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参战的老牌帝国俄、英、法、德遭受了长年的战争消耗和人口锐减,此后他们对全世界的影响力大幅下滑。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是帝国主义国家为瓜分世界的争夺战 B.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C.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D.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
2.毛泽东曾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了一个苏联,两亿人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一共九亿人口。”材料反映两次世界大战的( )
A.原因 B.经过 C.影响 D.性质
3.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下列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相隔了25年 B.中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而且都是战胜国
C.战前都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D.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不同
4.1892年,法、俄签订“军事协定”,规定“如果德国或意大利在德国支持下进攻法国,俄国应使用它的所有军队进攻德国。”该协定( )
A.激化了一战前的国家矛盾 B.直接推动凡尔赛体系建立
C.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D.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5.《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 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6.列宁在《论坚强的革命政权》一文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但在有战争的情况下,这在客观上就不可能了。这时,要么是灭亡,要么是进行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俄国十月革命发生是历史的必然 B.沙皇的残酷统治引发了十月革命
C.克里木半岛战争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D.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十月革命的爆发
7.彼得格勒起义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后,莫斯科苏维埃也于7日傍晚成立军事革命委员会,领导工人、士兵发动起义。经过激战,起义军攻占克里姆林宫,取得了胜利。与此同时,革命烈火燃遍俄国大地。到1918年春天时,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上文的“革命烈火”的性质是( )
A.奴隶主改革 B.资产阶级革命 C.封建地主改革 D.社会主义革命
8.“他们的目的只有靠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这一目标得以实践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英国的宪章运动
C.俄国的十月革命 D.美国的南北战争
9.一战后,战胜国通过一系列会议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了安排,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是( )
A.一超多强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两极格局
10.福煦曾在《凡尔赛条约》签订后说:“这不是和平,而是20年的休战。”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二人的话旨在表明( )
A.凡尔赛条约重新构建了欧洲秩序 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均衡
C.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强权政治 D.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运动日益高涨
1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性的“和平”体系,但其帝国主义掠夺性质又使它包含着多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成为潜伏着战争危险的体系。材料旨在说明,该体系( )
A.调整了战后列强之间关系 B.利于全球经济恢复
C.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2.《欧洲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 B.一战使传统的国际格局发生改变
C.欧洲因一战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 D.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
13.抓住关键词是把握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与“1921年”“苏维埃俄国”“列宁”“粮食税”“实行自由贸易”“巩固工农联盟”几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是( )
A.斯大林体制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4.1921年,苏共党中央成员托洛茨基用痛苦的口吻说,“党进入了‘对小资产阶级投降的时期’”;这一年,有14000多人由于不理解苏俄的政策而主动退出布尔什维克党。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苏俄( )
A.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B.开始了工业化建设
C.落实了农业集体化 D.确立了“苏联模式”
15.列宁多次指出,十月革命后最初几年内俄国农村的灾难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引起的。为此,苏维埃政府(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推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
16.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与英国相比,苏联的取向明显不同。苏联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
A.以重工业发展为主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市场起到支配作用 D.实施农业集体化
17.“在我看来,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大英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的盐粒攻击下岌岌可危。”以下与“小小的盐粒攻击”相关的事件是( )
A.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运动 B.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 D.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工业化
1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印度爆发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爆发了华夫脱运动。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加剧了各国发展的不平衡 B.使东方各国摆脱了殖民统治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19.这场由扎格鲁尔等人领导的、持续了近30年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反映的是( )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华夫脱运动
C.卡德纳斯改革 D.纳米比亚独立
2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的是( )
A.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纳米比亚独立
C.卡德纳斯改革 D.华夫脱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年 31.8 23 13.2 10
1913年 14 38 16 6
材料二: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三: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宣称:“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述1870—1913年英国、德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7分)
(2)材料二中所描述的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是哪一场战役?引爆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战争爆发前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为了自身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的是?因国内革命退出一战的国家是?该国发生的革命是?此次革命的领导人是?(10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质是什么?(2分)
(4)通过上述材料,你有什么认识。(3分)
22.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19世纪后期,在这个整体发展的世界中,欧洲仍然保持着无势地位。经济上,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国际事务方面,几乎全部殖民地都掌握在欧洲国家手中,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仍然在欧洲,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事务都是在欧洲决定的。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或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权的问题。”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这一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不管是一个帝国主义联盟,还是一切帝国主义强国结成的一个总联盟,都不可避免地只会是前后两次战争之间的“暂时体战”。一旦……·他们必将重开争卒之战,那个时候也就是这一体系寿终正寝之时。
