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其中②所代表的事件是( )
A.隋朝建立 B.统一全国 C.开凿运河 D.隋朝灭亡
2.“诗史互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可以印证唐朝出现的治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分析下列图片,说明唐朝社会风气( )
A.开放与兼容并包 B.社会文明祥和 C.各民族睦邻友好 D.文学艺术繁荣
4.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这首诗揭示了安史之乱的( )
A.主要原因 B.基本过程 C.根本性质 D.重大影响
5.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表格中史实和推论逻辑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秦始皇统一货币 五铢钱成为通用货币
B 汉武帝减轻农民负担 出现“光武中兴”
C 唐太宗创立殿试制度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D 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A.A B.B C.C D.D
6.2023年一首《南方的小土豆》红遍大江南北,同时带动了哈尔滨文旅事业的发展。文旅融合,唤醒了城市记忆。下列城市的名片可以唤醒北宋都城的是( )
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千年古都,传承文明 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7.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朝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推行九品中正制的政策
C.采取削弱相权的政策 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8.观察(如下)“契丹货币”与“西夏货币”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契丹、西夏都与北宋订立了和约 B.契丹、西夏都是游牧民族
C.契丹、西夏互市贸易往来频繁 D.契丹、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9.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的英雄事迹,都反映了他们( )
A.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 B.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C.飘逸洒脱的浪漫风格 D.闲适自由的乐观精神
10.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体现了南宋统治者( )
A.立志北伐,收复中原 B.一心求和,与夏对峙
C.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D.发展经济,向往和平
11.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
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2.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唐朝设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B.北宋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D.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3.下列民族、人物、政权关联正确的一项是( )
A.女真族——元昊——西夏 B.契丹族——阿保机——辽
C.汉族——赵匡胤——南宋 D.蒙古族——成吉思汗——元
14.瓦子和勾栏的产生,都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人民生活日益丰富的状况。下列有关瓦子和勾栏的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15.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下面图片和诗句反映的节日是( )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清代《龙舟盛会图》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16.获取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写出的关键词里有“元朝”“杂剧家”“《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
A.关汉卿 B.李清照 C.司马迁 D.马致远
17.“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盘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对殖民者提出这一正义要求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
18.清朝前期,有“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
A.手工业兴盛 B.农业发展缓慢 C.商业发达 D.人口不断增加
19.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
A.电视剧《康熙王朝》 B.文物《清朝开荒执照》
C.小说《儒林外史》 D.文献《资治通鉴》
20.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搜集整理了如下资料,其学习的主题是( )
洪武年间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永乐年间 明成祖朱棣成立东厂,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康熙年间 设立南书房,直接听命于皇帝
雍正年间 设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
A.思想控制的加强 B.地方权力的削弱
C.监察体系的完善 D.君主专制的强化
二、材料题
21.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某班布置“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主题展板,并围绕该主题进行学习,邀你参与完成。
展板一 地图·学史
展板二 资料·研史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旧唐书》 材料二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钱物。宋辽签订盟约,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展板三 措施·析史 清朝前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采取了多种措施如:①册封首领;②设置机构;③平定叛乱等来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1)观察展板一,宋元时期形势图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为了巩固这一发展趋势,元朝在地方上采取了哪一措施?元朝形势图中“宣政院辖地”说明哪一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2)展板二中的“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请写出“材料二”所述的宋辽盟约名称。
(3)请列举出展板三①②③措施中各一具体事例。
(4)请结合展板及所学知识,谈谈国家统一与民族交融之间的关系。
22.探索古代文明,感受民族智慧。某校历史小组以“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成就”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任务一【文学艺术·璀璨】
A.《红楼梦》插图 B.《李白诗集》书影 C.《西游记》插图
(1)典籍反映的社会现实,有助于我们探寻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请把任务一中的典籍放入相应的历史时段。(要求:写出字母即可)
探寻文化成就:唐朝:____________;明朝:____________;清朝:
任务二【古代建筑·宏伟】
名称: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统治。 作用:__A______ 名称:明长城示意图目的:_B____ 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2)古代建筑是历史的见证。请根据所学知识把任务二中A、B处内容补充完整。
任务三【发明创造·辉煌】
泥活字版(模型) 科技成果:活字印刷术发明者:_______①____ 影响: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普及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南宋持罗盘陶俑 科技成果:指南针影响:_____②_______
(3)请把任务三中①②处内容补充完整,并概括上述两项发明创造的共同作用。
任务四【科技巨著·卓越】
图1《本草纲目》中的药材插图 图2《天工开物》插图 图3《农政全书》书影
(4)请从任务四的三个科技巨著中任选其一,为其写一段文字说明。(要求:写出巨著的作者及其影响)
23.某班同学以“传承创新·赓续交流”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邀你参与完成。
探究一【传承·创新】
卡片一 材料一:孙中山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来的。” 材料二: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1)卡片一中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材料中所说的考试制度始创于中国哪个朝代?
