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汨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在亚欧大陆的中纬度地区,几乎所有早期文明都经历了彩陶时代。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之间,仰韶文化广泛分布于黄土、类黄土区及冲积平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彩陶文化也以土壤丰厚的冲积平原为基础,特里波列一库库泰尼文化彩陶也基本分布在东欧黄土区。这反映出(  )
A.彩陶文化以农业为基础
B.彩陶是早期国家重要标识
C.早期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D.中西方彩陶文化交融共生
2.种姓制度在印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将亲族、地位、等级、职业、阶级、人种以及权力等都协调地组织为一体,创造出强大、错综完整的分层体系。这反映了种姓制度(  )
A.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保证社会分工合理化 D.限制了社会阶层流动
3.阿拉伯国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由哈里发任命,掌管全省军政大权。行省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的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省以下设县,县长由总督任命,报中央备案。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B.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C.受中华文化影响仿行省制
D.君主权威达到顶峰
4.中古西欧,以教皇为代表的的教权体系与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体系同时存在于一个社会内部并发挥作用,它们之间既有对抗与制约,也存在合作与利用,教权对王权的制约与抗衡,使中古西欧的神性与俗性并驾齐驱。这说明中古西欧(  )
A.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B.国家上层构建存在二元体制
C.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D.封建社会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5.哥伦布航海活动没有能像达 伽马那样带给西班牙人所需要的黄金和香料,西班牙人大骂他是“江湖骗子”。尽管如此,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仍然兑现她对哥伦布的承诺:给哥伦布以“航海司令”的头衔、10%的战利品回报,以及将他发现的地区的总督权过继给他的后代。这可用于研究(  )
A.哥伦布航海因未获得黄金而失败
B.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愿望十分强烈
C.西欧开辟新航路以民间资助为主
D.开辟新航线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动因
6.英国清教派领袖人物巴克斯特将禁欲主义作为重要的清教伦理,他认为享乐浪费了时间,这是首要的、而且原则上是最该死的罪孽,只有行动、劳动,而不是消闲和享乐才能增加上帝的荣耀。由此可见,清教伦理(  )
A.推动欧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C.是对资本主义道德沦丧的反思
D.极大地维护了天主教的权威
7.1690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几个财政法案,限制国王的收入。威廉国王得到的终生享用的收入只及詹姆士二世的一半,完全不敷支出,用当时议会成员埃特里克的话说,新国王被置于了“仅够伙食钱”的困地。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国王权力被完全剥夺 B.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C.责任内阁制已经确立 D.财务状况逐渐恶化
8.如表为拿破仑战争前后欧洲主要国家出版物数量对比(单位:千册)。据表可知,拿破仑战争(  )
国家 战前(约1800年) 战后初期(约1815年) 战后十年(约1825年)
法国 2500 1800 3200
德意志地区 800 500 1200
英国 4000 4500 6000
意大利 300 200 400
A.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文化格局
B.加剧了欧洲文化的不均衡性
C.有利于浪漫主义思潮的传播
D.客观上提高欧洲文化生产力
9.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大不列颠10岁以上人口1576万,就业人口达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总人数的34.3%。而其中纺织业更是妇女的天下,据统计,棉纺业占56.4%,毛纺织占69.5%,丝织和麻织业占70.5%。这说明(  )
A.资产阶级民主强调了男女平等的权利
B.英国丝织业和麻织业水平高于棉织业
C.第一国际推动了英国女权运动的兴起
D.机器化生产推动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
10.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认为“工人生产的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这表明马克思(  )
A.抨击资本主义阻碍了社会进步
B.对机器大生产持反对态度
C.探索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
D.揭示了工人阶级的局限性
11.1871年,巴黎公社颁布了一系列法令:4月10日,把从巴黎逃亡的工厂主所抛弃的工厂企业转交工人生产合作社;4月25日,下令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归的工人居住:4月27日,禁止私人和社会企业当局对工人职员罚款和克扣工资,破坏者严加追究;5月13日,规定订货合同直接交由工人合作社承办,对工人合作社予以优先照顾。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
A.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以工农联盟为社会基础
C.是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D.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12.19世纪到20世纪初,亚非拉国家相继发生民族独立运动:拉丁美洲基本完成了独立,但仍面临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亚洲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非洲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属于旧式民族运动。这些运动(  )
A.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B.完成了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任务
C.属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
D.表明各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13.如表是1910﹣1913年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工业品年均产量数据(单位:公吨)。这可以用来说明(  )
产品 英国 法国 德国
煤(褐煤) 2.92亿 3990万 2.515亿
生铁 979.2万 466.4万 1482.9万
钢 694万 409万 1534万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根源
B.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德国代替了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
D.英法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开始改变
14.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中的大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面临着一个困境:既不像法国人希望的那样严厉得足以把德国人永远踩在脚下,也不是宽大得足以使被征服的人安于自己新的处境。该“困境”(  )
A.导致德国民族主义的产生
B.缘于大国霸权战略的不同
C.体现凡尔赛体系的虚伪性
D.引发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15.列宁认为,在一个落后的、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单凭自己的力量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不可能的。于是只好退却,退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上。为此,苏俄(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调整了国家和农民的关系
C.开展农业集体化
D.实行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
16.印度甘地曾说道:“在欧洲,现在一个人使用蒸汽机可以耕耘一大片土地,积累无数的财富,这被当作是文明的标志……这样一种文明是反宗教的。在欧洲它使人们深陷其中,以至人们好像处在半疯癫状态。”“西方民族正在物质主义魔鬼的脚下呻吟。”由此推知,甘地(  )
A.号召印度人民实现经济独立
B.意图抵制西方工业文明侵蚀
C.认识到了西方侵略者的本质
D.理性分析了拜金主义的危害
17.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成立了联邦电力委员会,对私人的(主要是外国人的)电力公司实行监督;修改关税保护法,禁止进口与本国产品相类似的商品(如纺织品、服装、食品等)这些举措旨在(  )