——摘自陶诗水、宋洪章《大山口上的分赃》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后期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表现的原因。(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导火索分别是什么?根据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体系”指的是一战后确立的哪一国际秩序?“这一体系”是在哪两次会议的基础上形成的?(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在实行余粮收集中,懒汉和勤劳的人都同样摊派,这太不公平了。”……正是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等。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即使有的农民家庭还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也保留下了用于来年春播的种子粮,为将来扩大土地播种面积而积极准备农具。
——黄立茀《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联社会》
材料二:为了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了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农民对待生产的态度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业集体化对苏联社会发展的影响。(5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在亚欧大陆北部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联邦。几个世纪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材料一:俄国发生了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俄罗斯(指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十年以后,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苦果。
——摘编自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1)材料一中,十月革命的开始的时间?起义地点领导人是谁?20世纪20年代,他领导这个国家进行“伟大实践”的经济措施是什么?(4分)
(2)从材料二可看出1929年到1941年苏联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请说明变化的原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的“苦果”的根源是什么?(3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使参战的老牌帝国俄、英、法、德……对全世界的影响力大幅下滑,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B项正确;A项是一战的性质,题干材料说明的是一战的影响,排除A项;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A.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题干未体现,排除。B据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可知,材料未体现两次世界大战的经过,排除。C据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了一个苏联,两亿人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一共九亿人口。”可知,这体现了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符合题意。D.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题干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C。
3.答案:C
解析:据题干“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创伤”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爆发前,形成了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而二战爆发之前只形成了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在二战中建立的,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相隔了25年,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一战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二战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而且都是战胜国,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一战的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性战争,而二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不同,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A
解析:A.法、俄签订“军事协定”,激化了一战前的国家矛盾,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符合题意。B.巴黎和会的召开直接推动凡尔赛体系建立,排除。C.1942年1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排除。D.法、俄签订“军事协定”,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排除。故选:A。
5.答案:B
解析:“伟大实践”指的是十月革命的影响。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B正确。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A、C;1928—1937年,苏联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排除D。
6.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是主要的交战国,战争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在这种背景下,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1917年11月,俄国又爆发十月革命,因此材料体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十月革命的爆发,D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发生是历史的必然,但题干“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强调的并非是这一必然,排除A项;二月革命时已经推翻了沙皇残酷统治,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十月革命的爆发,与克里木半岛战争推动了农奴制改革无关,俄国1861年进行农奴制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18年春天时,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进攻。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D项正确;其余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目标指的是用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用暴力的方式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项正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英国的宪章运动是早期三大工人运动之一,其斗争目标是实现人民宪章,要求获得选举权,并没有推翻现有制度,排除B项;美国的南北战争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没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战胜国通过一系列会议对战后世界秩序作出了安排,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故B正确。一超多强、雅尔塔体系、多极化格局均不符合一战后,故排除ACD。故选B。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和会一直持续了5个多月。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一次压榨,通过《凡尔赛条约》来维系的国际体系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主要战胜大国的强权,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说明《凡尔赛条约》受到了强权政治影响,“凡尔赛条约重新构建了欧洲秩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不均衡会导致国家之间战争的爆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运动日益高涨,排除D项。故选C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但其帝国掠夺性质又使它包含着多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成为潜伏着战争危险的体系”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具有明显的局限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局限性,排除A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的“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国家实力下降,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开始改变,形成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项正确;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仍在发展,排除A项;一战后,欧洲实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但话语权没有失去,排除C项;美国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俄国在一战中损失巨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B
