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押题:押第18题 中国近现代史(湖南省卷)(解析版)

押湖南省卷第18题
中国近现代史
2024年湖南省历史考试将采用统一命题形式(长沙卷除外),结合湖南多个地市自主命题的情况,预计今年省卷18题应当是考查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侧重于考察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和论述能力,难度大。
中国近现代史最重要一个主题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过程。因此今年中考有可能从此切入考察中国道路或者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建议各位考生重点复习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初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改革开放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成就。
今年是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成立75周年,因此今年中考有可能考察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考察人民军队由弱到强的原因以及军事国防力量壮大的历史意义。
1.(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的列表(部分)
不平等条约名称 主要内容(节选) 对中国的重要影响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①
②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 清政府赔款白银(③)两,分39年还清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九国公约》 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
建国以来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变化柱状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变化趋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推动七十年代我国出现建交高潮的重大外交事件有哪些?
材料 2023年4月6日,在中国积极斡旋下,中国、沙特和伊朗三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这对中东宿敌正式复交。
——摘编自新华网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建立公正、和平、包容、发展的国际新秩序,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贡献了哪些智慧和方案?(请举两例子以说明)
(4)综上所述,谈谈中国近现代史上外交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马关条约》。③4.5亿。④中国仍没有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意思相近即可)
(2)趋势:不断增多。(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或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答对两点即可)
(3)智慧和方案:促成伊朗和沙特复交;提出解决俄乌冲突的和平方案;主张建立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实施“一带一路”;建立,“亚投行”;共同创建上海合作组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4)变化:由弱国外交到大国外交(或外交地位不断提高)。(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因素: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的变化等。
【解析】(1)据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的列表(部分)”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约是《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九国公约》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趋势:据材料二“建国以来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变化柱状图”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多。
政策: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事件:据所学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这些都有利于推动七十年代我国出现建交高潮。
(3)智慧和方案:据材料三“2023年4月6日,在中国积极斡旋下,中国、沙特和伊朗三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这对中东宿敌正式复交。”可知,促成伊朗和沙特复交;结合所学可知,为建立公正、和平、包容、发展的国际新秩序,中国提出解决俄乌冲突的和平方案;主张建立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世界;实施“一带一路”;建立“亚投行”;共同创建上海合作组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4)变化:综合三则材料可知,1840年—1949年,我国的外交充满了屈辱;1949年以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积极发展大国外交。中国近代以来,我国的外交地位不断提高,由弱国外交到大国外交。(意思相近即可)
因素: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利益、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的变化等都影响着国家的外交政策。
2.(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外交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同志出生于1898年,在他青少年时期,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人民命运十分悲惨。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同志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周恩来同志和他那一代杰出中国共产党人一样,深入思索,挺起脊梁,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史实。
材料二
南昌起义油画 遵义会议时的周恩来
西安事变时的周恩来 开国大典照片
(2)从周恩来同志以上革命足迹中任选一个事件简述其历史意义。
材料三 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领导了党和国家外事工作。……他推动我国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周恩来同志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周恩来“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的两个史实并加以说明。
材料四 周恩来同志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总服务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心系人民,对人民群众保持高度热爱,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做到了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共忧乐、共奋进。周恩来同志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经常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他说:“调查研究要实事求是,不能乱搞。”“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周恩来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党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榜样。“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最真挚的感情。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4)从上述材料中,你感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哪些伟大精神品质?
