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估检测(四)(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保定模拟)在明代,皇帝只要对阁臣的信任或“恩宠”稍衰,便会将重要的奏章留中不发或对内阁票拟百般挑剔,此时六部的长官甚至也会趁机刁难阁臣,不听招呼。这反映出当时的政坛( )
A.人治色彩突出 B.决策机制异化
C.内阁形同虚设 D.六部分权制衡
【加固训练】
明代何良俊说:“(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拟,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 )
A.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
B.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
C.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
D.内阁大学士参与最高决策
2.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朱棣敕谕,“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人等: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尔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若有掳诚来朝,咸锡皆赏。故兹敕谕,悉使闻知。”这表明明政府( )
A.固守宗藩体制
B.扩展海洋的政治愿望
C.强化海禁政策
D.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3.(2023·厦门模拟)成祖以后,明朝宗室逐渐“食禄而不治事”,仅就岁禄而言,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各有等差,直至奉国中尉二百石。这一制度的长期推行( )
A.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B.维护了官僚集团的稳定
C.保障了宗室的政治特权
D.避免了地方势力的兴起
4.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
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
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
D.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5.清代中后期的国家政务处理程序如下:当各部遇有施政建议或交议事件时,须由六名或七名堂官共同讨论,将意见写入奏折,并逐一署名,才能最终上递。一旦有人对奏折内容表示反对,不论其品级高低如何,奏折将难以上递。这一程序( )
A.助长了各部官员因循守旧习气
B.推动了行政决策的民主化进程
C.削弱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有效避免了中央政府决策失误
6.《清史稿》中记载,内阁有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满票签处、汉票签处批木处、诰敕房等机构,军机处有满屋、汉屋、内翻书房、方略馆等。这些机构的职权都包括民族区分、拟定旨意、收发奏折文件、档案管理等,呈现出明显的交叉性和相似性。这种机构设置( )
A.有效防止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B.是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产物
C.表明制衡原则贯穿决策始终
D.强化了满洲贵族的政治特权
7.(2023·盐城模拟)孟子将人伦关系总结为“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清朝雍正皇帝将“君臣有义”挪移到“父子有亲”之前,进而完成王“移孝作忠”思想体系的建构。雍正皇帝此举旨在( )
A.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
B.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C.巩固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D.营造崇尚义理风气
8.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它说明了这一时期( )
1653年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 1690年康熙帝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年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乾隆帝设立伊犁将军 1792年乾隆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A.清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康乾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
D.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9.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中央政府( )
A.开始管辖东北地区
B.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开始管辖西藏地区
D.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
10.(2024·石家庄模拟)清朝历代皇帝都把广州贸易所获利益作为私人利益的重要来源,海关监督由内务府授权,负责把广州每年海关税收多达855 000两的现银输入统治者的私囊,因此广州有“天子南库”之称。这种现象( )
A.使得广州保持着贸易开放状态
B.表明闭关锁国未影响外贸发展
C.说明政府在财政上依赖于广州
D.为近代海关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加固训练】
明朝官员王文禄认为:“商货之不通者,海寇之所以不息也。海寇之不息者,宜其数犯沿海及浙东西,而循至内讧也,何也 自嘉靖乙酉傅宪副钥禁不通商始也。”他意在说明( )
A.中外矛盾的尖锐性
B.取消海禁的必要性
C.海寇问题的严重性
D.强化海防的紧迫性
11.(2023·湛江模拟)康熙帝曾下谕地方官要在沿海各地增设炮台,并指出:“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国家承平日久,务须安不忘危。”这反映出清王朝( )
A.已经将边防的重点转向海疆
B.预见到中国海患问题的严重性
C.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对外政策
D.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性
12.(2024·沧州模拟)据记载,明朝自成化、弘治时期(1465—1505年)以后,朝廷强力疏通钱法、屡开铸局试图挽救日渐式微的铜钱流通体制,但效果甚微。而清朝初年铸钱制度则有序开展,钱价围绕官价上下波动,表现较为稳定,且出现了广泛的“钱进银退”现象。这说明清代( )
A.自然经济瓦解速度较快
B.铜矿的开采量突飞猛进
C.国家治理能力有所提升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
【加固训练】
定额租在清朝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地租形态。在定额租下,地主阶级的经营权甚至部分所有权向佃农转移,这成为宋以后封建租佃制最重要和最
本质的进步。宋以后定额租的发展( )
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能阻止土地兼并的加剧
