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45分钟 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深圳模拟)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给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国民党的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这表明毛泽东 ( )
A.民主革命思想的最终形成
B.已经探索出了新的革命道路
C.强调重视军队和政权建设
D.主张以工农运动为工作中心
【解析】选C。据材料“1927年8月20日”“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通过总结八一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强调共产党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故选C;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民主革命思想最终形成的标志为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排除A;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道路,排除B;以工农运动为工作中心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共产党的工作政策,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国民大革命失败,排除D。
2.1927年10月,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颁布了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后来又提出了“上门板……买卖公平”等“六项注意”。1929年后,修改补充为“八项注意”,至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初步形成。它的初步形成 ( )
A.适应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需要
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奠定了思想建军的基本原则
【解析】选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进攻长沙失败后,准备向井冈山进发。为适应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需要,毛泽东颁布了三条纪律,后经修改补充,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A正确;1929年红四军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排除B、D;1935年的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排除C。
3.(2023·深圳模拟)20世纪30年代初,根据地政府多次号召群众为红军找医生、找药料,同时采取中药西药相结合的方式缓解药品短缺,还通过动员地方医师、自主培养医生来壮大红军医疗队伍。这些举措 ( )
A.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涵
B.有利于反“围剿”斗争开展
C.打破了日军的经济封锁
D.立足于提升解放区医疗水平
【解析】选B。据材料“同时采取中药、西药相结合的方式缓解药品短缺,还通过动员地方医师、自主培养医生来壮大红军医疗队伍”可知,苏维埃政府积极通过发动群众解决根据地医药短缺和医生不足的问题,为共产党反“围剿”斗争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故选B;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主要指的是工农统一战线,材料中的“群众”属于泛指,已经超出了统一战线的范畴,排除A;“20世纪30年代初”“红军”说明对应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与日军无关,C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解放区”主要存在于解放战争时期,材料对应的是土地革命时期,排除D。
4.(2023·广州调研)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红军士兵大部分是由雇佣军队来的,但一到红军即变了性质。首先是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红军至今没有什么正规的薪饷制,只发粮食、油盐柴菜钱和少数的零用钱。”这反映出,红军 ( )
A.重视政治教育
B.实现了战略转移的胜利
C.开展游击战争
D.捍卫了陕甘宁边区政权
【解析】选A。据材料“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可知,雇佣军出身的红军士兵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是红军政治教育的结果,故选A;B是指长征胜利会师,与题意不符,排除;开展游击战争是强调在战术上采用游击战,材料“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是在强调红军打仗的目的,C与材料不符,排除;捍卫陕甘宁边区政权是指保卫陕甘宁边区,时间是在抗战时期,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
5.下图是1930年赣西南地区和闽西地区党员成分的占比情况。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 ( )
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D.农民成为革命领导者
【解析】选A。据图示信息,1930年赣西南地区和闽西地区党员成分的占比中,农民占据了多数比重,知识分子和工人比重居于次要地位,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向农村的转移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使农民逐渐成为革命的主力军,故选A;我国近代的革命性质始终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排除B;1930年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C;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并非革命的领导者,排除D。
6.(2023·茂名模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在江西专门做过十几次系统调查,其中以“调查”命名的著作就有《寻乌调查》《调查工作》《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等,多次强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些调查工作 ( )
A.推动了民主革命深入开展
B.实践了阶级斗争的理论
C.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缓和了国共两党的关系
【解析】选A。据所学可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一道路被接受并推广,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与题干中“毛泽东在江西专门做过十几次系统调查”“多次强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紧密相关,故选A;B、C、D与题干不符。