【答案】(1)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国家实现了真正的独立自主,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晤,促成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4)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热爱人民、勤政为民;自我革命、永远奋斗;勇于担当、鞠躬尽瘁。
【解析】(1)史实:根据材料一“周恩来同志出生于1898年,在他青少年时期,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人民命运十分悲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史实有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可知的历史事件有,南昌起义、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开国大典。根据所学可知,其历史意义分别是: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西安事变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国家实现了真正的独立自主,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3)史实及说明:根据材料三“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领导了党和国家外事工作。……他推动我国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周恩来同志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总理的外交贡献有: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72年,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晤,促成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4)精神品质:从上述材料中,我感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伟大精神品质: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热爱人民、勤政为民;自我革命、永远奋斗;勇于担当、鞠躬尽瘁。
3.(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人物 观点 引文出处
陈旭麓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请针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答案】示例一:
观点: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
结论: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示例二:
观点: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但后来失败了。
论述:辛亥革命有伟大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但辛亥革命最终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其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后来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资产阶级领导的后续革命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结论:辛亥革命有成功的地方,推翻了清朝,终结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也有失败的地方,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示例三:
观点: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
论述:辛亥革命虽然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但积极影响是长期而持续的,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等。
结论:辛亥革命虽不彻底,但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所给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首先要明确观点,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观点加以论述,论述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论述要充分,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最后根据论述得出结论。
如示例一:
据材料“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的观点是辛亥革命是一条分界线,再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成果进行论述,最后得出辛亥革命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一结论。
示例二:
据材料“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的观点是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但后来失败了,再结合说辛亥革命胜利的原因,说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论述,最后得出辛亥革命有成功的地方,推翻了清朝,终结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也有失败的地方,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这一结论。
示例三:
据材料“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的观点是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腾飞,再结合辛亥革命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加以论述,最后得出辛亥革命虽不彻底,但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这一结论。
4.(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述评题。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斗争、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
阅读以上文字和图片并结合所学,就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简要叙述(每个阶段4分),并进行评价。
述评要求:史实正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评价合理。
【答案】第一阶段: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不断领导人民进行奋斗,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统治,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在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中国开始富起来。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着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祖国走向繁荣富强。
【解析】第一阶段: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斗争、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开国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不断领导人民进行奋斗,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在人民解放战争中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大陆的统治,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了国家的主人。第二阶段:根据“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
立后,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在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中国开始富起来。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着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祖国走向繁荣富强。
5.(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不断入侵我国。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各阶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依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题,围绕“探索之路和富强之路”进行简要阐述。
(提示:结合表格中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知识,围绕“探索之路和富强之路”这一核心主题进行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不少于300字。)
1 “自强,求富。”
2 救亡图存,创办京师大学堂等。
3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6 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转折。
【答案】观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改革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此,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开放性试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根据主题“探索之路和富强之路”,观点围绕复兴即可,可确定观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论述的时候,结合表格涉及的史实,“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救亡图存,创办京师大学堂等。”是戊戌变法的内容。“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辛亥革命的意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关。“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史实。“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转折。”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历史成就。因此论述可结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历史史实的意义进行阐述,如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改革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此,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开放性试题,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论述题答题技巧
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
1.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
始终引领农村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大作用。
【农民·革命主力】
材料一:(革命)根据地虽小却有很大的政治上的威力,屹然和庞大的国民党政权相对立,军事上给国民党的进攻以很大的困难,因为我们有农民的援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农村·坚实阵地】
材料二: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农村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1944年部分抗日根据地攻势作战统计
抗日根据地名称 作战次数 歼灭日伪军 攻克、逼退日伪军据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400余次 4.1万余人 1785处
山东抗日根据地 3514次 5.9万余人 1265处
——整理自卢毅等《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
【农业·发展基础】
材料三:
——整理自《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
(1)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对峙时期赢得农民支持的原因。
(2)联系材料二,阐述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3)分析材料三的中共中央文件对当时农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4)某学习小组以“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资料如下表
朝代 资料
战国 都江堰
南北朝 《齐民要术》
唐朝 曲辕犁、筒车
宋朝 秧马、占城稻
明朝 《农政全书》玉米、甘薯等
清朝 黄河、淮河治理
抗战时期 大生产运动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世纪70年代 籼型杂交水稻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请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选择表格中至少两个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获得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歼灭和牵制了日军兵力;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态势。
(3)解放了思想,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开;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4)观点: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论述:战国后期,秦国注重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筑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秧马是宋代发明的拔秧和插秧工具,代表了宋朝时期较高发展水平。
清朝对黄河进行多次的治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这些水利设施兴修在有效遏制黄河水患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
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综上所述,从两千多年前至今,我国始终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革命)根据地虽小却有很大的政治上的威力,屹然和庞大的国民党政权相对立,军事上给国民党的进攻以很大的困难,因为我们有农民的援助”,结合所学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武装起义,组建自己的军队,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措施,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获得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2)贡献:根据材料二“ 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农村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1944年部分抗日根据地攻势作战统计”和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利用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大量歼灭敌人,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沉重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3)意义:根据材料三“《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的相关内容可知,材料三中中共中央文件对当时农业发展的指导意义是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观点论述: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先从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如,观点: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然后,选择表格中至少两个史实,进行论述,注意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如,论述:战国后期,秦国注重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筑了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秧马是宋代发明的拔秧和插秧工具,代表了宋朝时期较高发展水平。清朝对黄河进行多次的治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这些水利设施兴修在有效遏制黄河水患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6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综上所述,从两千多年前至今,我国始终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2.新闻媒介承载着不同时代呼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刊 无论是发行量还是社会影响力《时务报》都堪称同时代报刊中的佼佼者。《时务报》的日本色彩浓厚,其中的涉日报道为当时的中国人带来了大量日本相关的国情信息……《时务报》中的日本成为了办报人寻求突破现实困境的一种方法。——摘编自吴宪占《<时务报>涉日报道及论说研究》
材料二
这首歌迅速成为了当时中国最流行的歌曲。在传唱的过程中,《国民革命歌》比最初的版本又多了两段:"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摘编自《中国档案报》
材料三
(1949年﹣1956年)《人民日报》对英模人物的事迹及其精神的宣传,在促进恢复经济生产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宣传的英模类型主要有战斗英雄、工业英模和农业英模三个方面,其宣传有与国家时事政策相呼应的特点。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英模人物的宣传研究》
(1)19世纪末的哪一战争直接刺激了材料一中各类报刊的出现? 这些报刊的宣传为哪一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的哪一改革使得它“成为了办报人寻求突破现实困境的一种方法”?
