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把答题卡相应的选项填涂好。(第1一10小题,每题1分,11-17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了生产工具的演变。从石器——骨耜——青铜铲——铁制农具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冶炼技术改进 B. 铁制农具的推广
C.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手工业水平的进步
2. 孔子是古代大教育家,他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思想。下列言论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 “无而治” B. “为政以德”
C. “温故而知新” D. “有教无类”
3. “造纸术的西传大大降低了书籍的成本造价,加速了文化教育的社会化和平民化进程。”这一材料可用于说明造纸术发明的( )
A. 背景 B. 过程 C. 工艺 D. 影响
4. 学习唐朝相关内容时,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以下资料包。这个资料包文件夹最合适的名字是( )
A. 繁荣的商品经济 B. 开明的民族政策
C.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双向的对外交流
5. 《大国崛起》一书认为:“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 段。”充分肯定了拿破仑
A.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占领了欧洲大片领土
C 击退了反法联盟多次进攻 D. 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
6. 以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示意图,其中③处的内容是( )
A. 彼得一世改革 B.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 俄国十月革命 D. 新经济政策
7.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这段话旨在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C.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 适应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8. 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肯定了拿破仑对内的建设,有些是有永久价值的,“其中尤以《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最为远大。”这一观点是基于该法典( )
A. 以法律明确约束了国王权力 B. 创设分权制衡的政府运行机制
C. 废除了欧洲各地的封建特权 D. 成为西方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9. 1932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而且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在1928-1952年这25年中增加了三倍半,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这主要是由于( )
A. 苏联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B. 资本主义正经历经济危机
C. 苏联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 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10. 古代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罗马的法学、中国秦汉的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于世界古代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这反映出古代世界文明( )
A. 起源于欧洲扩展到全球 B. 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
C. 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D. 彼此隔绝没有联系交流
11. 下列关于历史年代计算和纪年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民国十年是指1922年
B. 按干支纪年法1898年是甲午年
C. 公元前3世纪早期秦统一了六国
D. 西汉建立时间是公元前3世纪末
12.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 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
B. 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使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共有将近16个国家参与。其中,印度通过非暴力不合作、埃及通过和平示威和武装起义、墨西哥通过民主改革来进行,影响深远,颇具特色。这体现出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
A. 涉及范围广,爆发原因复杂 B. 参与国家多,斗争方式多样
C. 持续时间长,斗争过程曲折 D. 社会影响大,斗争结果相同
14. 九年级某同学在进行大单元学习时整理了“张骞通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史实。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中外交往 B. 经济交流 C. 民族关系 D. 海上交通
15. 近代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表反映的现象是( )
时间 条约 内容
1842年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1858年 《天津条约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1895年 《马关条约》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1901年 《辛丑条约》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
A. 列强侵占了中国大量的领土 B. 中国的赔款金额逐渐增加
C. 列强侵略势力逐渐深入腹地 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6. 历史学家刘宗绪指出: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由此分析,这个时期美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A.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B. 使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 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17.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陈伟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 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B. 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 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共3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某校九年级历史社团分组探究“历史上的水陆交通”,请你参与探究活动。
小组名称 朝代 探究素材 初步结论
第一小组 秦朝 A 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沟通了楚地和岭南,巩固了对南方的统治。
汉朝 B 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物种、文化等交流,为之后打击匈奴,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打下基础。
元朝 《元史·地理志》 元朝地域辽阔,修建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四通八达的驿站,加强了各地联系,便于政令畅通。
明朝 D 展示大国风度,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请选取对应素材完善表格,并依据表格概括第一小组探究主题:___________。
(2)通过探究,概括影响水陆交通发展的因素?
