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2024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是通过中国古代时间轴建构的时空定位图,其中①所处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中国民间自古就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如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 )
A.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B.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杰出成就
C.科举制度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D.白银逐渐成为我国主要货币
3.历史老师为激发同学们学习中国历史的兴趣,为大家准备了趣味对联小游戏。最适合填入下面对联划线处的是( )
横批:贞观之治
上联:政通人和,居安思危惜民力
下联:大唐华彩,____________
A.国富民强文教昌 B.开疆拓土启开元
C.励精图治登鼎盛 D.天子门生遍四海
4.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我国人民历来重视春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节日。下列诗句描绘春节的一项是( )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物理学科中的“钟摆理论”是指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李华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借用该理论绘制了如下示意图。钟摆在10世纪中后期向右摆动的原因是( )
A.唐朝在地方增设节度使 B.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元朝设置宣政院 D.明朝设立“三司”
6.同学们分成两组在“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整理出下面的学习成果。观察图中的西夏货币和契丹货币,说明当时党项族和契丹族( )
一组成果展示 名称:西夏货币 形制:正面铸楷书西夏文字,汉语直译为“贞观宝钱”。西夏文是仿照汉字创制而成,形体方正。 二组成果展示 名称:契丹大字银币 形制:正面刻有契丹文字,意为“天朝万顺”或“天朝万岁”。契丹大字脱胎于汉字,即利用汉字形体对笔画予以增减而成。
A.都受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B.都大力发展精耕细作农业
C.都有异常活跃的对外交往 D.都重视发展金属铸造工艺
7.央视军网发布:2024年5月23日至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在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并发布了演习区域示意图。该区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该区域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吴国夷洲 B.唐朝流求
C.元朝澎湖巡检司 D.清朝台湾府
8.“胡同”本是蒙古语“井”的意思,其发音为“忽洞”,元朝统一后,这一词语逐渐进入中原地区,“忽洞”的发音也逐渐变为“胡同”,成为北方街巷的统称,这说明( )
A.儒家思想受到严重冲击 B.元朝统一促进民族交融
C.元朝政府重视文化推广 D.元朝交通发达疆域辽阔
9.大单元主题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历史知识框架。期末复习中,小明同学从大单元视角出发,收集了如图资料,你认为这些资料的共同主题是( )
A.豪迈的尚武风气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先进的科学技术 D.多彩的文化艺术
10.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明熹宗爱好木工,朝政交给宦官魏忠贤,明神宗在位48年,长期不上朝。明朝末年,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以上描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11.“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2024年3月揭晓,南海西北路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入选,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定为明代正德年间沉船,以下符合题意的是( )
A.是研究海外贸易、海上丝路的实物史料
B.是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有效治理的凭证
C.证实了中国先民开发东海的历史事实
D.是研究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史料
12.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处》中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立( )
A.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D.抑制了满洲贵族的权力
二、材料题
13.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经济发展是中华文明不断传承赓续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发达的农业】
材料一:
论轻徭薄赋,亦当以唐代为最。租庸调制可谓中国历史上赋税制度之中最好者,当时的农民生活宽舒安适,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自唐太宗贞观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历时100余年。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图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经济繁荣的原因。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写出图1生产工具的名称。
【繁荣的商业】
材料二:
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 ——大河网《河南日报》 图2宋纸币铜板拓片 图3宋代海外贸易图
(2)根据材料二、概况北宋东京商业繁荣呈现的表现。写出图2名称。观察图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先进的手工业】
材料三: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的民窑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摘编自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李龙潜《明清经济史》等
(3)根据材料三、概况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最显著变化。
(4)通过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探究,你认为对我国现在的经济建设有什么有益的启示。
1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线。
活动一【识读地图——认识疆域变化】
(1)观察上面朝代形势图,指出从图1到图3呈现的历史发展趋势。
活动二【分析表格——洞悉边疆治理】
对新疆地区 对西藏地区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 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元朝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军民事务
清朝 平定噶尔丹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
(2)根据表格,列举我国古代治理边疆的主要方式;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哪一制度有关。
活动三【解读史料——感知民族交融】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 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认识。
15.学史铸魂。
教科书中的肖像画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和历史信息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课本中选取多位历史人物图像,开展“人物图鉴”主题学习活动,共分设四个学习主题:“统治者励精图治推动封建国家的强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民族英雄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巨大贡献”。请你认真研读材料,积极开展交流。
序号 历史人物 事迹(史实)
① 隋文帝 建立隋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 玄奘 前往天竺取经,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③ 鉴真 6次东渡,抵达日本,传授佛经及中国文化
④ 毕昇 ____
⑤ 宋应星 编写科技巨著《天工开物》
⑥ ____ 主持编写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⑦ 郑和 率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⑧ 戚继光 荡除中国东南沿海倭寇
⑨ 郑成功 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⑩ 乾隆帝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根据上述表格,补充历史人物或史实。
④(史实)
⑥(历史人物)
(2)自选上述学习主题,从表格中任选两位与主题相关的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杰出历史人物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学习主题:
历史人物:
论述: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根据时间轴“907—1368年”,可知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治方面,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逐步走向统一;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实施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经济方面,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空前发展;民族关系,宋辽、宋夏、宋金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对外关系,中外交通、海外贸易发达,四大发明外传,推进了世界文明。因此其总体特征为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项正确;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指隋唐时期,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指秦汉时期,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指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C
解析:从题干信息“长命锁”上的字“‘状元第’”,结合所学可知“‘状元第’”寄托了家族对子孙通过科举“及第登科”的期盼。故“长命锁”反映了科举制度对百姓生活的影响,C项正确;虽然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确实非常发达,但题目中的“长命锁”并未直接体现手工业技术的领先性,而是强调了其作为风俗的象征意义,排除A项;虽然“长命锁”上可能刻有书法字样的文字,但题目并未特别强调其书法艺术的价值,而是侧重于“状元第”这一文字内容所反映的深层含义,排除B项;虽然“长命锁”是银质的,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白银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货币。白银作为货币的使用情况在题目中并未得到明确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据题干对联信息“横批:贞观之治,上联:政通人和,居安思危惜民力,下联:大唐华彩,____________”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亲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A项正确;开疆拓土启开元主要突出的是开拓疆土和开启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的关联不大,排除B项;唐玄宗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全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排除C项;天子门生遍四海这一描述体现了皇帝选拔和培养人才的广泛性,并没有直接体现“贞观之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描绘春节”分析诗句可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意为:在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辞旧迎新为春节,D项正确;“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指的是重阳节作者思念远方的亲人,排除A项;“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屈子”指的是屈原,纪念屈原的节日是端午节,排除B项;“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该诗描写的是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与春节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0世纪中后期是北宋时期,为了解决唐末武将专权的积弊,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因此钟摆在10世纪中后期向右摆动,B项正确;唐朝增设节度使,随后节度使势力膨胀,威胁中央。北宋建立削弱节度使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材料指的是重文轻武政策,排除A项;元朝设置宣政院是13世纪设立统辖西藏的机构,与材料时间和意思不符,排除C项;明朝设立“三司”是14世纪明朝在地方上的措施,与材料时间和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介绍可知,西夏货币和契丹大字银币形制与中原钱币相似,且西夏文是仿照汉字创制而成,契丹大字也是利用汉字形体对笔画予以增减而成,可见党项族和契丹族都仿照中原政权创造文字、铸造货币,都受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A项正确;图片反映了党项族和契丹族效仿中原文化铸造货币和创制文字,未体现发展农业,排除B项;图片反映了党项族和契丹族效仿中原文化,未涉及对外交往,排除C项;图片强调的是党项族和契丹族效仿中原文化,重视金属铸造工艺不能概括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题干中的“该区域”指的台湾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加强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C项正确;夷洲是古代对台湾的称呼,但吴国时期并未在台湾建立正式的行政机构,只是有相关的记载,排除A项;流求是唐朝时期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称呼,但唐朝同样没有在该地区建立正式的行政机构,排除B项;虽然清朝在台湾设立了台湾府,但这并非历史上首次在该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元朝统一后,这一词语逐渐进入中原地区,‘忽洞’的发音也逐渐变为‘胡同’,成为北方街巷的统称”可知,“胡同”一词随着元朝的统一进入中原,从蒙古族语言演变为北方的街巷称呼,体现了元朝统一促进了民族之间语言和文化的融合,B项正确;题干体现蒙古族语言进入中原,并未体现冲击儒家思想,排除A项;题干体现民族文化交融,未涉及政府推广,排除C项;题干体现民族文化交融,与元朝交通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的文学佳作,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则直接体现了元代的戏剧文化;曹雪芹作为清代著名小说家,其像与他的作品《红楼梦》紧密相连,代表了清代文学的高峰。这三者共同展示了从宋代到清代不同时期的文化艺术成果,符合“多彩的文化艺术”这一主题,D项正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虽然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但并未直接体现尚武风气;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反映的是元代戏剧文化,与尚武无关;曹雪芹像则更多关联到其文学作品《红楼梦》,同样与尚武无关,排除A项;虽然宋代、元代和清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风气,但这些资料中并未直接且明确地反映出一种“开放”的社会风气。苏轼的词、元代的戏剧和曹雪芹的文学作品,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文化领域,但并未共同指向开放的社会风气,排除B项;题干这些资料中,无论是文学作品、戏剧陶俑还是文学家像,都与科学技术无直接关联。它们更多地是文化艺术的体现,而非科学技术的展示,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明熹宗爱好木工,朝政交给宦官魏忠贤,明神宗在位48年,长期不上朝。明朝末年,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描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背景。明朝后期政治腐败,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激化了阶级矛盾,明末农民起义发生,A项正确;明末农民起义的经过中的时间、人物、地点等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明末农民起义的结果是取得成功,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明末农民起义的影响是推翻了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在题干材料中也没有涉及,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南海西北路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入选,根据出水文物初步判定为明代正德年间沉船”和所学可知,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根据“南海沉船、明代正德年间沉船”可知,该实物史料可用于研究我国海外贸易及海上丝路的发展,A项正确;题干主要描述了南海沉船,与中央政权对边疆的有效治理无关,排除B项;题干的沉船主要在南海地区,未涉及东海,排除C项;该沉船主要用于研究海上丝绸之路而非陆上丝绸之路,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由此可知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C项正确;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这一选项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因为军机大臣通常由皇帝信任的重臣担任,但题目中的材料并未直接提及军机大臣的组成情况,排除A项;根据材料,“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说明军机大臣并不具备决策权,因此军机处不能被视为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军机处与满洲贵族权力之间的关系,因此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这一结论。此外,军机处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而非抑制某一特定群体的权力,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1)原因:轻徭薄赋、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生产工具的改进、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等(答出两点即可)图1:曲辕犁。
