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先秦时期,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可分为三类:礼、乐为一类,培养行为举止和道德情操;书、数为一类,注重获取知识并能够运用于日常生活;“射”“御”为一类,注重身体健康。据此可知,当时的教育( )
A.突出人际关系的和谐 B.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C.肯定平民的主体地位 D.强调德育的先导性
2.唐代负责文化教育的部门是多机构并存的,下表所示机构组织反映了当时( )
主管上级 机构 职能 来源
尚书省(六部) 礼部 文化教育的政令和制度 北周始设
内侍省(九寺) 太常寺 具体的祭祀和乐舞 秦九卿演变而来
鸿胪寺 接待宾客和丧葬仪制
(五监) 国子监 学校管理,最高学府 汉太学演变而来
A.政务与事务有一定分工 B.分权制衡为其设置初衷
C.制度设计主张因循守旧 D.中央集权得到适当加强
3.按宋制,州试合格者为举人,方有资格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下表为宋代全国州试拟录举人限定比率表。
年份 1009 1067 1156 1275
比率(拟录举人总名额/近几届州试考生平均人数) 50% 15% 1% 0.5%
据上表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程度逐渐加强 B.地方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C.人才选拔机制日益保守 D.国家文化政策趋于宽松
4.罗仲辉《印刷史话》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饿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 B.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C.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 D.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
5.1858年11月,孔融在上海的翻译出版机构墨海书馆印书房见到用牛拖拉机器印刷,于是作诗云:“车翻墨海转轮圆,百种奇编宇内传;忙煞老牛混未解,不耕禾陇耕书田。”该诗描述的现象( )
A.揭示出传统印刷业的落后 B.有助于近代价值观念传播
C.表明大众报业已开始出现 D.凸显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6.1901年,敏锐的书商们将厚重的史籍简化、重组,介绍西方历史的“史书”成为市场的“畅销书”,颇受应举“策论”士子的欢迎。据此推测介绍西方历史的“史书”畅销的原因是( )
A.近代新式教育推行 B.史学价值得到重估
C.人才选拔机制调整 D.学习西方获得认同
7.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中指出学堂分为初等和高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毕业生授予生员功名。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政府废除了科举制 B.近代教育事业起步 C.新旧教育体制并存 D.完全确立近代学制
8.1904年,清廷颁布癸卯学制,商务印书馆旋即出版“最新教科书”。最新教科书借鉴日本教科书的体例,在国内首次按课程门类分级分册编写,并配套出版分科分级“教授法”,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套成功的新式教科书,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教科书的发端。这表明,商务印书馆( )
A.重视国民科学知识教育 B.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
C.是清朝维护统治的工具 D.肩负了开启民智的时代使命
9.如图《体操器具》刊登于1913年《儿童教育画》,用体操器械哑铃9只和球杆14支搭成五色旗和九角旗。该图隐喻的主题应是( )
A.袁世凯走上复辟帝制的道路 B.新文化运动得到民众积极响应
C.军阀割据造成政治分崩离析 D.强身健体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10.1949年,我国人口文盲率达80%以上,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镇基本扫除文盲,1998年成人文盲率降到15%以下,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通过了国家“普九”,义务教育实至名归。这说明( )
A.现代教育成果显著 B.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备
C.国民综合素质提升 D.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
11.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
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 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
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 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
12.表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部分措施。这些做法立足于( )
时间 措施
1954年 颁布“海牙公约”及其协定书和实施条例,首次提出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
1965年 成立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起初有25个国家参加,截至2019年已扩大到107个国家)。
1972年 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清晰界定了缔约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A.促进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需要 B.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的
C.满足冷战背景下世界和平的诉求 D.顺应全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3.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次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下图为世界遗产标志,中间的方形代表人类的创造物,外围圆圈代表自然。据此可知文化和自然遗产( )
A.内含相同的社会价值 B.得到各国的有效保护
C.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D.逐渐摆脱了民族属性
