取不干涉政策” “中德关系在一战爆发后较长时间内仍然维持着相对和平的状态”“在抗议无效的情况下,北洋政府决定与德国断交” “1917年8月北京政府决定参加协约国,正式对德宣战”得出是从最初的保持相对和平到后期的断交甚至战争。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德国为了迫使日本无法参战,主动修复两国关系;中国欲收回胶州湾;英法日等帝国主义的阻挠;辛亥革命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影响;民众参与政治热情的逐渐提升;中国各政治派别博弈的日趋尖锐。一战后的中德关系变迁:根据“1921年,德国通过与中国签署单独媾和协约,成为首个放弃在华所有不平等条约的西方大国,中德关系由此开始在平等、友好、互惠的基础上走向正常化”可知是由战争走向正常化。原因: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主要是一战德国战败实力下降,失去在华殖民地;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德国政府着力恢复经济,改善对华关系;中国需要德国援助;德国放弃在华不平等条约。
(2)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和德国。中德经贸关系的特点:根据“新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之初双边贸易额仅为2.74亿美元,2021年已达2351亿美元”得出贸易额逐渐增长;根据“机电设备、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各类生活器具等杂项制品是中国出口德国的主要商品,中国是德国机电设备与运输设备的最大市场。截至2021年底,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11836个,实际投入380.9亿美元”得出合作范围逐渐扩大;合作程度逐渐加深;经济结构互补;根据“2019年底,德国对华输出技术累计25166项,合同金额862.7亿美元。中德与时俱进地逐步建立起一系列双边经贸磋商、对话平台和机制”得出双方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交流密切;合作机制逐渐健全;根据“在中欧贸易关系不断深化的同时,欧盟针对中国产品进行的反倾销也持续不断,并施加严格的技术壁垒限制。德国政府以中国投资影响国家安全为由修订《外国投资监管条例》,将监管审查的股权比例从25%降至10%,并敦促欧盟构筑了审查机制”得出是保持中德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合作与竞争并存;成果与问题并存。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合作符合各自利益需求与互利互惠原则;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受欧盟和美国的影响。
19.(1)原因:简单移植的民族自决原则不符合欧洲实际;领土的重新划分伤害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感情;对德国的惩罚充满掠夺性。
(2)消极影响:激化了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欧洲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导致国际秩序的不稳;引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详解】(1)根据材料“……民族自决原则是美国从外移植到欧洲大陆上的,它虽获得了一些民族的欢迎,但‘将这个高度简单化的原则贯彻于异常错综复杂的东欧就必然会顾此失彼,矛盾百出’……”,可得出,凡尔赛体系具有脆弱性的原因是:简单移植的民族自决原则不符合欧洲实际;根据材料“……已确实证明自己是世界上最有朝气和最为强大的种族之一的德国人,竞由一批小国所环绕,这些小国有许多是由先前从来没有为自己建立过一个稳定的政府的人民组成的,他们包含着成千上万喊着要同自己的故土重新统的德意志人……”,可得出,凡尔赛体系具有脆弱性的原因是:领土的重新划分伤害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感情;根据材料“……在对德战争赔款上,协约国把一切能拿走的德国财富几乎都‘拿’走了,一时不能拿走的也有计划地、有步骤地拿走,这使《凡尔赛和约》成为最具掠夺性的和约,也使得凡尔赛体系更加脆弱”,可得出,凡尔赛体系具有脆弱性的原因是:对德国的惩罚充满掠夺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激化了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欧洲社会矛盾的错综复杂,导致国际秩序的不稳;引发了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等方面简析凡尔赛体系的消极影响。
20.(1)水平1:能从原因、表现和结果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如:从19世纪晚期起,欧洲列强以资本输出为全球扩张的工具,竞相瓜分世界,到20世纪初,最终形成了欧洲主导的世界体系。英国成为头号的世界殖民帝国,德国的工业产值在二十世纪初超过英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德矛盾不断激化和升级,先后形成以英得为为核心的两大军事集团——协约国、同盟国,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综观一战前的英德矛盾,其实质是在重新瓜分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也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
水平2:仅从原因、表现或结果等某个角度进行分析。(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2)水平1:基于题意观点进行判断,并能从两者关系实质进行说明。
如:不能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理由:一战前英德关系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现在的中日关系是中国为维护领土主权,并针对日本违背《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而进行的正义斗争。
水平2:仅仅进行观点判断,未能从两者关系实质进行说明。
其他答案:
(3)水平1:能从不同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变迁”视角谈认识,且有史实依据。
如:以上观点反映出近代100多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巨大变化,中国从半殖民地社会的任人宰割到改革开放迅速崛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
“1894年的中国”: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晚清政府惨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重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1914年的中国”:虽然经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社会性质未变,之后的中国又回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地位;“2014年的中国”: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现代化突飞猛进,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先后加入APEC、WTO,中国正在崛起成为发展中的地区大国,走向世界。
水平2:能从其他视角谈认识,且有史实依据,言之有理。(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
其他答案:
【详解】(1)关系:根据所学知识,运用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的史实,从英德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表现、斗争结果、影响和实质等方面,分析说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
(2)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对比历史与现实可知,现在的中日关系不能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原因: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分析一战前英德矛盾的实质、现在中日问题的由来、中国针对中日关系采取的立场、依据和斗争性质等方面,说明不能将现代中日关系等同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的主要理由。
(3)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以不同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变迁”为线索,运用相关史实,从1894、1914和2014年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国内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等方面,分析2014年的中国与近代中国的不同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