解析: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废除余粮收集制,征收粮食税,实行自由贸易等。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与“1921年”“苏维埃俄国”“列宁”“粮食税”“实行自由贸易”“巩固工农联盟”几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新经济政策。
1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导致有14000多人由于不理解苏俄的政策而主动退出布尔什维克党的现象,A项正确;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C项;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正式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列宁认为,农村的困难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不足,按照逻辑,要解决困难,就要发展资本主义,根据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中有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内容,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量征集制,排除A项;斯大林统治后优先发展重工业,推动工业化,排除C项;斯大林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6.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化发展以重工业为主。故选A。
17.答案:B
解析:据题干“在我看来,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大英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的盐粒攻击下岌岌可危。”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以后,甘地先后于1920年和1930年两次发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文明不服从运动”,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法等要求,遭到拒绝后,甘地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突破口,带领数十名追随者步行到海边,自取海水制盐,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B项正确;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独立的国家,排除A项;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使埃及独立,排除C项;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是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的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8.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印度爆发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爆发了华夫脱运动。”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促进了半殖民地,殖民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亚非地区,没有涉及其他地区,不能体现“加剧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排除A项;一战后的半殖民地,殖民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并没有摆脱殖民统治,排除B项;一战后,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
19.答案:B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战争期间,埃及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战争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华夫脱党(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街垒战等斗争方式,迫使有条件地英国承认埃及独立。华夫脱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印度国大党的领袖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总统卡德纳斯推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排除D项。故选:B。
20.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加强控制和奴役埃及,英国宣布埃及处于英国的保护之下,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埃及的保护国地位,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得到人民的支持。1918年冬,埃及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袖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英军撤离埃及、准许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并组织代表团准备到伦敦同英国政府谈判,还要求到巴黎和会申诉。1919年春,英国殖民当局断然拒绝这一合理要求,并逮捕了华夫脱党领导人,引发了埃及人民的反英大起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1.答案:(1)变化:英国下降,德国上升并超过英国。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2)战役:凡尔登战役。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国家:意大利。国家:俄国。领导人:列宁。
(3)实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认识:战争是残酷的;珍爱生命,热爱和平。
解析:(1)变化:根据表格可以得出,从1870年至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由31.8%下降到14%,而德国由13.2%上升到16%,所以1870—1913年英国、德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的变化是英国下降,德国上升并超过英国。根本原因:根据表格我们可以得出,新兴的德国美国经济快速发展,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2)战役:根据材料“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并结合所学知识,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一场历时约10个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由于死亡人数太多,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导火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军事集团: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进行到1917年,交战各国都已精力竭。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领导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列宁。
(3)实质:根据材料“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可以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为了争夺殖民地,所以它的实质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4)认识: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残酷的战争,所以战争是残酷的,应该珍爱生命,热爱和平。
22.答案:(1)表现:经济上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国际事务上,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事务都是在欧洲决定的。
原因:欧洲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所以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欧洲是最早开始殖民掠夺的国家,更是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仍然在欧洲。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3)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会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一中的“经济上,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可知,经济上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是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的表现;从“国际事务方面……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事务都是在欧洲决定的”可知,在国际事务上,欧洲依然是世界外交的中心舞台仍然在欧洲,世界各地的大部分事务都是在欧洲决定的,这也是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的经济表现。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欧洲的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后来的法国、德国等先后进行工业革命,这是19世纪后期的欧洲是世界的工业工厂,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的原因;欧洲开始的殖民掠夺,瓜分了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殖民地,欧洲的英法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些都是19世纪后期的欧洲仍然世界外交中心舞台的原因。