7.(2023·佛山模拟)1928和1929年,国民党军队的叛兵基本成为红军补充新兵的一个重要来源,但1930年后红军兵源发生很大变化。如1934年春第一方面军的兵员构成中,国民党逃兵和叛兵的比例不超过4%。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失利
B.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军队阶级成分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推动
D.国民党军队严惩叛逃的现象
【解析】选C。据材料“1930年后红军兵源发生很大变化。如1934年春第一方面军的兵员构成中,国民党逃兵和叛兵的比例不超过4%”及所学可知,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逐步开展土地革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广大农民群众纷纷参军保卫革命果实,故选C;1933年9月—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因王明推行“左”倾错误而失败,与材料时间内容不符,排除A;材料强调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推动农民参军,与重视人民军队阶级成分无关,排除B;“国民党军队严惩叛逃的现象”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
8.1931年,苏维埃政府指示“要把反革命的所有破坏革命的事件及一切实际材料寄登《红色中华》作广大宣传教育”;《红色中华》还专门设置了《问题与答解》《法令的解释》栏目,针对民众关心的土地法、婚姻法、劳动法等内容进行解释和解答。据此可知,《红色中华》 ( )
A.推进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发展
B.在苏区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沉重打击了国内反革命势力
D.创立旨在提高苏区人民参政积极性
【解析】选B。题干提及《红色中华》设置了《问题与答解》《法令的解释》栏目以解答民众关心的土地法、婚姻法、劳动法等内容,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推进苏区法制建设,故选B;“反帝反军阀斗争”不合逻辑,题干中《红色中华》重在教育民众,排除A;“沉重打击了”夸大化,排除C;“参政”不符合题意,与“民众关心的土地法、婚姻法、劳动法等内容进行解释和解答”相悖,排除D。
9.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指出:“必须在农村中广泛的加紧苏区内的体育运动,以锻炼工农的体魄养成牺牲勇敢威武的革命精神……因此苏区内关于瞄准打靶、跳高跳远、足球、平台捍架等必须逐渐提倡成为广大群众的游艺。”由此可见 ( )
A.体育运动提高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B.竞技体育成为社会主流体育活动
C.体育运动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D.边区政府发动群众开展体育锻炼
【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土地革命时期,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指出要开展体育运动以加强体魄,从而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故选C;此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反对国民党的统治,未体现民族意识,排除A;“主流”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此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叫做苏区,抗日战争时期改称边区,排除D。
10.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了左联等文化组织,并创造出一些代表性文艺作品(见下表)。此举旨在 ( )
作品 主要内容
小说《子夜》 实业家吴荪甫在美资支持的赵伯韬挤压下最终破产
影片《渔光曲》 渔民徐福被渔霸何仁斋逼死后,徐家子弟生活艰难
影片《风云儿女》 诗人辛白华因挚友牺牲而走上抗战道路
A.丰富民众文化生活 B.创建民族统一战线
C.推动革命政治斗争 D.转变革命斗争策略
【解析】选C。结合材料“实业家吴荪甫在美资支持的赵伯韬挤压下最终破产”可知小说《子夜》体现了外资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榨,主题是号召民族资产阶级反抗外资压迫;结合材料“渔民徐福被渔霸何仁斋逼死后,徐家子弟生活艰难”可知《渔光曲》体现了土豪劣绅对平民百姓的欺压,主题是号召民众反抗阶级压迫;结合材料“诗人辛白华因挚友牺牲而走上抗战道路”可知《风云儿女》主题是号召民众奋起抗日,三者都体现号召民众奋起革命的意图,故选C。
11.1933年,中央苏区在举行民主选举时,采取了“乡村居民,百把个人的村子,就可单独开会”的办法,开创了以“村选”为形式的乡村民主选举制度的先例。苏区的乡村选举 ( )
A.助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落实了古田会议的基本精神
C.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
D.推动了工农民主政权的建设
【解析】选D。由题干可知,中央苏区举行的选举使农民以村为单位参与民主选举,这有利于调动民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故D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在1927年就已建立,排除A;古田会议的基本精神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B;革命统一战线在1927年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彻底破裂,排除C。
12.(2023·韶关模拟)由于历史局限性,农民无法认识到中国的未来是工业化、现代化……工人阶级拥有现代工业和资本主义经历,从而具有组织能力,他们摆脱了农业循环的狭隘性,因此能够带领中国走向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时代。材料旨在强调 ( )
A.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经验
B.发挥工人阶级革命主力军的作用
C.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
D.农民阶级无法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而工人阶级具有从事现代工业的经历,因而具有了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即中国革命道路强调工人阶级的领导,工农的联合,故选C;俄国十月革命经验是在大中城市发动起义,走的是“城市中心论”道路,与材料不符,排除A;B只是材料的一部分,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D也是材料的一层意思,不能完整解释材料,排除。
13.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1934—1937年党员人数急剧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
A.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B.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变化
C.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国民党反动政策的实施
