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下期中考试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48分)
1.(本题3分)《左传》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墨子》亦载:“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下列选项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问鼎中原
B.春秋鼎盛
C.钟鸣鼎食
D.一言九鼎
2.(本题3分)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以郑国攻占许国,并与鲁国自行交换许国的田地等事件为借口,正式宣布剥夺郑庄公"左卿士"的职位。郑庄公就此不再朝觐周桓王。周桓王亲率周、陈、蔡、卫四国联军前来讨伐郑国。这反映出当时( )
A.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的遗存 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特点 D.周制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本题3分)《论语·乡党篇》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怎么样,而是首先问伤人没有。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思想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4.(本题3分)韩非认为“刑”不能过度,提倡“明主治吏不治民”;《吕氏春秋》主张秦要“兼儒道、合名法”;荀子预言,秦若不能“力术止,义术行”,其命运将“不及远矣”。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
A.中央集权制度缺少社会基础 B.治国思想的缺陷促使其速亡
C.三教合一趋势已经初步显现 D.文化专制政策实施的必然性
5.(本题3分)据文献记载,楚人是殷人的后裔,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其创始君主是熊绎。《史记·楚世家》曾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据此可知,西周初期
A.构建了大一统王朝的国家制度
B.分封了异姓诸侯以拓展疆域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确立了君主独尊的集权意识
6.(本题3分)明清时期不少地区出现了永佃制,即许多地主迁居城镇从事工商业,无法直接经营土地,把土地租给佃农后,佃农有相对的退佃、转租或者典卖佃权的自由。在法律和实际生活中,佃农和田主“平等相称”,田主不得随意役使佃客抬轿,佃户对田主只行“以少事长”之礼。由此可见,永佃制的出现
A.瓦解了农村的封建生产关系 B.使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松弛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D.标志资本主义租佃关系产生
7.(本题3分)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主张在中央实行“议郎”制度,要求以府县为范围,约每十万户中公举一个有学识有才能的“士”充当“议郎”,这些“议郎”不仅可备皇帝顾问,而且还可以“上驳诏书,下达民词”。康有为这一主张
A.沿袭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理念 B.奠定了百日维新的思想基础
C.借鉴了西方的“民主共和”理论 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8.(本题3分)曾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叶楚伧,在国民政府举行的北伐誓师七周年纪念会上演讲:“总理在北伐前,先尽力铲除粤中反动分子,打定基础,然后北伐。当时舆论均为之援助,现在中央尽力剿共,亦本此道理。”此番言论( )
A.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作辩护 B.表明国民党的处境艰难
C.发扬北伐精神鼓舞军民抗战士气 D.说明红军长征的迫切性
9.(本题3分)据《后汉书·和帝纪》和古罗马史家马塞林努斯的《地理学导论》记载,早在公元100年,马其顿商人梅斯就曾率领一支罗马商团来到中国的洛阳。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古代罗马帝国
A.海外商品贸易十分频繁 B.与汉代官方有直接往来 C.航海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D.商业范围已延伸至东亚
10.(本题3分)贞观元年唐太宗下了一道诏书,规定寡妇丧期已满者,要及时改嫁,鳏夫也要及时婚配。并且把诏令的实行结果作为考察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下诏,将合法婚龄降低到男子15岁、女子13岁。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A.人口增长慢于预期 B.社会福利体系初步建立
C.社会供养能力不足 D.妇女守节观念尚未产生
11.(本题3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天命”、“天道”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克己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剧变促使人们抛弃迷信思想
B.君权神授的思想受到极大冲击
C.时局变动促进了社会文化多元性
D.政治意识适应社会变革的现实
12.(本题3分)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九千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米、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的产生( )
A.呈现多元特征 B.以培植农作物标准
C.相互借鉴发展 D.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13.(本题3分)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当时一些欧洲人把武夷茶称为“中国茶”。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
时间 1684年 1689年 1701年
售价(荷兰盾/磅) 80 75 2.32
A.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B.价格革命来势汹汹
C.中国海禁政策的松弛 D.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14.(本题3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扎格鲁尔等民族主义者代表埃及要求英国废除殖民保护制度,让埃及独立。遭到拒绝后,他即组织“埃及代表团”,希望旁听巴黎和会,将独立要求诉诸国际社会,也未成功。这说明( )
A.扎格鲁尔等人采取的斗争策略失当 B.巴黎和会不涉及埃及问题
C.民族革命的高潮尚未到来 D.帝国主义是殖民统治的保护伞
15.(本题3分)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与列强谈判后颁布了一系列进出口新税则,将进出口税分为了7.5%到50%,共14级累进税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级的旧税率。这种变化使中国
