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羊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 2023年9月12日,《光明日报》刊文《穿越170万年寻迹”元谋人”--现场直击元谋猿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记者深入元谋人遗址发掘现场,追随考古专家们穿越170万年,探寻元谋人的前世今生。如果你想实地观看此次考古发掘,应该去的地方是( )
A. 陕西 B. 北京 C. 浙江 D. 云南
2. 有学者估算,司母戊鼎这样的大型青铜器,至少需要70个红陶坩埚同时熔化铜液,每个坩埚旁需要三四个人工作,这样就需要约250人。如果加上制模翻范、磨光、运输等,要生产这个鼎总共需要三百人以上。由此可见,当时青铜器的生产( )
A. 铸造规模很大 B. 技术水平很高
C. 工艺非常复杂 D. 人力浪费严重
3. 李冰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本着变水害为水利的原则,设计并修筑了这一水利工程。这一水利工程是( )
A. 郑国渠 B. 灵渠 C. 都江堰 D. 鸿沟
4. 董仲舒在给汉武帝所上《天人三策》中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汉武帝采纳此建议的根本目的是( )
A 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B. 巩固汉朝统治
C. 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 D. 培养儒学人才
5.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 南朝贾思勰撰写的《农政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C. 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有《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D. 东晋最著名的画家是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6. 在小说《西游记》中,下列哪个人物有历史原型:( )
A. 唐僧 B. 孙悟空 C. 猪八戒 D. 沙和尚
7. 与巨额的军事开支相比,北宋与辽边界的榷场贸易不仅让北宋赚回了比岁币更多的钱,而且还通过茶马互市贸易在经济上开始制衡辽,据此可知北宋借助榷场( )
A. 抓住了巩固政权契机 B. 扩大了民族间商贸往来
C. 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 D. 提升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8. 在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考古现场,考古队执行领队张志清指着这1.3万平方米的发掘现场说:“发掘表明,当年这里曾是元代大型瓷器仓储及贸易集散地,印证了太仓港在元代被称为‘天下第一码头’的事实。”上述材料印证了元朝( )
A. 民族关系融洽 B. 科学技术发达
C. 对外贸易繁盛 D. 军事实力强大
9. 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下列不属于该时期作品的是( )
A. 《窦娥冤》 B. 《水浒传》 C. 《牡丹亭》 D. 《红楼梦》
10. 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荣,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这反映出
A. 清朝工商业繁荣 B. 农耕技术不断衰退
C. 小农经济破产 D.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11. 从湘军中先后“走出”的36位督抚大员,如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左宗棠,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这一局面的形成( )
A. 反映汉族地主势力的崛起 B. 开始冲击了清朝皇权权威
C.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2. 以新文学形式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白话小说是出自鲁迅的( )
A. 《狂人日记》 B. 《文学改良刍议》
C. 《文学革命论》 D. 《敬告青年》
13. 历史线索是由发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而成的历史链条。对下面历史线索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而取得完全胜利的过程
C. 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过程 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14.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作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③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15. 前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英国、欧盟以及法国的相关高层通话,就俄乌冲突表达了中国立场: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权利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出自(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美联合公报》
C. 求同存异方针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16. 清朝徐继畲编纂的《瀛寰志略》中记载某古国时写道:“都城外有古王冢数处,皆基阔顶锐(尖),棺内贮香油,尸数千年不腐。存一冢基阔五里,高五十丈,顶似峰尖,中有洞,深三丈四尺,阔二丈七尺,内藏石棺一,不知何代何工(工匠)所造,西土以为异观。”该古国是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罗马
17. 中世纪的西欧是基督教世界,基督教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城市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专门的世俗文化的特性”,市民们积极创办世俗学校,从而使教育不再为修道院所独享,文化知识也不再为教士所垄断。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城市的兴起促进了世俗文化的传播 B. 反对基督教神权成为市民的追求
C. 大学的产生使教育完全脱离了基督教会 D. 市民阶层逐渐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
18. “佛罗伦萨在14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新艺术摇篮……在讨论新艺术与新城市关系时,我们强调像佛罗伦萨这样相当发展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经济,新政治的社会背景,是完全必要的”。材料说明( )
A. 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思想解放 B. 文艺复兴促进城市化发展
C. 新艺术促使中世纪城市崛起 D. 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发展
19. 诺贝尔凭借自己的发明,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在他逝世后,根据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用来奖励在某些方面“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其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的发明是( )
A. 飞机 B. 炸药 C. 汽车 D. 电动机
20. 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而加强合作,表现在( )
A. 北约建立 B. 华约的建立 C.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 欧洲联盟的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古代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重。
时间 公元前6世纪一公元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纪-公元400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比重 50% 62% 71% 58%
材料二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这样评价:“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材料三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其所著的《世界史纲》一书中这样评价唐朝:“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中国由于迅速恢复了秩序和统一而赢得了这个伟大的领先……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特点。
(2)运用史实,分析材料二中培根的评价。
(3)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缩影。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自强运动的倡导者,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遭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自强运动”指什么?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上下一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一五计划”实施前的经济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五计划”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历程给你带来的启示。
