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安庆二中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75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据考古资料显示,在广东英德市牛栏洞、江西万年县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等遗址出土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稻谷遗存。由此推知,这一时期( )
A. 村落推动早期农业产生 B.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C. 自然环境制约居住形式 D.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据考古资料显示,在广东英德市牛栏洞、江西万年县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等遗址出土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稻谷遗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距今1万年前,中国的早期人类已经会人工栽培粮食,原始农业得到发展,先民已成为食物生产者,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B项正确;本题主旨为“原始农业”,而“村落推动早期农业”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自然环境制约居住形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 如图为学者估算的公元200年至1851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以下关于人口变化原因的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 )
A. ①阶段是生产组织变革的结果 B. ②阶段是国家分裂动荡所致
C. ③阶段得益于世界联系的加强 D. ④阶段根源于赋税制度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图示可以看出,③阶段位于1500-1600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推动下,世界联系加强,物种的交流给我国带来了高产农作物,养活了更多人口,C项正确;①阶段出现在公元200-600年,处于汉魏时期,仍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生产组织并未有变革,排除A项;②阶段人口下降是朝代更替伴随的战争导致的,排除B项;④阶段处于1700年后,处于清朝时期,人口上升的原因受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赋税制度改革不是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
3. 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 )
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 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开端 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体现了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①正确;“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说明当时铁路运输业得到发展,能够长距离的运输货物,②正确;通过材料无法证实斯威夫特创办的肉类加工厂是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而且肉类加工本身不属于机械生产,也不属于现代农业,③④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4. 汉代的夫余文化遗存(在今吉林省)榆树老河深遗址中,出土了铁27件、铁凿4件、铁镭8件、铁镰13件,铁制农业生产工具在老河深大、中、小型墓中均有出土。经学者比对,这些铁制农具与汉代中原地区的农具完全相同。这表明汉代( )
A. 农耕生产区域的扩展 B. 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
C. 存在大地主田庄生产 D. 跨区域长途贸易兴盛
【答案】A
【解析】
【详解】吉林榆树位于东北地区,铁制农业生产工具在老河深大、中、小型墓中均有出土。经学者比对,这些铁制农具与汉代中原地区的农具完全相同,说明汉代中原地区的农耕生产方式扩展至东北地区,A项正确;材料仅说明东北地区铁器使用情况,并未涉及牛耕的相关材料,同时也未说明其他地区铁犁牛耕的使用,B项夸大了范围,排除;出土铁器并不能说明当时东北地区出现了大地主田庄生产组织形式,也可能是其他的生产组织形式,C项说法不准确,排除;铁器可能是仿制或间接传入东北地区,无法说明是跨区域长途贸易,D项说法不准确,排除。故选A项。
5. 英国历史上图书馆,用户需要支付费用,要求图书馆降格到“贫民阶层”的呼声与日俱增。1850 年,经过改革派和激进派议员的努力,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规定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应当建设公共图书馆,地方政府为公共图书馆提供必要的发展资金。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众教育、休闲的需求 B. 英国议会的立法保障
C. 工人阶级文化水平提升 D. 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共图书馆的设立有助于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从而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所以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政府之所以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为了迎合工业革命发展对于高素质劳动力的需要,而非民众教育和休闲的需要,排除A项;立法保障是条件,工人阶级文化水平提升是结果,都不是原因,排除BC项。故选D项。
6. 下图是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图。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A. 世界贸易自由化有序推进 B. 英法的工业生产严重衰退
C. 多中心贸易格局逐渐形成 D. 创新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1913年(世界)。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1870年英国法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明显较大,而到来1913年英国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美、德两国及其他地区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上升,说明多中心贸易格局逐渐形成,C项正确;材料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贸易逐渐走向垄断,排除A项;英法在世界贸易中比重虽然相对下降,但工业生产严重衰退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创新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7. 敦煌遗书《唐户部格残卷》载,垂拱元年(685年)敕令:“诸蕃商胡,若有驰逐,任于内地兴易”,其籍贯属于安西、北庭等州府者,“验有公文,听于本贯以东来往。”该敕令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
A. 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B. 丝绸之路全面繁荣
C. 商贸政策有限开放 D. 抑商政策逐步废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诸蕃商胡,若有驰逐,任于内地兴易”可知,胡商进入内地进行商业活动,可以在全国各地区进行,地区上不加限制,且安西、北庭等地的人可以在各地往来,说明唐代商贸对少数民族商人进行开放,并不多加限制,C项正确;胡商不是外商,材料看不出外国商人的活动,无从体现外贸频繁,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陆上丝绸之路衰落,“全面繁荣”说法错误,排除B项;古代中国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仅体现了对胡商允许经商,对内地商人的政策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8. 汉代借贷违约处理情况简表(部分),据此可知,汉代( )
