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内江一中高2024届半期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秋后期和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纷纷抛弃“用贵治贱”的陈旧观念,礼贤下士,甚至“与其分土”,形成了“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的繁荣景象。这反映出当时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学术下移促进思想解放
C.社会转型推动人才流动 D.社会动乱鼓舞养士之风
2.儒家认为,君主虽然以宗法原则继承君位,但他的最终合法性表现在以“德”赢得民心,即君主务必要以德位兼备之身,行修齐治平之效;墨家指出,治国的贤人务必要量贤任事。这表明儒墨两家都( )
A.强调构建大一统秩序 B.倡导贤人治国的人治主义
C.要求统治者奉行仁政 D.代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3.老子认为,法律制度以及国家机器的存在都是统治者的有为措施,而这些有为的措施又体现了统治者的雄心、私欲、智慧等,从而成为产生争战、贫富、盗贼等祸害缘由的因素,往往滋扰人民按自然之道来生活。这一思想
A.发展了儒家“仁政”的思想主张
B.体现其上下相安益国利民的理念
C.渗透了“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D.反映整个旧贵族阶层的政治诉求
4.战国时期,韩非法治思想中的“法”和“术”都必须以掌握政权为前提,所以他又提出代表政权的“势”,把“法”宣布为全社会必须遵循的标准,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这说明韩非的法治思想
A.迎合了时势发展需要 B.体现了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
C.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 D.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某学者用“无治主义”、“德治主义”、“天治主义”、“法治主义”来评价先秦某四家学派,下列言论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①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则得祸
②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③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A.①④②③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6.秦始皇东巡时选拔了齐鲁儒生博士70余人作为随从。其儿子扶苏、公子高面对死亡时,都强调对忠孝的恪守。汉兴之后,续传儒家经典的伏生和为汉制礼作乐的叔孙通都是秦时传习儒学的博士。这表明
A.焚书坑儒没有动摇儒家地位
B.儒学在秦代有着一定影响
C.秦代治国思想强调儒法并重
D.汉代儒学与秦代一脉相承
7.汉代,祥瑞崇拜之风盛行,不但郡王们为了标榜统治清明而大兴祥瑞,而且民间也有视祥瑞为太平,将图像刻画在居住的房屋门上或逝者墓室中的做法,如江苏徐州睢宁县九女墩墓墓室中的祥瑞画像有“九穗禾、凤凰、麒麟、玉兔、灵芝、嘉果”等。这一现象体现了
A.大一统王朝的新气象 B.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
C.民众富足的生活状态 D.天人感应的社会影响
8.王夫之在其剧作《龙舟会》中塑造了谢小娥以弱女之身为父亲和夫婿报仇的情节。剧中谢小娥鲜明的丈夫之气,远远胜过一众懦弱无能苟且偷安的男性官员;当钱刺史说要表奏当今,表扬谢小娥的孝烈,为谢小娥讨旌表时,谢小娥直接拒绝。这一形象塑造意在
A.打破封建等级秩序 B.促进平等观念形成
C.批判封建的伦理观 D.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9.以李贽、戴震、颜元、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学者为代表的一批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家,在批判和否定宋明理学家纯粹道义论.幸福观的同时,还重构了幸福的内涵,倡导重欲、尚利.贵私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全新的均衡幸福观。这表明明清早期启蒙思想
A.与西方启蒙思想核心相吻合 B.丰富与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
C.反映了新兴阶级的时代诉求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10.程颢提出“天者理也”的命题,天以生为道,天地之大德曰生,世界生生不已,充满生意;人得天地中正之气,人与天地一物,故天道为仁。这反映出理学
A.创立了天人合一理论 B.严密准确的逻辑推理
C.主观唯心的儒学观念 D.把仁理作为宇宙本源
11.据统计,在明清女性画家近400件画作中,花鸟画所占比例最大约为65%,人物画占21%,而山水画比例最小,仅占14%左右。据此推知,此时期女画家较少选择山水画题进行创作的主要原因是
A.女性游历山川的机会相对较少 B.儒家伦理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C.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性优势 D.“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
12.陆九渊受朱熹邀请到白鹿洞书院讲学,他对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进行了阐释,他认为义与利是"吾心"所"固有",而"志"即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动机.只要存平"志"。使向干"义",则斯人为君子,反之则是小人。朱熹对此大加赞赏。二者的认识
A.折射出士人的社会责任感 B.受到"致良知"理论的启发
C.带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 D.打破了传统儒学信仰体系
13.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B.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14.如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这说明古代中国科技( )
A.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B.体现了传统农耕经济的特点