【解析】选D。据题干折线图可知,1934—1937年间,党员人数急剧下降,结合所学可知,在该时间段中,共产党正在进行长征,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实施“围剿”政策,导致共产党员数量急剧下降,故选D;据所学可知,自遵义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脱离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党员数量的变化没有关系,排除A;据所学可知,卢沟桥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排除B;据所学可知,在该时期,党的工作重心并没有发生转移,排除C。
14.(2023·梅州模拟)1935年3月4日,《红星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击败了二十余团的敌人,这就说明了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只要不怕疲劳,勇敢作战,我们就能消灭和战败任何敌人。”材料表明当时 ( )
A.反“围剿”已取得了胜利
B.军事路线问题已得到正确解决
C.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已正式确立
【解析】选B。据材料“1935年3月……运动战的特长……正确的军事领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1935年3月的社论在遵义会议后发表,此时军事路线问题已得到正确解决,故选B;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长征,反“围剿”已取得了胜利与题中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1936年,与题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正式确立,排除D。
15.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颁布命令:“最近我军经过之地地瘠民贫,苗民甚多,各部队更应向战士详细解释,严格督促。……加强纪律检查队、收容队工作,在宿营地分段检查纪律。”这一举措 ( )
A.全面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B.旨在全面阐述红军的民族政策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优良的工作作风
D.扭转了红军军事上的被动局面
【解析】选C。“加强纪律检查队、收容队工作,在宿营地分段检查纪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故选C;全面纠正“左”倾错误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A;民族政策针对的是少数民族,材料中中国共产党的纪律要求针对的是自身,因此民族政策的说法不准确,排除B;扭转红军不利局面是在四渡赤水之后,排除D。
16.《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中叙述: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这两个政治事件的共同点是 ( )
A.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B.结束了国共十年对峙局面
C.积聚了民族救亡力量
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解析】选C。据题干中“1936年”“中国的大西北”“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两个政治事件指会宁会师和西安事变。会宁会师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其共同点是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后,两者积聚了民族救亡力量,故选C;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排除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这不是两者的共同点,排除B;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结束于1928年,排除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27分。
17.(14分)(2023·广东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云是第一位向世界口述红军长征者。1935年10月15日—22日,他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详细报告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和遵义会议情况。1936年6月,毛泽东等在陕北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讲述长征,后被整理为《红星照耀中国》并出版。在1936年的“长征亲历记”征稿中,征集到200多篇文稿,作者多是亲历长征的红军中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系统汇集红军将士回顾长征的文章,出版《星火燎原》等丛书。
——摘编自徐羿等《长征著作概览》
材料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注:该词为1935年2月28日毛泽东在娄山关战役取得胜利后所作。
材料三 下图为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中共川陕省苍溪县委的旧址。门口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是当时红军镌刻的标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口述史料对研究红军长征的必要性和意义。(6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从客观、主观等方面来分析得出,客观:红军在长征途中自然环境险恶、军事斗争激烈,其他史料难以保存;主观:亲历者的口述可信度较高。第二问意义,从对长征、中国共产党、后世等角度来分析得出,一定程度上还原了长征的原貌;向世界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为后世保留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答案:(1)必要性:红军在长征途中自然环境险恶、军事斗争激烈,其他史料难以保存;亲历者的口述可信度较高。(2分)
意义:一定程度上还原了长征的原貌;向世界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为后世保留了宝贵的精神财富。(4分,任答两点即可)
(2)材料二、三对研究红军长征有何史料价值 除上述材料外,研究红军长征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4分)
【解析】第(2)题第一问史料价值,首先要区分材料二、三的史料类型。其次,据材料二的出处“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得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是亲历者的艺术创作;据材料二注解“该词为1935年2月28日毛泽东在娄山关战役取得胜利后所作”及材料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等得出,对于了解长征途中的某次具体战役以及战役中体现的精神和心态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据材料三“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中共川陕省苍溪县委的旧址”及图片得出,材料三的类型是实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据材料三“门口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是当时红军镌刻的标语”得出,对于研究红军的宣传工作和革命精神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第二问补充类型,可以从当时的技术条件思考其存在的史料,得出长征途中的照片;当时的新闻报道;当时中共中央的文件、电报;后世学者的研究著作;报告文学等。