记述 出处
元狩二年,(周阳)侯彭祖坐当归与章侯宅不与,罪,国除 《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
永平时,诸侯负责(债),辄有削绌之罚。此其后皆不敢负民 《潜夫论笺》
贫人负官重责(债),贫无以偿,则身为官作,责乃毕竟 《论衡·量知》
元平元年七月庚子,禽寇卒冯时卖章络六枚杨卿所,约至八月十日与时小麦七石六斗,过月十五日,以日斗计,盖卿任 甘肃玉门花海出土的汉简
A. 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B. 商业借贷现象较普遍
C. 对借贷契约加以规范 D. 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据材料“罪,国除”“辄有削绌之罚”“贫无以偿,则身为官作”“过月十五日,以日斗计”可知,汉代对借贷违约现象予以严厉的处罚规定,从而对借贷契约进行了相应的规范,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借贷关系主要属于民间借贷,和中央与地方关系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是否为商业借贷,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排除D项。故选C项。
9. 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的两幅图片。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 晚清时期金融业的近代化 B. 商业经营形式的新变化
C.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演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无论是先施化妆品发行所还是开平矿务局都用了新的经营方式,例如发行股票,B项正确;图中的两个企业都不是金融企业,排除A项;开平矿务局是洋务派开办的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项,两个企业都不在江南地区,和江南社会经济的演变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英国国王带头认股,成为最早的一批股东,但贵族却对它不感兴趣。一位英国政党领袖如此描述:“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这说明(  )
A. 理性主义还未开始得到传播 B. 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英国
C. 新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 D. “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权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94年(英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以及殖民扩张,新的经营方式出现,英格兰银行就属于其中的佼佼者,但是英国的贵族并不热心于参股英格兰银行,这说明当时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英国的贵族依然热衷于传统的投资,C项正确;17世纪启蒙运动已经兴起,理性主义已经开始传播,排除A项;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最早”出现于英国,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1688年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政权结构,但材料中未涉及到该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1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个拉美国家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直到今天依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如1962年,阿根廷的年人均GDP为1145美元,而西班牙为519美元,意大利为990美元。到了2009年,阿根廷的年人均GDP增长到7666美元,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则达到了33177美元和35084美元,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这表明拉美国家( )
A. 过于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 B. 迫切需要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C. 高额社会福利支出妨碍了发展 D. 受到美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压迫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的拉美国家。根据材料“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个拉美国家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直到今天依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到了2009年,阿根廷的年人均GDP增长到7666美元,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则达到了33177美元和35084美元,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可知,拉美国家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至今依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这说明拉美国家迫切需要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高额社会福利支出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美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压迫对拉美国家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2. 下表是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的市镇分类统计。据此可知,当时的市镇( )
类型 特征 举例
流域型市镇 指拥有畅通水运条件市镇 湖南长沙涝塘、湖南湘潭樊田
内陆型市镇 指倚重陆路交通的市镇 湖北汉阳永安堡、湖南湘潭姜畲
山区型市镇 指青山翠谷所环抱的市镇 湖南岳州黄岸、湖南湘西永顺
边际型市镇 指与邻县邻府邻省接壤的市镇 湖北石首塔市、江西万年陈营街
A. 多分布于湖南地区 B. 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大
C. 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D. 战略地位得到了提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长江中游市镇分类的依据主要是地理因素,因此当时市镇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大,B项正确;材料中湖南、湖北都分布两种类型的市镇,无法说明多分布于湖南地区,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的市镇分类统计,无法得知统治者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说明市镇的经济地位提升,而不是战略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3. 西方学者分析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城市化过程时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
农村偏向 计划经济时代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安排城市居民到农村工作,采用“下放”政策,在城市与农村发展上,具有强烈的“反城市,亲农村”的意识,即有“农村偏向”。