(2)根据材料二中“《国民革命歌》词曲”指出国民革命的双重任务。哪一事件标志着国民革命中国共两党“齐奋斗”局面的正式形成?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人民日报》所宣传的三类英雄模范人物与当时的哪些时事相呼应?任选当时一位英雄模范人物谈谈你从中学习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百日维新);明治维新
(2)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党一大
(3)抗美援朝战争、一五计划、土地改革或三大改造;战斗英雄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解析】(1)战争:根据材料一“《时务报》中的日本成为了办报人寻求突破现实困境的一种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的战争指的是1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时务报》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维新派为宣传变法改革创办的报刊。
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宣传维新变法改革创办的报刊。
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的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了办报人寻求突破现实困境的一种方法”。
(2)任务:根据材料二国民革命的歌词“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可知,国民革命的双重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
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3)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到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国涌现出的是战斗英雄;1953年到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涌现出的是工业英模;1950年到1952年土地改革时期和1953年到1956年三大改造时期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涌现出的是农业英模。
精神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的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1995年9月3日)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有关国共两党关系与中国革命结局之间关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答案】(1)学校:黄埔军校。主要成果:办黄埔军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全民族的抗战(或人民战争);国共两党的合作。
(3)示例:观点: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论述:国共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现代史的发展。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是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但最终以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发动政变宣告失败。1927—1937年是国共两党的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展开了长达十年的武装对抗;1937—1945年,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在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打击了北洋军间的封建统治和日本侵略者,在国共十年内战和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内战,给双方造成了伤害,不利于国内和平局面的形成。
结论:综上所述,国共两党的关系极大程度左右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几十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解析】(1)学校:根据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可知,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黄埔军校”。1924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黄埔军校。
成果:根据材料一“……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创办黄埔学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根据材料一“……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标志: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主要原因:根据材料“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全民族的抗战;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国共两党的合作。
(3)示例: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拟定观点: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论述:根据国国共合作和对峙期间的事件进行论述即可。如国共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现代史的发展。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
是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但最终以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发动政变宣告失败。1927—1937年是国共两党的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展开了长达十年的武装对抗;1937—1945年,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在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打击了北洋军间的封建统治和日本侵略者,在国共十年内战和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内战,给双方造成了伤害,不利于国内和平局面的形成。结论:重申观点,进行情感升华。综上所述,国共两党的关系极大程度左右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几十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铸造就了红色精神,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1935年 遵义会议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5年 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 2021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任选一个自己熟悉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入选“百年大事记”的理由。
材料二 史料1:敢创新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摘编自孙伟《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史料2: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阅读材料三中的史料1和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分别开创出了怎样的
道路?根据这两则史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开创出这两条道路?
材料三 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自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任选一种革命精神,阐述其内涵。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研读,你有何认识?
【答案】(1)事件:遵义会议。
理由: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可选其它事件,言之有理即可)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原因: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精神:长征精神。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也可选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4)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等。
【解析】(1)事件:根据题干要求可选遵义会议。
理由:结合所学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可选其它事件,言之有理即可)
(2)道路:根据材料二“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即井冈山道路;根据材料二“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结合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原因:根据材料二“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和“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可知能成功开创的原因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精神:根据材料三“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可选长征精神。
内涵:结合所学长征精神可知,其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也可选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4)认识: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可知,给我的认识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等。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新路……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而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时空示意图: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任理轩《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1)材料一中说“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你如何理解?毛泽东创造的
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答案】(1)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唤醒了先进的中国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创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8年的英勇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特点:具有主动性;由沿海到内地;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形成全方位格局。
(3)新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1)理解:据材料“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实践指南,使中国最终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道路:据所学可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制据”的局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志敏、贺龙、刘志丹、彭德怀、邓小平、徐向前等人也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所以,毛泽东创造的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特点:据材料“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时空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说明我国对外开放具有主动性;据材料“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时空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首先设立的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然后向内地开放,即由沿海到内地;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3)“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据材料“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可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4)理论成果: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两次战争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变化。说明这一变化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材料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林则徐领导的哪一抗争活动充分体现其爱国精神 邓世昌笃志报国,英勇抗敌,壮烈牺牲距今多少年
材料三:
(3)近代以来,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你从材料三中选择有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变化: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沿海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
危害: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虎门销烟 130年
(3)示例:
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
