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练习
一、单选题
1.绥靖(Appeasement)原意是“讲和、调解,使平静”,后来引申为“用让步的办法安抚或收买潜在的敌人,通常含有牺牲原则的意思。”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签订《凡尔赛和约》 B.签订《慕尼黑协定》
C.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D.发表《开罗宣言》
2.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的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了下列哪国的利益?
A.奥地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丹麦
3.与下图所示德国疆域相符的时间是
A.1936 年 3 月~1937 年 2 月 B.1937 年 3 月~1938 年 9 月
C.1938 年 10 月~1939 年 2 月 D.1939 年 3 月~1939 年 9 月
4.二战中,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
A.不列颠之战
B.诺曼底登陆
C.易北河会师
D.苏德战争爆发
5.二战初期,英国政府的战争动员较少出现“人民”的字眼,更强调战争对捍卫文明的意义;战争后期,“人民战争”开始在官方和民间的宣传中被不断提及。这一变化( )
A.反映绥靖政策已经彻底破产 B.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表明英国主流意识发生变化 D.符合英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6.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苏联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苏联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
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 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英苏面临着共同敌人 D.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
7.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于1945年2月11日在雅尔塔会议上秘密签订条约,包括了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维持外蒙独立,大连港须商业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等。这反映了雅尔塔会议
A.维系了苏、美、英同盟关系 B.体现了国家集体安全机制
C.推动了战后的世界和平 D.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8.斯大林曾说:“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这句话的含义是
A.非正义的一方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B.战争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C.正义的一方必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D.只有美国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9.某年11月7日,苏联照常举行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受阅部队……直接开赴前线。斯大林向红军战士发表讲话:“让我们的伟大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与此相关度最高的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库尔斯克会战
C.莫斯科战役 D.马祖尔湖战役
10.美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了《斯姆特—霍利法案》,该法案将20000多种(占总数60%)的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对此,加拿大、意大利、法国等国也出台关税法案,决定对美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这些现象( )
A.破坏了国际多边贸易体制 B.反映了美国金融霸权的衰落
C.成为二战爆发的经济根源 D.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
11.“根据已商定同意的计划,三国部队将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这计划规定,成立一个中央管制委员会执行互相协调管理控制的工作,此委员会由三国的最高司令官组成,总部设在柏林。”文中的“计划”出自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开罗会议
12.二战结束后的二十多年间,“三环外交”成为英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由下图可知,英国旨在( )
丘吉尔最后的遗产——“三环外交”
A.推动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B.恢复昔日世界大国地位
C.对抗冷战下的美苏力量 D.保持海外殖民霸主地位
13.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毛泽东评价说:希特勒的“巨大计划”是有的,但这个计划……被斯大林格勒的抗战所粉碎了。斯大林也指出:德国人在斯大林格勒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这表明斯大林格勒战役( )
A.使苏联成为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 B.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
C.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D.导致了法西斯联盟的直接解体
14.“记住珍珠港”是美国人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的口号,日本偷袭珍珠港
①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②使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渐发展到最大规模
③使美军的战斗力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④客观上加速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1950年1月4日,杜鲁门在年度国情咨文中再次督促国会通过“技术援助和资本投资的立法”,他说,“广大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已经骚动和苏醒,如果不支持这些国家去寻求卓有成效的道路,那他们就会落入同人类自由敌对的哲学控制之下”。这表明
A.两大阵营的对抗正式形成
B.三世界的崛起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美国冷战的中心开始转移
D.美国利用经济援助来为政治和战略目标服务
16.强大的英法军队未能摆脱失败厄运的根本原因是
A.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B.军事思想的落后
C.希特勒军队的闪电战 D.荷兰比利时的投降
二、材料分析题
17.材料 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成员国之一,在与盟国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过程中,既得益于同盟国家的援助也为同盟国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战略支持。
