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枣阳市202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汉文帝开启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下表卡片内容为其统治时期发布的几条诏令,据此可知其治国理念是( )
◆二年九月,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十二年三月,岁(每年)劝民种树 ◆十三年六月,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A. 减轻农民徭役 B. 重视农业生产
C. 提倡勤俭治国 D. 废除严刑峻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汉文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题干信息“农,天下之大本也”“岁(每年)劝民种树”“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说明汉文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重视农业的治国理念。B项正确;减轻农民徭役在材料“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等中没有反映,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重视农业生产,不能说明提倡勤俭治国,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以农为本,没有涉及废除严刑峻法,排除D项。故选B项。
2.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如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 )
A. 郡县制度的确立 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司母戊鼎的铸造 D.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起兵攻夏,汤战胜桀,夏朝灭,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故图中①对应朝代是商朝。商朝时期铸造了“司母戊鼎”。商朝青铜器的著名代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这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C项正确;郡县制度是秦朝开始实施的制度,排除A项;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发生在夏朝,排除B项;百家争鸣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3. 四位学生在为穿什么样的衣服展开辩论。甲认为:穿衣应根据四季气候;乙认为:穿衣应根据身份而定;丙认为: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认为:由上面规定,大家穿一样的制服。根据他们的观点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A.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 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C.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D.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甲认为:穿衣应根据四季气候,属于道家学派的观点;儒家学派的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乙认为:穿衣应根据身份而定,这是儒家学派的观点;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子,他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丙认为: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这是墨家学派的观点;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丁认为:由上面规定,大家穿一样的制服,这是法家学派的观点,D项正确;通过上述分析,A项全部对应错误;B项只有丙对应正确,其他对应错误;C项只有甲对应正确,其他对应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4.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由众多城邦组成。以实行民主政治闻名的是(  )
A. 雅典 B. 斯巴达 C. 马其顿 D. 迈锡尼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是以实行民主政治闻名的是古希腊的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A项正确;BCD项并不实行民主政治,排除BCD项。故选A项。
5. 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在两地建省的共同意义是( )
A. 巩固了内地边防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加强了东南海防 D. 阻止了列强侵华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75年,左宗棠收复除伊犁外的整个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粉碎了沙俄侵占新疆的企图;中法战争结束后,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他率领台湾军民打退了法国舰队的进犯,维护了国家统一。由此可知,清政府在两地建省的共同意义是维护了国家统一,B项正确;台湾属于东南沿海的省份,不属于内地,排除A项;新疆属于内地,不属于东南沿海省份,排除C项;题干材料体现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没有阻止列强侵华,排除D项。故选B项。
6. 戊戌思潮过后,大量的青年学生大批地倒向革命阵营,相当数量的老一代知识分子也退出了封建官僚集团。据此可知,戊戌变法( )
A. 消除了封建思想 B. 激化了民族矛盾
C. 导致了人才流失 D. 促进了社会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大量的青年学生大批地倒向革命阵营,相当数量的老一代知识分子也退出了封建官僚集团”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表明戊戌变法之后人们的价值追求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壮大了革命阵营的力量是社会进步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内容描述的是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其并未根除封建思想,不然不会有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排除A项;材料内容描述的是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而非激化了民族矛盾,排除B项;材料内容描述说明的是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并且导致了封建官僚集团知识分子的流失,而非人才流失,排除C项。故选D项。
7.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 )
A. 变法图强 B. 三民主义 C. 打倒列强 D. 抗日救亡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爆发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抗日,D项正确;戊戌变法试图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北伐战争主张打倒列强,排除ABC项。故选D项。
8. 1987年,“国营工业企业中,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占68%;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中,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82%。”材料体现的是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
B. 大跃进”高潮的掀起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87年”,“厂长负责制”,“实行了多种形式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8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1984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在企业中实行厂长负责制、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这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到198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故D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故A错误;1958年大跃进”高潮的掀起,时间与题意·不符·,故B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在农村的改革,故C错误。综上答案D。
9. 如下表,17-19世纪,英、美、法等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其共同作用是( )
时间 国家 法律
1689年 英国 《权利法案》
1776年 美国 《独立宣言》
1789年 法国 《人权宣言》
A. 都推动了革命进程 B. 都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C. 都推翻了殖民统治 D. 都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可知,17-19世纪,英、美、法等国家颁布的文献分别是《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三部文献或者通过推翻殖民统治,或者通过推翻封建统治,巩固了革命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B项正确;《权利法案》《人权宣言》都是在完成资产革命之后的成果,并未起到推动革命进程的作用,排除A项;《权利法案》《人权宣言》没有涉及到推翻殖民统治的内容,排除C项;《独立宣言》没有涉及反封建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二十多年的不懈研究成就了瓦特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明,使他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爱丁堡皇家学会、伦敦皇家学会和法兰西学院的成员。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是
