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含答案解析)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1.下图是1947年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的场景。此次会议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
A.《论联合政府》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土地改革法》
2.图1、图2是创作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幅版画。图片中呈现的历史事件
A.巩固和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 B.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导致了国民党在政治上空前孤立
3.1941年初,日本《对华长期作战计划》中写道:“在作战方面为使华北(后方)方面出现划时期的治安新面貌,准备从华中(前线)方面调来第十七师团及第三十三师团主力。”由此可见
A.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B.敌后战场牵制日军兵力
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精神 D.日本对华策略根本改变
4.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5.如图是1948年9月1日《生活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唯我独存》。漫画内容是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充斥着“中国造”的棺材业和琳琅满目的美国商品。没画意在说明
A.《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推动市场繁荣 B.官僚资本的压迫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C.国民政府为自身考虑大肆出卖国家经济利益 D.国统区成为美国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6.下表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发生后的声明的简编。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 )
声明 基本观点
一 坚持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立场,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二 用一切方法联合南京左派,争取中立派,反对亲日派,以达到推动南京走向进一步抗日的主场打破日寇及亲日派利用拥蒋的号召,发动内战的阴谋。
三 同情西安的发动,给张扬以积极的实际的援助(军事上的与政治上的),使之彻底实现西安发动的抗日主张。
切实准备“讨伐军”进攻时的防御战,与“讨伐军”以严重的打击,促其反省,这种防御战是为了促成全国性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发动。
A.明确了反蒋抗日的基本主张 B.反映了国共关系已经发生转折
C.阐明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 D.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7.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说:“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中国共产党发表声明,支持蒋介石的这个谈话。广西李宗仁、白崇禧通电拥护国民政府的对日主张。四川的刘湘、云南的龙云也都赶去南京﹐参加商讨抗日大计。材料说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B.国民党的阶级立场发生了根本改变
C.全国掀起了团结抗日的新高潮 D.国民政府做好了战争准备
8.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一主张提出的主要背景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B.中共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抬头
C.中共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D.中共积极推动全民族抗战
9.到达陕北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先是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到了1937年10月1日,又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并发行了边区货币。这些变化
A.扰乱了根据地的金融秩序 B.降低了红色银行的独立性
C.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D.促成了国共两党经济合作
10.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一幅“抗战史事示意图”(如下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历史事件,下列组合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抗战的枪声” ⑤“张杨兵谏”
A.①②④③⑤ B.②⑤④③① 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③⑤①
11.此战,不仅有力地批驳了蒋氏散布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抢占地盘、游而不击”的谎言,极大地提高了我方的影响,还沉重地打击了重庆方面暗流涌动、日益膨胀的对日投降气焰,从而使合作抗日继续坚持下去。该战役是( )
A.太原会战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2.1937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题为“共赴国难”的宣言,其中提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这说明( )
A.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政治基础 B.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C.中共依据主要矛盾变化调整政策 D.国共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13.1948年岁末,马叙伦、郭沫若等大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策划的“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却应者寥寥。这表明( )
A.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
B.辽沈及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C.国民党在政治上日益孤立
D.新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4.1948年9月颁布的由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规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各部门的党委、党组,均必须健全党委会议制度。此后,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专门讲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从更广阔的层面丰富和充实了党委制的内容。这体现了
A.党内民主发展的紧迫性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
C.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公众对民主政治的诉求
15.1945年8月10日至11日,蒋介石连续发布三道命令:要求八路军及一切抗日军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地境之部队并应接受各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勿擅自行动”;令”各地伪军,应就现驻地点负责维持地方治安”;令各战区“以主力挺进解除敌军武装”。这反映出
A.国民党企图独占抗战胜利果实 B.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国民党军队积极准备对日反攻 D.国共合作关系已经彻底破裂
16.1941年7月,第二届晋察冀边区艺术节闭幕式上演出了一场活报剧《团结在晋察冀的旗帜下》,其内容有《送子参军》《民主选举》《开荒生产》。各剧社演员扮成各阶层人民、唱着颂歌,扭着秧歌,浩浩荡荡沿山脚下的大道逶迤行进。这一表演( )
A.反映出根据地形势的根本好转 B.展示出民众高涨的革命热情
C.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 D.预示着国民党统治即将崩溃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日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爆发到1895年3月结束。清政府在硝烟弥漫之际,不在军事上作充分准备,而是一味依赖外国调停。战争爆发之初,英、德、意、荷、西、葡及美等国都宣布“中立”,列强的表态,对 本军国主义发动侵朝、中战争,无疑起到推波助瀾作用。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只能仓促应战,被动挨打。特别是在列强怕日本势力急剧扩大会影响本国在华利益,不愿中目战争再打下去,而日本大举进攻中国也深感财力、物カ、人カ不支的情况下,清政府却没有坚持继续打下去的决心,急于求和,于1895年3月任命李鸿章赴日谈判,并签订了《马关条约》
一一摘编自陈映侨、张杰《甲午战争的历史反思》
材料二 1931年9月, 本发动了侵华战争,面对民族危亡,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义无反顾地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不可否认,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得到了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支援和配合。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作用和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姜廷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甲午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具有的不同之处。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那些在十几年前把欧美作为中国改革的榜样和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热切地期待着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然而,当和平缔造者们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时,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了。
——摘自(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大事记﹣1949 年(部分)
1948.09﹣1949.01 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0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1949.04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1949.0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青年知识分子期待的“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是什么,简析“希望被彻底粉碎”而引发的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表中所列大事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反映的是1933年11月20日,由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发动的“福建事变”。1934年1月21日,“福建事变”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济深等人发动“福建事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福建事变”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矛盾有哪些?