23. 世界格局总是在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谈话
材料三 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
——《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
(1)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武力较量后形成了哪一国际体系?图二与美国推行哪一政策有关?图三中现象的发生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在当今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发展中的中国应对的根本之道是什么。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羊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 2023年9月12日,《光明日报》刊文《穿越170万年寻迹”元谋人”--现场直击元谋猿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记者深入元谋人遗址发掘现场,追随考古专家们穿越170万年,探寻元谋人的前世今生。如果你想实地观看此次考古发掘,应该去的地方是( )
A. 陕西 B. 北京 C. 浙江 D. 云南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元谋人是以其发现地命名的,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D项正确;位于陕西的早期人类是蓝田人,排除A项;位于北京的早期人类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排除B项;位于浙江的是河姆渡遗址,排除C项。故选D项。
2. 有学者估算,司母戊鼎这样的大型青铜器,至少需要70个红陶坩埚同时熔化铜液,每个坩埚旁需要三四个人工作,这样就需要约250人。如果加上制模翻范、磨光、运输等,要生产这个鼎总共需要三百人以上。由此可见,当时青铜器的生产( )
A. 铸造规模很大 B. 技术水平很高
C. 工艺非常复杂 D. 人力浪费严重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以司母戊鼎为例,“生产这个鼎总共需要三百人以上”,可知青铜器铸造用工多,说明商代青铜器铸造规模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青铜铸造的技术水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青铜铸造工艺复杂性,排除C项;材料涉及青铜铸造用工多,但没有涉及人浮于事的信息,不能认定人力浪费,排除D项。故选A项。
3. 李冰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基础上,因势利导,本着变水害为水利的原则,设计并修筑了这一水利工程。这一水利工程是( )
A. 郑国渠 B. 灵渠 C. 都江堰 D. 鸿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李冰……设计并修筑了这一水利工程”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 256年,蜀郡郡守李冰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本着变水害为水利的原则,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设计并修筑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C项正确;郑国修建了郑国渠,排除A项;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排除B项;鸿沟与李冰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 董仲舒在给汉武帝所上《天人三策》中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汉武帝采纳此建议的根本目的是( )
A. 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B. 巩固汉朝统治
C. 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 D. 培养儒学人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故汉武帝采纳此建议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汉朝统治,B项正确;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是现象,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思想方面,未涉及财政状况,排除C项;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排除D项。故选B项。
5.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 南朝贾思勰撰写的《农政全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C. 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有《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D. 东晋最著名的画家是顾恺之,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撰写的是《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不是《农政全书》,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选择B项;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代表作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作者是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顾恺之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为《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AC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6. 在小说《西游记》中,下列哪个人物有历史原型:( )
A. 唐僧 B. 孙悟空 C. 猪八戒 D. 沙和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西游记》中的唐僧的人物原型是唐朝的玄奘,故A项正确。
7. 与巨额的军事开支相比,北宋与辽边界的榷场贸易不仅让北宋赚回了比岁币更多的钱,而且还通过茶马互市贸易在经济上开始制衡辽,据此可知北宋借助榷场( )
A 抓住了巩固政权契机 B. 扩大了民族间商贸往来
C. 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 D. 提升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北宋与辽边界的榷场贸易不仅让北宋赚回了比岁币更多的钱,而且还通过茶马互市贸易在经济上开始制衡辽”可知,榷场不仅促进北宋的贸易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辽,巩固了北宋政权,A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制衡辽,不出商贸往来,排除A项;北宋借助榷场没有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和提升了北宋的军事实力,排除CD项。故选A项。
8. 在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考古现场,考古队执行领队张志清指着这1.3万平方米的发掘现场说:“发掘表明,当年这里曾是元代大型瓷器仓储及贸易集散地,印证了太仓港在元代被称为‘天下第一码头’的事实。”上述材料印证了元朝( )
A. 民族关系融洽 B. 科学技术发达
C. 对外贸易繁盛 D. 军事实力强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信息“当年这里曾是元代大型瓷器仓储及贸易集散地”“天下第一码头”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朝对外贸易繁盛,故C符合题意;民族关系融洽、科学技术发达、军事实力强大这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A、B、D排除。故选C。
9. 明清时期,适应平民欣赏趣味的戏曲、小说风靡全国。下列不属于该时期作品的是( )
A. 《窦娥冤》 B. 《水浒传》 C. 《牡丹亭》 D. 《红楼梦》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因此不属于明清时期作品的是《窦娥冤》。A项符合题意;《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BCD项属于明清时期作品,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10. 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荣,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这反映出
A. 清朝工商业繁荣 B. 农耕技术不断衰退
C. 小农经济的破产 D.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的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仙镇最为繁荣,景德镇窑器居多,这说明此时期的工商业是十分繁荣发达的,A符合题意;农耕技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B不符合题意;CD都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故选A。
11. 从湘军中先后“走出”的36位督抚大员,如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左宗棠,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等。这一局面的形成( )
A. 反映汉族地主势力的崛起 B. 开始冲击了清朝皇权权威