(3)第二小组探究主题是“水陆交通发展促进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请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阐释该观点。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德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近代欧洲处于怎样的国际地位?据材料一,分析欧洲据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你写出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在政治革命和文化领域方面的史实依据。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请你写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的两个时段,结合所学分析出现的原因。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认为欧洲和美国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2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 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沿海城市
1984年10月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12月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2年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5年 中国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指出1980年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任选材料中至少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释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把答题卡相应的选项填涂好。(第1一10小题,每题1分,11-17小题,每题2分。共24分)
1.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经历了生产工具的演变。从石器——骨耜——青铜铲——铁制农具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冶炼技术的改进 B. 铁制农具的推广
C.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手工业水平的进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石器——骨耜——青铜铲——铁制农具的变化”可知,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其根本变化揭示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项正确;石器、骨耜与冶炼技术的改进无关,排除A项;石器、骨耜、青铜铲不属于铁制农具,排除B项;图片通过反映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无法反映手工业水平,排除D项。故选C项。
2. 孔子是古代的大教育家,他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思想。下列言论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 “无为而治” B. “为政以德”
C. “温故而知新” D. “有教无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孔子是古代的大教育家,他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思想。”所学知识可知:“有教无类”指的是人不分尊卑贵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思想。故D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排除A;“为政以德”代表了孔子的为政的思想,排除B;“温故而知新”是学习方法,排除C。故选D。
3. “造纸术的西传大大降低了书籍的成本造价,加速了文化教育的社会化和平民化进程。”这一材料可用于说明造纸术发明的( )
A. 背景 B. 过程 C. 工艺 D. 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造纸术的西传大大降低了书籍的成本造价,加速了文化教育的社会化和平民化进程。”可知,造纸术的发明、传播,降低了书籍的成本,便利了文化教育发展与推广,这是造纸术发明带来的影响,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造纸术加速了文化教育的社会化和平民化,没有涉及造纸术发明的历史背景,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造纸术加速了文化教育的社会化和平民化,没有体现造纸术发明的过程,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造纸术加速了文化教育的社会化和平民化,没有体现造纸的工艺流程,排除C项。故选D项。
4. 学习唐朝相关内容时,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以下资料包。这个资料包文件夹最合适的名字是( )
A. 繁荣的商品经济 B. 开明的民族政策
C. 开放的社会风气 D. 双向的对外交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古代,唐代妇女骑马、打球、射箭,“放妻文书”说明唐朝社会风气开放,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关系和经济活动,体现不出繁荣的商品经济和对外双向交流,排除AD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关系,体现不出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排除B项。故选C项。
5. 《大国崛起》一书认为:“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 段。”充分肯定了拿破仑
A.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 占领了欧洲大片领土
C. 击退了反法联盟多次进攻 D. 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战争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拿破仑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为了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巩固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拿破仑发动对外战争的表现,不是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需理解“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 段”这句话蕴含的涵义,需熟悉拿破仑战争的史实。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拿破仑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6. 以下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示意图,其中③处的内容是( )
A. 彼得一世改革 B.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 俄国十月革命 D. 新经济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因此,③处的内容是俄国十月革命,C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均与题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符,排除AB项;新经济政策是运用商品市场关系来发展经济,与题干③处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这段话旨在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C.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 适应了工业化建设需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给予美国的干涉主义以有力的打击和严重的警告,为中国争取到了相当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的环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C项正确;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排除B项;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条件,抗美援朝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和平环境,材料没有体现抗美援朝适应工业化建设需求,排除D项。故选C项。
8. 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肯定了拿破仑对内的建设,有些是有永久价值的,“其中尤以《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最为远大。”这一观点是基于该法典( )
A. 以法律明确约束了国王权力 B. 创设分权制衡的政府运行机制
C. 废除了欧洲各地的封建特权 D. 成为西方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其中尤以《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最为远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4年,拿破仑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成为资本主义各国立法的典范,D项正确;《权利法案》以法律明确约束了国王权力,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美国1787年宪法创设了分权制衡的政府运行机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拿破仑的大军所向披靡,几乎横扫欧洲大陆,废除了欧洲各地的封建特权,与题干强调的《拿破仑法典》的影响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 1932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而且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在1928-1952年这25年中增加了三倍半,这一发展速度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这主要是由于( )
A. 苏联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B. 资本主义正经历经济危机