城市偏向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实施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如限制城市人口、实行粮油供给制等,来保证以城市为基地的工业化顺利进行,并非是“反城市情结”的,而是更具有城市偏向的。
A. 忽视了国情对城市化战略的影响 B. 丰富了城市与农村关系的理论
C. 带有明显的政治偏见和经济敌意 D. 把握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安排城市居民到农村工作”“限制城市人口、实行粮油供给制等,来保证以城市为基地的工业化顺利进行”及所学知识可知,就城乡关系下的城市化来说,中央政府无论实施哪一种政策,最终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在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战略,受国情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说明材料所述两个观点忽视了国情对城市化战略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侧重的计划经济下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非主要阐述城市与农村的关系,且材料中的西方学者的表述带有一定的政治偏见,并非科学的城市与农村关系的理论,排除B项;西方学者对中国城市化过程带有一定的政治偏见,但材料中两种西方学者的观点中没有涉及经济方面的敌意,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西方学者对中国城市化的观点,而且还带有一定的政治偏见,不能科学的反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向,排除D项。故选A项。
14. 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亿人增长到8.1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D.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78—2017年,中国的城镇化、城镇常住人口、城市数量剧增,其主要因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城镇化进程,D项正确;导致材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AC项不属于主要因素,排除A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故选D项。
15. 成立于1903年的福特汽车公司于1913年便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从而使汽车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 蒸汽机的发明 B. 内燃机的发明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 D. 信息时代的到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于1913年便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包括内燃机的发明、专业分工和流水线生产等在内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C项正确;蒸汽机的发明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汽车无关,排除A项;内燃机的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虽然与汽车相关,但不符合材料“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排除B项;信息时代的到来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社会救助的目的是扶贫济困,保障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需求,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社会救助的主体是政府和社会力量,政府在社会救助中起组织和领导作用,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律令,对社会救助事宜予以规定和指导,由地方政府督促实施。南宋以后,社会力量更强大,在社会救助各个领域逐渐占重要地位。社会力量包括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其中家族、宗族在民间救助中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宋代,宗族救助制度化,使得族人旧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济贫机构方面,唐时是由政府接管原属寺院主管的病坊,北宋时主要是由中央统一诏令各地兴办,而南宋以后,则由各地自行设立,经费也以地方自筹为主。救助方式上,赈灾救荒时招商、劝分等方式增多;救助实体的经营上,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兴办实业,获取稳定的收益,以维持机构的长久。
——摘编自王颜《论唐宋时期社会救助机制的变化及特点》
材料二 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批准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和1889年,又相继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与伤残强制保险法》。德国保险三法的颁布实施,使得国家对民众生存状况的保障,由社会救助发展到社会保险,从而开启了社会保障制度化的历程,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此产生。
——摘编自周佩璇《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首先产生于德国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
【答案】(1)政府和社会救助相结合;以政府救助为主导;以法律、法规保障实施;南宋时期社会救助成为主要力量;宗族成为救助主体;设有专门由政府管理的济贫机构;救助方式多样;救助机构有实体经济作为保障
(2)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的高涨;德国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特点:依据材料一中“唐宋社会救助的主体是政府和社会力量”,可得出政府和社会救助相结合;依据材料“政府在社会救助中起组织和领导作用”,可得出以政府救助为主导;依据材料“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律令”,可得出以法律、法规保障实施;依据材料“南宋以后,社会力量更强大,在社会救助各个领域逐渐占重要地位”,可得出南宋时期社会救助成为主要力量;宗族成为救助主体;依据材料“济贫机构方面,唐时是由政府接管原属寺院主管的病坊,北宋时主要是由中央统一诏令各地兴办”,可得出设有专门由政府管理的济贫机构;依据材料“救助方式上,贩灾救荒时招商、劝分等方式增多”,可得出救助方式多样;依据材料“救助实体的经营上,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兴办实业,获取稳定的收益,以维持机构的长久”,可得出救助机构有实体经济作为保障。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883-1889年的德国。背景:依据材料二中“1884年和1889年,又相继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与伤残强制保险法》”,可得出此时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家颁布相关法律;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社会主义思潮和工人运动的高涨;结合所学可知,1871,德国完成统一后,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适应在华贸易发展的需要,1864年,英商投资创立汇丰银行。1868年,该行已被公认为“在中国最为重要的公司”。19世纪七八年代以后,汇丰银行一家买卖的外汇数额,经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总额的60%-70%,其外汇买卖牌价成为中国外汇市场行情的准绳。从1874年到1890年,清政府共借外债26笔,汇丰银行一家贷了17笔,占70.04%,成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急先锋。1894年后,汇丰银行在承贷的外国银行中独占鳌头,并在每一笔对华贷款中,附加苛刻的条件,借此控制中国的税收存管等命脉。此外,汇丰银行营业即对外发行小额钞票,到1890年末,已达618万元,“与营业于东方各国之银行相比,则汇丰银行之兑换券流通数为最多”。