A. 珍妮机 B. 改良蒸汽机 C. 发电机 D. 内燃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成就了瓦特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明”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故选B;珍妮机是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排除A;发电机和内燃机都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瓦特无辜,排除CD。故选B。
11.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75周年。小明围绕“两次世界大战”整理了一段学习笔记,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B. 飞机和坦克在一战中投入使用
C.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转折点
D. 两次战争都是规模空前的浩劫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不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飞机和坦克在一战中投入使用,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两次战争都是规模空前的浩劫,均与史实相符合,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 对比图中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B.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观察图示可知,2001年之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度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按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将进一步融人世界经济之中,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从而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大幅度提升,D项正确;1984年我国开放沿海城市,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均与题干特指“2001年之后”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一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采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二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现实。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如何认识汉初“郡国并行制”的?为解决这一制度带来的弊端,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上分别有何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答案】(1)认识:郡国并行制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
举措:政治:颁布推恩令;经济: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影响: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中华民族。
【解析】
【小问1详解】
认识:材料二中作者提到了“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可以得出,作者认为汉初“郡国并行制”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
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可以得出,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上分别采取的举措是政治上颁布推恩令,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小问2详解】
影响:材料三中提到了“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现实”,可以得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是: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中华民族。
14. 【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
材料一 星星之火引发燎原之势,在朱、毛红军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之后,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湘鄂西、鄂豫陕等根据地不断出现和发展壮大,这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后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1931年,中共中央决定以赣南闽西根据地为依托,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材料二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是一个“串联式”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中国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就不可能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亦步亦趋,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说明中国是怎样“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的?(要求表述时逻辑清晰,表达通畅,有史实依据)
【答案】(1)有利条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壮大;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共产国际的指导等。
(2)政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逐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经济方面: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现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文化方面: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思想成就亦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解析】
【小问1详解】
有利条件:根据材料一“在朱、毛红军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之后,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湘鄂西、鄂豫陕等根据地不断出现和发展壮大”,可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壮大;由“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可知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有利条件,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壮大;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等。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是一个‘串联式’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中国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就不可能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亦步亦趋,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可知,中国“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政治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逐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经济方面: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现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文化方面: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思想成就亦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许多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5. 【国际格局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华同学整理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笔记如下: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正在制作一张“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示意图,请你参与进来,完成该图的填充。
材料二 读下面三幅图
图一 1947年杜鲁门发表演讲 图二 马歇尔计划宣传画 图三 华约和北约
(1)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主题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主题的具体表现。
【答案】(1) ①. . 凡尔赛——华盛顿 ②. 两极 ③. 多极化趋势
(2)主题:冷战(或美苏争霸)
表现:图一:“杜鲁门主义”出台;图二:推行“马歇尔计划”(或推行“欧洲复兴计划”);图三:形成北约与华约对峙的局面。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根据材料一“20世纪国际格局的变动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了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国发展壮大,形成了美苏两分天下的两极格局;
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宣告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小问2详解】
主题:根据材料二“图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上发表演讲、图二马歇尔计划宣传海报、图三北约与华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美苏之间的冷战(或美苏争霸);