C. 苏联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 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28年起,苏联通过一系列五年计划,特别是强调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发展,实现了快速的工业化。国家集中资源,大规模投资于钢铁、煤炭、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建立了众多大型国有企业和工厂。这一时期,苏联成功地将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工业大国,其工业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这一系列高强度的工业化举措,D项正确;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至1928年间实施的,它允许一定程度的私有经济和市场机制,以恢复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受损的经济。然而,斯大林在1928年开始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渐废除了新经济政策,转向全面的国家计划经济和快速工业化,因此新经济政策不是1932年苏联工业产量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1929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的确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导致许多国家的工业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但这更多是外部环境因素,而非苏联内部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苏联经济相对封闭,计划经济体制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免受全球经济危机的直接影响,排除B项;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牺牲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尽管总体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但这种增长是以牺牲农业和消费行业为代价的,并非各领域协调发展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古代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罗马的法学、中国秦汉的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于世界古代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这反映出古代世界文明( )
A. 起源于欧洲扩展到全球 B. 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
C. 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D. 彼此隔绝没有联系交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古代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罗马的法学、中国秦汉的中央集权制度,存在于世界古代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可知体现了古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明表现,呈现多元特征,C项正确;起源于欧洲扩展到全球不正确,中国秦汉中央集权制度属于亚洲,排除A项;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与古希腊和罗马发源于海洋文明不符,排除B项;彼此隔绝没有联系交流与事实不符,材料没有体现文明隔绝,实际上古代世界文明处于交流发展之中,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下列关于历史年代计算和纪年方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民国十年是指1922年
B. 按干支纪年法1898年是甲午年
C. 公元前3世纪早期秦统一了六国
D. 西汉建立时间是公元前3世纪末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一个世纪为一百年,10年为一个年代。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世纪的早期指的是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世纪的中期指的是一个世纪的中段,大约是从第40年至第70年。世纪的晚期指的是一个世纪的后30年。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因此,西汉建立时间是公元前3世纪末,D项正确;民国十年为1912+10-1=1921年,而不是指1922年,排除A项;按干支纪年法1894年是甲午年,1898年是戊戌年,排除B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间为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末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2.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
A. 使近代中国实现了统一
B. 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 使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信息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血肉筑长城。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共有将近16个国家参与。其中,印度通过非暴力不合作、埃及通过和平示威和武装起义、墨西哥通过民主改革来进行,影响深远,颇具特色。这体现出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
A. 涉及范围广,爆发原因复杂 B. 参与国家多,斗争方式多样
C. 持续时间长,斗争过程曲折 D. 社会影响大,斗争结果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6个国家参与,这体现出国家多,非暴力不合作、和平示威、武装起义、民主改革,这体现出形式多样,因此,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参与国家多,斗争方式多样,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原因,排除A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1920年到1922年,时间不长,排除C项;运动结果有胜有败,结果不尽相同,排除D项。故选B项。
14. 九年级某同学在进行大单元学习时整理了“张骞通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史实。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中外交往 B. 经济交流 C. 民族关系 D. 海上交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张骞通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和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法,鉴真东渡传播大唐文化;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题干反映的是中外交往,A项正确;经济交流,即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行交流,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民族关系主要涉及国内的各民族之间的往来,而不是对外的联系,排除C项;海上交通,比如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而张骞通西域属于陆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5. 近代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表反映的现象是( )
时间 条约 内容
1842年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1858年 《天津条约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1895年 《马关条约》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1901年 《辛丑条约》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
A. 列强侵占了中国大量的领土 B. 中国的赔款金额逐渐增加
C. 列强侵略势力逐渐深入腹地 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材料“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1901年《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可知,材料体现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不断深入中国腹地,C项正确;材料体现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不断深入中国腹地,未体现近代西方列强侵占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排除A项;材料体现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不断深入中国腹地,未涉及中国的赔款,排除B项;《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 历史学家刘宗绪指出: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制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由此分析,这个时期美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A.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B. 使三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 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资本主义制度,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可知,这是强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美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A项正确;美国在独立战争后就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不是此时才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材料说的是资本主义体系而不是社会主义和农奴制残余,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7.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陈伟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 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B. 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 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2年初, 88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南方各地巡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称为“南方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故A 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时间不符,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非选择题:每题12分,共3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某校九年级历史社团分组探究“历史上的水陆交通”,请你参与探究活动。
小组名称 朝代 探究素材 初步结论
第一小组 秦朝 A 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沟通了楚地和岭南,巩固了对南方的统治。
汉朝 B 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物种、文化等交流,为之后打击匈奴,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打下基础。
元朝 《元史·地理志》 元朝地域辽阔,修建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四通八达的驿站,加强了各地联系,便于政令畅通。
明朝 D 展示大国风度,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请选取对应素材完善表格,并依据表格概括第一小组探究主题:___________。
(2)通过探究,概括影响水陆交通发展因素?