卡片二
朝代 年代 铜币数目(万贯)
唐 804年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宋 1000年 135
1007年 185
1073年 600
———《宋史》
(2)根据卡片二中的“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写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结合卡片二所示史料从“金属货币量的变化”到“纸币的出现”和所学知识,写出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
探究二【赓续·交流】
(3)请以“交流推动进步”为观点,从以下史实中任选两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589年隋朝灭陈,实现了全国统一,B项正确;581年隋朝建立,排除A项;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排除C项;618年隋朝灭亡,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诗句描写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鼎盛,C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排除A项;“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时期,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康乾盛世”发生在清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三幅图片,分别描绘了唐朝部分女性可以参与骑马、下棋、奏乐等社会活动,说明唐朝开放与兼容并包,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开放的社会风气,与社会文明祥和无关,排除B项;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但与仅从图片信息无法得出各民族睦邻友好,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社会风气,因此文学艺术繁荣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可知,杜甫的《无家别》描述的是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项正确;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83年安史之乱平定,但与题干强调的影响不符,排除B项;安史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其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D项正确;秦始皇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成为通用货币,排除A项;东汉光武帝减轻农民负担,出现“光武中兴”,排除B项;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都城是开封,“繁华汴水,精彩开封”符合题意,B项正确;“秦俑故乡,丝路源头”是指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排除A项;“千年古都,传承文明”是指北京等古城,排除C项;“千古宋城,梦回临安”反映的是南宋都城临安,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可知这反映了读书人地位高,军人的地位很低。结合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D项正确;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排除B项;宋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采取削弱相权的措施,但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契丹货币、西夏货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都是仿照中原汉族王朝的圆形方孔铜钱铸造的,这说明契丹和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D项正确;契丹、西夏都与北宋订立了和约符合史实,但从图片无法得出此信息,排除A项;契丹、西夏都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但从图片无法得出此信息,排除B项;契丹、西夏互市贸易往来频繁,从图片信息无法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岳飞是南宋著名将领,率领岳家军坚持抗击金军,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受到广大人民的拥戴。文天祥是南宋著名抗元将领,在抗元斗争中被元军逮捕,就义前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题干中相关信息均表达了诗人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B项正确;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是指处于安定中仍不忘思虑急难处境的危机感,与题干人物不符,排除A项;飘逸洒脱的浪漫风格,是李白诗歌的风格,排除C项;闲适自由的乐观精神,属于王维的诗风,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知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题临安邸》,白话文意思是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材料表现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一味言和、不思进取、苟且偏安的愤慨,C项正确;立志北伐,收复中原,与题干内容“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不符,排除A项;南宋是与金对峙,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发展经济,向往和平,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反映的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唐朝中后期到宋朝时期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政治中心南移,排除B项;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未体现社会生活,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可知,元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唐朝设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北宋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3.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契丹人多次更改国号,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B项正确;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政权,排除A项;赵匡胤建立北宋,排除C项;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
1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瓦子和勾栏的产生,都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人民生活日益丰富的状况”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生活的场所是瓦子勾栏。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圈子,因此C项正确;ABD项均不是瓦子和勾栏的关系,排除ABD项。故选C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下面图片和诗句反映的节日”并结合诗句“五色新丝缠角粽”和图片龙舟盛会图,可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C项正确;春节不进行赛龙舟的活动,排除A项;清明节是纪念故去亲人的节日,是扫墓活动,排除B项;中秋节寓意团圆,赏月吃月饼,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元朝”“杂剧家”“《窦娥冤》”可知,该人物是元朝著名的杂剧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A项正确;李清照是宋朝著名词人,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司马迁是西汉时期著名史学家,排除C项;马致远是元朝著名杂剧家,但《窦娥冤》不是其代表作,排除D项。故选A项。
17.答案:B
解析:郑成功,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故答案选B。
18.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舟楫塞港,街道肩摩”“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十万烟火”“甲于天下”可知,清朝前期这些城市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商业发达,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商业兴盛,与手工业、农业不符,排除AB项;人口不断增长主要体现在人口数据的变化,题干并未反映相应的数据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可信度最高的史料通常是指那些直接来源于历史事件的材料,也就是第一手史料,如当事人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实物史料、现存文献的最早出处等,文物《清朝开荒执照》可信度最高,B项正确;电视剧《康熙王朝》、小说《儒林外史》、文献《资治通鉴》都是经过后人加工的,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ACD项。故选B项。