答案: (2)史料价值:材料二是亲历者的艺术创作,对于了解长征途中的某次具体战役以及战役中体现的精神和心态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材料三是实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对于研究红军的宣传工作和革命精神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2分)
补充类型:长征途中的照片;当时的新闻报道;当时中共中央的文件、电报;后世学者的研究著作;报告文学等。(2分,任答两种史料即可)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红军长征留下的精神财富。(4分)
【解析】第(3)题从马克思主义、领导集体、革命精神等角度来分析得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集体——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革命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答案: (3)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分,任答两点即可)
18.(13分)(2024·佛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和铸就的世纪伟业,人们不难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是一部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造出众多的新事物和历史奇迹,在不断的创新中开辟着通向胜利的道路,取得革命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摘自庞元正《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创新史》
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选择其中一个“新事物或历史奇迹”,提出一个主题,结合具体史实加以阐述并说明其创新之处。(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达清晰)(共13分)
答案:示例:
主题: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创新。
阐述: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都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走发动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道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也是这样。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惨痛教训和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为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了稳固的农村根据地,形成了对城市的包围,最后夺取了全国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小结:实践证明,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
(主题部分2分,阐述部分9分,小结部分2分)二十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深圳模拟)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给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国民党的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这表明毛泽东 ( )
A.民主革命思想的最终形成
B.已经探索出了新的革命道路
C.强调重视军队和政权建设
D.主张以工农运动为工作中心
2.1927年10月,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毛泽东颁布了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后来又提出了“上门板……买卖公平”等“六项注意”。1929年后,修改补充为“八项注意”,至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初步形成。它的初步形成 ( )
A.适应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需要
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奠定了思想建军的基本原则
3.(2023·深圳模拟)20世纪30年代初,根据地政府多次号召群众为红军找医生、找药料,同时采取中药西药相结合的方式缓解药品短缺,还通过动员地方医师、自主培养医生来壮大红军医疗队伍。这些举措 ( )
A.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涵
B.有利于反“围剿”斗争开展
C.打破了日军的经济封锁
D.立足于提升解放区医疗水平
4.(2023·广州调研)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红军士兵大部分是由雇佣军队来的,但一到红军即变了性质。首先是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红军至今没有什么正规的薪饷制,只发粮食、油盐柴菜钱和少数的零用钱。”这反映出,红军 ( )
A.重视政治教育
B.实现了战略转移的胜利
C.开展游击战争
D.捍卫了陕甘宁边区政权
5.下图是1930年赣西南地区和闽西地区党员成分的占比情况。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 ( )
A.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D.农民成为革命领导者
6.(2023·茂名模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在江西专门做过十几次系统调查,其中以“调查”命名的著作就有《寻乌调查》《调查工作》《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等,多次强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些调查工作 ( )
A.推动了民主革命深入开展
B.实践了阶级斗争的理论
C.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缓和了国共两党的关系
7.(2023·佛山模拟)1928和1929年,国民党军队的叛兵基本成为红军补充新兵的一个重要来源,但1930年后红军兵源发生很大变化。如1934年春第一方面军的兵员构成中,国民党逃兵和叛兵的比例不超过4%。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失利
B.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军队阶级成分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推动
D.国民党军队严惩叛逃的现象
