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文化交锋
一、选择题
1.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写道:“……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割去了长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头脑……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根据需要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可见,拿破仑战争 (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B.推动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C.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D.推动了世界民主法制发展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 )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3.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 ( )
A.引发了十月革命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4.印度独立后,其推行的文化政策符合史实的是 ( )
①政治体制学习英国 ②宗教与政治分离
③崇尚甘地思想 ④种姓因素逐渐消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征的是 ( )
A.科学获得较快发展
B.东西方文化融合
C.希腊文化逐渐式微
D.西亚、北非文化保持长期影响
6.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依据这部宪法,合众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联盟,而且还是一个联邦,生活在联邦里的个人,出于某些目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而出于其他目的,又是各州里的公民。”材料体现美国宪法的重要原则是 ( )
A.人民主权 B.分权制衡
C.天赋人权 D.自由平等
7.“当蒙古部落之间的征战结束后,蒙古帝国的对外征服便开始了。这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草原游牧生活是经济活动中最专业化和单一化的形式之一。(他们)很少能自给自足……游牧民与定居者的跨越军事边界的商业交往经常受到南面农业帝国的限制……而惟利是图的商人与游牧者有着共同的利益,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在对外征服中他们将协调行动,给定居文明以致命的打击。”以下对这种深刻的经济根源带来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
B.采取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C.发动对保守农业帝国的征服
D.对科技文化的交流给予包容的态度
8.《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指出:“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如果说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发展的话,那么“希腊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腊、埃及、西亚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它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争相怒放。由此可知希腊化时代( )
A.突出的表现为暴力冲突与政治联姻
B.推动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交融
C.对不同地区的文明造成毁灭性打击
D.希腊文明对其他文明采用排斥方式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由此可以看出( )
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
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
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
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
10.在拿破仑战争导致国家危亡的紧急状态下,由普鲁士自由派官僚推动了一场政治改革,对君主绝对主义体制下的行政制度进行重组,以“行政自由”代替“党政自由”,形成了普鲁士现代行政的独特观念。据此可知,德国( )
A.是融合了君主制与现代民主因素的混合体
B.君主制作为权力的核心受到了根本性触动
C.行政制度变革的程度和方式与英法相同
D.国家构建过程中脱离欧洲发展的基本模式
11.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A.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C.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D.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
12.民族自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67%,其余的由德意志人、俄罗斯人和匈牙利人组成。这一现象可以从侧面印证( )
A.民族自决完全是一个幌子
B.东欧国家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C.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处理
D.殖民统治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争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1)根据材料,概括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历史意义。(6分)
战争与文化交锋
一、选择题
1.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写道:“……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割去了长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头脑……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根据需要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可见,拿破仑战争 (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B.推动了法国经济的发展
C.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D.推动了世界民主法制发展
【解析】选A。依据材料信息“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可知拿破仑战争在欧洲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故A正确。B、C、D与题意无关。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 )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解析】选A。依据材料信息“政治、进口、出口、新闻纸、铁路等”可知,魏源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故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
3.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 ( )
A.引发了十月革命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解析】选B。据材料中“驻印度支那总督”“1926年”“遥远的国度……独立的意识”可知,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国家民族意识觉醒。故选B。
4.印度独立后,其推行的文化政策符合史实的是 ( )
①政治体制学习英国 ②宗教与政治分离
③崇尚甘地思想 ④种姓因素逐渐消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B。印度独立后,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仍然影响着印度的政治与社会生活,故排除④,B正确。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征的是 ( )
A.科学获得较快发展
B.东西方文化融合
C.希腊文化逐渐式微
D.西亚、北非文化保持长期影响
【解析】选C。在希腊化时代,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碰撞、交流,希腊文化得到广泛传播,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目要求。
6.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指出:“依据这部宪法,合众国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联盟,而且还是一个联邦,生活在联邦里的个人,出于某些目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而出于其他目的,又是各州里的公民。”材料体现美国宪法的重要原则是 ( )
A.人民主权 B.分权制衡