(2)表现:东京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城市,人口众多;市坊不再分开;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限制。(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图2:“交子”。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商品经济繁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宋代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装有指南针等。
(3)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我们应注重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活跃商品市场,改善人民生活等。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论轻徭薄赋,亦当以唐代为最”可得出信息: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实行轻徭薄赋。根据图1生产工具工具可得出信息:唐朝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工具: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可知,该生产工具是曲辕犁,是农业的耕作工具。
(2)表现:根据材料“北宋东京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可得出信息:东京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城市,人口众多;根据材料“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可得出信息:北宋市坊不再分开;根据材料“商品可以在白天、夜间交易,三鼓以后还可夜市,通晓不绝。”可得出信息: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限制。
名称: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可知,图2是北宋的纸币——交子。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宋朝的科技发达,商船配有指南针。
(3)变化:根据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可得出信息: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4)启示: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从科技推动经济发展角度回答,如我们应注重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活跃商品市场,改善人民生活等。
14.答案:(1)分裂到统一(或由局部统一到全国统一、或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2)主要方式:设立机构;和亲;平定叛乱;进行册封;颁布法令;妥善安置。(答出3点即可)行省制度
(3)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要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解析:(1)趋势:观察五代十国形势图、北宋形势图以及元朝形势图,我们可以清晰地识别出从五代十国到元朝这一历史时期所呈现的历史发展趋势。首先,从五代十国到北宋,最显著的变化是国家分裂局面的结束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五代十国时期,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多个政权并存,战乱频繁。然而,随着北宋的建立,赵匡胤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手段,逐步消灭了其他割据势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趋势在图1到图2的转变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其次,从北宋到元朝,又呈现出了另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在北宋时期,虽然汉族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但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也在不断进行。到了元朝时期,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蒙古族与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元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促进民族融合,这些措施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趋势在图2到图3的转变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综上所述,从五代十国形势图到元朝形势图所呈现的历史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二是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达到了新的高度。
(2)方式:根据题干“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军民事务”、“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可知,我国古代治理边疆的主要方式是设立机构;根据题干“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可知,我国古代治理边疆的主要方式是和亲;根据题干“平定噶尔丹分裂祖国的叛乱”可知,我国古代治理边疆的主要方式是平定叛乱;根据题干“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可知,我国古代治理边疆的主要方式是进行册封;根据题干“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可知,我国古代治理边疆的主要方式是颁布法令;根据题干“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可知,妥善安置。
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行省逐渐由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转变为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今天的中国的省就与行省制有关。
(3)认识: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从五代十国形势图到元朝形势图所呈现的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深,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要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15.答案:(1)④(史实)发明活字印刷术;⑥(历史人物)司马光
(2)学习主题: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历史人物:玄奘、鉴真;论述: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携回大量佛经与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也促进了中印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与中华文化,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多彩魅力。二者皆证明了文明在交流中焕发光彩,在互鉴中更加丰富。玄奘与鉴真的贡献,彰显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析:(1)史实:根据题干“毕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的匠人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历史人物:根据题干“主持编写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2)论述: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题干要求,从4个主题中任选一个,然后选择两位历史人物,写出主要成就即可。如:学习主题: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历史人物:玄奘、鉴真;论述: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携回大量佛经与文化,不仅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也促进了中印文化的深度交流与融合。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与中华文化,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多彩魅力。二者皆证明了文明在交流中焕发光彩,在互鉴中更加丰富。玄奘与鉴真的贡献,彰显了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2024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