C.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D.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1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地展示出来。对如图所示措施解释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该措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B.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C.统一的文字字体为隶书 D.标志着我国文字走向成熟
16.如图为画家刘松年绘于南宋初期的《晋文公复国图》(局部),描绘了晋文公(重耳)流亡在外,历经坎坷险阻并最终回国即位的情景。这一作品( )
A.反映宋人生活的艰辛 B.显示山水画的神韵意趣
C.具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D.反映宋代宫廷斗争激烈
17.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史料实证”是
核心素养 内涵
唯物史观 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
时空观念 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 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
历史解释 所有历史叙述本质上都是对一种过去事情的解释
家国情怀 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
A.北宋时期平民毕昇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火药应用于战争
C.“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的重大贡献
D.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18.董仲舒称:“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这反映出董仲舒
A.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辅助皇权进而确立儒学权威
C.融合先秦学术夯实皇权政治 D.运用法家学说解释儒家伦理
19.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20.在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每一个奴婢都是鲜活的,她们虽然身份卑微,但拥有高尚的心灵和纯洁的灵魂,贾宝玉也无视“主仆之分”,常与他们打成一片,这类情节在明清小说中比比皆是。这反映出当时
A.程朱理学受到强烈批判 B.经世致用思想广泛传播
C.君主专制统治受到冲击 D.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21.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上半年,我国文坛打破了以往以战争为主题或以歌颂为主调的文学创作模式,出现了一批内容活泼、形式多样、关注人性的新作品。此时期文学创作模式的转变
A.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B.适应了国家文化建设需要
C.促进了文学领域“大跃进” D.加速了“左”倾思想的泛滥
22.1950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1956年,“马列主义基础”和“中国革命史”被列入高校必修课。这些高校课程的调整( )
A.贯彻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B.标志着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形成
C.成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思想基础
D.推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3.一位同学要撰写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历史小论文,收集了大量资料却存在很多错误,他罗列出的以下几条“史料”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内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B.文革时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解决了边远地区看电视难的问题
D.“神舟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已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4.关于下面“现代中国教育发展趋势图”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双百”方针是a处现象发展的根本保证 ②“文化断层、人才断层”是b处现象的最大影响 ③用立法的方式保障教育是c处现象的突出特征 ④a、c两处教育的发展都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有关 ⑤对比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趋势,可得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25.1919年9月,有人评论一场英国皇家协会的成果验证发布会说:“传统的仪式,以及背景上悬挂的牛顿画像,无不提醒我们;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归纳将接受它的第一次修正。”这项被验证的成果应是
A.经典力学 B.量子力学 C.进化论 D.相对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0分,总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工匠的社会地位并不算高,在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中,名义上他们比商人地位高,但实际上,由于商人可以通过经济贸易获得丰厚的资产,并因之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工匠们从事的事业往往会被讽刺为奇技淫巧,因而他们的地位实际上比商人还低,但是这并未妨碍手工业者们对创新实践的追求。《石桥铭并序》中记载“赵郡洨河石桥,隋匠立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根据现代桥梁技术分析,赵州桥所使用的技术,无论是在材料的节省还是桥身的安全稳定,甚至在艺术造型方面,都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古代工匠在知识文化水平上确实比较低下,他们的知识更多源自于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经验积累。
——摘编自赵薇《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特点及其价值追求》