D.利于国家加强地方管理
13.明清时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传统手工业从耕织结合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成为专门的手工业行业,其中以棉纺织业为典型。此外,在传统技术条件下,手工业者对政府的人身隶属有所削弱,以民间市场为销售对象的专业性手工业兴起。这表明明清时期( )
A.雇佣劳动生产方式成为主流
B.封建经济基础趋于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产业革新
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弱化
14.(2023·怀化模拟)在王守仁看来,一个观念正确与否,不能离开“行”而只在头脑中加以判定。同样,要了解人们是否真正把握了某种观念,也必须根据其是否实际地践行来加以确认。王守仁的上述思想( )
A.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B.首倡了“经世致用”的学说
C.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D.体现了“格物致知”的实践论
15.(2023·衡阳模拟)有学者对明清小说进行了研究,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明清小说( )
小说作品 内容简介
《卖油郎独占花魁》 秦重“做生意老实忠厚”,而买油的顾客和卖油供应者“单单作成他”,使他生意愈发兴旺
《徐老仆义愤成家》 阿寄历经艰辛,发财致富“尽从勤里来”
《施润泽滩阙遇友》 施复因为拾金不昧,归还失主,致使其生意兴隆,家道殷富,子孙兴旺,还免去性命之灾
《刘小官雌雄兄弟》 小店主刘德乐善好施,先后救助并收养了两个落难的年轻人,“无子而有子”
A.承担着士人的理想与责任
B.开启了世俗文学的先河
C.都属于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D.充斥着大量的落后思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今天下兵政之本系于五军,五军能修其政令,以表率天下,都司卫所使各理其职,则武备充实,足以壮中国、服四裔,天下国家用安靖。
——《明宣宗实录》
隆庆四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把汉那吉与俺答汗闹翻,归附明朝。宣州大总督王崇古建议采取安抚政策,优待把汉那吉,以此为契机改善明朝与蒙古各部的关系,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和高拱表示支持。俺答汗也有和明朝改善关系的愿望,于是双方议和,恢复贡市,边境的紧张情势才渐渐地缓和下去。
——摘编自雷海宗《中国史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朝后期民族安抚政策的利与弊。
17.(18分)(2023·衡水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疆重要历史遗迹及其介绍
历史遗迹 相关介绍
楼兰古城 处于西域的枢纽,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华之邦。中原的丝绸、茶叶、西域马、葡萄、珠宝,最早都通过楼兰交易;后来楼兰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引发后人无限遐想
高昌古城 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境内,奠基于公元前1世纪,由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汉、魏、晋历代均派有戊己校尉驻扎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称为“戊己校尉城”
北庭故城 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它是在汉代西域的车师后国王庭金满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是唐代设立的北庭都护府所在地,曾出土过唐代铜狮和玉石镇纸等大批文物
龟兹古城 西域古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西域的政治中心。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护一职,将西域都护府迁至龟兹。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曾两度将安西都护府设置于龟兹,其辖4镇、16府、72州之地
续表
历史遗迹 相关介绍
交河故城 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境内,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了两千多年的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
伊犁将军府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西域,于1762年设伊犁将军府管辖天山南北军政事务。1871年,沙俄支持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势力侵入新疆,并趁机出兵占领伊犁,左宗棠出兵新疆打败阿古柏势力并于1881年通过谈判从沙俄手中收复伊犁
结合历史上新疆与内地往来的史实,论证“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这一观点。(要求:史论结合,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18.(1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自南宋楼瑞创作《耕织图》进呈宋高宗始,此后以此为蓝本问世了数十套《耕织图》。创作者或为官员、士绅,或为宫廷画师。在流传,推广过程中也受到了皇帝的重视,常常以政令的形式推向民间。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清朝康熙皇帝于1696年命宫廷画师焦秉贞重绘,亲撰序文并题诗的《康熙御制耕织图》。该图共46幅,耕图和织图各23幅。分别描绘了耕和织的生产全过程。如图为其中两幅:
——据王加华《教化与象征:中国古代
耕织图意义探释》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耕织图》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单元评估检测(四)(第四单元)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保定模拟)在明代,皇帝只要对阁臣的信任或“恩宠”稍衰,便会将重要的奏章留中不发或对内阁票拟百般挑剔,此时六部的长官甚至也会趁机刁难阁臣,不听招呼。这反映出当时的政坛( )
A.人治色彩突出 B.决策机制异化
C.内阁形同虚设 D.六部分权制衡
【解析】选A。根据材料“皇帝只要对阁臣的信任或‘恩宠’稍衰,便会将重要的奏章留中不发或对内阁票拟百般挑剔”“六部的长官甚至也会趁机刁难阁臣”及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材料体现了当时的政坛人治色彩突出,A正确;材料体现了内阁的地位和职权由皇帝决定,未体现决策机制异化,排除B;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C说法错误,排除C;材料内容与D无关,排除D。
【加固训练】
明代何良俊说:“(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拟,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 )
A.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