就对日空战而言,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因忙于对德作战,对华支援减少。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面对共同的侵略者日本,中、美结为同盟,开始了军事上的密切合作。尽管作为同盟的中、美两国国力相差悬殊,但双方的军事合作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援助与被援助关系,更有基于共同战略利益和各自优势的彼此照应,体现了互为战略支持的合作关系。中国向美国提供了浙江、江西、四川等省多个空军基地,美国利用中国提供的空军基地实施对日本本土空袭。中美作为盟国彼此照应,共同为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贡献力量,最终赢得对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摘编自袁成毅:《从对日空战看中美相互战略支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对日空战中相互支持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对日空战中相互支持的意义。
18.材料 不列颠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而这次战争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除了英、德两国之外,包括同属大英国协的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爱尔兰、牙买加、斯里兰卡、南罗德西亚等国的空勤人员也投入美军;许多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欧洲国家,包括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撤至英国的空军,也加入了保卫英国的行列;当时属于中立的美国,也有志愿者组成了“飞鹰中队”与英国并肩作战。同属轴心国的意大利,则派出“空军军团”与德国空军一起战斗。战争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伦海峡的制空权,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军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
——《不列颠之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列颠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不列颠战役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下降到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的水平……在这个关系到人类命运的变化时刻,当我展望我国未来时,我感到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我真想要一块黑板。我可以给你们画一幅图画。我并不想把它挂在皇家学院里,但它可以说明我迫切希望你们记住这一点。对于我们说来,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和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还有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就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联接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倒它们,或者敢于向它们挑战。现在你们想一想这相互联接的三环,你们就会看到,我们是在这三环的每一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的国家。”
——1948年10月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的讲话
(1)据材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绘制出丘吉尔“三环外交”政策示意图,并加适当标注。
(2)概括指出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政策的背景,并分析其政策意图。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博会变迁情况简表
时间 主题关键词 主办国(举办次数)
19世纪50年代至1915年 工业、农业、艺术、帝国成就、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独立、革命、发现新大陆、拓殖、运河 通航等) 法(5)、美(4)、英(3)、其他(3)
1925—1939年 现代工业、发展、进步、和平、艺术和技术、建设明天 美(3)、法(2)、比(1)
1958—1970年 科学、文明、人道主义、人类、文化交流、进步与和谐 美(3)、比(1)、加(1)、日(1)
1971—2015年 能源、环境、海洋、人与自然、持续发展、地球、城市、科技时代 日(4)、美(3)、西(2)、韩(2)、其他(9)
——摘编自朱运海《世博会主题变迁研究》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8年9月,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签署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领土割让给德国,助长了纳粹德国的侵略气焰,标志着绥靖主义达到了顶峰,B项正确;1919年巴黎和会上签订《凡尔赛和约》,这是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败的条约,与绥靖主义无关,排除A项;《三国同盟条约》签订于一战前,与绥靖主义无关,排除C项;《开罗宣言》发表于二战期间,与绥靖主义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B
【详解】1938年9月英法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故选B;ACD不符合史实,排除。
3.C
【详解】“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从图中可以看出奥地利和苏台德地区已经进入德国的版图,而捷克斯洛伐克仍是独立主权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1938年9月,通过慕尼黑阴谋,德国占据了苏台德地区,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故C项正确,排除ABD。
4.B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故B项正确。二战期间,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故称不列颠之战,与题意不符,排除A。1945年,易北河会师,把德军截成南北两段,反法西斯德国的东、西两条战线从此连接,与题意不符,排除C。苏德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与题意不符,排除D。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时期(英国)。根据材料可知,“人民战争”的出现频率不断增加,体现英国政府的战争动员增加,符合英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D项正确;1940年德国攻击英国,标志着绥靖政策完全破产,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是英国国内的变化,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二战时期对人民的动员,无法看出主流意识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欧洲。根据材料以及所学可知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国进攻,丘吉尔说“苏联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说明英苏面临共同的敌人德国,C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英国早就想要帮助苏联,排除A项;在共同敌人面前英国和苏联合作,不等于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排除B项;丘吉尔在根本上维护英国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945年(苏美英)。据材料“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于1945年2月11日在雅尔塔会议上秘密签订条约,包括了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可知苏、美、英商议,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是“维持外蒙独立,大连港须商业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等”可知,在没有中国参加的情况下,订立协议,牺牲了中国利益,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D项正确;美苏同盟关系在二战后,逐渐走向对抗,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国强权,与国家集体安全机制无关,排除B项;战后世界格局处于冷战状况,缓和的同时,带有对抗,不能笼统说“推动了战后的世界和平”,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可知,材料体现了战争会给交战双方带来灾难,在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胜利者,故B正确,AC错误;材料说明战争中没有真正的胜利者,无法体现只有美国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排除D。