(2)根本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的“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存在各种矛盾,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性质: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
(3)体系:根据所学可知,一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会议:这一体系是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形成的。
23.答案:(1)态度变化:由消极到积极。原因:余粮收集损害了农民利益;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影响: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促进工业迅速发展;农业集体化实现规模经营,为苏联农业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农业生产严重下降。
(3)启示:要重视农民的利益: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立足于国情。
解析:(1)态度变化:根据材料一“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正是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结合所学可知,农民对待生产态度的变化由消极到积极。原因: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农民对待生产的态度变化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损害了农民利益;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影响:根据材料二“为了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结合所学可知,农业集体化对苏联社会发展的影响有: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促进工业迅速发展;农业集体化实现规模经营,为苏联农业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农业生产严重下降。
(3)启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从要重视农民的利益、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立足于国情等方面来分析。
24.答案:(1)1917年11月;彼得格勒;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2)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因为苏联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3)苏联模式。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的开始时间是1917年11月;起义地点是彼得格勒;领导人是列宁;20世纪20年代,列宁领导这个国家进行“伟大实践”的经济措施是实行新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俄罗斯(指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等信息可知,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得益于苏联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3)根据材料三“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中的“苦果”的根源是苏联模式。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出自下列哪一会议或文献的决定( )
A.巴黎和会 B.波茨坦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家宣言》
2.1905年,德皇威廉二世在一次酒会的致辞中清楚地表明:“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据此可知当时德国的目标是( )
A.发动世界大战 B.称霸欧洲大陆 C.维护国家统一 D.争夺世界霸权
3.有学者写道:“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但是却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该学者论述的主题可能是( )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日不落帝国的出现”
C.“法德两国的恩怨”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4.19世纪后半期形成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在长期的冲突中累积起来的能量释放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大地震”,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灾难。这场“大地震”的导火线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凡尔登战役 C.华夫脱运动 D.卡德纳斯改革
5.俄国某领导人认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与斯大林的名字联系在一起,正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才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忽视这一事实是愚蠢的。”这一说法( )
A.改变了人们对斯大林的固有认识 B.肯定了历史人物的重要作用
C.揭示了卫国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D.强调了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
6.“阿芙乐尔”在俄文中的意思是“晨光”或“朝霞”,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指( )
A.马克思主义诞生 B.巴黎公社革命 C.第一国际成立 D.十月革命胜利
7.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行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经济的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一场革命犹如火山爆发般不可避免。上述文字描述的是十月革命的( )
A.目的 B.背景 C.影响 D.性质
8.1917年3月25日《申报》刊文报道:“十六日夜间,(哈尔滨)各界俄人皆手执国旗,由军乐队率领沿街欢呼鸣叫,并拍电俄京祝贺。十七日,租界内满街悬旗,俄人皆彼此道贺。”“俄人”庆贺的是( )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人民委员会成立 D.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0.1919年,一幅漫画刊登在了《每日先驱报》上,画中头顶“1940年兵”字样的孩子代表的是法国军队将在1940年募集的新兵。法国克里孟梭对美国威尔逊和英国劳合·乔治说:“奇怪!我好像听到有孩子在哭!”该漫画意在揭示凡尔赛体系( )
A.违背了法国民众的利益 B.缓和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C.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D.不能给欧洲带来持久和平
11.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着各自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的,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让步,它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划,接受这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这两次会议”( )
A.被英、法、美等大国所操纵 B.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与独立
C.形成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 D.为世界持久和平奠定基础
12.一战后建立起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建立起了雅尔塔体系。这两个国际体系( )
A.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 B.都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C.都有避免战争的有效机制 D.都标志国际格局中心的转移
13.1921年7月,苏俄(联)决定允许公民租借部分中小工厂、商店经营,但所有权仍属于苏维埃。苏俄(联)出台该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
A.恢复发展生产 B.发展资本主义
C.废除新经济政策 D.解决计划经济弊端
14.某学者把列宁时期的社会主义观概括为:“社会主义=工农联盟+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贸易+市场经济”。下列措施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
A.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B.开始了罗斯福新政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15.苏维埃俄国领导人列宁说:“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为此,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16.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这主要是基于苏联( )
A.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B.农业集体化的成就
C.工业化的高速推进 D.社会主义模式形成
17.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在高涨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中,甘地领导的是( )
A.印度民族大起义 B.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C.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8.甘地的“食盐进军”得到了印度报纸的广泛报道;全印度各沿海地区,也都开展了自制食盐的行动。与此同时,全国城乡各地到处举行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群众性的反英斗争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材料旨在强调“食盐进军”( )
