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1.公历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它将一年分为三季(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全年12个月,另加5天在年尾,为节日。古代埃及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总结尼罗河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2.古埃及的奥西里斯崇拜以正义和来世观念为核心,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这一变化有利于( )
A.宣扬君权神授思想 B.强化社会等级观念
C.维护国家秩序稳定 D.促进人文意识觉醒
3.古代两河流域先后留下了以下法律文书,如《乌尔那穆法典》(约公元前2100年)、《里皮特伊什塔尔法典》(约公元前1930年)、《汉谟拉比法典》(约公元前1750年)、《中亚述法典》(约公元前1076年)、“中亚述王家敕令”(约公元前1076年)。据此可知,当时的两河流域( )
A.以法律为重要治理工具 B.依法治国理念源远流长
C.深受西方罗马法的影响 D.封建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4.下表是《汉谟拉比法典》的部分条款。据此可知,这些法律条文( )
条目 内容
第55条 自由民开启其渠,不慎而使水淹其邻人之田,则彼应按照邻区之例,以谷为偿
第56条 自由民放水,水淹其邻人业已播种之田,则彼应按一布耳凡十库鲁之额,赔偿谷物
A.对自由民的处理较为宽松 B.说明古巴比伦经济以农耕为主
C.旨在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D.注重规范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租用一头牛,租期为1年,他应该将‘拉犁臂’公牛的租金4石大麦称出。他要向牛的主人称出3石大麦作为‘拉两边’的公牛的租金。”这说明( )
A.古巴比伦农耕经济普遍 B.该规定加剧了社会矛盾
C.两河流域商业贸易繁荣 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6.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之间是这种文字的早期阶段,只被少量使用。公元前2600年左右,此类文字的使用量增加。公元前500年左右,该类型的文字成了西亚大部分地区通用的商业交往媒介。古人用这种文字( )
A.书写了克里特文明的辉煌 B.记录了种姓制度的缘起
C.写出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D.记载了马其顿帝国东征
7.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图是某学者整理的埃及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的演变对照表。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希腊是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 B.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的鼻祖
C.西方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古罗马 D.埃及文化是对古希腊文化的借鉴
8.柏拉图认为政府的所作所为就必须“避开群众的关注和批评”,正义的政府只能是非公共性的政府,因为公共性只会“众说纷纭什么也决定不了”,只要为了国家利益完全可以向人们说谎。柏拉图的这一观点( )
A.批判了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对直接民主的弊端进行一定反思
C.强调公共权力应摆脱制约 D.意在协调专制与民主之间的关系
9.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制和寡头制的真正区别不在于人数的多与少,而在于贫富的差异;民主制是穷人执政,寡头制是富人执政。据此可推知他( )
A.推崇无政府主义管理 B.反对实行城邦民主制
C.主张实行代议民主制 D.倾向于中产阶级执政
10.为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当时有人这样评价:“有了《十二铜表法》,对习惯法的理解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主要强调的是《十二铜表法》( )
A.促进罗马帝国空前繁荣 B.限制了贵族权力的滥用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形成 D.加速了奴隶制度的衰落
11.早期的美洲国家都会任命掌管物品清单的官员清点国家储藏食物和其他资源的大型仓库,在这一过程中,美洲地区包括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分别出现了文字系统。材料意在说明( )
A.早期国家形成中产生了文字 B.文字的出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C.农耕文明推动了文字的产生 D.文字的产生适应了国家管理的需要
12.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
13.阿拉伯人在数学方面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的数学家,他汲取和综合了古巴比伦和印度数学论著的成果,促进了数学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他的《积分和方程计算》(后更名为《代数学》),直到16世纪一直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
A.反映了东西方的文化冲突 B.成为欧洲代数学的源头
C.促进世界文明交融和发展 D.直接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14.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无视欧洲人创造古希腊—罗马—拜占庭文化的作用和在近代欧洲文化启蒙、文艺复兴与产业革命时期对全人类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是何等荒谬;那么,无视东方各民族人民—中国人……以及阿拉伯人对古代和中世纪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也同样是荒谬的。该学者的主张( )
A.折射出世界各民族开放的对外政策 B.旨在以国际的视野来看待人类文明
C.印证了古代亚欧统治疆域不断扩大 D.肯定人类文明在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15.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法隆寺有48座佛教建筑,它们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即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这说明( )
A.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 B.法隆寺是日本神道文化的代表
C.日本佛教建筑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D.法隆寺由日本政府为鉴真所建
16.中国科举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朝鲜王朝时以进士之试增长童稚辞气,不可不立,便推动设立进士科,以诗赋试之,并规定25岁以下才能参加,获得进士身份后,才可准备更高一级的考试。由此可知,朝鲜王朝的科举考试( )
A.核心内容是考查诗词歌赋能力 B.促进中朝两国的友好交往
C.在仿效中国同时具有本土特征 D.得到了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已不断对“美”进行探索和追寻。柏拉图说:“我们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在柏拉图看来,实现美的途径就是艺术,就是通过音乐、舞蹈和美术等艺术形式,通过对美的模仿以获得美感,从而实现美育的功能。
