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外练习 (时间25分钟,总分40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
1.元谋人和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若想获得研究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主要 通过( )
A.神话传说 B. 史书记载 C. 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2.通过考古发掘,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表明我国古代先民已经()
A. 栽培谷物 B.冶炼金属 C. 创立国家 D.发明文字
3.考古发现: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心部位 的高地是宫殿所在地的宫城,人们还发现了宫城城墙。这说明早期国家( )
A.利用高度集权力量组织公共工程建设
B.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
C.形成了以都城为中心的城市聚落形态
D.主要分布于北方的黄河流域
4.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 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 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 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5.某学者所写的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如下材料:“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左传 ·襄公
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 ·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 本 ·作》。据此判断,这位学者所引材料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
A. 阶级的产生 B.世袭制的确立
c. 王的出现 D.早期国家的诞生
6.根据考古学家的最新推测“著名的四川三星堆文化最终结束时间应该在殷墟文化中期偏 后阶段,绝对年代应该距离盘庚迁都殷墟这一事件不太远。”据此判断,三星堆文化结束时 的中原地区( )
A.尊奉夏王为最高统治者 B. 开始推广使用青铜农具
c. 用甲骨文记录占卜内容 D.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7.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8.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 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9.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 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B. 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
C. 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10.周朝实行一夫一妻制度,媵(yìng) 妾制度兴起。周天子将王室之女嫁给诸侯须以侄、 娣从媵陪嫁,并规定两同姓(姬姓)诸侯国也出两陪嫁女,陪嫁女又各有两人从媵,并规定 “诸侯——聘九女,诸侯不再娶”。周天子这种做法( )
A.是实行分封制的体现 B. 确立了王权至上地位
c. 干涉了诸侯国的内政 D.有利于加强地方控制
11.在先秦文献中,“母弟”一般是指国君或宗子的同母弟。在《春秋》《左传》《公羊传》 等文献记载中,只有诸侯的“母弟”才被称为“弟”,异母弟则被称为“公子”。这主要是为 了 ( )
A.强化宗法观念 B. 维护母系权威 C. 突出分封差别 D.体现礼乐教化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8分)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左传》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 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 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工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积极 作用 (8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诸侯有何义务 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 (6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4分)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外练习答案
1.【答案】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原始人生活情况的直接了解主要是通过考古发掘的方式,D 正确; ABC 属于间接了解,不属于一手史料,排除。故选D。
2.【答案】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距今约6000年左右,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 是迄今为止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中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结合所学可知,新石器时代的 人们已开始从事原始农业,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姜寨遗址中出土了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说明我国古代先民已经懂得栽培谷物,故A 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古代先民掌握 了金属冶炼技术,能炼出用于生活的小件铜器,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 项错误;考古学 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进入“万邦”时代,专家认为有些邦国具 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这与材料无关,故C 项错误;“发明文字”在姜寨遗址中无从考证, 中国成熟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故D 项从错误。
3.【答案】C
根据材料中不同遗址中出现宫殿建筑、宫城城墙等信息可知,早期国家形成了以都城为中心 的城市聚落形态,C 正确;早期国家并未实现高度集权,排除A; 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当 时以地缘取代了血缘关系,排除B; 题干列举的样本有限,无法证明早期国家主要分布在黄 河流域,排除D。
4.【答案】A
试题分析:能直接证明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的遗留下的碳化的植物种子和农具,B 项不 选;传说不能直接作为史料,但可以作为研究民俗史、文学史等研究的重要史料,C项排除; 炎帝的传说证明不了炎帝的真实存在,但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D 排除,选A。
考点: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 · 中华文明的起源炎黄传说。 5.【答案】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 城郭”体现的是国家疆域、国家机器和城市的出现,这些是早期国家诞生的标志,故D 正确; 阶级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私有制的形成,不符合材料信息,
故A 错误;材料和王位世袭没有关系,故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王的出现,故C 错 误。
6.【答案】C
根据材料可知,考古学家最新推测三星堆文化最终结束时间距离盘庚迁都殷墟这一事件不太 远。结合所学可知,盘庚迁都殷墟发生在商朝中期,当时中原地区用甲骨卜辞记录社会生活 状况,包括祭祀、生产、田猎、战争等,内容相当丰富,故C 项正确;“尊奉夏王为最高统 治者”出现在夏朝,与材料无关,故A 项错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极 少用于农业生产,故B项错误;“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出现在西周,故D 项错误。
7.【答案】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方式由“兄终弟及为主”转变为“父死子继为主”。 这说明王位世袭方式发生了一定转变。故答案为B 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材料信息没有 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君主寿命的长短,并且它与王位世袭方式没有必然联 系,排除C 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 化,排除D项。
8.【答案】B
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说明华夷之辨的意识已经形成, 以华夏和蛮夷之间的区别来强化华夏族的种族和文化认同感,故B 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 现出国家统一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故A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是华夏族内部问题,不 是民族冲突,故C 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血缘纽带作用,故D项不符合题意。
9.【答案】A
根据“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诸侯不得专地也”,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为奴隶制时代, 其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周王对土地实际占有的情况,故B 项排除;“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表明诸侯不能将公田据为己有,故C 项错误;材料 反映的应该是井田制下地权分离的现象,故D项错误。
10.【答案】D
周王朝利用婚姻制度与分封制相结合,这种做法有利于加强对地方诸侯国的控制,故答案为 D 项;材料主旨反映的是周朝的媵妾制度,排除A 项;周朝还没有确立王权至上地位,排 除B 项;媵妾制度与分封制、宗法制相结合,是诸侯国必须遵守的制度,排除C 项。
11.【答案】A
周朝时期,只有诸侯的“母弟”才称“弟”,异母弟则称之为“公子”,结合所学可知,周朝 是为了强化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观念,故选A 项;母系权威在先秦时期已经消失, 排除B 项;分封制主要是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礼乐制 度主要是体现等级差异,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项。
12.【答案】(1)分封制;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有利于当时政治稳定,加强了周天子对地 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渐钩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
(2)义务:述职、朝贡。关系:诸侯服从于天子,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同是统治阶级。
(3)新问题: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本质问题:分封制崩溃。
【解析】
(1)根据材料提示信息西周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据材料“选建明德,以蕃屏周”可知其 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统治,积极影响有有利于当时政治稳定,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渐钩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
(2)据材料“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知诸侯的义务有朝觐述职,根据材料对朝觐述职的 要求可知诸侯服从于天子,同是统治阶级。
(3)据材料三“郑伯不朝“(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工臣下)射(周)王中肩”可知周 王室的权威受到挑战,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其本质问题是分封制的崩溃。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外作业 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