观点: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论述: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号召并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挺近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抗击了大量的日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中华民族从东方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综上所述,近代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中华儿女不断探索、拼搏奋斗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在中国共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他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革命道路的选择只有结合国情才能取得胜利;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到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领导人的决策对历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善于处理矛盾,领导革命走向胜利;正确的战略战术是革命或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等)
【解析】(1)变化:依据材料一图1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允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对外贸易;依据材料一图2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由此可知,两次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由沿海进一步深入到中国内地。危害: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变化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抗争活动:根据材料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知,这是林则徐的话,结合所学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虎门硝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时间:根据材料二“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可知,这是邓世昌的话,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在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邓世昌壮烈牺牲距今130年。
(3)示例:根据材料三选取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自拟观点: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所学可知进行论述: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国人民从站起来道富起来。最后总结论点,只有在中国共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7.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面临过很多次或果敢坚定、或审时度势的选择。鉴古知今,正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意义所在。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曾北上京津向李鸿章上书,但是李鸿章并没有重视他的意见……而在北上京津的过程中,他发现清朝的腐败比他原先了解的要严重得多,这时,他确信“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决心发以革命的方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的思想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孙自远《浅析孙中山的革命认识变化》
材料二 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当局认识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是称霸世界的前奏,苏联如被灭亡,他们自身也难保,因此,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吴于塵、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周恩来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
材料四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征程中做出的一些重要抉择。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末孙中山的思想有了什么“质的变化”?请用一句话概括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背景。该宣言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照片定格的历史瞬间发生在哪一年?尼克松的“破冰之旅”给中美关系带来了怎样的转折?
(4)从材料四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围绕“块择”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从主张改革发展到主张以革命的方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1972年;从对抗转变为走向正常化(走向缓和);
(4)观点一: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基于中国国情的选择。;
论述:1927年,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创建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由此可见,中国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都是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做出的选择。
观点二: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坚持人民至上的选择。(或者坚持自我革命的选择、坚持中国道路的选择、坚持开拓创新的选择等)
观点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
(论述略,其他观点切合题意,论述得当亦可得分)
【解析】(1)“质的变化”:根据材料一“他确信‘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决心发以革命的方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和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才能拯救中国,孙中山从主张改革发展到主张以革命的方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地位: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背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德国的入侵危及到英美德国的安全利益,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以后又有21个国家在宣言上签字;意义: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3)时间:根据材料三图片及文字信息“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和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的照片定格的历史瞬间发生在1972年;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从对抗转变为走向正常化(走向缓和)。
(4)观点论述: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先从材料四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接着,围绕“抉择”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对所拟观点加以论述,注意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如,观点: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基于中国国情的选择。论述:1927年,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创建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由此可见,中国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都是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做出的选择。(其他观点切合题意,论述得当亦可得分)
8.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近代以来中国从模仿到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之路。王老师围绕“中国近现代探索的道路”设计了大单元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梳理线索——回望探索之路】
(1)根据“晚清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大单元主题结构示意图,简述①②③处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④处内容归纳一个主题。
任务二 【释读地图——重温革命之路】
(2)根据图一、图二信息,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从模仿到创新的探索历程。
任务三 【提炼观点——感悟复兴之路】
从下图中选择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答案】(1)联系:①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地主阶级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开展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是洋务运动的起因;②处,洋务派李鸿章组建的新式海军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③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戊戌变法。
主题: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2)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效仿苏联十月革命,进行中心城市暴动,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一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到
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发展壮大,革命的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最终成功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观点:政策的制定需从国情出发,才能促进国家发展。
论述: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包围威胁,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苏维埃政府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武装起义过程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壮大了红军的力量。新中国在经济建设中逐渐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农业上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国民经济的下滑,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总之,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解析】(1)联系:根据题干“‘晚清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大单元主题结构示意图,简述①②③处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所学可知,①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地主阶级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开展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是洋务运动的起因;②处,洋务派李鸿章组建的新式海军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③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戊戌变法。
主题:依据题意“并为④处内容归纳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可,可以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归纳的主题为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2)历程:根据题干和图片“根据图一、图二信息,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从模仿到创新的探索历程。”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效仿苏联十月革命,进行中心城市暴动,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并不断发展壮大,革命的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革命根据地的不断扩大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最终成功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观点:依据题意“从下图中选择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结合图中的事件1921年新经济政策, 经过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为了缓解危机,伟大的导师列宁从苏俄国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取代了之前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苏俄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因此可以拟定观点为: 政策的制定需从国情出发,才能促进国家发展。论述时,首先论述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包围威胁,为了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苏维埃政府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武装起义过程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壮大了红军的力量。新中国在经济建设中逐渐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农业上实行人民公社体制,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国民经济的下滑,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总之,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回答和解决严酷环境中一个又一个的紧迫问题,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后又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一系列著作。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明确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体系的历史演变