——摘编自姜建清、蒋立场《中国近代银行史》
材料二 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成立伊始,即大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经募公债、代收税款、稳定货币发行。1915年中国银行试办外汇业务,后又增加外币贷款、经理政府外债等业务,与外国银行相抗衡。1928年后,中国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帮助经营困难的张裕酿酒公司、无锡荣氏申新纱厂渡过难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银行斥巨资扶助铁道、公路、煤矿和水利建设,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支持内地经济振兴,率先发展农业贷款。抗战爆发后,恐慌蔓延,引发提存和抢购外汇风潮,中国银行为平衡汇市共投入英镑797万磅、美元1442万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银行积极为国纾难,每年经收侨汇占全国侨汇总数的50%以上,有力支援了前线。
——摘编自宗良、孙雨心《百年中行金融报国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汇丰银行在中国迅速扩张的表现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银行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答案】(1)表现:垄断(控制)中国外汇交易;向清政府放贷;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命脉;发行大量货币搜刮中国财富。
历史背景: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近代中国;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列强加紧侵华,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发展。
(2)贡献:巩固辛亥革命成果;积极维护金融主权;扶助民族实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投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稳定金融秩序;经办侨汇,支援抗战。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表现:据材料“汇丰银行一家买卖的外汇数额,经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总额的60%-70%”得出垄断(控制)中国外汇交易;据材料“清政府共借外债26笔,汇丰银行一家贷了17笔”得出向清政府放贷;据材料“在每一笔对华贷款中,附加苛刻的条件,借此控制中国的税收存管等命脉”得出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命脉;据材料“对外发行小额钞票,到1890年末,已达618万元”得出发行大量货币搜刮中国财富。 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汇丰银行在中国迅速扩张的国际背景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发展,列强对外扩张;国内背景是列强加紧侵华,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贡献:据材料“大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得出巩固辛亥革命成果;据材料“与外国银行相抗衡”得出积极维护金融主权;据材料“通过贷款支持,帮助经营困难的张裕酿酒公司、无锡荣氏申新纱厂渡过难关”得出扶助民族实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据材料“斥巨资扶助铁道、公路、煤矿和水利建设”得出投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据材料“为平衡汇市共投入英镑797万磅、美元1442万元”得出稳定金融秩序;据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银行积极为国纾难,每年经收侨汇占全国侨汇总数的50%以上,有力支援了前线”得出经办侨汇,支援抗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住房拥挤和私自搭建房屋的现象大量存在,出现了早期的贫民窟。1831年和1832年,英国许多城市霍乱流行,共导致3万多人死亡。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寻找宣泄的途径,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新兴的工业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持续恶化,使政府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1954年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8年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启动筹建。1993年郑州规划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河南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3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摘编自张善奎、孙玉娟《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郑州城市发展的原因。
【答案】(1)表现: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失业人数增加;社会道德沦丧,犯罪率居高不下。
原因: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失业问题频发;工业革命排放的废水废气导致环境污染;城市规划与人口增长脱钩;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不适;政府缺乏整体布局意识。
(2)政治中心的转移,国家的大力扶持;城市定为明确,工业发展产业化;交通便利,交通枢纽地位突出;科技引领,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表现: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可得,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根据材料一“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可得,失业人数增加;根据材料一“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可得,社会道德沦丧,社会价值丧失,犯罪率居高不下。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可得,英国工业革命之后社会问题的原因在于,人口大量涌入,导致失业问题频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发展,在其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导致环境污染;根据材料“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可知,在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与人口增长脱钩;根据材料“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可知,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不适;根据材料“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可知,政府缺乏整体布局意识。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54-2016年(中国)。根据材料二“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并结合所学可得,政治中心的转移,国家的大力扶持;根据材料二“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得,城市定为明确,工业发展产业化;根据材料二“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得,交通便利,交通枢纽地位突出;根据材料二“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可得,科技引领,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安庆二中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满分: 100分 考试时间: 75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据考古资料显示,在广东英德市牛栏洞、江西万年县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等遗址出土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稻谷遗存。由此推知,这一时期( )