C.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D.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从湘军中先后'走出'的36位督抚大员"及所学知识,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汉族地主势力崛起,A项正确; 开始冲击清朝皇权权威的事件是鸦片战争,排除B项;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而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王朝统治,排除C项;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12. 以新文学形式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白话小说是出自鲁迅的( )
A. 《狂人日记》 B. 《文学改良刍议》
C. 《文学革命论》 D. 《敬告青年》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A项正确;《文学改良当议》的作者是胡适,排除B项;《文学革命论》的作者是陈独秀,排除C项;《敬告青年》是陈独秀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A项。
13. 历史线索是由发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而成的历史链条。对下面历史线索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而取得完全胜利的过程
C. 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过程 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图示现实了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的诞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1921年到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风雨奋斗的28年,因此能够准确描述该大事年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D项正确;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1《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中华民族一百年反抗外来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排除B项;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是抗战胜利后开始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4.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作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③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是在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于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为:①③②,B项正确。故选B项。
15. 前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英国、欧盟以及法国的相关高层通话,就俄乌冲突表达了中国立场: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权利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出自(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美联合公报》
C. 求同存异方针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贯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其内容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所以,王毅与英国、欧盟以及法国的相关高层通话,就俄乌冲突表达的中国的原则立场源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正确;《中美联合公报》涉及的事中美外交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同”指的是亚非国家有共同的任务,即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发展自己的任务,“异”指的是国家制度、政治制度的差异,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与外交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6. 清朝徐继畲编纂的《瀛寰志略》中记载某古国时写道:“都城外有古王冢数处,皆基阔顶锐(尖),棺内贮香油,尸数千年不腐。存一冢基阔五里,高五十丈,顶似峰尖,中有洞,深三丈四尺,阔二丈七尺,内藏石棺一,不知何代何工(工匠)所造,西土以为异观。”该古国是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罗马
【答案】A
【解析】
【详解】《瀛寰志略》中这段文字所述“都城外有古王冢”点明了国王墓的地点,“皆基阔顶锐”说的是形状,后面则有高度、宽度等,表明建筑物高和大。综合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一建筑物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排除。故选择A。
17. 中世纪西欧是基督教世界,基督教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城市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专门的世俗文化的特性”,市民们积极创办世俗学校,从而使教育不再为修道院所独享,文化知识也不再为教士所垄断。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城市的兴起促进了世俗文化的传播 B. 反对基督教神权成为市民的追求
C. 大学的产生使教育完全脱离了基督教会 D. 市民阶层逐渐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城市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专门的世俗文化的特性”,可见城市的兴起促进了世俗文化的传播,故A符合题意;材料涉及市民打破文化知识被教士所垄断,但没有涉及市民反对基督教神权,排除B;“完全脱离”表述太绝对,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市民阶层逐渐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的信息,排除D。故选A。
18. “佛罗伦萨在14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新艺术的摇篮……在讨论新艺术与新城市关系时,我们强调像佛罗伦萨这样相当发展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经济,新政治的社会背景,是完全必要的”。材料说明( )
A. 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思想解放 B. 文艺复兴促进城市化发展
C. 新艺术促使中世纪城市崛起 D. 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佛罗伦萨在14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新艺术的摇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兴起,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进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因此材料说明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思想解放发展,A项正确;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发展,排除B项;中世纪城市的兴起首先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排除C项;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萌芽(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经济、新政治的社会背景),排除D项。故选A项。
19. 诺贝尔凭借自己的发明,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在他逝世后,根据遗嘱,他的大部分财产用来奖励在某些方面“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其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的发明是( )
A. 飞机 B. 炸药 C. 汽车 D. 电动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诺贝尔”并依据所学可知,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B项正确;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排除A项;本茨发明汽车,排除C项;1870年比利时人发明电动机,与诺贝尔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0. 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而加强合作,表现在( )
A. 北约的建立 B. 华约的建立 C.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 欧洲联盟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二战后,伴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西欧国家逐渐走上联合,20世纪60年代成立欧共体。C项正确;北约的建立是冷战期间以美国为首的成立军事集团,排除A项;华约则是针对北约建立的以苏联为首的军事集团,排除B项;欧洲联盟的建立时间是1993年11月1日建立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二、材料分析题(共20分)
2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古代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重。