14.20世纪以来,英国政府依法设立负责决策咨询服务、资金赠予的国家乡村机构,授权国家信托和乡村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基于国家利益从事传统村落资产的收购、保护和开发工作,进而最大程度地调动了社会各阶层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和愿景。英国的这一做法( )
A.提升了公众对遗产保护的认可度 B.强调文化遗产完整性真实性
C.保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多样性 D.注重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
15.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制作儿童类应用程序“皇帝的一天”,带领儿童了解清代宫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携手百度启动“百度AI秦始皇兵马俑复原工程”、游客通过手机百度AR功能扫描相关触发物就可以“唤醒”秦始皇帝陵下沉睡的秦兵马俑军团。这说明( )
A.博物馆具有科学研究的职能 B.人工智能改变了生产方式
C.信息技术促进文化遗产保护 D.博物馆担负文化传播使命
16.8月7日,在2022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话会上,宣布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经过700年的城市发展建设,如今中轴线串起了3处世界遗产、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4处各级文物。可见“中轴线”( )
A.是古代君主专制强化产物 B.承载了中华历史文化
C.是北京城独有的都城模式 D.始建于明朱棣的迁都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两汉统治的四百余年间,蹴鞠等运动项目得到了广泛的流行与传播。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名为《蹴鞠》的新书,共计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蹴鞠专业书籍,也是世界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当时的蹴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多流行于军队;另一种是以娱乐、表演为主的非对抗性的蹴鞠,主要流行于民间和宫廷。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中多次见到蹴鞠的图像,如河南省南阳出土的《击鼓蹴鞠图》,从其形象来看两人是边击鼓边蹴鞠。值得注意的是,汉画像石的蹴鞠图中,蹴鞠者的形象有男有女。东汉时期的李尤在《鞠城铭》中讲述了汉代藏鞠的场地、球具、队长、裁判、比赛规则、比赛道德等问题,是今天研究汉代藏鞠运动的重要資料。
——摘编自杨绍华《汉唐时期河洛体育文化研究》
材料二:谭嗣同认为汉宋士人和学派之“任侠”精神是“依仁蹈义,舍命不渝”,应予以继承和弘扬,只有弘扬尚武之风、武侠之风、体育之风,民才自强、国将不衰。他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于“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他还主张“废缠足”、兴办“女学”,使妇女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接受教育、参与体育的权力。
——摘编自戴伟宇《中国近代思想家谭嗣同体育思想考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藏鞠运动发展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谭嗣同的体育思想并简述其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
1930年 历史学家贾逸君编写了《中国国耻地理》一书,对日本在华租借地、割让地以及满洲问题大书特写,希望国人“共谋挽救之策”。
1931年 教育部通令各级学校每周“专讲”日本侵华历史数小时,重视“本国历史地理”,增强学生救国雪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1933年 中华书局出版的《小学地理课本教学法》要求儿童制作“割让地图”“租借地表”,鼓励学生拟定“收回割让租借地的计划书”。
1936年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拍摄国难教育卡通片《五十六痛史》,片中通过地图对国土沦陷后的严峻形势进行了直观形象展示。
1937年 北平民众教育馆则在明耻楼展示中华国耻地图,同时对“国耻时间、起因及损失”加以略述,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摘编自熊斌《近代中国的国耻地理教育》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耻地理教
育加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的历史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货运铁路。1877年,为保障北洋海军、轮船招商局和天津机器局的煤炭需求,开滦矿务局计划修建铁路承担煤炭运输工作。此计划因守旧官员施压下被清政府撤销,直到次年复请修建才获准。开始曾用驴马拖拽,后改机车曳引。1885年,迫于中法战争的失败,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并以“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教”,兼管铁路事务。1886年李鸿章奏准把唐胥铁路延展到芦台并计划与津沽铁路连接,同时向北展筑到山海关。这一计划,在巩固海防和东北边防的名义下,获得了批准。
——摘编自金世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材料二 津浦铁路是由天津通往南京浦口的铁路干线,是旧中国铁路最为华彩的篇章。
津浦(津镇)铁路修建大事记
1898年 容闳请修津镇铁路获得清政府批准。德国因美国资本参与该线途经山东,阻拦铁路修建。英国认为沙俄资本支持的芦汉铁路威胁其长江流域势力范围,要求清政府给予津镇铁路贷款权作为补偿。
1899年 在英德利益妥协下,共同出资与中方签订《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借款定为740万英镑,年息5厘,借款期50年。
1900年 义和团运动在华北兴起,筑路一事遭到当地民众反抗,正式合同各方都未再过问。
1903年 英德要求与清政府“速行商妥”正式合同签订,清政府一直以拖延方式回应。
1905年 收回利权运动和各省商办铁路运动蓬勃展开,直隶、山东、江苏三省绅商要求废除借款自行筹款修建津镇铁路。
1907年 清政府批准自筹款项修建津镇铁路,英德两国获悉后以“妨碍邦交”为名向清政府提出诘问。后经各方谈判,三省以厘税做担保向英德借款,但办路“一切之权全归中国国家办理。”
1908年 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6月正式开工修建。