材料二 在柏拉图看来,工匠制作产品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物质性报酬,而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完美。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除对目的的追求之外,工匠对产品的精益求精的追求,体现在工匠对自己制作的产品的由衷热爱。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提出:“任何世俗的工作都是为上帝服务的。一个人可以在任何行业中得到拯救”,当你“把世俗的工作视为替基督教服务,这样你就能明白,当你听到上帝的召唤去工作时,当你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是在为耶稣基督劳动时,实际上你是在用最卑贱的世俗行为敬畏上帝”。对于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而言,产品是工作者自由意志的表达,体现了自我对世界的理解与认识,自我通过工作精神获得客观化的表达。历史经验表明,当今世界工业制造强国的形成与他们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密切相关。
——摘编自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特点及其成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工匠精神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认识。(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士大夫精神,叫圣贤气象。什么叫圣贤气象 张载有句名言:“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儒认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圣人之道包括并存的两面:社会责任与个人自在、忧患意识与闲适心态、道义情怀与洒落胸襟。……到了明清之际,一些思想敏锐而深刻的思想家对士大夫精神提出新的要求,就是追求圣贤气象者必须首先具有豪杰精神,这种提法是过去没有过的。同样讲圣贤气象,到了王船山(王夫之)这里,就必须要有经世能力,要有开拓世界的气魄,特别要能够创造社会功业。
——摘编自朱汉民《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16-18世纪英国贵族从政治权利到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乃至婚姻家庭生活和教育,都产生了一定变化。在近代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英国贵族适时的调整,投入经营,用一种“渐进式”的转变方式追求自由权利,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英国近代史上,文化在推动整个国家崛起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而贵族精神正是英国文化发展的引领性力量。他们重视教育,更加注重等级性,以其在思想文化上的优势来影响社会其他阶层。
——摘编自毕书媛《16-18世纪英国贵族精神的“渐进式”演变及其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士大夫精神”与英国“贵族精神”内涵的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士大夫精神”折射的时代背景。并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 (10分)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成都市某中学教师工资变化统计表
年份 级别 标准工资 备注
1962年 22 48.5 1961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24岁;
1972年 22 51.5 33岁,粮贴3元;
1979年10月 22 51.5 粮贴1.5元;
——据成都市双流县某中学校史档案整理
材料二 1977—1981年,三次为中小学教师提高工资,一般的提2级,多者提3级,最少的提1级。1985年工资改革,优先给中小学教师增加工资(既有工龄工资;又有教龄津贴)。教职工每人月工资平均提高17.7元,专任教师提高20元以上。
——摘自山东省《宁阳县志》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高二历史答案
选择题
1-5:CBCAB 6-10:BDCBD 11-15:BABBB 16-20:CBCAA 21-25:BADCD
非选择题
26.(1)特点:创新性理性科学性经验主义。
成因: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基础,手工业产品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生活需要;古代手工业的传承性特点;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的影响;手工业者自身的努力和探索。
(2)表现:非利唯艺的理念;至善尽美的目的追求;对神负责的敬业作风。
认识:工匠精神是工业制造的灵魂;工匠精神有助于工匠自我价值的实现;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的要求。
27.(1)异:中国“士大夫精神”中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密切联系;英国“贵族精神”推崇个人自由。
同:①重视文化教育;②强调社会责任感;③参与社会实践。
(2)背景: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阶层壮大;③反封建进步思潮出现。
对待:①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我们要积极倡导和弘扬古代士大夫的积极精神,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关注天下,关注社会,关注民生;③同时也要认清其服务于封建统治的本质,秉承批判继承的态度。
28.示例:论题:改革开放与教师待遇的提高。
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这一重大转变在诸多行业得到了反映,教师待遇的提高和重视发展教育就是这一变化的重要表现。从60年代初到改革开放前近20年,教师工资几乎没有变化,工资标准长期未变。改革开放后教师待遇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仅教师工资标准大幅度提高,而且教师工资构成更加多样化,增加了工龄津贴、教龄津贴等,各类补贴标准也有了较大提高。在工资改革中,也优先给中小学教师增加工资。

转载请注明出处卷子答案网-一个不只有答案的网站 »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中学2022-2023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