A: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时期 无产阶级政党来推动现代化(1921年)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1949年) 新中国成立
“工业化”主导下的现代化(1953年) ①
B:道路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1978年) ②
C:理论的全面创新时期 五位一体(2012年)
——摘编自张艳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创造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由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其复杂程度和难度,在世界现代化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因而从中总结出来的经
验和启示,也就超越了一国层面,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与价值。
——孙代尧《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①和②指代的历史事件。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相关史实,请在ABC三个阶段中任选一个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名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事件:①第一个五年计划②改革开放。
(3)观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论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恶灵新民主主义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因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发展起来。
【解析】(1)名称:根据材料一“《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后又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制据”的局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志敏、贺龙、刘志丹、彭德怀、邓小平、徐向前等人也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所以,“中国革命的道路”的名称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事件:根据材料一中“工业化主导下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1978年)”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等。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以,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②是改革开放。
(3)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相关史实,选择任一阶段进行阐述时,列举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现代化道路所进行的艰辛探索的史实,提取出观点,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然后从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成立、一五计划的意义等角度围绕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具体论述如下:
观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论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恶灵新民主主义革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因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发展起来。
10.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觉醒】
材料一
第四章 风雷激荡 四、民国的新生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武昌起义与全国景从/主权在民的象征/坎坷的民主之路 ——摘编自郭世估等《民族觉醒的历程》部分目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阶段中华民族是如何实现“民族觉醒”的。
【历史转折】
材料二
时间 阶段 事件 备注
1931年9月—1937年7月 局部抗战时期 九一八事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7年7月—1945年9月 全民族抗战时期 卢沟桥事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百团大战 1937—1945年敌后战场人民军队抗击着60%以上的侵华日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和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制度变革】
材料三 路井乡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胜利召开.乡政府在六世祠门口的大场里搭起了戏台,六世祠便成了召开社员大会的会议室。……大会开始了,张建书记讲了话。他要求大家,把今天的红红花花,变为明年轰轰烈烈的生产热潮,要团结一致,加强学习,提高产量,增加收入,为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而努力奋斗!
——侯永禄《农民日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侯永禄的日记内容说明其经历了什么历史变革?这种变革实现的方式是什么?
【走向复兴】
材料四
1978-1992年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改革:进行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③对外开放: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1992年至今 ④改革的深入:南方谈话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加入世贺组织 ⑤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改革或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这一主题,从上表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进行简要说明。
【答案】(1)如何实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地位: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3)变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方式:农业合作化(或引导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4)示例一: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先后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和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示例二:说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解析】(1)如何实现 :根据材料“武昌起义与全国景从/主权在民的象征/坎坷的民主之路”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辛亥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拉开了
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作用: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7—1945年敌后战场人民军队抗击着60%以上的侵华日军”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抗战阶段和全面抗战阶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的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巨大,因此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3)变革:根据材料“路井乡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胜利召开”可知,材料体现的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
方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农业合作化(或引导农户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4)论述:本题为开放性论述题,就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主要内容极其历史意义进行概述,说明中国改革开放或对对外开放取得的重要成就。示例一: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先后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和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示例二:说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11.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出无比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大事年代尺
1949年10月1日 1952年底 1953年7月 1956年底 1957年
材料二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棉纺物(亿米) 38.3 50.5 32
谷物(万吨) 16392 19505 19
(1)材料一中②⑤分别完成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图表分析,1952—1957年我国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
(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出无比辉煌的成就,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人民见证了100年中国社会惊天动地的巨变,感受了100年中华民族蒸蒸日上的腾飞。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以“百年奋斗路”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富有文采。
【答案】(1)历史事件:②土地改革;⑤一五计划。
(2)特点: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3)观点:党的重要会议引领中国不断向前发展。
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召开了许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的会议。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35年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之际,遵义会议召开,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综上可知,在党的重要会议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解析】(1)历史事件:②根据材料一“建国初期大事年代尺”中②处时间信息“1952年底”并结合所学土地改革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可得出是指土地改革的完成,我国彻底废除了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⑤根据材料一“建国初期大事年代尺”中⑤处时间信息“1957年”并结合一五计划完成时间进行分析,可得出是指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2)特点:根据材料二“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可得出钢、煤炭增幅最大,棉纺织物和谷物增幅较小,体现的是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3)根据题目要求可自拟观点:党的重要会议引领中国不断向前发展。围绕观点,结合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进行分析解读,最后进行总结。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召开了许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的会议。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35年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之际,遵义会议召开,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综上可知,在党的重要会议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2.龙,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甲辰龙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龙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龙字】“龙”字不同字体的写法
材料二:【龙殇】
材料三:【龙变】
材料四:【龙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个最古老的“龙”字使用的是哪种造字方法?最早的由国家统一的标准文字的“龙”字是哪一种字体?