——整理自金世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材料三 唐胥铁路起点“唐山铁路遗址(现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与津浦铁路分别在2018年和2019年入选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据《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天津附近铁路得以修建的契机和阻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在铁路修建过程中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新变化?分析造成铁路修建过程曲折的原因。
(3)综上所述,分析唐胥铁路与津浦铁路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理由。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物说史,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以下是该展览展出的其中八件文物: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
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
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
4 毛里求斯“殖民地银行纸币” 1839年在英国伦敦印刷,在其殖民地毛里求斯发行。
5 皇家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 制作于1800年,因1831年随小猎犬号航行而声名远播。达尔文就是搭乘这艘船环游了世界。
6 美国大选徽章 1868年铁质的美国总统大选徽章。
7 俄国革命瓷盘 1921年制作,为庆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8 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 中国深圳生产于2010年的太阳能充电电灯。
请以布展方身份选取2—3件文物,设计主题展厅。(要求:明确提炼一个主题,写出文物序号,阐释理由,史论结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礼、乐为一类,培养行为举止和道德情操;书、数为一类,注重获取知识并能够运用于日常生活;‘射’御为一类,注重身体健康”可知,先秦时期的教育不但注重培养人的道德情操,还教给人们运用知识的能力,且还关注人们的身体健康,可见当时的教育是非常关注人的全面发展,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如何与人相处之道,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平民是否在社会中占据主体地位,排除C项;材料中只是就教育内容进行分类,并没有排出先后顺序,排除D项。故选:B。
2.答案:A
解析:尚书省重政务,九寺五监重事务,具有一定的分工,故答案选A。材料中的机构有分权而无制衡,均统属于皇权,排除B:表格体现的是唐代的制度革新,而非因循守旧,排除C;中央集权侧重地方制度分析,而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机构的设置,更多体现的是皇帝集权范畴,排除D。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宋代全国州试拟录举人限定比率表”数据可知,1009—1275年通过地方州试录取为举人的比率大幅降低,据表中的信息“比率(拟录举人总名额/近几届州试考生平均人数)”可知,比率降低是因为州试考生人数大幅增加,导致地方考试竞争日益激烈,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可知,唐朝以后私学进一步发展,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而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宋代的学校教育推动了当时的人才培养,使更多人能够接受教育并参加地方州试,从而降低了录取比率,因此据表可得,宋代地方教育事业迅速发展,B项正确:地方州试录取率降低是因为竞争激烈,录取率降低并不代表地方权力削弱,因而无法证明“中央集权程度逐渐加强”,排除A项;地方州试录取率降低是因为考试人数增加,竞争激烈,与选拔机制无关,并且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科举制度日益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并不保守,排除C项;宋代的国家文化政策的确较为宽松,但材料表格信息仅显示地方州试录取比率,不涉及当时的国家政策,无法体现国家文化政策是否宽松,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材料不能体现“活字印刷”,故排除A。题干未体现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故排除B。依据材料“瘟疫饥饿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故C正确。依据材料“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D。
5.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上海的翻译出版机构用牛拖拉机器印刷,提高了印刷效率,有助于近代价值观念传播,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断传统印刷业的落后,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印刷,而非报业,排除C项;民族工业诞生在19世纪60—70年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书商和士子皆关注介绍西方历史的书,结合1901年清末新政的史实,可推测书商与士子并非主动关注西方历史,而是为了应对科考政策的调整,以求盈利或考取功名,C项正确; 由材料可知畅销书的购买者是“应举‘策论’的士子”,说明材料中的现象受科举的影响,不是因为新式教育的推行,排除A项; 材料主旨强调科考政策调整引发西方史书畅销,并非史学价值的重估,排除B项; 学习西方获得认同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了清末新政,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清末新政,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堂分为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体现了新教育体制的特点;“授予举人功名”“授予生员功名”说明当时科举制仍然存在,体现了旧教育体制,所以材料表明新旧教育体制并存,C项正确;1903年清政府尚未废除科举制,排除A项;中国的近代教育事业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已开始,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完全确立近代学制,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