三、论述题
20.毛泽东诗词充满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伟气魄,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艰辛历程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毛泽东诗词中的党史
诗词摘录 出处及创作时间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 长沙》(1925年12月)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露需一声暴动。 《西江月 秋收起义》(1927年9月)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清平乐 蒋桂战争》(1929年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1935年10月)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 雪》(1936年2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 北戴河》(1954年夏)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 游泳》(1956年6月)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七律 到韶山》(1959年6月)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整,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1965年5月)
根据上述诗词内容并结合相关党史知识,以“敢教日月换新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主题鲜明,史实明确,表达清晰,逻辑合理。)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47年(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7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土地会议,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土地法大纲》,B项正确;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做到报告《论联合政府》,排除A项;C项是1949年颁布,排除;D项是1950年颁布,排除。故选B项。
2.B
【详解】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和减租减息运动,中国共产党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农民抗日及生产的积极性,也团结了其他阶层人士共同抗日,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B项正确;图片中呈现的历史事件现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国民革命时期,排除A项;土地革命开展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C项;国民党在政治上空前孤立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D项不符合史实。
3.B
【详解】据题意可知,1941年日本要从华中前线抽调军队至华北地区,说明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迫使日军不得不加大军事力量应对敌后战场,B项正确;1938年抗日战争就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日军对敌后战场的应对,不能体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排除C项;“根本改变”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在淞沪会战中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A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5.C
【详解】考查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从题干来看时间是“1948年”,根据漫画“美国商品”在中国“唯我独存”以及“中国造”的棺材业等信息来看,漫画意在说明国民党为自身利益大肆出卖国家经济利益,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没有推动市场的繁荣,是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故A排除;官僚资本的压迫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和国统区成为美国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只是反映了漫画的一部分信息,不全面,故排除B、D两项。
6.C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安事变前后(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根据材料“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达到推动南京走向进一步抗日的立场”“实现西安发动的抗日主张”“促成全国性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发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阐明了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C项正确;“反蒋”的信息不符合材料“主张南京与西安在团结抗日”,排除A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关系发生转折,排除B项;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是在西安事变之前,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从蒋介石到中共再到地方实力派都支持抗日的主张,说明当时全国掀起了团结抗日的新高潮,故选C;各方势力支持抗日不能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排除A;国民党的阶级立场不可能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全面抗日战争在此时已经爆发,无所谓做好战争准备的说法,排除D。
8.D
【详解】注意时间“1937年2月”,题目中出现的史实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提出的主张,D选项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9月,A选项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是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制定的,C选项排除。
9.C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1937年”“先是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又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并结合所学可知,名称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主动适应全民族抗战的需要,C项正确;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机构,其存在有利于根据地的金融秩序,A项排除;B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并未提及国共两党的经济合作,D项排除。
10.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①“宝岛回归“指的是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收回台湾;②“家园沦陷”指的是日本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东北三省;③“血战台儿庄”指的是1938年的徐州会战中的战役;④“全民族抗战的枪声”指的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⑤“张杨兵谏”指的是1936年12月12日发动的西安事变。按时间顺序是②⑤④③①。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中的“八路军”“华北敌后”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有力地批驳了蒋氏散布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抢占地盘、游而不击”的谎言,极大地提高了我方的影响,还沉重地打击了重庆方面暗流涌动、日益膨胀的对日投降气焰,从而使合作抗日继续坚持下去,D项正确;太原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以及武汉会战是国民党发起的,并不是八路军发动的,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八七会议上做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但伴随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尤其是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中国共产党主张联蒋抗日,在日本全面侵华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了政策,C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此时期为全面抗战时期,排除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全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国共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排除B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材料“蒋介石亲自策划的‘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却应者寥寥”可知,解放战争末期,知识分子纷纷北上解放区,而国民政府试图挽留知识分子的计划破灭,说明国民党在政治上日益孤立,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对国共两党的不同态度,未体现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排除A项;战役结束与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的态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1948年岁末”没有召开政协会议,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依据材料中1948年毛泽东强调健全党委制度并建立党委会议等内容可知,毛泽东在健全党内民主,即他看到了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民主的紧迫性,故A项正确;材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无关,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党不是政府,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公众,故排除D。