A.政府财政大幅度增加
B.民族工业得到充分保护
C.关税自主得到了恢复
D.基本掌握海关行政管理权
16.(本题3分)从20 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被提上了联合国的议事日程。20 世纪70年代,联合国正式提出“发展权”的概念;1986 年又通过《发展权利宣言》,确定“发展权”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这反映出当今(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B.可持续发展理念被普遍接受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
17.(本题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元元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六军具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战车疾驰,兵车四奔,辎重满路,一万三千多辆。……越过“涿邪山”,跨过“安侯河”,登燕然山。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
——摘编自班固《燕然山铭》石刻译文
材料二 左宗棠率军击败阿古柏后,派官兵前往各城视察,发现“满营房屋久已掬为茂草”“满城倾圮,瓦砾荒凉”,官兵们“无营署可住,进退维谷,殊形狼狈”。……左宗棠于光绪三年(1877年)上奏光绪帝,提出:“新疆地段较远,他族通处,故土新归,治内治外,事同草创,非规模早定,废坠无自而”“天山南北两路,还隶版图,气象一新,中外群属,耳目诚及,此时早定大计。”“为新疆画久安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以求将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
——摘自《晚清新疆设省始末》等
(1)从史料载体的角度,写出材料一中《燕然山铭》石刻的史料类别,指出其记载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天子的王师”能“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求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的因素。根据材料一、二、从历史影响的角度,用一句话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
18.(本题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政府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最早是1896年选拔13名学生赴日留学。1899年各省派赴日本留学的已有一百多人。1903年留日中国学生达1300多人。1905一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的数量猛增到8000多人,留日热潮达到高峰。20世纪初的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从政治、文史、军事到理工、农、医,以至音乐、美术,应有尽有。他们通过创办报纸杂志、编译出版书籍等方式,把来自西方和日本的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经过自己的消化改造,再向留学生和国内知识青年广泛传播。
——摘编自王晓秋《二十世纪初为何出现留日热潮?》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高度关注苏联经济建设,甚至形成一股“苏联热”。显然,人们惊异于苏联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将其与停滞的中国经济相比较,钦羡之情油然而生。尤其是时人普遍将苏联经济的此种快速发展归功于计划经济体制,所以,苏联计划经济成为大家在报刊上讨论的焦点话题。
——摘编自阎书钦《1930年代国统区报刊对苏联经济建设的评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留日热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中国留日热潮的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苏联热”的原因。
19.(本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上,欧洲很长时期为国际经济政治中心,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中心地位开始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很多欧洲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对此扼腕叹息,无时不想恢复欧洲昔日的雄风,然而单凭一国之力量很难做到这一点,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国家很多精英的一种共识。但欧洲联合历经坎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算真正迈出重要的一步,开始于文化上有着共同起源的西欧国家。当然,在欧洲联合的过程中,美国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欧洲走向联合后,西欧国家尽管一直在争取实现对美国的“平等伙伴”地位,但二战后的形势使其无法在国际事务中彻
底摆脱美国的“阴影”。
材料二 反美主义是欧洲一种历史很悠久的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反美主义运动已崭露头角,但通常表现为单个国家中部分人的行为。二战后,在涉及与苏联阵营对抗的重大问题上,西欧始终是听命于美国,但这种状况并没有改变西欧与美国在本质上存在的竞争关系,也没有完全消除美国文化在很多欧洲人脑海中的“他者”形象。虽然,单个国家文化精英的反美主义依然是主体,但开始出现了西欧国家共同抵制美国的趋向。冷战结束后,激发欧洲反美主义的内外因素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随着美国文化以更猛烈的形式向外传播表现出加剧的趋势,在很多欧洲人的脑海中,美国依旧保持着负面形象,反美主义还会在欧洲这个古老的大陆延续下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晓德《反美主义与欧洲联合中认同的强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欧走向联合的背景,并分析西欧联合产生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洲反美主义兴起的原因。
三、论述题(共12分)
20.(本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这些优秀文化传统,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时于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这些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凝聚和整合,便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由于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就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鼎”意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春秋鼎盛鼎意为“正当、正在”,故B项错误;钟鸣鼎食中鼎意为“煮东西的器物”,是该字本意,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一言九鼎比喻说话力量很大,能起到很大作用,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首先明确材料中“鼎”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然后分析四个选项即可。