表现:根据图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上发表演讲”可得出表现:“杜鲁门主义”出台;根据图二“马歇尔计划宣传海报”可得出表现:马歇尔计划;根据图三“北约与华约”可得出措施:形成北约和华约对峙的局面。
16. 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变化和影响。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国家治理体系、国际秩序构建,互联网无处不在……人类在互联网上共享平等、开放、自由、协同的最新成果时,也不得不面临网络空间中的一系列霸权、对抗、竞争和冲突。
——摘编自李舒《互联网极端风险防范与大国博弈》
【答案】观点:科技是把双刃剑。
阐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及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提高了科技水平,便利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了国家治理体系,同时也带来网络安全问题、网络霸权等消极影响,这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应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提升国家科技水平,同时通过立法加强网络安全,趋利避害。
【解析】
【详解】小短文:根据题干信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也不得不面临网络空间中的一系列霸权、对抗、竞争和冲突”可自拟题目为:科技是把双刃剑。然后围绕题目和题干涉及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信息进行解读即可,如:第三次科技革命及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提高了科技水平,便利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了国家治理体系,同时也带来网络安全问题、网络霸权等消极影响,这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应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提升国家科技水平,同时通过立法加强网络安全,趋利避害。枣阳市2024年中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汉文帝开启了“文景之治”的局面,下表卡片内容为其统治时期发布的几条诏令,据此可知其治国理念是( )
◆二年九月,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十二年三月,岁(每年)劝民种树 ◆十三年六月,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A. 减轻农民徭役 B. 重视农业生产
C. 提倡勤俭治国 D. 废除严刑峻法
2.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历史事件发生在如图中①对应朝代的是( )
A. 郡县制度确立 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司母戊鼎的铸造 D.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3. 四位学生在为穿什么样的衣服展开辩论。甲认为:穿衣应根据四季气候;乙认为:穿衣应根据身份而定;丙认为: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认为:由上面规定,大家穿一样的制服。根据他们的观点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A.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 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C.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D.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4.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由众多城邦组成。以实行民主政治闻名的是(  )
A. 雅典 B. 斯巴达 C. 马其顿 D. 迈锡尼
5. 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立行省。清政府在两地建省的共同意义是( )
A 巩固了内地边防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加强了东南海防 D. 阻止了列强侵华
6. 戊戌思潮过后,大量的青年学生大批地倒向革命阵营,相当数量的老一代知识分子也退出了封建官僚集团。据此可知,戊戌变法( )
A. 消除了封建思想 B. 激化了民族矛盾
C. 导致了人才流失 D. 促进了社会进步
7. "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激昂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 )
A. 变法图强 B. 三民主义 C. 打倒列强 D. 抗日救亡
8. 1987年,“国营工业企业中,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占68%;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中,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82%。”材料体现的是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到来
B. 大跃进”高潮的掀起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
9. 如下表,17-19世纪,英、美、法等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其共同作用是( )
时间 国家 法律
1689年 英国 《权利法案》
1776年 美国 《独立宣言》
1789年 法国 《人权宣言》
A. 都推动了革命进程 B. 都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C. 都推翻了殖民统治 D. 都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10. 二十多年的不懈研究成就了瓦特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发明,使他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爱丁堡皇家学会、伦敦皇家学会和法兰西学院的成员。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是
A. 珍妮机 B. 改良蒸汽机 C. 发电机 D. 内燃机
11.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75周年。小明围绕“两次世界大战”整理了一段学习笔记,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 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B. 飞机和坦克一战中投入使用
C.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D. 两次战争都是规模空前的浩劫
12. 对比图中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B.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材料一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采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二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现实。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如何认识汉初“郡国并行制”的?为解决这一制度带来的弊端,汉武帝在政治和经济上分别有何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14. 【中华民族复兴道路的探索】
材料一 星星之火引发燎原之势,在朱、毛红军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之后,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湘鄂西、鄂豫陕等根据地不断出现和发展壮大,这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后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1931年,中共中央决定以赣南闽西根据地为依托,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
——摘编自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1927-1937)》
材料二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是一个“串联式”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中国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就不可能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亦步亦趋,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说明中国是怎样“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的?(要求表述时逻辑清晰,表达通畅,有史实依据)
15. 【国际格局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华同学整理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笔记如下: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正在制作一张“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示意图,请你参与进来,完成该图的填充。
材料二 读下面三幅图
图一 1947年杜鲁门发表演讲 图二 马歇尔计划宣传画 图三 华约和北约
(1)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主题的具体表现。
16. 阅读下面材料,从中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不断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变化和影响。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国家治理体系、国际秩序构建,互联网无处不在……人类在互联网上共享平等、开放、自由、协同的最新成果时,也不得不面临网络空间中的一系列霸权、对抗、竞争和冲突。
——摘编自李舒《互联网极端风险防范与大国博弈》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中考模拟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