8.1931年,苏维埃政府指示“要把反革命的所有破坏革命的事件及一切实际材料寄登《红色中华》作广大宣传教育”;《红色中华》还专门设置了《问题与答解》《法令的解释》栏目,针对民众关心的土地法、婚姻法、劳动法等内容进行解释和解答。据此可知,《红色中华》 ( )
A.推进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发展
B.在苏区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沉重打击了国内反革命势力
D.创立旨在提高苏区人民参政积极性
9.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指出:“必须在农村中广泛的加紧苏区内的体育运动,以锻炼工农的体魄养成牺牲勇敢威武的革命精神……因此苏区内关于瞄准打靶、跳高跳远、足球、平台捍架等必须逐渐提倡成为广大群众的游艺。”由此可见 ( )
A.体育运动提高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B.竞技体育成为社会主流体育活动
C.体育运动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D.边区政府发动群众开展体育锻炼
10.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了左联等文化组织,并创造出一些代表性文艺作品(见下表)。此举旨在 ( )
作品 主要内容
小说《子夜》 实业家吴荪甫在美资支持的赵伯韬挤压下最终破产
影片《渔光曲》 渔民徐福被渔霸何仁斋逼死后,徐家子弟生活艰难
影片《风云儿女》 诗人辛白华因挚友牺牲而走上抗战道路
A.丰富民众文化生活 B.创建民族统一战线
C.推动革命政治斗争 D.转变革命斗争策略
11.1933年,中央苏区在举行民主选举时,采取了“乡村居民,百把个人的村子,就可单独开会”的办法,开创了以“村选”为形式的乡村民主选举制度的先例。苏区的乡村选举 ( )
A.助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落实了古田会议的基本精神
C.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范围
D.推动了工农民主政权的建设
12.(2023·韶关模拟)由于历史局限性,农民无法认识到中国的未来是工业化、现代化……工人阶级拥有现代工业和资本主义经历,从而具有组织能力,他们摆脱了农业循环的狭隘性,因此能够带领中国走向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时代。材料旨在强调 ( )
A.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经验
B.发挥工人阶级革命主力军的作用
C.中国革命道路的特殊性
D.农民阶级无法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13.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1934—1937年党员人数急剧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
A.脱离了共产国际的指导
B.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变化
C.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国民党反动政策的实施
14.(2023·梅州模拟)1935年3月4日,《红星报》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发扬了运动战的特长,六天之内击败了二十余团的敌人,这就说明了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只要不怕疲劳,勇敢作战,我们就能消灭和战败任何敌人。”材料表明当时 ( )
A.反“围剿”已取得了胜利
B.军事路线问题已得到正确解决
C.红军三大主力成功会师
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已正式确立
15.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颁布命令:“最近我军经过之地地瘠民贫,苗民甚多,各部队更应向战士详细解释,严格督促。……加强纪律检查队、收容队工作,在宿营地分段检查纪律。”这一举措 ( )
A.全面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B.旨在全面阐述红军的民族政策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优良的工作作风
D.扭转了红军军事上的被动局面
16.《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中叙述: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这两个政治事件的共同点是 ( )
A.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
B.结束了国共十年对峙局面
C.积聚了民族救亡力量
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共27分。
17.(14分)(2023·广东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云是第一位向世界口述红军长征者。1935年10月15日—22日,他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处会议上,详细报告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和遵义会议情况。1936年6月,毛泽东等在陕北向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讲述长征,后被整理为《红星照耀中国》并出版。在1936年的“长征亲历记”征稿中,征集到200多篇文稿,作者多是亲历长征的红军中高级将领。新中国成立后,系统汇集红军将士回顾长征的文章,出版《星火燎原》等丛书。
——摘编自徐羿等《长征著作概览》
材料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注:该词为1935年2月28日毛泽东在娄山关战役取得胜利后所作。
材料三 下图为红军长征途中建立的中共川陕省苍溪县委的旧址。门口对联“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是当时红军镌刻的标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口述史料对研究红军长征的必要性和意义。(6分)
(2)材料二、三对研究红军长征有何史料价值 除上述材料外,研究红军长征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红军长征留下的精神财富。(4分)
18.(13分)(2024·佛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和铸就的世纪伟业,人们不难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是一部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造出众多的新事物和历史奇迹,在不断的创新中开辟着通向胜利的道路,取得革命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摘自庞元正《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创新史》
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选择其中一个“新事物或历史奇迹”,提出一个主题,结合具体史实加以阐述并说明其创新之处。(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达清晰)(共13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二十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含解析)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