B.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
C.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
D.内阁大学士参与最高决策
【解析】选A。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内阁权力上升与票拟权的取得密切相关。票旨专出内阁,六部要按照内阁票拟的谕旨办事,就不得不仰内阁鼻息,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内阁和宰相权力相似,而且内阁阁臣也不相当于宰相,排除B;材料中明显可以看出内阁有票拟权,所以其权力的上升不是因为首辅得到皇帝的信任,排除C;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没有决策权,排除D。
2.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朱棣敕谕,“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人等: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尔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若有掳诚来朝,咸锡皆赏。故兹敕谕,悉使闻知。”这表明明政府( )
A.固守宗藩体制
B.扩展海洋的政治愿望
C.强化海禁政策
D.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藩体制是东亚地区中国和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间的一种不平等的封建国际系统结构,因此根据材料“尔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若有掳诚来朝,咸锡皆赏”体现的是明朝政府对外宣扬国威,固守宗藩体制,A正确;材料与扩展海洋的愿望无关,排除B;材料与强化海禁政策无关,排除C;明朝政府的这一做法并未顺应历史潮流,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D。
3.(2023·厦门模拟)成祖以后,明朝宗室逐渐“食禄而不治事”,仅就岁禄而言,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各有等差,直至奉国中尉二百石。这一制度的长期推行( )
A.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B.维护了官僚集团的稳定
C.保障了宗室的政治特权
D.避免了地方势力的兴起
【解析】选A。根据材料“成祖以后,明朝宗室逐渐‘食禄而不治事’,仅就岁禄而言,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对宗室的长期供养,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A正确;明朝宗室子弟享有特权,易滋生腐败,不利于官僚集团的稳定,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宗室“食禄而不治事”,即吃国家俸禄但不能参与政治,所以“保障了宗室的政治特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材料与地方势力的兴起无关,排除D。
4.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
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
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
D.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解析】选D。据材料从“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结果“威逼北京”到“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结果“不再构成边境威胁”的变化可知,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故D正确;蒙古的生存基础是游牧经济,故A错误;材料“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说明诸王守边是为了加强防御力量,故B错误;材料“明朝前期”和“明朝后期”说明明朝每个时间段采取的政策不同,不能说明采取了“堵疏并用”的政策,故C错误。
5.清代中后期的国家政务处理程序如下:当各部遇有施政建议或交议事件时,须由六名或七名堂官共同讨论,将意见写入奏折,并逐一署名,才能最终上递。一旦有人对奏折内容表示反对,不论其品级高低如何,奏折将难以上递。这一程序( )
A.助长了各部官员因循守旧习气
B.推动了行政决策的民主化进程
C.削弱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有效避免了中央政府决策失误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后期国家政务处理须得到堂官的一致同意,为保证施政建议通过,必然向各方妥协,宁可守旧,不愿开新,因而助长了各部官员因循守旧的习气,A正确;材料未体现决策集中民意,不能推动行政决策的民主化进程,排除B;堂官的一致同意分散了各部官员的权力,因此加强了皇权,排除C;该措施无法有效避免中央政府决策失误,排除D。
6.《清史稿》中记载,内阁有典籍厅、满本房、汉本房、满票签处、汉票签处批木处、诰敕房等机构,军机处有满屋、汉屋、内翻书房、方略馆等。这些机构的职权都包括民族区分、拟定旨意、收发奏折文件、档案管理等,呈现出明显的交叉性和相似性。这种机构设置( )
A.有效防止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B.是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产物
C.表明制衡原则贯穿决策始终
D.强化了满洲贵族的政治特权
【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内阁和军机处在机构设置上的交叉性和相似性,它们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因此是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产物,B正确;“有效”说法太过绝对,排除A;内阁、军机处作为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无决策权,排除C;机构设置中满汉皆有,排除D。
7.(2023·盐城模拟)孟子将人伦关系总结为“五伦”,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清朝雍正皇帝将“君臣有义”挪移到“父子有亲”之前,进而完成王“移孝作忠”思想体系的建构。雍正皇帝此举旨在( )
A.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
B.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C.巩固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D.营造崇尚义理风气
【解析】选B。依据材料可知,清朝雍正皇帝将孟子“五伦”中的“君臣有义”挪移到“父子有亲”之前,进而完成王“移孝作忠”思想体系的建构,结合所学可知,其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加强君主专制在思想方面的举措,不是为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也不是营造崇尚义理风气,排除A、D;雍正帝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统治,而非巩固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C。
8.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它说明了这一时期( )