9.C
【详解】1941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纪念日,这场阅兵式是在莫斯科战役期间为鼓舞士气而举行的,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德军的闪电战破产,迫使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故选C;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是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库尔斯克战役1943年7月5日开始,马祖尔沪战役是一战时期的战役,A、B、D三项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0.D
【详解】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930年(美国)。1930年,美国等国提高了进口关税,这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世界正处于经济危机当中,这些现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D项正确;当时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尚未形成,排除A项;这一时期美国并未确立起金融霸权,排除B项;二战爆发的经济根源是经济危机引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外矛盾的激化,而不是彼此间的贸易战,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三国部队将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这计划规定,成立一个中央管制委员会执行互相协调管理控制的工作,此委员会由三国的最高司令官组成”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在1945年2月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内容涉及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因此材料内容出自雅尔塔会议,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是一战后有27个战胜国参加的会议,故A选项错误;华盛顿会议是一战后,美国、英国、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会议,华盛顿会议与德国问题无关,故B选项错误;开罗会议是1943年由中华民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的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援华方案,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选项错误。
12.B
【详解】英国的三环外交以英国为中心,意图维护英国在英语世界的地位,说明其旨在恢复昔日世界大国的地位,B项正确;英国的外交政策主要是服务于英国的利益,而非为了推动欧洲一体化,排除A项;英国的三环外交中的第二环强调英语世界,说明其并不是为了对抗冷战下的美苏力量,排除C项;二战后的英国已经不是海外殖民霸主,因此“保持”一说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毛泽东和斯大林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评价,都表明了斯大林战役的巨大作用,从而粉碎了希特勒的计划,使希特勒无法恢复元气,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B项正确;材料表明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势,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而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于1942年7月,C项时间不符,排除C项;D项与法西斯同盟的解体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日本偷袭珍珠港,使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但是美军仍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因此③的叙述错误。 ①②④符合所学,故选D。
15.D
【详解】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其中经济方面实行马歇尔计划以控制西欧国家。材料“技术援助和资本投资的立法”“他们就会落入同人类自由敌对的哲学控制之下”说明美国想利用经济援助来实行冷战的政治目的,即遏制共产主义国家,D正确;两大阵营的对抗正式形成是1955年华约的成立,A错误;材料中并不是说明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B错误;材料中美国的意图是利用经济手段实现冷战的目的,C错误。
16.A
【详解】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策,坐视法西斯的扩张,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7.(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苏联忙于对德作战,对华支援减少;太平洋战争爆发;
(2)意义:支持了中国抗战;扭转了盟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详解】(1)背景:据材料“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主要成员国之一,在与盟国共同抗……既得益于同盟国家的援助也为同盟国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战略支持”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据材料“1941年6月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因忙于对德作战,对华支援减少。”可知,苏联忙于对德作战,对华支援减少;据材料“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面对共同的侵略者日本,中、美结为同盟,开始了军事上的密切合作”可知,太平洋战争爆发;
(2)意义: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支持了中国抗战;扭转了盟军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方面回答。
18.(1)背景:法西斯轴心国的形成推动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战争;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爆发;绥靖政策的破产:丘吉尔当选首相坚定了英国的抗战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空战提供条件:敦刻尔刻大撤退为英法保存实力:法国等国的灭亡使欧洲抵抗力量相对集中:德国声西击东的战略。
(2)影响:增强了英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自信心;英国得以保存下来: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促进了英美联盟的建立,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显示出制空权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使德军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为之后反攻欧洲,登陆诺曼底保留了前进基地。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中“不列颠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而这次战争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战争、二战爆发、绥靖破产、英国抗战决心、科技发展、敦克尔刻撤退、法国灭亡、德国战略等方面,概括不列颠战役爆发的背景。