C.天赋人权 D.自由平等
【解析】选A。“出于某些目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而出于其他目的,又是各州里的公民”体现出人民主权的思想,故选A。 B与材料无关;C、D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思想。
7.“当蒙古部落之间的征战结束后,蒙古帝国的对外征服便开始了。这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草原游牧生活是经济活动中最专业化和单一化的形式之一。(他们)很少能自给自足……游牧民与定居者的跨越军事边界的商业交往经常受到南面农业帝国的限制……而惟利是图的商人与游牧者有着共同的利益,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在对外征服中他们将协调行动,给定居文明以致命的打击。”以下对这种深刻的经济根源带来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
B.采取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C.发动对保守农业帝国的征服
D.对科技文化的交流给予包容的态度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蒙古以草原畜牧业为经济基础,不能自给自足,又加之需要长期维持强大军事实力应对其他部族侵略和对农耕地区进行掠夺,以获得必需物资,故A、C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草原游牧生活的专业化和单一化特点,使生产生活资料无法自给自足,因此蒙古鼓励商业发展并对科技文化交流持包容态度,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符合题意。
8.《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指出:“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如果说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发展的话,那么“希腊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腊、埃及、西亚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它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争相怒放。由此可知希腊化时代( )
A.突出的表现为暴力冲突与政治联姻
B.推动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交融
C.对不同地区的文明造成毁灭性打击
D.希腊文明对其他文明采用排斥方式
解析:由材料“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使分散的希腊、埃及、西亚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可知,希腊化时代推动了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交融,故B项正确;材料“它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争相怒放”说明希腊化时代并没有对不同地区的文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更没有采用排斥的方式,故C、D两项错误;A项中的政治联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由此可以看出( )
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
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
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
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
解析:“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说明欧洲文化入侵对亚非文化影响较小,故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并未表明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故C项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0.在拿破仑战争导致国家危亡的紧急状态下,由普鲁士自由派官僚推动了一场政治改革,对君主绝对主义体制下的行政制度进行重组,以“行政自由”代替“党政自由”,形成了普鲁士现代行政的独特观念。据此可知,德国( )
A.是融合了君主制与现代民主因素的混合体
B.君主制作为权力的核心受到了根本性触动
C.行政制度变革的程度和方式与英法相同
D.国家构建过程中脱离欧洲发展的基本模式
解析:材料提到,在拿破仑战争导致国家危亡的紧急状态下,普鲁士自由派官僚推动了一场政治变革,对君主绝对主义体制下的行政制度进行重组。以“行政自由”代替“党政自由”,形成了普鲁士现代行政的独特观念。事实上,这是普鲁士将君主制和现代民主因素融合的体现,君主仍掌握实权,议会是民主的象征,A正确。
11.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
A.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C.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D.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二战后的新兴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既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性,也立足于本国的发展传统,这体现出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没有体现出西方国家的优势和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故A、C两项排除;各国的发展道路是多样化的,故排除D项。
12.民族自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67%,其余的由德意志人、俄罗斯人和匈牙利人组成。这一现象可以从侧面印证( )
A.民族自决完全是一个幌子
B.东欧国家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C.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处理
D.殖民统治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得出,波兰复国后,波兰国内民族成分较为复杂,存在很多其他民族的人,这主要是由于战胜国按照自身意志对波兰进行领土划分所致,故C正确;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波兰的复国正是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故B不正确;波兰复国已经成为了独立主权国家,故D不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争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1)根据材料,概括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历史意义。(6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树立的原则;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促进了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促进了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广泛传播;据材料“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可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据材料“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可知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第(2)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各国人民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等促进了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这有利于实现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同时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亚非拉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等。
答案:(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树立的原则;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广泛传播;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任意4点即可)
(2)意义:实现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推动亚非拉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任意3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单元检测(含解析)--2023-2024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