——摘编自秦宾、刘忠伟《古希腊“三贤”美育思想概论》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周礼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因此,孔子提出以“仁”释“礼”的策略。他认为,通过对人们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的培养可以使仁爱精神广泛传播,因为美具有感人心、动人情、启人怀、移人性的功能,无论是对于政治还是社会环境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儒家学派认为,诗歌、音乐等都可以起到陶冶人情志的作用,将人塑造为具有完美人格的人。儒家美育对于传统美育绝不是简单的概括和总结,其重要性在于创立了独特的美育思想理论体系,并将之付诸实践,为当时的社会做了突出贡献。儒家美育思想的理论完整、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在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都发挥了作用。
——摘编自聂苏《先秦儒家美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美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美育思想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育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征服希腊之后,希腊的文艺和科学作品传入罗马。但是,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喜欢思辨、富于创造性,而是比较注重实用。罗马农学的成就非常突出,既总结了意大利的农业经验,又吸收了希腊和迦太基的成就。医学家盖伦的著述颇丰,在西方长期被奉为经典。皇帝和贵族竞相兴建宏伟建筑和公共设施,以显示皇权的威严浩大和帝国的繁荣强盛。罗马的建筑采用希腊的营造法,对后世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除此之外,罗马在哲学、文学、史学、法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中古早期的动乱在毁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文化。这时的教育和文化知识为人数不多的教士所垄断。教会学校教授的内容是源自古典文化的“七艺”,但教会并不热衷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学术活动集中在为读通《圣经》而进行的繁琐考证上。当时的哲学和神学是二位一体,完全脱离实际经验,被称为“经院哲学”,许多哲学家沉迷在炼金术和星象学之中。建筑方面盛行哥特式教堂建筑物,高耸入云的教堂尖塔和透过彩色玻璃从高处射进教堂内部的阳光象征着教徒期望接近上帝并最终进入天堂的愿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罗马的文化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早期欧洲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爱琴海区域是阿拉伯文化、埃及文化以及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交汇处。可以说是亚非欧文化的加工厂。在希腊文明中,处处可见其他文化的影子。例如,古希腊一度没有文字,后来在吸收腓尼基的字母的基础上形成了希腊字母;古希腊建筑多以木头和泥石为建筑材料,后来学习埃及人以大理石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而古希腊的宗教神话和文学的根源,可以在西亚文化中找到。
——摘编自孙博《浅析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材料二: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推广波斯礼仪。他还鼓励马其频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领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摘编自人教版《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时期文化措施的目的及其产生的影响。
(3)综合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
仔细阅读材料,就“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情况,自报一个论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方,“英雄”一词最早见于古希腊文学作品,意为“保护者”或“防卫者”,指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半神”,拥有神的血统或被赋予一定的神性。他们大多是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例如《荷马史诗》中歌颂的英雄赫克托尔和阿喀琉斯,既拥有凡人之躯,又具备某些超自然的神性。到了中世纪,英雄富有宗教色彩。此外,欧洲四大英雄史诗《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尼伯龙根之歌》皆大力赞颂封建贵族英雄,弘扬其忠诚、勇敢等品质。
1840年,英国史学家兼文学家托马斯 卡莱尔在伦敦做了轰动一时的“英雄崇拜”演讲。他宣称, 人类既往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的历史。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人物,广义而言是开创者。他列出了六类英雄及代表人物(见下表),认为他们具有共同的品质,如英雄气概、独创精神、高尚品德等。 卡莱尔以此控诉当时社会的空虚和庸碌无为,批判制度的腐败,希望再次出现巨人般的英雄。
英雄分类 代表人物
神灵、先知英雄 奥丁(北欧神话中的众神之首)
诗人英雄 但丁、莎士比亚
教士英雄 马丁 路德
文人英雄(产生于印刷术普及之后) 卢梭、塞缪尔 约翰逊(18世纪英国文豪)
帝王英雄(产生于政治革命之后,非世袭君王) 克伦威尔 拿破仑
请结合材料,解读卡莱尔的“英雄观”。(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人为了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必须掌握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因此制定了太阳历,C项正确。总结尼罗河泛滥的规律亦是为了指导农业以合理安排农业生产,A项排除;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B项排除;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与题意不符,D项排除。
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埃及,奥西里斯崇拜,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这种信仰强调正义和来世观念,有利于底层大众安于现状,有利于维护国家秩序稳定,C项正确;“君权神授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根据材料“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可知,奥西里斯崇拜逐步扩展至普通大众,突破了社会等级的限制,排除B项;“人文意识”以人为中心,而奥西里斯崇拜以“神”为中心,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材料提及两河流域除了《汉谟拉比法典》,还有众多的法典,这说明当时两河流域的统治者以法律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A项正确;奴隶社会不存在依法治国理念,排除B项;罗马法此时尚未诞生,排除C项;当时是奴隶社会,封建法律体系还没有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在处理水淹邻人田地问题上,区分了故意和无意,处理结果也有轻重的不同,这是对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一种调整、规范,D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无法得出对自由民的处理是否宽松,排除A项;仅通过材料无法得出古巴比伦经济以农耕为主,排除B项;法律制定的根本意图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巴比伦时期耕牛租赁比较盛行,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对耕牛租赁的规范也比较全面,适应了古巴比伦自给自足、规模有限的小农经济发展需要,可见古巴比伦农耕经济普遍,A项正确;该规定一方面减轻农民喂养耕牛的负担,另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小农在繁忙时的生产压力,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发展中牲畜租赁情况,不能说明商业繁荣,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使用新的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C