(2)材料二漫画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画面中的“龙”被画面下方的几位“枪手”击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失败让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两幅照片体现的中国国旗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左图“龙旗”中的龙象征着什么?从“龙旗”到“五色旗”的变化体现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中的“威龙”“蛟龙”和“雪龙”带着国人的期盼,上天下海,驰骋极地。用“龙”为这些机械命名带有什么美好寓意?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龙的变迁与时代发展”的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逻辑清晰,体现时代价值,富有文采。
【答案】(1)
造字方法:象形
字体:小篆
(2)事件:八国联军侵华
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
变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历史事件:中华民国建立
象征:清政府
变化: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寓意:象征智慧、繁荣、安宁长寿和威猛等美好寓意。
(5)观点:龙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论述:中华民族关于“龙”的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多民族逐渐融合成为华夏族,于是诞生了多民族融合而成的“龙”的图腾,象征中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甲骨文以形象的方法造字,龙字得以发展,再金文,小篆,楷书,行书等发展过程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到了近代,古老的文明古国开始衰落,由于清政
府的腐败,外国侵略我国,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书写着龙殇的悲歌。中国人奋起反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的英勇斗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以“五色旗”取代象征清政府的“龙旗”。如今,中国龙继续腾飞,“威龙”“蛟龙”“雪龙”见证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
【解析】(1)造字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造字方法,“龙”字结构复杂,与龙图腾形象类似,因而采用的是象形造字法。
字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命李斯作规整的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字体,因而是小篆。
(2)事件:根据图片所示1900年八国联军勾结起来发动对清政府的战争,因而对应的历史事件是八国联军侵华。
根本原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最根本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
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从北洋舰队的龙旗到五四运动中北京学生手持五色旗,龙旗象征清政府,而五色旗是中华民国的国旗。因此,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中华民国建立。
象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洋舰队是清政府统治时期,龙旗中的“龙”象征的是清政府。
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龙旗到五色旗的变化象征着清政府被推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4)寓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蛟龙能够在水中潜藏数百年,等待时机,因而是长寿的象征。另外蛟龙还可以水中自由游动,变化无穷,把握时机,控制雨水的神兽,象征繁荣昌盛,智慧,安宁和威猛等,因此这些机械以“龙”命名象征智慧、繁荣、安宁长寿和威猛等美好寓意。
(5)小论文: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可知,每一题都是以龙为核心,从龙子的变迁体现了中华文字和文化的一脉相承的发展,才能从龙殇可知中国近代的屈辱,从龙变明确中国人从来不缺抗争精神和奋进的努力,从龙腾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的推进使中国称为腾飞的东方巨龙。因此可以得出观点:龙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论述过程中结合四则材料,阐述龙字是如何体现时代变化的。
示例:观点:龙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论述:中华民族关于“龙”的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多民族逐渐融合成为华夏族,于是诞生了多民族融合而成的“龙”的图腾,象征中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甲骨文以形象的方法造字,龙字得以发展,再金文,小篆,楷书,行书等发展过程见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到了近代,古老的文明古国开始衰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外国侵略我国,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书写着龙殇的悲歌。中国人奋起反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的英勇斗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以“五色旗”取代象征清政府的“龙旗”。如今,中国龙继续腾飞,“威龙”“蛟龙”“雪龙”见证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押湖南省卷第18题
中国近现代史
2024年湖南省历史考试将采用统一命题形式(长沙卷除外),结合湖南多个地市自主命题的情况,预计今年省卷18题应当是考查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侧重于考察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和论述能力,难度大。
中国近现代史最重要一个主题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过程。因此今年中考有可能从此切入考察中国道路或者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建议各位考生重点复习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初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改革开放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成就。
今年是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成立75周年,因此今年中考有可能考察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从红军到八路军,再到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考察人民军队由弱到强的原因以及军事国防力量壮大的历史意义。
1.(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的列表(部分)
不平等条约名称 主要内容(节选) 对中国的重要影响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①
②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 清政府赔款白银(③)两,分39年还清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九国公约》 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材料二
建国以来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变化柱状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变化趋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推动七十年代我国出现建交高潮的重大外交事件有哪些?