A.迫使英属印度殖民当局妥协 B.有力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C.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 D.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19.印度卢比上面印的都是同一人,这个人在印度的影响力如此之大的原因是( )
A.印度民族大起义领导人 B.带领人民非暴力不合作抗英
C.领导印度实现国家独立 D.实施货币改革摆脱经济危机
20.某位历史人物认为,1914年时英国人仅以几万名官员和士兵就统治了3亿印度人,这是因为各阶层正与英国人合作,如果取消这种合作,英国的统治必将崩溃。这位历史人物是( )
A.玻利瓦尔 B.章西女王 C.甘地 D.纳赛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表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美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38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3350 1740 1060 290 30
殖民地人口(万人) 39350 3320 5550 1230 970
材料二 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一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发生的战争,会影响到它们控制下的小国、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到整个世界,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进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国际体系似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第一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得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世界的政治格局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据材料一、二,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于20世纪的原因。(5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国际体系”是什么。结合史实指出战后兴起的“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的代表性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6分)
(3)综上所述,请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主题。(3分)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也不能完全归因于欧洲的理性、技术、地理而兴起。我们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工业革命兴起的因素,举一例史实说明欧洲给亚洲带来的“悲伤”。(5分)
材料二:1928年,苏联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农业方面,五年计划要求土地集体化,但农业集体化的产量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是因为,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因而使农业处于挨饿的状态。不过,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莫斯科的极度控制。与农场不同,计划经济下的大多数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到一五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工业化的影响。(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工业化发展的启示。(3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亦称“军事共产主义”,是苏俄在1918—1921年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为:进一步剥夺资产阶级,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小工业企业则实行监督;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产品实物供应以及主要消费品配给制;取消货币和核算制,实行总管理局制,国家直接给每个企业制定产、供、销计划;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材料二:第一,取消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农民在向国家交出一定粮食作为纳税之后,其余的粮食可以自由买卖。第二,大力发展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允许私人商业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国营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度,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物质奖励制度;第三,采取租让、租赁、合营公司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对部分小工业企业实行非国有化,以搞活经济,增加民用必需品的生产。
材料三:1929——1933年间苏联大规模开展了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要求,1929年1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到1937年,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农户参加了集体农庄。农业集体化消灭了富农阶级,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其中出现的强迫命令现象,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后果。
(1)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初苏俄(苏联)的农业政策有何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苏联(俄)的政策对当时国家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9世纪前期,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法国、比利时的工业革命正在深入发展,他们的榜样和经验对于俄国工业技术的变革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具备了上述各种条件,俄国还在农奴制的统治之下便开始了工业革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因此,在60~80年代,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大大加速。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在俄国,农奴制崩溃以后,城市的发展、工厂的增加、铁路的修建愈来愈迅速了。农奴制的俄国被资本主义的俄国代替,农奴被新一代的农民代替了。在大城市中,工厂里的工人人数日益增加。工人渐渐联合起来,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
——列宁《农奴制崩溃五十周年》
材料三 20世纪初,工业无产阶级总数的4/5集中在占国家工业、运输业企业总数的18%的大型企业里,工业无产阶级总数的40%集中在俄国11个主要工业城市。同70年代相比,19世纪最后10年,蒸汽动力功率增长了8.3倍,罢工次数增长了6.6倍,罢工人数增长了5.3倍。
——张广翔《19世纪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改编
(1)据材料概括俄国工业发展进程加速的原因。(5分)
(2)从材料二及材料三可知,俄国无产阶级分布有怎样的特点,工人的反抗斗争有什么特点?(7分)
(3)综上探究,俄国工业化进程有哪些特点?(4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故C符合题意;巴黎和会召开于1919年,苏联成立于1922年,排除A;波茨坦会议、《联合国家宣言》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D。故选:C。
2.答案:D
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世界大战尚未爆发,故A错误;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目标是争夺世界霸权,而不是称霸欧洲大陆,故B错误;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国已经完成国家统一,故C错误;D.根据材料“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目标是争夺世界霸权,故D正确。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有学者写道: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但是却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由于经济实力的发展,德国要求重分瓜分殖民地,但受到英国反对,矛盾激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这种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D项正确;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有关,排除A项;日不落帝国是指英国,题干涉及的是德国,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英德矛盾,而不是法德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后半期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在长期的冲突中累积起来的能量释放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大地震”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A项正确;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B项;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非洲发生的民族民主运动,排除C项;卡德纳斯改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墨西哥进行的改革,排除D项。故选:A。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正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才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可知,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不能忽视斯大林的作用,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们对斯大林的固有认识,排除A;卫国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苏联人民的共同努力,斯大林只是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排除D。