15.A
【详解】1945年濒临抗日战争结束,此时蒋介石要求八路军及一切抗日军队原地待命,伪军原地维持治安,而由国民党军队负责解除日军武装,这种做法就是在抢夺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并且由国民党独占,故选A;此时是抗日战争的反攻阶段,排除B;此时抗日战争即将结束,国民党军队是在积极抢夺胜利果实,而非谋划反攻,排除C;国共关系彻底破裂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7月(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剧情体现的是民众《送子参军》《民主选举》《开荒生产》的情景,体现出他们抗日的热情。结合所学知识,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B项正确;A项的根本好转与材料体现的抗日时期情况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具体的数字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排除C项;材料的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时期,共同的抗击目标是日本,D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17.(1)原因:日本蓄谋已久,突然袭击;清政府准备不足;列强对日本的纵容;清政府采取妥协政策;清政府未发动和依靠广大民众。
(2)不同之处:历时长;具有全民性;得到国际支持和援助;坚持抗战:取得最终胜利;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不在军事上作充分准备,而是一味依赖外国调停”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蓄谋已久,突然袭击和清政府准备不足;根据材料“列强的表态,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朝、中战争,无疑起到推波助瀾作用”可归纳出列强对日本的纵容;根据材料“清政府却没有坚持继续打下去的决心”可归纳出清政府采取妥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未发动和依靠广大民众。
(2)不同之处:从时间上看,历时长;根据材料“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可归纳出具有全民性;根据材料“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得到了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支援和配合”可归纳出得到国际支持和援助;根据材料“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可归纳出坚持抗战和取得最终胜利;根据材料“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可归纳出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18.(1)期待:收回德国原在中国山东的权益。意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在基础。
(2)条件: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若写“确定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亦可相应得分);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政协会议通过《共同纲领》及国名、国旗、国微、国歌等,直接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性质: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主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详解】(1)联系所学可知,青年知识分子期待的“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是收回德国原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而引发的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应当联系所学五四运动的意义,从运动性质、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2)1949年发生的这些大事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应当联系所学,从三大战役的胜利、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解放南京和政协会议各自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19.(1)原因: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蒋介石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李济深等人具有爱国情怀;“围剿”红军失利。
(2)矛盾:中日民族矛盾;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解析】(1)
原因:根据“1933年11月20日”可得出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结合当时的抗战形势可得出蒋介石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根据所学可得出李济深等人具有爱国情怀;“围剿”红军失利。
(2)
矛盾: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得出中日民族矛盾;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20.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诗词,创作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既是作者有感而作,又志存高远,体现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诗词既表达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又饱含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热忱,折射出共产党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积极投身国民革命运动,发动农民运动,“谁主沉浮”的时代之问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秋收起义受挫后,他带领工农革命力量在实践中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与军阀混战造成的民怨沸腾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广泛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革命的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立了毛泽东正确路线的领导地位;长征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只等闲”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面对民族危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佳句向世界预见了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日本法西斯的战争结局。“天翻地覆慨尔慷”寓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并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答出其中3点即可)
过渡时期,“一桥飞架南北”等成就不但突破了自然天堑,而且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 换了人间",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十年探索时期,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正是凭借“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奋斗精神和战天斗地的革命豪情,才能“敢教日月换新天”,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转变为站起来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凝聚起中国人民改造自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几十年后,诗人“高峡出平湖”“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浪漫主义畅想,也在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变成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现实。毛泽东诗词中蕴含的思想和精神,今天依然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动力。
【详解】材料中的内容主要涉及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因此可得出,毛泽东诗词,创作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既是作者有感而作,又志存高远,体现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诗词既表达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又饱含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热忱,折射出共产党人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具体说明,则可根据所学,从中共的诞生、国民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
【点睛】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测试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二轮复习(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