1653年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 1690年康熙帝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年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乾隆帝设立伊犁将军 1792年乾隆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A.清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康乾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
D.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所以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清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所以A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君主专制,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所以C错误。
9.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中央政府( )
A.开始管辖东北地区
B.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开始管辖西藏地区
D.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
【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通过签订《尼布楚条约》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东北边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说明这时期我国中央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D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开始管辖东北地区的结论,A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以法律手段管辖边疆地区,而不是发展睦邻友好关系,B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中央政府以法律手段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无法得出开始管辖西藏地区的结论,C错误。
10.(2024·石家庄模拟)清朝历代皇帝都把广州贸易所获利益作为私人利益的重要来源,海关监督由内务府授权,负责把广州每年海关税收多达855 000两的现银输入统治者的私囊,因此广州有“天子南库”之称。这种现象( )
A.使得广州保持着贸易开放状态
B.表明闭关锁国未影响外贸发展
C.说明政府在财政上依赖于广州
D.为近代海关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解析】选A。材料“海关监督由内务府授权,负责把广州每年海关税收多达855 000两的现银输入统治者的私囊”体现的是广州贸易是清代天子重要的个人利益来源,这有利于使得广州保持着贸易开放状态,A正确;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排除B;当时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是农业,排除C;材料中的信息与近代海关管理制度无关,排除D。
【加固训练】
明朝官员王文禄认为:“商货之不通者,海寇之所以不息也。海寇之不息者,宜其数犯沿海及浙东西,而循至内讧也,何也 自嘉靖乙酉傅宪副钥禁不通商始也。”他意在说明( )
A.中外矛盾的尖锐性
B.取消海禁的必要性
C.海寇问题的严重性
D.强化海防的紧迫性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商货之不通”“海寇之所以不息”的主要原因是“自嘉靖乙酉傅宪副钥禁不通商始也”,可知作者认识到取消海禁的必要性,B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中外矛盾,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海寇问题严重的原因,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海禁的危害,不是强化海防的紧迫性,排除D。
11.(2023·湛江模拟)康熙帝曾下谕地方官要在沿海各地增设炮台,并指出:“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国家承平日久,务须安不忘危。”这反映出清王朝( )
A.已经将边防的重点转向海疆
B.预见到中国海患问题的严重性
C.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对外政策
D.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性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康熙帝已经意识到西方列强的威胁,有一定的预见性,故选B;材料只是预言警示,看不出实际行动如何,排除A;当时采取的是被动保守的闭关自守政策,排除C;康熙帝在位时,西方还未进行工业革命,排除D。
12.(2024·沧州模拟)据记载,明朝自成化、弘治时期(1465—1505年)以后,朝廷强力疏通钱法、屡开铸局试图挽救日渐式微的铜钱流通体制,但效果甚微。而清朝初年铸钱制度则有序开展,钱价围绕官价上下波动,表现较为稳定,且出现了广泛的“钱进银退”现象。这说明清代( )
A.自然经济瓦解速度较快
B.铜矿的开采量突飞猛进
C.国家治理能力有所提升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
【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对于明朝钱法的混乱,清朝初年铸钱制度则有序开展,钱价围绕官价上下波动,表现较为稳定,国家治理能力明显提升,C正确;A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明显不符,排除;B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表述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加固训练】
定额租在清朝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地租形态。在定额租下,地主阶级的经营权甚至部分所有权向佃农转移,这成为宋以后封建租佃制最重要和最
本质的进步。宋以后定额租的发展( )
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能阻止土地兼并的加剧
D.利于国家加强地方管理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在定额租制下,佃农生产有较大的独立性,地主对佃农的支配权力削弱。由于增产部分可以归佃农所有,所以佃农的生产积极性提高,B正确;定额租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增产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导致土地兼并的主要原因是土地私有制,排除C;定额租主要影响地主与农民的关系,对国家对地方的管理没有直接影响,排除D。
13.明清时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传统手工业从耕织结合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成为专门的手工业行业,其中以棉纺织业为典型。此外,在传统技术条件下,手工业者对政府的人身隶属有所削弱,以民间市场为销售对象的专业性手工业兴起。这表明明清时期( )