6.答案:D
解析: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战略要点,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了猛烈进攻。次日凌晨,起义者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后,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十月革命胜利,D是正确的选项;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排除A;巴黎公社革命是1871年3月巴黎人民举行的武装起义,起义者掌握了巴黎市政权,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排除B;1864年9月28日,世界无产阶级第一个群众性的国际组织——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群众集会上成立,排除C。故选:D。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实行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俄国经济的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一场革命犹如火山爆发般不可避免”,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十月革命的背景,B项正确;十月革命的目的是推翻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的苏维埃政府,停止战争,进行土地改革,与题干内容“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一场革命犹如火山爆发般不可避免”不符,排除A项;十月革命的影响,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与题干内容“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一场革命犹如火山爆发般不可避免”不符,排除C项;十月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与题干内容“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各种社会矛盾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一场革命犹如火山爆发般不可避免”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17年3月25日”“俄人皆彼此道贺”可知,“俄人”庆贺的是二月革命的胜利,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故选B项。
9.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于1919年召开了巴黎和会,确立了凡尔赛体系,此后在美国的主持下又于1921—1922年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华盛顿体系,因此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重建了战后的国际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正确,排除A、B;两极格局形成于二战后,排除C。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画中头顶‘1940年兵’字样的孩子代表的是法国军队将在1940年募集的新兵”可知,该漫画讽刺了凡尔赛体系的局限性,揭示凡尔赛体系不能给欧洲带来持久和平,D项正确;“孩子代表的是法国军队将在1940年募集的新兵”“像听到有孩子在哭”预示凡尔赛体系不能带来持久和平,将会在1940年发生战争给人民带来新的灾难,体现不出凡尔赛体系违背了法国民众利益,排除A项;漫画没有提到其它国家,无法揭示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以及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排除BC项。故选D项。
11.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一战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召开的国际会议,被英,法,美等大国所操纵,确定了战后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A正确;两次会议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如巴黎和会上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B排除;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是指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此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瓦解,C排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是这一体系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注定其不能维持世界长久和平,20年后就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D排除。故选A。
12.答案:B
解析:一战后建立起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建立起了雅尔塔体系。这两个国际体系都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被英法美等大国主导,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国分割世界。故选:B。
13.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21年7月,苏俄(联)决定允许公民租借部分中小工厂、商店经营,但所有权仍属于苏维埃”可知,1921年,苏俄以租借方式放开部分中小工厂和商店的经营权,这有助于促进市场流通,这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A项正确;发展资本主义说法错误,苏俄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项;废除新经济政策说法错误,1921年苏俄刚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C项;解决计划经济弊端说法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于1924年斯大林上台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体现了国家资本主义,A项正确;1933年,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与国家资本主义无关,其实施两个五年计划是在斯大林时期,而非列宁时期,排除C项;走农业集体化道路与:“社会主义=工农联盟+国家资本主义+商业贸易+市场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可知,为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就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从而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B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为打败国内外敌人而采取的政策,后来成为阻碍苏俄经济发展的障碍,排除A;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农业集体化建设与斯大林有关,与题干列宁无关,排除CD。故选:B。
16.答案:C
解析:A.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在1921年至1928年间实施的一项经济政策,旨在恢复苏联经济的发展,与题干内容“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不符,排除A。B.到1937年,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并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与题干“《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没有联系,排除B。C.根据材料“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出版了大量肯定苏联的书籍,如《苏联工人》《社会主义计划》《走向苏维埃美国》”及所学可知,1932年美国出版了大量有关苏联的著作,涉及众多内容,都是关于苏联的研究,因为1932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工业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而此时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危机,所以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可知这主要是基于苏联工业化的高速推进,故C正确。D.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与题干内容“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不符,排除D。故选:C。
17.答案:C