(3)第二小组探究主题是“水陆交通发展促进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请结合世界史相关内容阐释该观点。
【答案】(1)A:图二;B:图三;D:图一。
主题:水陆交通发展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2)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决策;自然环境;科技进步;人口分布;杰出人物推动等。
(3)阐释: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逐步确立起来;工业革命及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火车、轮船、汽车的发明与使用,拓展人类活动空间,世界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A:根据题干信息“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沟通了楚地和岭南,巩固了对南方的统治”并结合所学秦朝时期对南越地区的经营可知,是指灵渠,因此A处填写图二;B:根据题干信息“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了物种、文化等交流,为之后打击匈奴,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打下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是指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因此B处填写图三;D:根据题干信息“展示大国风度,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并结合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可知,是指郑和下西洋,因此D处填写图一。
主题:根据材料涉及的灵渠、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下西洋可知,研究的主题是水陆交通发展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小问2详解】
因素: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郑和宝船、灵渠、张骞通西域,从经济发展、政府、科技进步、杰出历史人物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的决策;自然环境;科技进步;人口分布;杰出人物推动等。
【小问3详解】
阐释:根据题干“水陆交通发展促进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进行解读即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逐步确立起来;工业革命及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火车、轮船、汽车的发明与使用,拓展人类活动空间,世界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德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表明近代欧洲处于怎样的国际地位?据材料一,分析欧洲据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你写出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在政治革命和文化领域方面的史实依据。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请你写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的两个时段,结合所学分析出现的原因。
(3)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认为欧洲和美国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地位:世界中心;
原因: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殖民掠夺等。
史实依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时段:1955-1965年;1994-1999年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3)认识:重视科学技术发展;深化改革;思想解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位:根据材料一“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德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可以得出欧洲的国际地位:世界中心;
原因:根据材料一“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德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使航运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殖民掠夺实现了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等。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有: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殖民掠夺等。
史实依据:根据所学可知,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14世纪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在政治革命和文化领域方面的史实依据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小问2详解】
时段:根据材料二图示信息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的两个时段是:1955-1965年;1994-1999年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因此,1955-1965年美国经济增长迅速;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1994-1999年美国经济增长迅速。
【小问3详解】
认识:根据材料中欧洲世界中心的确立,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可以得出欧洲和美国值得我们学习的做法是重视科学技术发展;深化改革;思想解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任意两点即可)
2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 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 开放沿海城市
1984年10月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12月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2年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5年 中国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指出1980年我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任选材料中至少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释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名称:深圳、汕头、珠海、厦门。
(2)例1:选择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
观点: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论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4个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了重要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
例2:选择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开放沿海城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观点: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论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4个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了重要作用。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解析】
【小问1详解】
名称:根据材料“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汕头、珠海、厦门4个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了重要作用。
【小问2详解】
示例:例1:选择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根据三个事件共性可拟定观点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论述:选择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的史实及影响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4个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了重要作用。结论:进行情感升华。综上所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
例2:选择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开放沿海城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根据三个事件的共性可拟定观点为: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论述:选择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开放沿海城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及影响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4个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了重要作用。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结论:进行情感升华。综上所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