2.D
【详解】由“正式宣布剥夺郑庄公‘左卿士’的职位”“周桓王亲率周、陈、蔡、卫四国联军前来讨伐郑国”可知,郑国与鲁国交换许国田地以及不再朝觐周天子不符合西周礼乐制,同时也破坏了分封制;陈、蔡、卫等诸侯国遵从周天子命令讨伐郑国,遵从了礼乐制及分封制下有关诸侯义务的规定。这说明当时虽处于社会转型期,但西周的政治制度仍具较大影响力,D项正确;材料所述并非民主遗存,排除A项;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材料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特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材料孔子的行为反映了其重人轻马、以人为本的思想,符合其“仁者爱人”内涵。故答案为C项。材料仅涉及人与动物在孔子心中的地位,没有涉及人际关系与地位,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人的身份地位,无法得出B项说法,排除;D项说法材料无法体现,并且违背孔子“礼”的主张,排除。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秦若不能‘力术止,义术行’,其命运将‘不及远矣’。”及所学可知,秦朝采用极端手段治国,既违背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思想,也不符合吕不韦、荀子的治国主张,治国指导思想存在不足是秦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缺少社会基础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三教合一趋势已经初步显现”与秦朝的史实不符,魏晋时期三教合一的趋势初步显现,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秦朝的文化专制政策,不符合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殷人后裔熊绎在周成王时,被分封为楚国诸侯,说明西周初期为
拓展疆域分封了异姓诸侯,B项正确;直到秦朝时期,我国才构建了大一统王朝的国家制度,A项错误;西周初期并未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项错误;直到秦朝时期我国才确立了君主独尊的集权意识,D项错误。
6.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永佃制下,佃农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使得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松弛,选项B正确;选项A中的“瓦解”表述绝对,排除;永佃制并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C;中国古代的永佃制不属于资本主义性质,排除D。
7.D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公车上书中康有为主张实行西方的民主议会制度,这是资产阶级政治诉求的一种体现,故D项正确;康有为与洋务派无关,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而不是民主共和,排除C。
8.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国共对峙时期和抗战时期。据材料“当时舆论均为之援助,现在中央尽力剿共,亦本此道理。”,可以看出当时的国民政府在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时,仍然想着消灭中国共产党,是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作辩护,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对其政策的辩护,不能说明其处境状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民党对中共的围剿,并不是鼓舞士气抗战,排除C项;国民党为其政策的辩护,无法表明中共方面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据题干“早在公元100年,马其顿商人梅斯就曾率领一支罗马商团来到中国的洛阳。”联系所学知识,罗马在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后,当地商人有意向东,尝试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2世纪中前期,先后有三批来自罗马的商人分别分别从海路和陆路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故D选项正确;一支罗马商团来到中国不能说明海外贸易频繁,A选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商贸往来,不是官方的直接往来,B选项错误;题干未说明该商团是经海路还是陆路到达中国,无法反映古罗马帝国的航海技术,更无法反映其航海技术长期领先世界,C选项错误。
10.A
【详解】根据“规定寡妇丧期已满者,要及时改嫁,鳏夫也要及时婚配。并且把诏令的实行结果作为考察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开元二十二年唐玄宗下诏,将合法婚龄降低到男子15岁、女子13岁。”可得出政府积极鼓励生育,反映出当时的人口增长低于预期,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福利,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生育不足,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尚未产生”,只强调政府的鼓励,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据材料“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可以得出,春秋战国的思想家均比较注重“人世”,即关注政治,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抛弃迷信,故A不正确;君权神授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各家思想的同一性,故C不正确。