A.雇佣劳动生产方式成为主流
B.封建经济基础趋于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产业革新
D.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弱化
【解析】选C。从“耕织结合”向“耕织分离”演变和众多面向市场生产的专业性手工业的出现,表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了产业革新,C正确;明清时期占主流的生产方式是封建租佃关系而非雇佣劳动,排除A;直到鸦片战争后,封建经济基础才开始逐渐解体,排除B;材料并未体现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排除D。
14.(2023·怀化模拟)在王守仁看来,一个观念正确与否,不能离开“行”而只在头脑中加以判定。同样,要了解人们是否真正把握了某种观念,也必须根据其是否实际地践行来加以确认。王守仁的上述思想( )
A.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B.首倡了“经世致用”的学说
C.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D.体现了“格物致知”的实践论
【解析】选A。根据材料“要了解人们是否真正把握了某种观念,也必须根据其是否实际地践行来加以确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要看其行了解其思想,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A正确;首倡一词无从体现,排除B;C不属于王守仁的思想,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格物致知实践论,排除D。
15.(2023·衡阳模拟)有学者对明清小说进行了研究,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明清小说( )
小说作品 内容简介
《卖油郎独占花魁》 秦重“做生意老实忠厚”,而买油的顾客和卖油供应者“单单作成他”,使他生意愈发兴旺
《徐老仆义愤成家》 阿寄历经艰辛,发财致富“尽从勤里来”
《施润泽滩阙遇友》 施复因为拾金不昧,归还失主,致使其生意兴隆,家道殷富,子孙兴旺,还免去性命之灾
《刘小官雌雄兄弟》 小店主刘德乐善好施,先后救助并收养了两个落难的年轻人,“无子而有子”
A.承担着士人的理想与责任
B.开启了世俗文学的先河
C.都属于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D.充斥着大量的落后思想
【解析】选A。材料“做生意老实忠厚”“尽从勤里来”“拾金不昧,归还失主”“乐善好施”体现了明清小说教化的作用,小说也承担着士人的理想与责任,A正确;宋词、元曲均是世俗文学,排除B;明清小说是世俗性文化并非都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排除C;材料中的小说均宣扬了高贵的品质,具有教化民众向善的作用,并没有充斥着大量的落后思想,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今天下兵政之本系于五军,五军能修其政令,以表率天下,都司卫所使各理其职,则武备充实,足以壮中国、服四裔,天下国家用安靖。
——《明宣宗实录》
隆庆四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把汉那吉与俺答汗闹翻,归附明朝。宣州大总督王崇古建议采取安抚政策,优待把汉那吉,以此为契机改善明朝与蒙古各部的关系,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和高拱表示支持。俺答汗也有和明朝改善关系的愿望,于是双方议和,恢复贡市,边境的紧张情势才渐渐地缓和下去。
——摘编自雷海宗《中国史要》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朝后期民族安抚政策的利与弊。
【解析】明朝的边疆政策从早期“拓地御边”到中后期的“敛兵守塞”,慢慢地趋向了保守。“安抚政策”对明朝统治来讲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方面是让少数民族保留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这种灵活的民族政策,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重大意义。有利于维护和巩固边境的稳定,为明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加强民族之间的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弊端则是没有真正做到“恩威并施”,为了维持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导致的繁重徭役,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盾;为镇压各地方的起义又削弱了边境的防务力量。
答案:利:
(1)实行“因俗而治”,让少数民族保留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这种灵活的民族政策,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重大意义。
(2)明朝后期对北方蒙古势力采取安抚政策,有利于维护和巩固边境的稳定,为明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安抚政策有利于加强民族之间的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弊:
(1)明朝边境政策有时单纯依赖征服,有时又一味强调政治安抚,未能真正做到“恩威兼施”。
(2)“恩威兼施”政策需要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由此而导致的繁重徭役,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为镇压各地方的起义又削弱了边境的防务力量。
(3)对北方蒙古势力的安抚政策实质上也反映了明朝军事、经济势力的衰弱。(18分)
17.(18分)(2023·衡水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疆重要历史遗迹及其介绍
历史遗迹 相关介绍
楼兰古城 处于西域的枢纽,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华之邦。中原的丝绸、茶叶、西域马、葡萄、珠宝,最早都通过楼兰交易;后来楼兰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引发后人无限遐想
高昌古城 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境内,奠基于公元前1世纪,由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汉、魏、晋历代均派有戊己校尉驻扎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称为“戊己校尉城”
北庭故城 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它是在汉代西域的车师后国王庭金满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是唐代设立的北庭都护府所在地,曾出土过唐代铜狮和玉石镇纸等大批文物
龟兹古城 西域古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西域的政治中心。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护一职,将西域都护府迁至龟兹。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曾两度将安西都护府设置于龟兹,其辖4镇、16府、72州之地
续表
历史遗迹 相关介绍