材料 2023年4月6日,在中国积极斡旋下,中国、沙特和伊朗三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这对中东宿敌正式复交。
——摘编自新华网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建立公正、和平、包容、发展的国际新秩序,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贡献了哪些智慧和方案?(请举两例子以说明)
(4)综上所述,谈谈中国近现代史上外交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同时也是举世公认的杰出外交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同志出生于1898年,在他青少年时期,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危机空前深重,人民命运十分悲惨。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周恩来同志决心“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周恩来同志和他那一代杰出中国共产党人一样,深入思索,挺起脊梁,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史实。
材料二
南昌起义油画 遵义会议时的周恩来
西安事变时的周恩来 开国大典照片
(2)从周恩来同志以上革命足迹中任选一个事件简述其历史意义。
材料三 周恩来同志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领导了党和国家外事工作。……他推动我国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周恩来同志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周恩来“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的两个史实并加以说明。
材料四 周恩来同志把自己看成是人民的“总服务员”,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心系人民,对人民群众保持高度热爱,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只要是关系群众安危冷暖之事,他总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做到了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共忧乐、共奋进。周恩来同志高度重视调查研究,经常深入群众、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他说:“调查研究要实事求是,不能乱搞。”“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周恩来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党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榜样。“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群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最真挚的感情。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4)从上述材料中,你感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哪些伟大精神品质?
3.(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下面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历史伟人评价辛亥革命的观点。
人物 观点 引文出处
陈旭麓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请针对材料中的某一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楚。
4.(2023·湖南怀化·中考真题)述评题。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不断斗争、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
阅读以上文字和图片并结合所学,就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简要叙述(每个阶段4分),并进行评价。
述评要求:史实正确、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评价合理。
5.(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不断入侵我国。随着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各阶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依据下列材料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题,围绕“探索之路和富强之路”进行简要阐述。
(提示:结合表格中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所学知识,围绕“探索之路和富强之路”这一核心主题进行阐述。要求:阐述论题必须史论结合,不少于300字。)
1 “自强,求富。”
2 救亡图存,创办京师大学堂等。
3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6 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转折。
论述题答题技巧
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
1.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引领农村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大作用。
【农民·革命主力】
材料一:(革命)根据地虽小却有很大的政治上的威力,屹然和庞大的国民党政权相对立,军事上给国民党的进攻以很大的困难,因为我们有农民的援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农村·坚实阵地】
材料二: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农村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1944年部分抗日根据地攻势作战统计
抗日根据地名称 作战次数 歼灭日伪军 攻克、逼退日伪军据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400余次 4.1万余人 1785处
山东抗日根据地 3514次 5.9万余人 1265处
——整理自卢毅等《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
【农业·发展基础】
材料三:
——整理自《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
(1)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对峙时期赢得农民支持的原因。
(2)联系材料二,阐述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3)分析材料三的中共中央文件对当时农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4)某学习小组以“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资料如下表
朝代 资料
战国 都江堰
南北朝 《齐民要术》
唐朝 曲辕犁、筒车
宋朝 秧马、占城稻
明朝 《农政全书》玉米、甘薯等
清朝 黄河、淮河治理
抗战时期 大生产运动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世纪70年代 籼型杂交水稻
1978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请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展开论述。要求选择表格中至少两个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2.新闻媒介承载着不同时代呼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报刊 无论是发行量还是社会影响力《时务报》都堪称同时代报刊中的佼佼者。《时务报》的日本色彩浓厚,其中的涉日报道为当时的中国人带来了大量日本相关的国情信息……《时务报》中的日本成为了办报人寻求突破现实困境的一种方法。——摘编自吴宪占《<时务报>涉日报道及论说研究》
材料二
这首歌迅速成为了当时中国最流行的歌曲。在传唱的过程中,《国民革命歌》比最初的版本又多了两段:"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摘编自《中国档案报》
材料三
(1949年﹣1956年)《人民日报》对英模人物的事迹及其精神的宣传,在促进恢复经济生产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宣传的英模类型主要有战斗英雄、工业英模和农业英模三个方面,其宣传有与国家时事政策相呼应的特点。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英模人物的宣传研究》
(1)19世纪末的哪一战争直接刺激了材料一中各类报刊的出现? 这些报刊的宣传为哪一改革奠定了思想
基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的哪一改革使得它“成为了办报人寻求突破现实困境的一种方法”?
(2)根据材料二中“《国民革命歌》词曲”指出国民革命的双重任务。哪一事件标志着国民革命中国共两党“齐奋斗”局面的正式形成?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人民日报》所宣传的三类英雄模范人物与当时的哪些时事相呼应?任选当时一位英雄模范人物谈谈你从中学习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1995年9月3日)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有关国共两党关系与中国革命结局之间关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4.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铸造就了红色精神,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时间 大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27年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1935年 遵义会议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45年 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 2021年 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
(1)根据材料一,任选一个自己熟悉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其入选“百年大事记”的理由。
材料二 史料1:敢创新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
——摘编自孙伟《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史料2: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阅读材料三中的史料1和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分别开创出了怎样的道路?根据这两则史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功开创出这两条道路?