12.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亚、东亚、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均有各自的农作物,体现了人类文明呈现多元特征,基本独立发展,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人类文明的产生呈现多元特征,B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C项;文明并非都产生在大河流域,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7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武夷茶在欧洲的售价逐渐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爆发,东西方贸易额扩大,大量茶叶进入欧洲,因此武夷茶价格下跌,A项正确;材料内容属于商业革命,而非价格革命,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海禁政策无关,材料所述的变化表明商业革命不断发展,排除C项;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强调的是荷兰的海外贸易地位,与武夷茶的价格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帝国主义操纵的巴黎和会拒绝埃及独立诉求,说明帝国主义维护殖民统治,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
15.A
【详解】根据材料“累进税率”与“不分等级的旧税率”相比,税率大大提高,因此可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故A项正确;“民族工业得到充分保护”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但不能说明关税自主得到了恢复,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海关行政管理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初……累进税率”,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累进税率”与“不分等级的旧税率”的区别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机会均等是国家和组成国家的个人的权利”可知,二战以后联合国多次将发展提上议事日程,且强调发展是国家和个人的权利,反映现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项正确;材料信息与世界多极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并未着重说明“可持续”,排除B项;国际经济旧秩序现在仍然在发挥作用,新秩序并未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7.(1)类别:实物史料。事件:东汉(窦宪)大败北匈奴。
原因:联合南单于、东乌桓等势力(其他少数民族的参与和支持);光武中兴后汉朝实力的增强(装备充足,国力增强);窦宪等将士英勇善战;南北匈奴分离,北匈奴力量日趋衰落(任意3点)。
(2)因素:左宗棠收复新疆(故土新纳);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有利于加强清朝对新疆的管理,巩固西北边疆;新疆地处边疆,战略位置重要。
共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促进民族交融或巩固扩大疆域)。
【解析】【小题1】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第一小问类别,根据材料一“班固《燕然山铭》石刻译文”可知,从史料载体的角度,材料一中《燕然山铭》石刻属于实物史料。第二小问事件,根据材料一“践踏冒顿的部落,焚烧老上的龙庭。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可知,东汉(窦宪)大败北匈奴。
第三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六军具备,及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等人,猛骑三万”可知,联合南单于、东乌桓等势力(其他少数民族的参与和支持);根据材料一“永元元年秋七月,国舅、车骑将军窦宪,述职巡视,出兵朔方。军校们像雄鹰般威武,将士们似龙虎般勇猛,这就是天子的王师”可知,光武中兴后汉朝实力的增强(装备充足,国力增强)与窦宪等将士英勇善战;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匈奴分离,北匈奴力量日趋衰落。
【小题2】本题是背景类与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第一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二“左宗棠率军击败阿古柏后”可知,左宗棠收复新疆(故土新纳);根据材料二“新疆地段较远,他族通处,故土新归,治内治外,事同草创,非规模早定,废坠无自而”可知,新疆地处边疆,战略位置重要;根据材料二“天山南北两路,还隶版图,气象一新,中外群属,耳目诚及,此时早定大计。”可知,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根据材料二“为新疆画久安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以求将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可知,有利于
加强清朝对新疆的管理,巩固西北边疆。
第二小问共同,根据材料一“上以泄高帝、文帝的宿愤,光耀祖宗的神灵;下以稳固后代,拓宽疆域,振扬大汉的声威。”与材料二“为新疆画久安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以求将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可知,东汉(窦宪)大败北匈奴和左宗棠收复新疆及将新疆与内地行政区划统一起来,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促进民族交融或巩固扩大疆域)。
18.(1)特点:人员增长迅速;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大力传播西方文化;进行了大量中日文化交流活动。
(2)意义: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促进了西学的传播;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民主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3)原因: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质疑;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建设成果;中国希望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抗日救亡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中国人留学日本的数量猛增到8000多人”可分析出人员增长迅速;根据材料“从政治、文史、军事到理工、农、医,以至音乐、美术,应有尽有”可分析出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根据材料“通过创办报纸杂志、编译出版书籍等方式,把来自西方和日本的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经过自己的消化改造,再向留学生和国内知识青年广泛传播”可分析出大力传播西方文化;根据材料“日本的新思想”可分析出进行了大量中日文化交流活动。