交河故城 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境内,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了两千多年的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
伊犁将军府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西域,于1762年设伊犁将军府管辖天山南北军政事务。1871年,沙俄支持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势力侵入新疆,并趁机出兵占领伊犁,左宗棠出兵新疆打败阿古柏势力并于1881年通过谈判从沙俄手中收复伊犁
结合历史上新疆与内地往来的史实,论证“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这一观点。(要求:史论结合,持论有据,逻辑严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对新疆重要历史遗迹的介绍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汉代、唐代、清朝三个时期,从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辖、丝绸之路的发展、内地与西域的交往、清朝收复新疆等方面进行论证。在论证时,要紧紧围绕“新疆历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中形成的历史”这一观点,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
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之行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新疆地区与内地往来密切。后来西汉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统辖整个西域地区军政事务,新疆地区正式被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中央政府及在疆军政机关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荣,促进了新疆地区的发展和新疆各族人民与内地的交往、交融。
唐初,西突厥曾一度控制西域地区,使西域与内地交往受阻。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后,唐政府先后在西域地区设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西域地区秩序的稳定使陆上丝绸之路繁荣,西域与内地商人往来不绝,中亚、西亚商人也经丝绸之路到达中原内地,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往,彰显了唐文化多元开放的特征。
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府统辖天山南北军政事务,使新疆和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新疆一度被外来侵略势力侵占,左宗棠出兵打败阿古柏侵略势力后,与沙俄交涉最终收回被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捍卫了国家的西北边疆安全。
由此可见,新疆历史是在与中华民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新疆与内地长期信息相通,情谊相连,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8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18.(19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自南宋楼瑞创作《耕织图》进呈宋高宗始,此后以此为蓝本问世了数十套《耕织图》。创作者或为官员、士绅,或为宫廷画师。在流传,推广过程中也受到了皇帝的重视,常常以政令的形式推向民间。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清朝康熙皇帝于1696年命宫廷画师焦秉贞重绘,亲撰序文并题诗的《康熙御制耕织图》。该图共46幅,耕图和织图各23幅。分别描绘了耕和织的生产全过程。如图为其中两幅:
——据王加华《教化与象征:中国古代
耕织图意义探释》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耕织图》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多种材料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理解本题可以从两条路径入手,一是从《耕织图》的创作和推广来看,二是从《耕织图》的内容来看。从创作和推广来看,《耕织图》是南宋以来统治者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劝课农桑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在社会教化和社会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创作于南宋的《耕织图》,主要基于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但却成为历代《耕织图》的蓝本,反映了江南在宋代以后的地域优势。从清朝统治者对《耕织图》的重视和推广,还可以看出少数民族统治者对中原文明的认同,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成果。从内容来看,《耕织图》体现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反映出直到17世纪农业生产力也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逐渐落后于西方和世界潮流。
答案:示例一
观点:《耕织图》的创作和流传发挥了教化劝农的功能。
阐述: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历代统治者多奉行重农抑商、教化劝农的基本政策。《耕织图》由官员、士绅和宫廷画师创作,并受到帝王的推广和重视,反映了统治者对教化劝农的重视,强化了社会的重农观念。中国古代社会,在民众识字率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背景下,图像形式更易于被农民接受,是社会教化和政策宣讲的重要媒介。因此,《耕织图》以图文并茂的生动形式,向社会传递了统治者的重农意识,对教化劝农发挥了重要作用。
示例二
观点:《康熙御制耕织图》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已开始落后于西方。
阐述:根据《康熙御制耕织图》涵盖的内容和两幅图片可知,战国以来沿用了两千多年的铁犁、牛耕仍然是当时主要的农业耕作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仍然是主要经营方式,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同一时期,西欧政治上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发展海外贸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因此,《康熙御制耕织图》反映出17世纪中西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已开始显现。(19分,任选一个观点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第四单元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含解析)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