解析:从材料看到,此种文字指的是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这种文字曾书写过目前所知全世界最早的史诗,因此C项正确。A项“克里特文明”的说法不合史实,排除;B项“种姓制度”属于印度,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7.答案:B
解析:根据埃及象形文字与字母文字的演变对照表,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埃及象形文字是字母文字形成和发展的源头,B项正确,C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该学者认为腓尼基是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文字的演变,而非文化,排除D项。故选:B。
8.答案:B
解析: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根据材料“避开群众的关注和批评”“众说纷纭什么也决定不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拉图时期,雅典直接民主弊端显露,广泛的直接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政治理性,不利于决策的正义性和有效性,因此需要政府在一定情况下成为“非民主制”政府,由贤人领导做出决策,故B项正确。柏拉图只是对直接民主的弊端进行反思,而非批判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故排除A项;C项材料未反映出,故排除;柏拉图的目的是克服民主的弊端,而非协调专制与民主的关系,故排除D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认为民主制是穷人执政,寡头制是富人执政,两者都存在某些不足,他更倾向于一种更平衡、更广泛的统治基础,这与中产阶级执政的理念有一定的契合度,D项正确;无政府主义目的在于废除政府当局与所有的政府管理机构,材料中未涉及与此相关的信息,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完全反对民主制,而是在特定条件下认为其有优点,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出亚里士多德是否主张代议民主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当时有人这样评价:‘有了《十二铜表法》,对习惯法的理解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及所学知识,可得知这主要强调的是《十二铜表法》作为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对习惯法的理解有文可依,而不是任由贵族解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权力的滥用,B项正确;此时罗马还没有进入帝国时代,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对习惯法的理解不是任由贵族解读,而不是强调民主政治的形成,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十二铜表法》不会加速奴隶制度的衰落,罗马仍是奴隶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早期的美洲国家都会任命掌管物品清单的官员清点国家储藏食物和其他资源的大型仓库,在这一过程中,美洲地区包括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分别出现了文字系统。”可知,材料说明文字系统是国家为满足管理政府资源的需要而出现的,即适应了国家管理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字产生的原因,A项表述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排除A项;文字的出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是文字产生的影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农耕文明”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B
解析:材料重点强调阿拉伯文化“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意在说明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欧洲文明不是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排除A项;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的说法表述错误,排除C项;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使者在材料中虽有涉及,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
13.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汲取和综合了古巴比伦和印度数学论著的成果,促进了数学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其中古巴比伦是西亚文明,印度属于南亚文明,属于东方文化,根据材料“直到16世纪一直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可知深刻影响欧洲,可见阿拉伯文化促进世界文明交融和发展,C项正确;数学成果的传播属于和平交流的范畴,并未发生碰撞冲突,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文化成为欧洲代数学的源头,排除B项;“直接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夸大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说法夸张,排除D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无视欧洲人创造古希腊-罗马-拜占庭文化的作用和在近代欧洲文化启蒙、文艺复兴与产业革命时期对全人类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是何等荒谬……以及阿拉伯人对古代和中世纪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也同样是荒谬的”可知,该学者肯定了古代欧洲人和亚洲人创造的文明的积极作用,D项正确;世界各民族开明的对外政策不符合史实,且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主旨不是以国际视野来看待人类文明,而是肯定人类文明及其积极作用,排除B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范围的扩大,不代表统治范围的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C