8.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清政府刚颁布最新的学制,商务印书馆就能根据最新学制内容编写出最新的教科书。而癸卯学制的一些内容借鉴了西方近代的教育内容,最新的教科书也能体现近代教育的内容,教科书是面向全国适龄孩子的书籍,可知这有利于开启民智,所以说商务印书馆肩负了开启民智的时代使命,D项正确;材料中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是包含近代教育的一些内容,没有重点强调科学知识,不能说重视国民科学知识教育,排除A项;根据所学洋务运动就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商务印书馆编写有近代教育内容的教材以有利于国民民智的开启,不涉及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排除C项。故选:D。
9.答案:D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49年,我国人口文盲率达80%以上,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镇基本扫除文盲1998年成人文盲率降到15%以下,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通过了国家普九,义务教育实至名归”,可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高等教育,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教育,未体现国民综合素质提升,排除C项;材料与政治民主化进程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政务院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工作时间做工间操;国家体委也推行中小学生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无论工间操和广播体操都有利于加强锻炼,增强民众体质,D项正确;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加强锻炼,目的是更好地工作和学习,因此政府的目的不是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政府机关和学校,“社会各行业”的说法绝对,且材料中的工间操和广播体操不属于竞技体育,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政务院和国家体委对锻炼的重视,没有体现民众的态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部分措施”可知通过签订条约等行为是要促进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A 项正确; 材料的主旨是文化遗产的保护,材料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无关,排除B项; 冷战背景下的世界充斥着冷战与热战,排除C项;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当今时代主题,排除D 项。 故选A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中间的方形代表人类的创造物,外围圆圈代表自然,这反映出文化和自然遗产相互依存,C项正确;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社会价值不尽相同,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反映出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了各国的有效保护,说法绝对,排除B项;强调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并不能说明其摆脱了民族属性,排除D项。
14.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设立了专门机构并授权社会组织进行传统村落资产的收购、保护和开发,并最大程度调动了社会各阶层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和愿景,可见英国政府的这一举措有力地促进了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并进而提升了民众的认可度,A项正确,村落并未涉及文化遗产本身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排除B项;英国政府这一做法提升了公众对遗产保护的认可度,并没有涉及保护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排除C项;材料中英国政府的做法侧重于对遗产的保护进行宣传和社会动员,并不是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博物馆借助人工智能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具有国民教育、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科普而非科学研究,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人工智能改变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播方式,与社会生产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为图书馆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与文化遗产保护无关,故C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经过700年的城市发展建设,如今中轴线串起了3处世界遗产、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4处各级文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这座城市历史悠久,承载了中华历史文化,B项正确;A项与北京无关,排除A项;中国历史上很多都城都有中轴线,排除C项;北京始建于金代,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1)特点:蹴鞠运动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出现了专业的蹴鞠著述;兼具表演与比赛两种形式;汉代蹴鞠运动有女性参与;藏鞠规范化。
兴盛的原因:汉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宽松尚武的社会环境。
(2)思想:提倡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同时吸收西方体育思想;倡导男女在体育上平等;将体育活动与救亡图存结合。
意义:有利于改善国民体质;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交融,推动体育近代化;有助于解放国民思想,推动社会发展。