A. 村落推动早期农业产生 B. 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C. 自然环境制约居住形式 D. 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2. 如图为学者估算的公元200年至1851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以下关于人口变化原因的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 )
A. ①阶段是生产组织变革的结果 B. ②阶段是国家分裂动荡所致
C. ③阶段得益于世界联系的加强 D. ④阶段根源于赋税制度改革
3. 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人斯威夫特创办了肉类加工厂,把屠宰和包装分成几道独立工序,利用传送带进行流水作业,并雇佣工程师设计冷冻车厢,以便长途运输鲜肉。他还陆续开办工厂,利用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生产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威夫特的经营模式( )
①体现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 ②得益于铁路交通业的发展
③成为近代机械生产的开端 ④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范本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 汉代的夫余文化遗存(在今吉林省)榆树老河深遗址中,出土了铁27件、铁凿4件、铁镭8件、铁镰13件,铁制农业生产工具在老河深大、中、小型墓中均有出土。经学者比对,这些铁制农具与汉代中原地区的农具完全相同。这表明汉代( )
A. 农耕生产区域的扩展 B. 铁犁牛耕的广泛使用
C. 存在大地主田庄生产 D. 跨区域长途贸易兴盛
5. 英国历史上的图书馆,用户需要支付费用,要求图书馆降格到“贫民阶层”的呼声与日俱增。1850 年,经过改革派和激进派议员的努力,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规定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应当建设公共图书馆,地方政府为公共图书馆提供必要的发展资金。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众教育、休闲的需求 B. 英国议会的立法保障
C. 工人阶级文化水平提升 D. 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6. 下图是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图。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A. 世界贸易自由化有序推进 B. 英法的工业生产严重衰退
C. 多中心贸易格局逐渐形成 D. 创新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
7. 敦煌遗书《唐户部格残卷》载,垂拱元年(685年)敕令:“诸蕃商胡,若有驰逐,任于内地兴易”,其籍贯属于安西、北庭等州府者,“验有公文,听于本贯以东来往。”该敕令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
A. 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B. 丝绸之路全面繁荣
C 商贸政策有限开放 D. 抑商政策逐步废弛
8. 汉代借贷违约处理情况简表(部分),据此可知,汉代( )
记述 出处
元狩二年,(周阳)侯彭祖坐当归与章侯宅不与,罪,国除 《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
永平时,诸侯负责(债),辄有削绌之罚。此其后皆不敢负民 《潜夫论笺》
贫人负官重责(债),贫无以偿,则身为官作,责乃毕竟 《论衡·量知》
元平元年七月庚子,禽寇卒冯时卖章络六枚杨卿所,约至八月十日与时小麦七石六斗,过月十五日,以日斗计,盖卿任 甘肃玉门花海出土的汉简
A. 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B. 商业借贷现象较普遍
C. 对借贷契约加以规范 D. 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9. 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开展中国近代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的两幅图片。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 晚清时期金融业的近代化 B. 商业经营形式的新变化
C.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演变
10. 1694年,英格兰银行获准成立,在伦敦商人中大受欢迎,英国国王带头认股,成为最早的一批股东,但贵族却对它不感兴趣。一位英国政党领袖如此描述:“国家是一条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这说明(  )
A. 理性主义还未开始得到传播 B. 银行的商业经营方式最早出现于英国
C. 新的资本价值观念尚未普及 D. “光荣革命”改变了英国的政权结构
1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个拉美国家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但直到今天依然处于中等收入阶段。如1962年,阿根廷的年人均GDP为1145美元,而西班牙为519美元,意大利为990美元。到了2009年,阿根廷的年人均GDP增长到7666美元,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则达到了33177美元和35084美元,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这表明拉美国家( )
A. 过于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 B. 迫切需要调整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C. 高额社会福利支出妨碍了发展 D. 受到美国政治控制和经济压迫
12. 下表是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的市镇分类统计。据此可知,当时的市镇( )
类型 特征 举例
流域型市镇 指拥有畅通水运条件的市镇 湖南长沙涝塘、湖南湘潭樊田
内陆型市镇 指倚重陆路交通的市镇 湖北汉阳永安堡、湖南湘潭姜畲
山区型市镇 指青山翠谷所环抱的市镇 湖南岳州黄岸、湖南湘西永顺
边际型市镇 指与邻县邻府邻省接壤市镇 湖北石首塔市、江西万年陈营街
A. 多分布于湖南地区 B. 受地理因素影响较大
C. 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D. 战略地位得到了提升
13. 西方学者分析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城市化过程时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
农村偏向 计划经济时代城市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安排城市居民到农村工作,采用“下放”政策,在城市与农村发展上,具有强烈的“反城市,亲农村”的意识,即有“农村偏向”。
城市偏向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实施的一系列具体政策,如限制城市人口、实行粮油供给制等,来保证以城市为基地的工业化顺利进行,并非是“反城市情结”的,而是更具有城市偏向的。