解析:题干强调了法隆寺“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也就是体现了日本佛教建筑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C项正确。法隆寺的建造说明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受到中国文化影响,但不能说明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A项错误;法隆寺是日本佛教文化的代表,B项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法隆寺的兴建与鉴真的关系,D项错误。
1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王朝学习中国科举选官的同时,推迟进士科的考试年龄,并在进士科后设立更高一级的考试等,反映出朝鲜王朝的科举考试在仿效中国同时具有本土特征,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诗词歌赋能力是朝鲜科举考试的核心内容,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科举考试与中朝友好交往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不足以说明朝鲜的历代统治者重视科举考试,排除D项。故选:C。
17.答案:(1)主要内容:①突出自然美的价值;②强调营造美学教育的社会环境;③将艺术作为实现美育的途径。
影响:①有利于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完善;②推动了古希腊公民素质的提升;③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①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涵;②有利于培养仁爱精神,规范社会秩序;③有助于人们道德情操的陶冶;④创立了独特的美育思想理论体系;⑤对古代封建伦理道德产生重要影响。
(3)①是文化教育和综合性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②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和艺术能力;③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维护社会环境稳定;④有助于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
18.答案:(1)特征:高度繁荣,全面发展;既继承传统文化,又吸收外来文化;注重实用;影响深远。
(2)特点:遭到战争的破坏而陷入停滞;文化教育被教会垄断;文化的神学色彩浓厚;侧重为《圣经》考证,脱离实际。
原因: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以及中古早期的战争严重破坏了文化;经济的破坏和长期落后;基督教势力的膨胀;世俗政权的衰弱。
解析:(1)本题考查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需结合“罗马征服希腊之后,希腊的文艺和科学作品传入罗马。但是,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喜欢思辨、富于创造性,而是比较注重实用。罗马农学的成就非常突出,既总结了意大利的农业经验,又吸收了希腊和迦太基的成就”“罗马人不像希腊人那样喜欢思辨、富于创造性,而是比较注重实用”“罗马农学的成就非常突出”“医学家盖伦的著述颇丰,在西方长期被奉为经典”“除此之外,罗马在哲学、文学、史学、法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医学家盖伦的著述颇丰,在西方长期被奉为经典”来解答。
(2)本题考查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需结合“中古早期的动乱在毁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文化”“这时的教育和文化知识为人数不多的教士所垄断”“教会并不热衷于在学理上和精神上理解古典文化,学术活动集中在为读通《圣经》而进行的烦琐考证上”“中古早期的动乱在毁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文化”来解答。
19.答案:(1)特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包容性强)。
(2)目的:维护帝国统治;缓和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展示政权合法性与正统性的需要。
影响:扩大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与管理,维护了帝国的稳定;为东西方各民族间的语言沟通、风俗习惯的相互适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认识:要注意传承与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要注重吸纳其他先进文化,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爱琴海区域是阿拉伯文化、埃及文化以及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交汇处,可以说是亚非欧文化的加工厂”可知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包容性强)。
(2)目的:结合亚历山大文化措施的出发点可知维护帝国统治;缓和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展示政权合法性与正统性的需要。影响:从政治、文明交流等方面分析,可知扩大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与管理,维护了帝国的稳定;为东西方各民族间的语言沟通、风俗习惯的相互适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认识:结合所学文化传承相关知识可知要注意传承与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要注重吸纳其他先进文化,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答案:卡莱尔的英雄观继承了西方古代、中世纪以来的英雄崇拜传统,歌颂英雄的军事功勋、勇敢品质及牺牲精神。同时他拓宽了“英雄”的范围,从贵族扩大到平民阶层,从政治、军事领域扩大到社会其他领域。卡莱尔的英雄观深受欧洲社会变革的影响。随着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改变。经过18、19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欧美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巨大变化,实现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卡莱尔肯定了欧洲历史转折时期各领域、各阶层的杰出人物,如文化领域的但丁、莎士比亚,宗教改革领域的马丁?路德,启蒙运动时期的卢梭、约翰逊,政治领域的克伦威尔、拿破仑等,他们都被卡莱尔视为新的英雄。卡莱尔的英雄观肯定了英雄人物的历史贡献,确立了新的标准,丰富了英雄的内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卡莱尔的英雄观切中时弊,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批判,回应了时代的要求。但是,他过分夸大了英雄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辩证地认识他的英雄观。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式试题,充分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论述时要对卡莱尔的英雄观形成的背景、现实影响进行分析,同时要从唯物史观出发,看到卡莱尔的英雄观存在的不足,客观辩证地对其进行评价。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2)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2025届高考历史大单元专题训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