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蹴鞠等运动项目得到了广泛的流行与传播”得出蹴鞠运动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据材料“有人写了一部名为《蹴鞠》的新书,共计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蹴鞠专业书籍”得出出现了专业的蹴鞠著述:据材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对抗性比赛为主的蹴鞠,…另一种是以娱乐、表演为主的非对抗性的蹴鞠”得出兼具表演与比赛两种形式;据材料“蹴鞠者的形象有男有女”得出汉代蹴鞠运动有女性参与;据材料“在《鞠城铭》中讲述了汉代蹴鞠的场地、球具、队长、裁判、比赛规则、比赛道德等问题”得出蹴鞠规范化。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经济和文化等角度分析,经济方面,汉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为蹴鞠运动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宽松尚武的社会环境是蹴鞠运动发展的文化背景。
第(2)题,第一小问思想,据材料“弘扬尚武之风、武侠之风、体育之风”得出提倡传承传统体育文化;据材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得出吸收西方体育思想;据材料“使妇女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接受教育、参与体育的权力”得出倡导女在体育上平等;据材料“以体育兴国强民”得出将体育活动与救亡图存结合。
第二小问意义,对照谭嗣同的体育思想逐条阐述其意义。谭嗣同提倡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同时吸收西方体育思想,有利于改善国民体质,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交融,推动体育近代化;谭嗣同倡导男女在体育上平等,将体育活动与救亡图存结合,有助于解放国民思想,推动社会发展。
18.答案:(1)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政府与民间相结合;教育对象不断扩大。
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国民政府推动;各界爱国人士的倡导。
(2)意义: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捍卫领土完整、洗雪百年屈辱提供了精神动力。
19.答案:(1)契机:洋务运动在天津的开展;洋务企业与北洋海军对煤矿物资的需求增加;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对海防与东北边防的重视;近代天津开埠通商后军事与经济地位的提升。阻力:守旧官员的阻挠;落后观念的制约。
(2)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原因:甲午战后列强在划分势力范围上的矛盾;义和团运动的高涨;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民间力量(开明士绅)以及清政府一定程度上对铁路主权的维护。
(3)理由:在中国交通发展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影响力,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传承和发展城市文化;发挥育人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第一问结合天津附近铁路得以修建的契机和阻力分析;第二问结合铁路修建过程中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新变化分析;第三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20.答案:示例1
主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展。
序号:1,2,4
理由: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西欧进行的早期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英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总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利于世界联系的加强,也造成了被殖民地区的苦难。
示例2
主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序号:3,5,8
理由:复式显微镜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进一步打击了天主教会。精密计时仪器(工业革命)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日常生活的便利。太阳能灯具(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新能源。
总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该大力发展科技。
示例3
主题:世界民主政治的进步。
序号:1,6,7
理由: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美国等陆续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但由于各国资本主义水平和历史传统的差异,它们的政体形式也不同。同时,工人阶级也随之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总结:这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也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依据题干要求,选取2—3件文物,设计主题展厅。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主要涉及了近代以来的政治、经济、世界联系加强等主题,然后结合表格中的文物,结合相关知识说明理由,如主题一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展。选取的文物是1、2、4,然后结合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分析理由,最后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双重影响进行总结。又如主题二是世界民主政治的进步。选取的文物是1、6、7,然后结合英美等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及其原因以及十月革命及其影响说明理由,最后结合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进行总结。也可从其他方面选取主题,如科技进步不断促进社会的发展,然后在表格中选取文物,结合相关知识说明理由,最后得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