A. 忽视了国情对城市化战略的影响 B. 丰富了城市与农村关系的理论
C. 带有明显的政治偏见和经济敌意 D. 把握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向
14. 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亿人增长到8.1亿人,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展开 D.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15. 成立于1903年的福特汽车公司于1913年便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从而使汽车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 蒸汽机的发明 B. 内燃机的发明
C.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 D. 信息时代的到来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社会救助的目的是扶贫济困,保障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需求,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社会救助的主体是政府和社会力量,政府在社会救助中起组织和领导作用,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律令,对社会救助事宜予以规定和指导,由地方政府督促实施。南宋以后,社会力量更强大,在社会救助各个领域逐渐占重要地位。社会力量包括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其中家族、宗族在民间救助中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宋代,宗族救助制度化,使得族人旧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济贫机构方面,唐时是由政府接管原属寺院主管的病坊,北宋时主要是由中央统一诏令各地兴办,而南宋以后,则由各地自行设立,经费也以地方自筹为主。救助方式上,赈灾救荒时招商、劝分等方式增多;救助实体的经营上,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兴办实业,获取稳定的收益,以维持机构的长久。
——摘编自王颜《论唐宋时期社会救助机制的变化及特点》
材料二 1883年,德意志帝国议会批准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和1889年,又相继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与伤残强制保险法》。德国保险三法的颁布实施,使得国家对民众生存状况的保障,由社会救助发展到社会保险,从而开启了社会保障制度化的历程,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由此产生。
——摘编自周佩璇《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首先产生于德国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社会救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适应在华贸易发展的需要,1864年,英商投资创立汇丰银行。1868年,该行已被公认为“在中国最为重要的公司”。19世纪七八年代以后,汇丰银行一家买卖的外汇数额,经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总额的60%-70%,其外汇买卖牌价成为中国外汇市场行情的准绳。从1874年到1890年,清政府共借外债26笔,汇丰银行一家贷了17笔,占70.04%,成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急先锋。1894年后,汇丰银行在承贷的外国银行中独占鳌头,并在每一笔对华贷款中,附加苛刻的条件,借此控制中国的税收存管等命脉。此外,汇丰银行营业即对外发行小额钞票,到1890年末,已达618万元,“与营业于东方各国之银行相比,则汇丰银行之兑换券流通数为最多”。
——摘编自姜建清、蒋立场《中国近代银行史》
材料二 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成立伊始,即大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经募公债、代收税款、稳定货币发行。1915年中国银行试办外汇业务,后又增加外币贷款、经理政府外债等业务,与外国银行相抗衡。1928年后,中国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帮助经营困难的张裕酿酒公司、无锡荣氏申新纱厂渡过难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银行斥巨资扶助铁道、公路、煤矿和水利建设,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支持内地经济振兴,率先发展农业贷款。抗战爆发后,恐慌蔓延,引发提存和抢购外汇风潮,中国银行为平衡汇市共投入英镑797万磅、美元1442万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银行积极为国纾难,每年经收侨汇占全国侨汇总数的50%以上,有力支援了前线。
——摘编自宗良、孙雨心《百年中行金融报国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汇丰银行在中国迅速扩张的表现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银行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大量农村人口迅速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住房拥挤和私自搭建房屋的现象大量存在,出现了早期的贫民窟。1831年和1832年,英国许多城市霍乱流行,共导致3万多人死亡。城市不断吸纳人口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按照资本运行的规律创造了一批批失业工人。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后,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寻找宣泄的途径,社会道德沦丧和社会价值观丧失的情形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新兴的工业城市街道狭窄,建筑物品质低劣而且杂乱无章。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持续恶化,使政府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干预,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最终使早期的城市社会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材料二 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国家将郑州确定为工业化建设重点城市之一。郑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了1954年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城市性质为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8年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启动筹建。1993年郑州规划建设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河南提出加快开发郑东新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2013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将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从文化、产业、生态、设施等方面全面优化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摘编自张善奎、孙玉娟《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社会问题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现代郑州城市发展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