时间 公元前6世纪一公元前1世纪 公元前1世纪-公元400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比重 50% 62% 71% 58%
材料二 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这样评价:“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材料三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其所著的《世界史纲》一书中这样评价唐朝:“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中国由于迅速恢复了秩序和统一而赢得了这个伟大的领先……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特点。
(2)运用史实,分析材料二中培根的评价。
(3)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缩影。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1)居世界领先地位,影响广泛而深远
(2)培根的评价高度肯定了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其中,第一 种发明指的是印刷术,这一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第二种发明指的是火药,火药 的发明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第三种发明指的是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 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
(3)思想开放、包容,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对外开放。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古代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重表格”可知,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特点为居世界领先地位,影响广泛而深远。
【小问2详解】
评价:根据材料人“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这样评价:“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可知,培根的评价高度肯定了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种发明指的是印刷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第二种发明指的是火药,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第三种发明指的是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三“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中国由于迅速恢复了秩序和统一而赢得了这个伟大的领先……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为思想开放、包容,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对外开放,繁荣。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自强运动的倡导者,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遭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自强运动”指什么?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上下一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一五计划”实施前的经济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五计划”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历程给你带来的启示。
【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企业管理混乱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
(2)经济状况:工业落后,重工业比重低;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制定了正确的发展规划,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
(3)启示:民族独立是国家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良好的社会制度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运动:根据材料信息“清朝自强运动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可知这场运动是在巩固封建制度,反映的是洋务运动;
原因:由“清朝自强运动的倡导者,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可以看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仍在巩固封建制度;“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未能在官办工业或官督商办企业中注入个人的能动性,那些企业继续不断地遭受官场中司空见惯的无能、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之困扰。”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企业管理混乱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等现象严重。
【小问2详解】
经济状况:由“1952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可以看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是工业落后,重工业比重低;
原因:由“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上下一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制定了正确的发展规划,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共同努力推动工业建设。
【小问3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中国近代积贫积弱,屡屡遭受列强侵略,但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获得了稳定发展的环境,结合洋务运动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知识点可知,民族独立是国家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良好的社会制度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
23. 世界格局总是在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谈话
材料三 世界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变化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国家力量是决定世界政治格局的一个基本因素。
——《浅析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动因》
(1)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武力较量后形成了哪一国际体系?图二与美国推行的哪一政策有关?图三中现象的发生对世界格局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在当今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博弈中,发展中的中国应对的根本之道是什么。
【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政策。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世界多极化趋势。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多极化推动政治多极化。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提高综合国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两大军事集团指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集团的武力较量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国际体系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根据图二“北约”“华约”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与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有关。图三中现象指的是苏联解体,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可知,材料二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依据材料“它不由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问题,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多极化推动政治多极化。
【小问3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可以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提高综合国力等方面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羊九年制学校联片教研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