材料三 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自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任选一种革命精神,阐述其内涵。
(4)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研读,你有何认识?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新路……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而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近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时空示意图: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任理轩《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1)材料一中说“马克思主义对近代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你如何理解?毛泽东创造的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两次战争后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变化。说明这一变化对中国造成的危害。
材料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邓世昌
(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林则徐领导的哪一抗争活动充分体现其爱国精神 邓世昌笃志报国,英勇抗敌,壮烈牺牲距今多少年
材料三:
(3)近代以来,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你从材料三中选择有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7.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类面临过很多次或果敢坚定、或审时度势的选择。鉴古知今,正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意义所在。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曾北上京津向李鸿章上书,但是李鸿章并没有重视他的意见……而在北上京津的过程中,他发现清朝的腐败比他原先了解的要严重得多,这时,他确信“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决心发以革命的方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的思想有了一个质的变化。……
——孙自远《浅析孙中山的革命认识变化》
材料二 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当局认识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是称霸世界的前奏,苏联如被灭亡,他们自身也难保,因此,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
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吴于塵、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周恩来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
材料四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的征程中做出的一些重要抉择。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末孙中山的思想有了什么“质的变化”?请用一句话概括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背景。该宣言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照片定格的历史瞬间发生在哪一年?尼克松的“破冰之旅”给中美关系带来了怎样的转折?
(4)从材料四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围绕“块择”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8.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近代以来中国从模仿到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之路。王老师围绕“中国近现代探索的道路”设计了大单元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梳理线索——回望探索之路】
(1)根据“晚清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这一大单元主题结构示意图,简述①②③处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④处内容归纳一个主题。
任务二 【释读地图——重温革命之路】
(2)根据图一、图二信息,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从模仿到创新的探索历程。
任务三 【提炼观点——感悟复兴之路】
从下图中选择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回答和解决严酷环境中一个又一个的紧迫问题,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后又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一系列著作。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明确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历程》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体系的历史演变
A:理论体系的确立和完善时期 无产阶级政党来推动现代化(1921年)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1949年) 新中国成立
“工业化”主导下的现代化(1953年) ①
B:道路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1978年) ②
C:理论的全面创新时期 五位一体(2012年)
——摘编自张艳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创造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由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其复杂程度和难度,在世界现代化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因而从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启示,也就超越了一国层面,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与价值。
——孙代尧《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的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①和②指代的历史事件。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相关史实,请在ABC三个阶段中任选一个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觉醒】
材料一
第四章 风雷激荡 四、民国的新生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武昌起义与全国景从/主权在民的象征/坎坷的民主之路 ——摘编自郭世估等《民族觉醒的历程》部分目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阶段中华民族是如何实现“民族觉醒”的。
【历史转折】
材料二
时间 阶段 事件 备注
1931年9月—1937年7月 局部抗战时期 九一八事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7年7月—1945年9月 全民族抗战时期 卢沟桥事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百团大战 1937—1945年敌后战场人民军队抗击着60%以上的侵华日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和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制度变革】
材料三 路井乡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胜利召开.乡政府在六世祠门口的大场里搭起了戏台,六世祠便成了召开社员大会的会议室。……大会开始了,张建书记讲了话。他要求大家,把今天的红红花花,变为明年轰轰烈烈的生产热潮,要团结一致,加强学习,提高产量,增加收入,为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而努力奋斗!
——侯永禄《农民日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侯永禄的日记内容说明其经历了什么历史变革?这种变革实现的方式是什么?
【走向复兴】
材料四
1978-1992年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改革:进行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③对外开放: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1992年至今 ④改革的深入:南方谈话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加入世贺组织 ⑤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改革或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就”这一主题,从上表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史实进行简要说明。
11.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出无比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大事年代尺
1949年10月1日 1952年底 1953年7月 1956年底 1957年
材料二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52年 1957年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3100 98
棉纺物(亿米) 38.3 50.5 32
谷物(万吨) 16392 19505 19
(1)材料一中②⑤分别完成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图表分析,1952—1957年我国工业生产有什么特点。
(3)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出无比辉煌的成就,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人民见证了100年中国社会惊天动地的巨变,感受了100年中华民族蒸蒸日上的腾飞。请你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以“百年奋斗路”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重点突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富有文采。
12.龙,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甲辰龙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龙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龙字】“龙”字不同字体的写法
材料二:【龙殇】
材料三:【龙变】
材料四:【龙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个最古老的“龙”字使用的是哪种造字方法?最早的由国家统一的标准文字的“龙”字是哪一种字体?
(2)材料二漫画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画面中的“龙”被画面下方的几位“枪手”击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次失败让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两幅照片体现的中国国旗的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左图“龙旗”中的龙象征着什么?从
“龙旗”到“五色旗”的变化体现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中的“威龙”“蛟龙”和“雪龙”带着国人的期盼,上天下海,驰骋极地。用“龙”为这些机械命名带有什么美好寓意?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龙的变迁与时代发展”的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逻辑清晰,体现时代价值,富有文采。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押题:押第18题 中国近现代史(湖南省卷)(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