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结合留学生的增多可分析出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根据材料“再向留学生和国内知识青年广泛传播”可分析出促进了西学的传播;结合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可分析出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可分析出推动了民主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3)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结合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可分析出大危机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质疑;根据材料“将苏联经济的此种快速发展归功于计划经济体制”可分析出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建设成果;根据材料“停滞的中国经济”可分析出中国希望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合日军侵略中国的史实可分析出抗日救亡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19.(1)背景: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西欧有相似的文化传统;美苏争霸对西欧的威胁﹔法德的和解﹔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
影响: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原因:欧洲反美主义的历史传统;美国以经济援助为借口,长期控制西欧;西欧联合后,经济力量不断增强,国际地位逐渐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国力相对衰退;冷战结束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引起欧洲人民的不满。
【解析】(1)背景:根据“在历史上,欧洲很长时期为国际经济政治中心,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中心地位开始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可得出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根据所学,可从西欧有相似的文化传统;美苏争霸对西欧的威胁﹔法德的和解﹔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等角度概括。影响:根据“在欧洲走向联合后,西欧国家尽管一直在争取实现对美国的‘平等伙伴’地位,但二战后的形势使其无法在国际事务中彻底摆脱美国的‘阴影’”可得出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等。
(2)原因:根据“反美主义是欧洲一种历史很悠久的传统”得出欧洲反美主义的历史传统;根据“二战后,在涉及与苏联阵营对抗的重大问题上,西欧始终是听命于美国,但这种状况并没有改变西欧与美国在本质上存在的竞争关系”得出美国以经济援助为借口,长期控制西欧;根据所学从经济角度概括得出西欧联合后,经济力量不断增强,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结合所学可得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国力相对衰退;冷战结束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引起欧洲人民的不满。
20.示例1:
论题:中华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
阐述: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春秋时期,孔子确立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并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宋代理学形成,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这些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前进的内在动力,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综上所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
不断前行的最深层、持久的力量。
示例2
论题:以人为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阐述: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西周时周公提出“保民”思想,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思想,如孟子提出“仁政”说,主张“民贵君轻”,荀了提出“君舟民水”论。人(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思想深受重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
(“示例”仪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详解】根据题意要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根据材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可拟定论题:中华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可知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大约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青铜时代,春秋时期,孔子确立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并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宋代理学形成,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这些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前进的内在动力,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综上所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最深层、持久的力量。根据材料“由于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就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可拟定论题:以人为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可知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西周时周公提出“保民”思想,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坚持以人(民)为本的思想,如孟子提出“仁政”说,主张“民贵君轻”,荀了提出“君舟民水”论。人(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推动
中国历史的发展。综上所述,在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思想深受重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等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