解析:据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甘地领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甘地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推动了印度的民族独立进程,C项正确;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在19世纪中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时间不符,排除A项;埃及的华夫脱运动是由扎格鲁尔领导的,不是甘地领导的,排除B项;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甘地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8.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印度沿海地区都开展起自制食盐的行动全国城乡各地到处举行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群众性的反英斗争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可知,“食盐进军”体现的是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民众都积极参与自治食盐的行动,“群众性的反英斗争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说明甘地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D项正确;“食盐进军”只是印度民众自身的行动,材料并未涉及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态度,排除A项;“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夸大了“食盐进军”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印度机器制造业发展,无法得出“食盐进军”促进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9.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印度卢比上面印的历史人物是甘地,他在印度的影响力如此之大的原因是带领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抗议英国殖民统治,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B项正确;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人是章西女王,排除A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没有使印度实现国家独立,排除C项;甘地领导的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是为摆脱经济危机实施的货币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20.答案:C
解析:据“1914年时英国人仅以几万名官员和士兵就统治了3亿印度人,这是因为各阶层正与英国人合作,如果取消这种合作,英国的统治必将崩溃”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民众和英国殖民政府之间的矛盾加剧。一战结束后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C正确。A与拉美独立战争相关;B与印度民族起义相关,D与埃及民族解放相关,ABD错误。故选C。
21.答案:(1)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世界基本形成一个整体,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俄国十月革命。民族解放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格局。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表”,可知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根据材料“20世纪的世界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一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发生的战争,”,可归纳为世界基本形成一个整体,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根据材料“20世纪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可归纳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
(2)国际体系: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国际体系似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战胜国通过多次国际会议最终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知,战后兴起的“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一个是社会主义革命一个是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典型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俄国十月革命。典型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主题:根据材料可以材料一和材料二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材料三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因此可归纳的主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格局。
22.答案:(1)答案:因素:欧洲优越的地理位置、技术;欧洲殖民扩张(掠夺资金、扩大市场)。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答案: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施五年计划;牺牲农业。影响;一方面促进了苏联工业产量上升,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农业长期停滞,制约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3)启示:工业化发展不能牺牲他国利益;工业化发展要依据国情;工业化发展要关注民生等。
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一“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可得出因素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给亚洲带来的“悲伤”,可列举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夺了大量白银;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抢劫并焚毁了圆明园等。
(2)特点:根据材料二“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因而使农业处于挨饿的状态”可得出苏联工业化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材料二“与农场不同,计划经济下的大多数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到一五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可得出成就突出,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违背了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整个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启示: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欧洲工业革命和苏联的工业化可知,工业化建设要符合国情;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工业迅速发展等。
23.答案:(1)由余粮收集制变为实行粮食税。
(2)材料一:有利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保证国内战争胜利。材料二: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材料三:推动了工业化、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进程;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余粮收集制”到材料二“取消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可知,20世纪初苏俄(苏联)的农业政策有由余粮收集制变为实行粮食税。
(2)积极影响:材料一:根据材料“进一步剥夺资产阶级,所有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展示共产主义政策有利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保证国内战争胜利。材料二:根据材料二“取消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大力发展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允许私人商业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国营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度,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物质奖励制度;采取租让、租赁、合营公司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对部分小工业企业实行非国有化,以搞活经济,增加民用必需品的生产。”等一系列措施,有助于苏俄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材料三:根据材料三“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要求,1929年11月,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农业集体化消灭了富农阶级,为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但其中出现的强迫命令现象,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和后果。”可知,农业集体化政策推动了工业化、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进程;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4.答案:(1)外国工业革命的经验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俄国1861年改革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2)集中分布在大工厂、大型企业、主要工业城市里;工人斗争性不断增强。
(3)行业与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工业、运输业等,主要分布于少数工业城市。
解析:(1)据材料可知,俄国工业发展进程加速的原因包括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2)从材料二及材料三可知,俄国无产阶级分布的特点是在大城市中,工厂里的工人人数日益增加;工人的反抗斗争的特点是展开反对资本家和反对政府的共同斗争。
(3)综上探究,俄国工业化进程的特点是行业与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工业、运输业等,主要分布于少数工业城市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单元质检卷(A卷+B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