20.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材料“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东厂,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爪”、“设立南书……设军机处”和所学知识可知,不同历史时期都采取了加强皇权的措施,故题目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D项正确;思想控制的加强主要指的是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排除A项;地方权力的削弱主要指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排除B项;监察体系的完善主要指的是秦朝的御史大夫,排除C项。故选D项。
21.答案:(1)历史发展趋势:由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等;措施:行省制度;地区:西藏
(2)事件意义:唐蕃和亲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盟约名称:澶渊之盟
(3)措施:①册封达赖喇嘛或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②设置台湾府或伊犁将军或驻藏大臣或噶厦
③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或平定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
(4)关系:民族交融促进(有利于)国家统一,国家统一更能促进(更有利于)民族交融。
解析:(1)趋势:根据所学分析图片可知,宋朝时期政权并立,元朝时期实现了大一统,这表明宋元时期形势图的变化反映了由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这表明统一是大势所趋。
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元朝开创了行省制。
地区: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2)意义:根据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可知该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其意义是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名称:根据材料二“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钱物”并结合所学可知,宋辽当时订立的是澶渊之盟。
(3)措施:①根据“册封首领”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通过册封达赖喇嘛和册封班禅额尔德尼等宗教领袖,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②:根据“设置机构”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新疆的管理,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在台湾设置了台湾府,后来更是将台湾设为行省,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③:根据“平定叛乱等来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并结合所学可知,康熙时,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多次率军亲征打败噶尔丹,平定了叛乱,乾隆时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4)关系: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国家统一推动民族交融角度来回答,如民族交融促进(有利于)国家统一,国家统一更能促进(更有利于)民族交融。
22.答案:(1)BCA
(2)A: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B: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3)①毕昇;②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共同作用:推动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等。
(4)图1:《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2:《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该书对我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图3:《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该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曹雪芹,《李白诗选》收集的是唐朝时期著名诗人李白的诗集,《西游记》是明朝时期吴承恩所著,因此答案依次为B;C;A。
(2)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开凿的大运河的,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修建的万里长城是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3)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末年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共同作用:结合所学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发明,可从对社会发展与进步、世界文明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推动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等。
(4)图1:根据任务四“图1《本草纲目》中的药材插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2:根据任务四“图2《天工开物》插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该书对我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图3:根据任务四“图3《农政全书》书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该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
23.答案:(1)相同之处:科举制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始创于中国等。
始创于:隋朝。
(2)纸币名称:交子。
原因:宋朝商业繁荣;宋朝经济发展;纸币便于携带等。(任选一点即可)
(3)观点:交流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鉴真东渡,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玄奘携带大量的经书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1405至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综上所述,交流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实行积极的对外政策。
解析:(1)相同之处:根据卡片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来的”和卡片二“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从科举制在世界上的地位、考试制度的起源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科举制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始创于中国等。
始创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因此该考试制度始创于隋朝。
(2)纸币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原因:结合所学北宋时期纸币出现的原因,可从商业、经济发展、纸币的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宋朝商业繁荣;宋朝经济发展;纸币便于携带等。
(3)根据题干要求,可知观点为:交流推动社会进步。然后围绕观点,结合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和郑和下西洋的知识展开解读(三例中任选两例即可),最后进行总结。论述:鉴真东渡,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玄奘携带大量的经书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1405至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综上所述,交流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实行积极的对外政策。(论述中史实任选两例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