(2)影响:根据材料中“战争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伦海峡的制空权,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军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的凝聚力、英国生存、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制空权的地位、德军持久的困境、德国作战计划待等方面,分析不列颠战役的影响。
19.(1)画出相互交织的三环图案;三环图中体现出以“英国”为中心(或连接点)正确在图中标注“英帝国(或英联邦)”“英国”“英语世界”“欧洲”。
(2)背景:二战后英国国力衰落,国际地位下降;战后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殖民体系开始崩溃(或答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纷纷独立等)二战后形成美苏两大力量中心,英国处于夹缝中;冷战爆发等。(任答3点)
意图:挽救颓势,维护英国传统利益和国际地位。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8年的英国。
示意图:根据材料“对于我们说来,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和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还有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就是联合起来的欧洲。”可知,画出相互交织的三环图案(如下图);
标注:根据材料“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和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还有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就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联接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倒它们,或者敢于向它们挑战。”可知,三环图中体现出以“英国”为中心,正确在图中标注“英帝国(或英联邦)”“英国”“英语世界”“欧洲”。
(2)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8年的英国。
背景:根据材料“(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下降到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的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英国国力衰落,国际地位下降,而且战后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殖民体系开始崩溃;根据材料“第一个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其次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和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还有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就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联接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或力量的结合足以推倒它们,或者敢于向它们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形成美苏两大力量中心,英国处于夹缝中,以及冷战爆发等。
意图:根据材料“(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已经下降到没有人能够预料到的水平……在这个关系到人类命运的变化时刻,当我展望我国未来时,我感到在自由和民主国家中存在着三个大环。......现在你们想一想这相互联接的三环,你们就会看到,我们是在这三环的每一环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唯一的国家。”可知,挽救颓势,维护英国传统利益和国际地位。
20.论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平”“建设明天”等主题反映了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
论述:1929年至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世界陷入长期的经济大萧条之中,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通过战争寻找出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德国积极扩军备战。法西斯国家的行动破坏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英、法、美等国采取“绥靖政策”,世界正一步步走向战争。世博会上出现的“和平”“建设明天”等主题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经济复苏和政治稳定的向往。
结论: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受到重创,政治形势日趋严峻,世博会的主题变化等正是受此影响的结果。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工业”“现代工业”可提取出工业革命;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帝国成就”“和平”可提取出“国际形势”;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进步与和谐”“持续发展”可提取出发展理念;且根据主办国,可发现前主要为欧美国家,后逐步出现亚洲国家。根据以上分析,可提取相互关联的关键词,拟定论题,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例如,可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平”“建设明天”等主题反映了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展开论述。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至1933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资本主义世界陷入长期的经济大萧条之中,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通过战争寻找出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德国积极扩军备战。法西斯国家的行动破坏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英、法、美等国采取“绥靖政策”,世界正一步步走向战争。世博会上出现的“和平”“建设明天”等主题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经济复苏和政治稳定的向往。最后进行总结,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受到重创,政治形势日趋严峻,世博会的主题变化等正是受此影响的结果。也可根据,19世纪50年代至1915年,“工业”“帝国成就”等主题反映了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世界影响力展开论述。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步入“蒸汽时代”。作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英、法在此后几十年里多次举办了世博会,展现了强大的国力,宣传了工业建设的伟大成就。19世纪中后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博会也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展现其帝国罪恶的舞台。最后进行总结,这一时期的世博会主要由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包办,这是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