A.应对经济危机 B.铲除封建残余
C.发展民族经济 D.推行国有政策
18.1937﹣1938年,农业国对工业国的关税,匈牙利由31.8%增至42.6%,保加利亚由75%增至90%,西班牙由62.7%增至75.5%;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关税,德国由27%增至82.5%,法国由19.1%增至53%,意大利由24%增至66%。由此推知(  )
A.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消失
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趋同
C.各国提高关税以扩大出口
D.国际商战加速世界大战的爆发
19.2013年11月,美国政府宣称放弃长期以来坚持的“门罗主义“,然而就在当天,它对古巴进行了抨击。此后,美国政府又相继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进行了干涉。美国的做法说明(  )
A.拉丁美洲的全球战略地位下降
B.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
C.美国维持霸权的目标并未改变
D.世界殖民体系仍未完全崩溃
20.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已经持续了数月,双方都承受了沉重的代价,这场冲突不仅给两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还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据此可知,当今世界(  )
A.应加快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B.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加强
C.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D.国际格局因战争而改变
二.材料题(共4小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摘编自(法)马克 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
22.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滥觞于意大利,这并非偶然,因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但是也必须看到:意大利之所以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还有其他原因。……定居于这些富裕城市中的,有不少博学多识的学者,对古代罗马文化深感兴趣。这些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竞相延纳,加以庇护。……意大利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在这里留下了不少古代罗马的建筑遗址,足以引人抒发思古之幽情。承袭罗马帝国东半壁的拜占庭这时在唤醒意大利人鉴赏古典希腊文化方面也起了独特的作用。……对希腊古典著作及艺术的研究与鉴赏,在意大利更蔚然成风。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的原因。
材料二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并结合所学说明“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23.用历史的慧眼,观世界格局之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英国第一帝国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但在美国革命中解体了,这是对英国殖民体系的重大打击。恰在此时,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工业革命的几十年间,既是英国确立全球经济霸权的时期,同时也是英国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重建帝国的时期。这一时期帝国重建的主旨之一,是将自由贸易强加于世界,从而保证英国对世界贸易的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炮舰外交”必不可少。
1815年,英国第二帝国出现了,殖民地数量也随之增加。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稳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与此同时,由于“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英国人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但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候就隐藏着严重的问题,1870年后就开始从绝对领先的地位上跌落下来。
——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年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摘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大部分时间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度过。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两大国际经济制度一起为当今世界经济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制度规范与保障。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
(1)根据材料已,概括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世纪50年代英国维护其“绝对领先的地位”的重要事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简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20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共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合理性。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历史上的苏联,曾被冠以多种称呼:“革命摇篮”“红色灯塔”“超级大国”“老大哥”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苏联历史的不同理解。
围绕世界史,选择某一称呼或者自拟一个称呼,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称呼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5:AABBD 6-10:BBDDC 11-15:AAABB 16-20:BCDCA
二.材料题(共4小题)
21.
(1)原因: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保留了较多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汲取了东方大量文化养料;统治者和富商对学者文人的庇护。(任答3点)
(2)主张:天赋人权、法治、理性、崇尚科学和知识、三权分立、主权在民。(任答3点)
说明: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任答3点)
23.
(1)原因:拥有广阔市场;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自由贸易;炮舰外交;改革政治制度。
相关事件:克里米亚战争;开始文官制度改革;第二次鸦片战争。
(2)改变: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因素:凡尔赛体系以强权政治原则构建的新秩序不合理,对战败国尤其德国惩罚过于严厉;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法西斯的扩军备战;国际联盟的软弱;英法绥靖政策;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3)三大支柱: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合理性:历史教训:用不合理的世界秩序、武力(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维护少数国家利益,无法保证世界和平,反而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现实状况:现有全球治理体系需要改革。优点:符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利于世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4.称呼:红色灯塔。
论述: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联成立后,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较短时间内发展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帮助苏联成为二战战胜法西斯的中流砥柱。苏联支持世界各地的社会主义革命或反帝反殖民运动,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成立,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
结论:综上,苏联(俄)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长期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者,成为全世界进步力量向往的“红色灯塔”。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一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